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校友活动园地 学问要“横通”,书要读得宽
查看: 3127|回复: 6
go

学问要“横通”,书要读得宽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44 小时 
威望
1056  
金钱
753  
最后登录
2022-5-29 
阅读权限
帖子
404 
精华
积分
1056 
UID
24 
1#
发表于 2014-5-11 21: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misschan 于 2014-5-11 21:20 编辑

●开栏语

    关于读书,你应该自得其乐,你更应该与大家分享。分享你的读书故事,你的读书方式,你的读书经验,还有你认为的、书中最宝贵的东西。如果你有这样的经验,你就是读书达人。

    所以,从今天起,我们会在这里跟你分享一些读书和读书人的故事。希望更多阅读达人,向大家推荐你认为的书海之中最耀眼的那些好书。

    候选达人:梁基永专栏作家、文化学者,70后。

    他和书籍有着很深的渊源,是名副其实的“书虫”。从中学时期,他就开始收藏古代书籍、明清扇子、瓷器等,其一为个人兴趣爱好,二为学术研究需要。

    梁基永总会感慨中国的书足够多,“这是我们崇拜文字的结果”。一谈起藏书便是眉飞色舞的梁基永,手捧着爱书,向南方日报记者娓娓道来他与书的缘分故事。

    梁基永是土生土长的广州“西关少爷”,还是人们熟知的青年收藏家,除此之外,他还是广东文献研究者、专栏作家、书画家和电视电台主持人。他有着旧时翩翩君子的雅气,为人低调内敛。

    梁基永的读书经历也是别有一番情趣,他买书挑书专选有掌故的有趣的买。“近年来,不时有读者问我如何在旧书中捡漏、淘金,我只是回答,淘书看的是乐趣,看到书里面我喜欢的人、感动的故事,那就是我拾的漏、我淘的金。”梁基永说。

    阅读理念▷▷“阅读的时候需要全身心投入,营造想象的空间”

    灯下读书,翻看墨书题跋,梁基永总有着重晤故人的感觉。读书在他心目中,有着丰富的意味。

    “我觉得阅读跟吃饭一样。分两种,第一是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获得各种资讯,看报纸就属于这种阅读;但是就像你会选择更好的地方去吃饭一样,因为这是生活的另一种需求。我在夜深人静也会拿出很贵的书出来,在昏黄的灯光下面慢慢阅读,这种近乎仪式感的方式也是一种乐趣。我觉得两种阅读方式都是需要的。”梁基永说。

    梁基永有着丰富的国外游历经验,他会关注外国人的阅读习惯和行为,再与国人相较,对比思考。他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广州地铁上几乎没有人看书,阅读率之低可以反映大家对阅读的轻视。“日本的地铁上总能看到手捧书籍的人们,我看过资料,日本每人一年下来的平均阅读量都在5本以上。在欧洲的公园里,看书的人数更是不在少数,阅读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活的一部分。”

    “现在,似乎阅读的机会增加了,但是阅读的内容却是很浮躁的。我们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已经没有时间去阅读很长的书籍了。”梁基永对此深有感触。梁基永小的时候也曾喜欢看名著的连环画版本,“我小时候看长篇名著比如《罪与罚》、《红与黑》,都是看的连环画版本,看完就算。那时我觉得这种形式很好,省时省精力,把故事梗概了解即可。后来发现,这样是完全没有收获的。阅读的时候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自己营造想象的空间,这才是最大的收获。而不是只满足于你知道这本书的内容,将此变为朋友间的谈资。”

    阅读缘起▷▷“我对古籍有着特殊感情”

    梁基永和书的结缘特别早,孩提时代的他就对书有着特殊的感情,是大家眼中阅读量惊人的“小学霸”,他对阅读的着迷甚至传为佳话。梁基永不仅爱读书,还特别爱古书。小学时候他最感兴趣的是古典小说。“读小学的时候就把爸爸收藏的古典小说都读完了,后来开始对历史感兴趣,也就开始拓宽自己的阅读范围。”

