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保存两册当年的 “儿童生活纪录册”
查看: 758|回复: 1
go

保存两册当年的 “儿童生活纪录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威望
11163  
金钱
8927  
最后登录
2017-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343 
精华
积分
11163 
UID
4339 
1#
发表于 2013-2-2 23: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res14_attpic_brief.jpg
1930年广大附属幼儿园。看我们的前辈在幼时就是这样好好玩,全然不知“起跑线”这回事

□陈正明
  1954年9月至1957年7月,我在广州市朝天路崔府街广州北区(原越秀区前身,越秀区管辖的范围比北区大)第二幼儿园,读了三年。五十年过去了,仍保存着当年两本(1955年第一学期即中班和1956年第一学期即大班)的“儿童生活纪录册”,它是我孩提生活的写照,记载着我所受到的启蒙教育和天真无邪的每一天。
  对如今的小朋友来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真是假我没有研究。但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小孩都是在家庭中成长,由母亲和长辈照顾,直至上小学。上世纪初,西方的教育思想才被介绍进来,广州才开始出现了第一间幼稚园。
  解放初,父母虽是工薪阶层, 但都分别送我们几兄妹到幼儿园(我哥哥和弟弟,就是进了前身是广州最早独立设置的公办幼稚园———市立第一幼稚园,1957年改名为广州市中山六路幼儿园),让我们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进园时,每人发一本“儿童生活纪录册”,由班主任填写一星期来小孩每天在幼儿园的情况,如每天进园时衣服鞋袜是否整洁,有否带手帕,有否午睡等,好的盖上小红花,并报告小孩在园表现及在幼儿园打了预防针后的注意事项等, 纪录册每周六下午带回家让家长阅,下周一早上带回给老师,家长把小孩星期天在家的情况向老师介绍并提出建议等。记得我妈妈建议幼儿园每天下午增加一次豆浆供应,被采纳。小小一本“儿童生活纪录册”来回传递,成了幼儿园与家庭联系的纽带。俗语说“三岁定八十”,有些我认为好的品格和好的生活习惯,几十年过去仍没有改变。如在记录中,老师写道“见到别人有不对或说谎,敢当面提出,并坚持事实”,我就一直坚持。平生我最讨厌人说谎,延续几十年不变,难免在待人处事中得罪人,但只要认为对的,还是我行我素。“儿童生活纪录册”还记录一次我没带手帕,被扣了小红花,从那次以后,每天晚上临睡前我都把干净的手帕用小扣针别好在衣服前左襟,把第二天要穿的衣物准备好。几十年间,不论是上学、上班、出差、旅游、外出办事,前一天晚上我都会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和要带的物品准备好,从不会丢三落四。
  我一直保存这本“儿童生活纪录册”,因为是我孩童生活的见证。

陈正明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版权归"金羊网-羊城晚报"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或致电020-87133589。)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2#
发表于 2013-2-3 19:36 |只看该作者
幼儿时期我在多宝路幼儿园读书,那是一间很好的学校,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认字,讲卫生讲道理有礼貌。很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我觉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有道理,从小接受文明教育很重要。但是如果只是理解为对文化知识的拔苗助长,就被歪曲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6-26 11:26 , Processed in 0.14247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