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2-7-31 16:19 编辑
我们学校的饭堂有七、八个炊事员,负责学校老师和几百个住宿学生的一日三餐,工作很忙碌。每天天蒙蒙亮,厨房里的灯光就亮堂堂的。炊事员在当年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千方百计地设计菜单,改善同学们的膳食。老师和学生如果在饭堂搭食,需要交粮票、油票购买饭票的。 厨房的对面是一个长长的饭厅,按照班级设置了桌椅,每桌8个人,饭菜每顿按照大家申请的饭量分到写有桌子编号的煲子里,然后由桌长再分摊给每个人。同学们的饭量从3两到5两不等,因为是长身体的时候,无论吃的是什么菜,大家都是风卷残云一样,从来对饭菜没有怨言。 平时饭堂会供应瓜汤菜汤的,到了星期三中午,有供应面食,馒头包子很松软好吃。晚上9点偶尔还有白粥和榨菜供应。花2分钱买一大碗白粥配一大块榨菜,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夜宵啦。 晚上值班的炊事员,还要为同学们烧热水,供应饮水和洗涤。 在文革时期,炊事员多了一个任务,就是每天煮糨糊。因为运动需要贴大字报啊,从校内贴到校外,贴到广州城的大街上,所以需要许多的糨糊。炊事员在一个大油桶里装满滚水,然后在小水桶里开好粉浆,一个女炊事员慢慢地把粉浆滤入大油桶,另一个男炊事员就手拿一条长棍子在搅动,很快糨糊就弄好啦。每天也需要煮两、三桶的,蛮辛苦。 去年校庆回校参观,看见饭堂还是在老地方,学生吃饭的饭厅里光线充足,桌子椅子很漂亮整齐,与我们那个年代已经是不能同日而语啦。
2012.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