    在梁基永脑海里一直存在一个场景,这难忘的一幕让他明确了自己对古书的热爱。“我在广州一中读的高中,高一的时候,学校图书馆刚好在晾线装书,我很惊讶也很高兴,站在旁边久久不愿离去,只觉得这些书特别吸引我,后来我请求老师给我看那些书。这个经历给我的印象很深,一直难以忘怀。也是那次偶然的机会影响了我后来的人生选择。虽然我家里也有这种旧书,但是很少。那时见了那么多古籍很震撼。一般小孩子不会去看这些书,因为不感兴趣。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比较特别。”梁基永回忆。

    从此之后,阅读就成为梁基永最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如果你能从一本书或者一系列的书里面梳理出东西,并且能为自己所用,这就说明你在阅读方面有成就了,你不再是简单地去阅读。我是那种容易胡思乱想,看完书以后会写下自己的心得。这个因人而异,但我认为,如果阅读之后不能有自己的心得,就说明看得还不够。”

    同时身为一名老师的梁基永,还经常鼓励自己的学生去看自己喜欢、熟悉的书,这样才有兴趣深入某个领域,用心去思考和经营,得到平和的心境。“在你身处逆境时,阅读往往会帮你寻找到安静。其实安安静静就很好。岁月静好就是那一刹那的感觉。”

    阅读体会▷▷“阅读不是为了炫耀、彰显优越感”

    随着阅读的深入,梁基永关注的领域也越来越丰富、多样。“阅读就像打开一扇扇门,走进去你发现世界虽然很大,但都是相通的。”梁基永告诉记者。

    谈起对其影响最深的书籍,梁基永脱口而出:“中国的古籍方面是《庄子》,常看常新,还有《时间简史》,这实在是一本了不起的书!《时间简史》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近几年的人生观。之前我看过一些哲学书,但是在看完《时间简史》以后,我对整个宇宙有了通透的理解。”

    尽管总是强调兴趣的重要,但是梁基永深知,要让阅读坚持下去,少不了将其转变成习惯的毅力。“我早上会花半个小时去看需要背诵的东西,包括诗词和外语(法语、日语,每隔一天看一种语言);工作的时候,如果有需要就看看书。晚上睡觉前会拿出半个小时看书。一天大概一个小时,每天都坚持,一定不能中断。”梁基永如是说。

    除此之外,梁基永是一个几乎不看“新书”的人。“我只会看以前的书,不会再看新出版的书籍,比如《源氏物语》,就是我经常重看的书。重温自己看过的书,结合自己的感悟,能让自己有更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活经验增加了,看书的感觉会很不一样,这种状态很好。我以前觉得《源氏物语》的内容稀稀落落的,当我去日本体察生活以后重温该书。感觉非常奇妙,收获也很大。”

    现代社会的社交生活越来越丰富,阅读开始成为人们交际话题,对此,梁基永并不认同。“我曾经看过有个人说:如果一年以内你能认真地去看一本书,那就足够了。这并不是要求低,反而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果你能把一本书的内容、道理理解得很透彻,并为自己所用,一年一本书足矣。实际上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现代社会的人恨不得一夜把所有张爱玲的书全部看完,然后拿去交朋友,这种想法并不好,阅读不是为了炫耀,彰显优越感的。”

    南方日报记者 钟琳

    实习生 桑显洁

    ▶▶读书笔记   书越读越宽文/梁基永

    这个题目不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一位老前辈,他曾经告诉我说,做学问的一个境界就是“横通”,还用手比画了一下,一个纵向的线条,下面在横着一比画:“从多角度贯通了,你看书就越舒服。”

    读中学时期,是我看书驳杂的开始。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社会环境相对宽松,我们中学在广州也是颇有名气的一所老牌学校,可是图书馆里头,能引起我兴趣的书不多,除了杂志,新书尤其少。那时候,大概还远远没有“民国控”这种概念,朦胧之中的一种反叛意识,使我对上世纪初的历史和人物充满了好奇。图书馆里面,能够轻易找到的“民国书(不是民国时期的书,只是有关民国的书籍)也许只有鲁迅的散文杂文全集,记得还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本子。我全部借出来,翻来覆去地读。开始的时候,同学也觉得奇怪,不就是个鲁迅么,语文课已经被他折磨得够呛,还要去图书馆借来看?

