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壹圆女郎今年82岁
查看: 731|回复: 2
go

壹圆女郎今年82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1#
发表于 2013-3-30 00: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1364558797_36cb.jpg
           在中國1962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一元紙幣上有位英姿颯爽的女拖拉機手,她的原型就是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1950年9月27日,《人民日報》發表通訊《新中國的女拖拉機手梁軍》,20歲的梁軍開「鐵牛」墾荒的事跡傳遍大江南北。6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美女如今已經白發蒼蒼。
       那張著名的照片攝於1959年11月13日,國產首批13台「東方紅-54」拖拉機運抵黑龍江,梁軍興奮地跳上一台「東方紅」駕駛了一圈,在場記者拍下了那畫面,後被印在一元紙幣上。有趣的是梁軍本人並不知情,到了2003年中央電視台準備推出一檔新節目擬邀請她參加,她才確認圖案中的是自己。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2#
发表于 2013-3-30 08:34 |只看该作者

20091012152410207.jpg


001d09066c940f2b2cb915.jpg


1280912513_2381.jpg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3#
发表于 2013-3-30 10: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3-3-30 11:02 编辑

    1930年,梁军出生在黑龙江省明水县一个贫苦家庭。她的家乡1945年就解放了,解放区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让她摆脱了当童养媳的命运。梁军从小就担水、做饭、缝补、洗涮啥活都干,还经常外出打零工挣点钱补贴家用。小时候虽然生活贫苦,但惊涛骇浪练就了梁军百折不挠的性格。    19475月,黑龙江省在德都县(今五大连池市)创办了一所乡村师范学校——萌芽乡村师范学校。当时梁军17岁,她说服了家人到萌芽乡村师范学校学习。在这所半工半读的学校里,她边学习边劳动,不但学到了文化科学知识,也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在业余时间,梁军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刘胡兰》等大量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这些作品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梁军看了一部名叫《巾帼英雄》的前苏联电影,这部电影可以说影响了梁军的一生,电影中的女主人公安格林娜是一位拖拉机手,战争时期她驾驶着坦克带领全村男女老少与德国法西斯作战,和平时期开着拖拉机耕地垦荒的情景让梁军非常佩服。安格林娜的形象也深深地打动了梁军,让她暗下决心,有机会一定要当一名女拖拉机手。
    1948
2月,黑龙江省在北安举办拖拉机手培训班,萌芽学校争取到了3个名额,梁军听到消息后第一个报了名。由于她在萌芽学校里刻苦学习,勤劳肯干,使她在众多的报名者中被选中。到了培训班才知道,她是学员中唯一的女性。很多人都觉得开拖拉机是男人的专利,女的不能开拖拉机。梁军暗下决心,一定要争口气。在三个月的的学习中,梁军和其他男学员一样,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勤奋学习,不仅掌握了拖拉机原理、各部件性能,还学会了熟练驾驶和维修。实习时,我在马路上开着拖拉机,老乡们都看呆了,因为在他们的眼中,只有男人才能开拖拉机,开着拖拉机我心里别提多自豪了。梁军说。
    3
个月后,梁军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合格的拖拉机驾驶员。学成归来,18岁的梁军开着拖拉机驶进了荒原。从此,在北大荒那片广袤的原野上留下了她垦荒的身影。
    1950
年,梁军所在学校举办了第一期拖拉机驾驶学员培训班,受梁军的影响,又有多名女同学参加了学习班。学员毕业后,学校决定成立女子拖拉机队。19506月,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命名仪式,宣布以梁军命名的新中国第一支女子拖拉机队——“梁军女子拖拉机队成立。

