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7-29 10:15 编辑
番山亭见证广州起源 2011年3月2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位于文德路与北京路之间的小丘之上
俨然一处闹市桃源 广州有段古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旧称“番禺”,关于为何得名番禺,学界多年来存在各种猜想和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代番禺城的中心,有番山和禺山两座山丘,难得的是,历经千百沧桑,番山亭的遗址流传下来。这一个见证广州起源的地方,就在文德路中山文献馆后的小山丘上。 去年10月,番山亭周边经过整饰,面貌焕然一新。 文、图/ 记者廖靖文
文德路的中山文献馆,是原中山图书馆旧址,红墙绿瓦古朴庄重,是广州闹市中的一处书香圣地。更不为人知的是,文献馆的西北面有一座小山丘,上面有一座番山亭,这里就是广州的龙脉和起源的见证。 “番山云气”“孤兀禺山” 列入历代羊城八景 文德路和北京路之间有小山丘!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因为长时间以来,这座约三层楼高的小山丘前后都被密密麻麻的建筑物所包围,一般人根本无法发现。去年,经过整饰,小山丘露出了真颜。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一边是仿红砂岩的山体,高大的榕树和木棉树环绕,宁静清幽,用闹市桃源形容也不为过,山丘上方就是番山亭。 番山亭虽然一看就是新建,可白色的亭子形制古朴典雅,高40厘米的台基上,六角攒尖顶,三面设台阶,其余三面砌筑栏杆。上书“番山亭”,一副对联曰:崇广府千年道统,接学宫一脉书香。 话说番山和禺山自古就是广州的制高点,两山所系,被认为是龙脉所在,南汉国时期,南汉主刘龑凿平番、禺二山作宫阙,只留下一个低矮的山丘。 即便如此,“番山云气”、“孤兀禺山”都入列历代的羊城八景。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当年刘龑凿平番、禺二山,只留下一个小山丘,所以宋代以后,番山和禺山就被混淆了。番山亭西南面几百米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禺山市,很大程度上所指的都是同一座山。 清代嘉庆年间成书的《羊城古钞》记:“禺山自谯楼双阙连西竺,至玄览台一带皆是。”《羊城古钞》卷首有木刻图《孤兀禺山》,图中,禺山高耸,四周是云雾遮掩的官衙与民房。此画虽然夸张,但也说明禺山仍在高处。 一千多年后,站在闹市的小山丘上,仍然可以想象当年的胜景。 千年间屡废屡建 番山亭传承羊城书香 在番山亭的一侧,有一块由中山图书馆立的碑记,讲述了这个古亭遗迹的起源。北宋绍圣三年(1096),广州知州在番山这块风水宝地上,建起州办学府。自此一直延续到清末,这里都是州府学宫的所在地。前面说的宋代羊城八景“番山云气”,就是指这里林木荫蔽,东南环水产生的景致。 到了南宋淳熙年间,在这个山丘上,筑起了一个亭子,当时定名为九思亭。原来的九思亭北有孔子燕居亭,南有广府学宫的尊经阁,九思亭的得名与学宫、孔子有身后渊源和关系。九思,乃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经常思考九件事:看东西时要思考看清楚;听话语时要思考听明白;待人时要思考脸色温和;接物时要思考态度恭敬;说话时要思考忠诚老实;做事时要思考严肃认真;有疑问时要思考向别人请教;发怒时要思考可能产生的后果;见到可取的事物要思考是否应当。” 南宋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也说:“九思终有益,百忍自无虞”。用“九思”来命名此亭,筑亭者当然是要人们铭记孔子的箴言,凡事都要九思,不要鲁莽。视思明,才能心中有数;听思聪,才能思考有据;色思温,才能让人易于接近;貌思恭,才能多得人缘;言思忠,才能取人信任;事思敬,才能易出佳绩;疑思问,才能释疑解惑;忿思难,才能“忍”字当头;见得思义,才能不犯错误。 此后的近一千年里,这个九思亭可谓命运多舛,在记载中,经历过屡废屡建,却始终流传下来。 在最近一次的修复前,番山亭遗迹被破旧的房屋包围,凋零破落老态龙钟。去年,有关方面对番山亭遗迹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整治,拆除破旧房屋为绿地,重修了番山亭和台阶,与旁边红墙绿瓦的中山文献馆形成一体,古朴优雅,是市民游客了解广州历史的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