    如同许多人日渐消磨的读书兴趣一样,往往在开始的时候也许想看点书,慢慢看了几页,发现陌生人越来越多,陌生事物,名词一个个出现,也就合上了封皮。看鲁迅正是这样一个奇幻的过程。开始读的时候,除了课本上老师讲过的几个人物以外(我们学校毕竟还是老牌,老师除了讲鲁迅,也会讲一下曹聚仁、许寿堂,内山丸造之类),其他人物事物,几乎全是陌生的。好在我记性还不坏,看到陌生人的人名,一次记不住,两次倒是脸熟了。这样下来,一年功夫,鲁迅文集里面的人物和情节,居然留住了大半在脑子里。

    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开始,晚清遗民,民初豪杰,新文学先驱,政界大佬,乃至像金文泰这样的外国汉学家,都出现在他的笔下,或者注脚之中。慢慢的,中学读完了,上了大学,开始工作,有了点工资,可以自己去无拘无束地买书看,这时候,书也便渐渐种类多了起来。从书店里面,开始看到一些鲁迅身边文学家的名字出现了。郁达夫、冰心、茅盾、朱自清、俞平伯......初次从书架上看到他们的名字,那种似曾相识的高兴,是现在走进书店满架书多得找不着北的年轻读者想象不到的。

    随着社会越来越多元,连鲁迅昔日蔑视的一班文化人的作品,也轻易地在书架上能够找到了,这时候我终于读到了胡适,读到了邵洵美,甚至读到了施蛰存、曹聚仁这种当年边缘的小名家作品。

    当年读鲁迅,心无旁骛,又没有其他想法,也没有“课题”和“论文”的牵挂,纯粹是一种消磨时光,却想不到,从单线的鲁迅,逐渐读出了一个晚清民国社会的面来。这也要感谢鲁迅,给我揭开了“民国控”的萌芽。走上学术的道路以后,鲁迅离我越行越远了。不过我关注的人物,却又时时在鲁迅的作品中能浮现一鳞半爪,例如晚清翰林赖际熙,晚年在香港创办学海书楼,传播国学,其影响至今不衰。没想到在鲁迅的杂文里面,却对他挖苦了一番。这种有趣的观点角度,对于研究民初文化人眼里的遗民,又是一个绝好的例证,看到这里,不由得感谢起当年图书馆里面的那堆鲁迅全集来。

    读书的状态,古人形容说有若干境界,对于我而言,大概没有那么诗意而分层次,但从鲁迅作品中,却体会到一种从窄到宽,一条路越走越纵横而交织成网的感觉。当代学术,受西方影响,往往强调专业,西方喜欢说specialist,说expert,这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都是某行业很专的人才,而不及其他。中国古代文化人往往不然,以鲁迅为例,他不仅是文学家,还是翻译家,是雕版迷,毛边控,还是金石古董行家,他的夫人许家,又是广州第一有名的望族,牵涉到晚清民国政坛的风云变幻。这样的人物,如果没有通才式的学者去做研究,其成效可想而知。不过古人的治学,往往牵涉种种趣味在其中,既为才人,亦见佳趣。今人治学,往往动机先不纯,遑论其他,当然这又是读书以外的话题了。
res01_attpic_brief.jpg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2#
发表于 2014-5-11 22:20 |只看该作者
呵呵,西关遗少几活跃啵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959 小时 
威望
20784  
金钱
17323  
最后登录
2016-11-9 
阅读权限
帖子
16781 
精华
积分
20784 
UID
114103 
3#
发表于 2014-5-11 22:53 |只看该作者
misschan 发表于 2014-5-11 21:18
●开栏语

    关于读书,你应该自得其乐,你更应该与大家分享。分享你的读书故事,你的读书方式,你的读 ...