    由于表现出色,梁军的事迹在当时的《黑龙江日报》和《东北日报》上发表,使她扬名整个东北解放区,并以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称誉全中国。从此,梁军和几个伙伴开着拖拉机,在北大荒开始了艰苦的垦荒生活。开荒是技术活,培训班只讲了驾驶技术而没讲具体的耕作技术,我们就在实践中摸索。拖拉机和从屯子里借来的铁犁还经常出毛病,出了毛病就得立刻维修。没有专门的维修人员和图纸,我们就得自己琢磨着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作业量的增加,梁军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驾驶员,而且还成为了熟练的修理工。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她还和同伴们一起琢磨出了内翻法、外翻法和套翻法。
    在那个年代,梁军的行动影响了成千上万的女青年,开辟了新中国第一代妇女参加工作的新途径,也谱写了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新篇章。


扎根农机矢志不渝

    1950
9月,年仅20岁的梁军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926,在中南海怀仁堂,作为农业代表,梁军受到了***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
    这其中还有一个花絮。当时,她还带着一个重要任务去参会,就是让***为萌芽学校题写校名,可是由于当时心情太激动了,见到***的时候竟把题词的事给忘了。她当晚又连夜写信,向***汇报了学校的发展情况,并请***题写校名。她请有关领导将信送给***,第二天就收到了***题写的萌芽学校四个大字。
    1951
年,梁军被保送到北京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学习。第二年,这所学校并入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前身),她通过考试升入农业机械系。上了大学,她发现与其他高中毕业考入大学的同学相比,自己的文化课功底太浅了。她除了对拖拉机和农机具的构造比较熟悉,而高等数学、机械原理、力学等知识,学起来都非常吃力。但梁军拿出了百折不挠不服输的精神,硬是攻下了大学规定的所有课程。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得她在农机生产实践和专业理论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毕业后,她又与农机继续结缘,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农机。
    1957
年,梁军被分配到黑龙江省农机研究所。1958年,梁军调到了哈尔滨。在哈尔滨市工作的这段时间,梁军积极投身于农机工作中。在她的主持参与下,编撰了《国外农业机械化》、《机务管理规章制度》等文献资料,改革了哈尔滨市郊区农机服务管理体制,实施了哈尔滨市农机修造厂球铁曲轴项目的技术改造,参与了哈尔滨市农机公司、哈尔滨市农机研究所、哈尔滨市农机校和5个农机修理厂的创建工作,引进了汽车检测修理线,完成了板簧生产线、曲轴生产关键设备的技术改造工作,使哈尔滨市在农机生产、加工、维修、物资供应、科研、教育培训等管理体系上得到补充和完善。
   
为祖国耕耘无怨无悔
    “1962
4月,第三套人民币发行后,常有人问我,一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是不是我。很多同事和亲戚朋友看到后也纷纷断言那就是我梁军说。面对大家的议论,梁军都不置可否。直到2001年,中央电视台一个栏目邀请梁军去录制节目,内容涉及到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的原型,梁军才确认那位女拖拉机手就是自己。
    1990
4月,梁军从哈尔滨市农机处总工程师的岗位上离休。离休以后,梁军仍然关心农机事业的发展,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她先后担任哈尔滨市农机学会名誉理事长、哈尔滨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积极参与农机项目论证、农机史志编撰等工作。梁军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她仍然闲不住,经常应邀到工厂、学校,热心参加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会,为年轻人讲传统、作报告,只要是对社会有益处的事她都愿意去做。
   
虽然离休多年,但梁军始终为自己曾是个农机人而自豪。她说:“40年来虽然吃了点苦、受了点累,但心情一直很好,党给的荣誉很高,但自己的贡献不大。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朴素而高尚的情怀,怀着回报党和人民多年关心培养的情结,坚守着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信念,使得梁军这位老党员、老同志用她的一生来学农机、用农机、研究农机、管理农机、迷恋农机,40多年与农机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7
年,全国农机行业十大女杰的颁奖仪式上,她动情地说:我干了一辈子农机,与农机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人生,我还会做一名拖拉机手,为祖国耕耘、拓荒,永远无怨无悔!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6-26 13:44 , Processed in 1.12589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