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海珠大戏院 寂灭在时代的喧嚣中
查看: 788|回复: 2
go

海珠大戏院 寂灭在时代的喧嚣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
发表于 2012-8-28 11:3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8-28 13:55 编辑

2012年08月28日          南方都市报

       Img351666433.jpg

                早年的长堤大马路。


          Img351666435.jpg

                                据说“海珠大戏院”五个字由岭南派画家关山月先生题写。


  这也是一座相当有“来头”的剧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它的“戏霸”称号响彻珠江两岸。白驹荣、马师曾、薛觉先等粤剧名伶,无不以在此表演作为身份象征。

  这更是一座“命途多舛”的剧院改革开放以后,粤剧观众日渐稀少,戏院惨淡经营,终于2 0 0 2年关门大吉。2006年,剧院改造成“魔立方商旅剧场”,1年后宣告歇业。

  时至今日,命运还继续和年迈体衰的它开玩笑。2010年底,海珠大戏院以“岭南大舞台”的名义再次复业,而两年不到,又寂然死去。

  百年戏霸盛极一时
       Img351666436.jpg

           早年的海珠大戏院。
  提起海珠大戏院,广州不少上了年纪的老戏迷,没有人会不晓得。然而昨晚,记者站在长堤大马路292号这座西式建筑面前,却再也无法想象剧院昔日的辉煌。

  所有的霓虹灯饰均已熄灭,四扇大门中有三扇被木板死死封住。屋檐下一幅幅“岭南大舞台”的海报,满布灰尘……破落得甚至难以让人注意到它的人去楼空。站在一旁的保安说,剧院2个月前已经结业,“现在要进行内部调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重开”。

  记者摸黑走进剧场,唯一吸引视线的就是高处那个巨大的穹顶。据载,这是海珠大戏院整体建筑中最让人称道的部分。在没有先进扩音设备的年代,穹顶起到了“共鸣箱”的作用,为戏院的整体音质营造立体感。抬头望去,“半球”形的屋顶恍如辽阔星空,给每一位到场观众都留下过深刻印象。

  67岁的关志天,自小在长堤长大,海珠大戏院是他无法抹去的童年回忆。每当夜幕降临,戏院的绚烂霓虹灯便开始眨巴诱人的“大眼睛”,照亮门前一段很长的街道,也把戏迷的心撩拨得发痒。

  关志天曾跟随父母,到过海珠大戏院看戏。“当时的戏院已经分有5等票价,最贵的只有达官贵人才买得起,"几毫子"的廉价票则提供给普罗大众”。

  几乎是每一夜,戏迷从全城各个角落赶来,富商和脚夫也能聚集一堂,品茗、看戏,台上一唱三叹、台下喝彩叫好。闷热的夏夜里没有空调,穹顶上设计了密密麻麻的小窗户,清凉的晚风顺势而下。“戏院上千个位置即使坐得满满当当,也不会感觉憋闷。”


  粤港的著名戏班都极力争取到这里演出,因为“一登龙门,身价十倍”。连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粤剧名伶白驹荣、马师曾、薛觉先等,都在此表演过。根据《广州年鉴》的记载,1933年广州十多家戏院里,“海珠”缴纳的戏捐金占总数的45%.霸主地位,可谓无与争锋。

  幕起幕落粤韵寂寥

  自电影登陆广州,戏曲舞台逐渐受到冲击。听惯了“咿呀呀”、看惯了长抛水袖的人们,逐渐被快捷的对话、时尚的服饰所吸引。曾经门庭若市的海珠大戏院,生意一落千丈,开开停停。

  挣扎求变,“海珠”开始在舞台上使用射灯、布景、麦克风等新元素。改革开放以后,长堤大马路上建起了K T V舞厅、酒吧,每晚灯红酒绿。“世界越来越热闹,戏院越来越冷清。"海珠"的霓虹再亮,也不及酒吧耀眼。”关志天说。