我离开一中前夕,正是外校及本校革命小将把图书馆的书狂扫乱掷在操场准备焚烧破四旧,当时的惊吓和愤怒让我飞逃回家.正好楼主帖里有多年后刼后图书馆的一些情形,为我无数次不联贯的散碎恶梦中提供返一点无需担忧的依据.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4#
发表于 2014-5-12 10: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4-5-12 10:52 编辑

360截图20140512104116828.jpg



    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的重要代表,也被称为“岭南四大家”。他们秉承着岭南画派折衷与融会的核心精神,市场上对他们的作品也趋之若鹜。古往今来,画家卖画乃是最常见的现象,据关山月的女儿关怡回忆,父亲曾欠下不少“画债”,但解放后很少为金钱而画画。著名文献研究专家梁基永也回忆,关山月黎雄才在卖画的态度上,也有很大差异。而与赵少昂通信长达数十年的书画家谢达均回忆赵少昂即便面对众多求画者,也只是委婉通过书信传达画价。而西安美院教授杨杰祥则说杨善深曾因为从不计较价钱而被人“利用”。
  关山月
  解放后作品多数用于慈善和捐赠
  为生活所迫,解放前,关山月曾卖过很多画。关山月女儿关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有次在成都举办画展,那时父亲名气不大,画展还未结束,就被逼交场租。此时张大千来看画,问哪幅画最贵? 父亲指了指一张峨眉山写生, 张大千就吩咐手下人交了1000个大洋。
  张大千来高价买画, 很多人得知后纷纷赶来抢,关山月卖了不少钱。不过,他还是欠了不少画债, 就继续画当时人们喜欢的玫瑰,越画越腻,越画越烦。还完画债,他心一横,发誓永远不画玫瑰,玫瑰画从此就在他的画册中消失了。
  梁基永向记者讲述了13年前他与关山月“换画”的故事,据其回忆,当时受朋友所托,以一幅关山月抗战时期的旧作换关山月三幅作品,“当时关伯一看就说,是我画的。不过当我委婉转达朋友的意思时,他犹豫了,并表示要考虑。” 后来关山月表示“画换回来也是要留给国家的。”
  “我相信,只要关老腾出一个半小时,就能马上应酬出3张梅花。但关伯还是没有这样做。”在梁基永看来,关老以严谨认真著称,他珍爱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不忍敷衍换浮名。
  关怡说,父亲终身铭记恩师高剑父“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铭训。解放后有工资了,从不为金钱卖画,解放后创作的画作,除了参与赈灾、慈善义卖,或者送人外,剩下的1000多幅画全部捐献给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广州艺博院等单位。
       黎雄才  卖画坦然谈钱,但从不敷衍求画者  相比起来,黎伯(梁基永对黎雄才的尊称—编者注)就随和开朗很多了。如果你向他索画,他会很自然坦诚,笑眯眯地跟你谈价钱:你俾(给)几多钱我?梁基永告诉记者,当时自己并不富裕,但又很喜欢黎伯的画,我只好说:我只有5千元。(其时,黎雄才即席画的小品在市场上也要卖1万元一张。)黎伯听了,想想也会满心欢喜地画。“有一次,囊中羞涩的我只有3千元,壮着胆向他求画,黎伯竟然也一口答应。”
  梁基永回忆,黎雄才有一个特点,只要一拿起笔来,他就会全神贯注在画面上,全然不管这幅画是几千还是上万元。有一次,印象很深刻的是请他画一张小品。“画毕,他叫我把画用磁条固定在画板上,坐在轮椅上的他让我把他推远一点,以便远观画的整体效果。当时我就很感动,一位90多岁的老人家了,还如此一丝不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换成别人,可以用这些时间再画些卖钱的画了。”
  赵少昂
  求画者太多,无奈通过书信定价
  赵少昂在不少与其接触过的人中,都有这样一个印象,就是赵少昂虽然以卖画为生,但不却依赖卖画。谢达均说,赵少昂是一个完全没有架子,而且非常体恤后辈的人,曾经自己还是个无名小辈时给他写信,竟然也获得了赵少昂的重视并回赠画册,也因此双方书信来往持续数十年。谢达均回忆,曾经黎雄才关山月到香港与赵少昂一起吃饭,经常都是急急忙忙吃完就回去,友人问他为何如此急忙,他说要回去教学生,友人说,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呢?多画几张画不就行了?赵少昂则回答“我们目前中国画在世界上没受到足够的认可,所以我们需要多教学生,培养后代。”
  上世纪80年代,谢达均经常与赵少昂见面交流,据他回忆,当时因为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不少藏家委托其向赵少昂求画。他说“每次赵老都是二话不说就答应我的请求,他从来不会开口就谈价钱。”后来,由于求画人越来越多,赵少昂通过委婉的方式写了书信给谢达均,“自己年事已高,虽不能说自己的作品能值多少钱。但是由于太多人求画,所以,以后我的作品就以6000元/平方尺计算。如果全幅两个斗方,则要2万元以上。”谢达均回忆书信的内容。


        杨善深
       不计较价格,曾被人蒙骗
  杨善深成名较早,1913年出生,1933年便结识高剑父并展开悠久的师友关系,随后更留学日本,上世纪40年代已经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展览。再加上家庭环境较为富裕,因此,在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杨杰祥的印象中,杨善深很早便把钱看得很轻,结交的也是达官贵人,在作品价格方面,极少计较。
  杨善深通常会把求画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深交,则自己接待,这一种从不讨论价钱;第二种,则是陌生人或者并不熟识的,则交由助手接待,要讨价还价也是助手去处理。杨杰祥说,对于一位早已声名在外的画家,上门求画可谓络绎不绝。
  杨善深除了对待价钱方面,有自己这样的一种处事态度之外,他同样也不会因为价钱的事情而迁怒于人,即便“上当受骗”。杨杰祥回忆,在2000年前后,有一自称是买画送礼的人,通过朋友的引荐,与杨善深见面,并请求创作四张6平尺作品,但是这个人自称只有20万港元,杨善深觉得既然朋友引荐,也不计较价钱了,二话不说便答应。不久后,杨善深得知对方将那几幅作品以每幅20万港元卖了。但杨善深也很平静,只是从此便没有再跟这两个人来往。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5#
发表于 2014-5-12 11:0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4-5-12 11:04 编辑

360截图20140512110234406.jpg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959 小时 
威望
20784  
金钱
17323  
最后登录
2016-11-9 
阅读权限
帖子
16781 
精华
积分
20784 
UID
114103 
6#
发表于 2014-5-12 15:14 |只看该作者
62桃李 发表于 2014-5-12 10:46
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的重要代表,也被称为“岭南四大家”。他们秉 ...

事实证明一个道理,大师一定是君子,并且谦谦不欺心贪婪,要有赤子情怀,无限惜誉和热爱生活.乜乜员就最讲认真此话今天铁证不但不是真理,简直是荒谬添.真善美经得时间考验.假恶丑只能献世.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179 小时 
威望
1413  
金钱
642  
最后登录
2016-10-10 
阅读权限
帖子
563 
精华
积分
1413 
UID
5162 
7#
发表于 2014-5-12 17:08 |只看该作者
几时搞个展览俾校友睇下呢,伪提高下艺术修养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4-27 04:50 , Processed in 0.10993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