  2002年某天,当他再次经过长堤,发现海珠大戏院已正式落下帷幕。此后,开始了为期3年的大规模“神秘”改建。

  2005年12月,海珠大戏院以“魔立方国际商旅剧场”的身份重新开门纳客。据报道,为此广州市委市政府斥资1500万元。不过,观众看到的不再是“查笃撑”的粤剧大戏,而是一台名为《魔柜迷情》的多媒体戏。票价定为298元/人,还设2000元和3000元两种包厢费。

  “太贵了,实在没办法去看。”关志天说。2007年初,“魔立方国际商旅剧场”营业1年多便惨淡收场。

  2010年11月,有关海珠大戏院“复活”变身岭南大舞台的广告,如雪片洒落。公交地铁、电视报纸上,到处充斥着“一小时看懂岭南”“不戴眼镜看3D效果”的广告词。

  此次接手戏院的,是广州华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号称投入5000万元对剧院进行翻新,还一次性取得了海珠大戏院30年的经营权。演出票价最低120元/人,最高380元/人。

  关志天不想再错过重回海珠大戏院的机会,于是,他买了120元的票进场。

  晚上7点半,演出正式开始。16块LED荧幕转换着《南越之光》的3D画面,炫目的声、光、电,营造穿越时空的效果,接着是小品、歌唱、杂技、各地绝活构成的综艺晚会……有观众不断鼓掌,而关志天的眼神里却是一片浓重的迷惘。

  虚“火”而已不接地气

  “广州从来没有一个固定的综艺演出剧场,我们是首创。”华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信心满满。来自湖南的他,改良了当地著名的“琴岛剧场”演出模式,打造成“岭南大舞台”。

  李晓伟说,在演出上半场,观众可以感受到岭南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变迁,主要吸引来广州旅游的客人;下半场是综艺节目,节目单每个月换一次,根据观众鼓掌次数的多少来淘汰节目,吸引的是消费客。“相信5岁到80岁的人,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快乐。”

  岭南大舞台确实“火”了一阵。亚运前后,有省市甚至中央领导,都到戏院看过演出。2011年3月,记者曾经暗自造访发现,剧院一楼近500个座位的上座率超过七成。在2011年的“羊城新八景”选拔中,岭南大舞台更是候选景点之一。

  不过很快,海珠大戏院又冷清了下来。在附近经营饭店的钟女士记得,经常有客人看过岭南大舞台的演出后,到她的饭店吃夜宵。

  “客人总是讨论,那些节目看一次还不错,看第二次就没有意思了。场内消费也太高,一罐椰子汁要卖15元,很多观众都到我这里买了饮料,偷偷带进去喝。”

  老广州王小姐经营的茶叶店,紧挨着戏院。她也曾兴致勃勃去观看演出,评价是:“所谓岭南大舞台,除了前面的内容和广东还有点关系,其余都不太适合老广口味,那种逗乐的方式也不符合广州人的习惯,不接地气。”

  王小姐还说,戏院附近没有停车场,交通非常不便。每天,旅行社的大巴把客人拉到这里来,放下就开走,等到散场后再来接。久而久之,愿意“捧场”的旅游大巴也越来越少。

  颓势难返前途未卜

  今年年初,岭南大舞台曾以9 .9元在网上放出团购票。李晓伟称,虽然一次性卖掉了2万多张票,但其实属于“自杀式行为”。他计算过,戏院每天的营业成本至少要2万元,“如果是9 .9元一张票,每天起码要2000人来看演出才能回本”。

  到了4月份,剧院甚至摸索起了“酒吧”的盈利模式:免费入场,客人需要消费酒水、甜点,演出现场还增设点歌、拍卖等环节“创收”。只是,颓衰之势已成,这一切已无法“救活”岭南大舞台。

  李晓伟说,剧院的亏损从刚开始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剧场最红火的时候有80个舞蹈演员,为压缩成本不断裁员,到最后只剩下28人。他称,投入的3000多万资金,全部打了水漂,加上各种固定物资,共计损失接近5000万元。

  “人人都劝我,在广州搞演出剧场太难了,我还是想坚持,2年了,实在无法支撑下去。”李晓伟说,2个月前,他已结束了岭南大舞台的营业。

  据海珠大戏院的业主方、广州演出电影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目前已收回戏院的经营权。“海珠大戏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暂时还没有具体计划。”
       Img351666437.jpg

           8月25日下午4时许,长堤大马路上岭南大舞台(原海珠大戏院)大门紧闭,空无一人。


  往事并不如烟

  据一些老戏迷称,1931年4月,梅兰芳曾在海珠大戏院首演《西施》:“万能泰斗”薛觉先聘华侨花旦上海妹在此演《胡不归》;花锦绣剧团马师曾、谭兰卿主演《璇宫艳史》,大龙凤剧团新马师曾主演《桃花扇》等。在海珠大戏院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什么剧团上演什么剧目,首场必须是《六国大封相》。

  探因

  她比烟花寂寞

  犹如中了魔咒,海珠大戏院的“复活记”两度流产,病因究竟在哪?

  人才:没有一呼百应的演员

  “虽然岭南大舞台关门了,但这种民间的尝试对广州来说,非常有价值。”知名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认为,当中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障碍”,“戏院尚未找到一个既能留住本土观众,又可以吸引外地游客的平衡点”。

  饶原生说,广州的文化是多元的,一定程度上也摇摆不定。“粤剧的本土观众,已经非常有限。即使是广州大剧院,邀请到世界一流的团体来演出,也不一定能得到观众的热捧。这就造成了很少有人愿意投资舞台演出,缺乏能挑起大梁、一呼百应的演艺人才。”

  消费:吃一餐胜过看演出

  有切肤之痛的华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伟认为,这与广州人的消费习惯有关。“比如,一张月饼票和一张演出票,广州人往往更看重前者。他们花2万元请客吃饭,不会心疼,但如果花200元请客人看演出,就会觉得不实惠。”

  除此之外,李晓伟觉得政府部门对戏院文化的支持不足。李晓伟曾给广州市各个政府部门发出5000张体验票,免费邀请对方来观看演出,结果前前后后只来了不足百人。“免费的都不来看,又谈何扶持呢?”

  环境:缺乏成熟商业氛围

  著名广州近代史研究者叶曙明则表示,海珠大戏院发展的症结在于交通,在于停车场。“你搞大戏院,可是没有地方停车,人们怎么去?”这与省人大代表、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祁海的看法,不谋而合。

  祁海说,这主要和海珠大戏院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关。“长堤周边缺乏流动的消费人群,交通不便,地段不热闹,没有成熟商业氛围,客源自然就少。”他认为,如果没有政府强而有力的支持,戏院演出难以维持。

  敢问路在何方

  “海珠大戏院本就是百年的文物,最好还是能够继续作为演出场地。前后两个剧场的失败,证明戏院的开张时机还未成熟。应该等到金融街真正发展起来,长堤的商业氛围好了,人气旺了,才进行尝试。”祁海(省人大代表、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如果长堤的金融街定位不变,海珠大戏院可以考虑改成金融博物馆。”

  叶曙明(著名广州近代史研究者)

  “很多人认为,海珠大戏院如果改变用途,会收到更多效益。但这里百年来,一直都是做演出的,我们更倾向于维持这栋文物建筑原本的功能。”


  陈维群(广州演出电影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采写:

  南都记者李晓瑛

  实习生孟莹

  作者:冯宙锋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0 小时 
威望
4936  
金钱
3558  
最后登录
2018-10-26 
阅读权限
帖子
3346 
精华
积分
4936 
UID
25133 
2#
发表于 2012-8-28 21:31 |只看该作者
随着岁月流逝,时代不断发展,新的始终会慢慢取代旧的。
但作为大都市的广州,对于历史文化的建筑或景点,应尽可能地保留。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77 小时 
威望
10510  
金钱
10346  
最后登录
2017-7-11 
阅读权限
帖子
7107 
精华
积分
10510 
UID
32 
3#
发表于 2012-8-28 21:39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历史文物,很有保留价值。
如果为发展房地产而把它拆掉,那是野蛮行为,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7-1 18:37 , Processed in 0.09772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