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8岁女童吃饺子后“看不见了” 罪魁祸首家家都有!
[转自南方都市报]
广州多名市民近日食用同一间店铺的饺子后险些送命,医院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警方已介入调查,初步怀疑涉事店铺为了保鲜,在食物中添加了过量亚硝酸盐。
母女吃饺子后“中招”
6月14日早上8时半,家住广州番禺傍江东村的张女士带8岁的女儿到村内一间名叫“老祖宗石磨坊”的店铺吃早餐,两人分别吃了8只冬菇肉饺和6只玉米肉饺,随后在家中看电视。不久,张女士感到有点疲倦无力,想起要去洗车,便硬撑着拉上女儿一起前往附近的洗车店。
涉事店铺已停止营业
大概10时半,两母女正在洗车店等候,女儿突然放下手中的图画书,扯着张女士的衣角说:“妈妈,我的眼睛看不到了。”没等张女士反应过来,女儿已倒在地上。张女士赶紧抱起女儿,反复按掐她的人中,并打电话叫丈夫前来。与此同时,张女士的脸、嘴唇、指甲变黑,手脚发软,家人急忙将两人送到广州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医生一看,就知道是食物中毒了,叫我躺下,戴上氧气管,送去抢救室。”张女士清醒过来后,在医生的指引下,张女士买来6瓶1.5L的矿泉水,试图通过大量饮水洗胃,将食物呕吐出来。“呕得很辛苦,要呕到吐出来的都是透明的水为止,太伤胃了。”张女士对当时的情景仍感后怕。
当天,同一病房的吴女士也有同样的遭遇。吴女士在食用同一家店铺的4只蒸饺后觉得不舒服,跪倒在地造成膝盖出现深紫色的淤血。张女士说,和她女儿一起在儿科病房的还有两名小孩,目前小孩都出院了,也就是说,当天至少有5人因问题饺子被送往广医四院救治。张女士和吴女士预计一周内出院。
涉事店铺关门转让
两名中毒者称,事发当天下午,食药监局人员到场收集了呕吐物回去化验。18日,她们向食药监局和派出所了解到,问题的确是出在饺子上。工作人员猜测,可能因为天气热,商家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来防腐,去除肉臭味和提亮肉色。
据了解,“老祖宗石磨坊”的老板3次到医院探望,但吴女士称:“他们只是口头上安慰,说会负责。叫他们先把医药费交了,他们说没带钱,下次付,一次推一次。”
22日下午,记者来到涉事的店铺,该店铺已停止营业并张贴了转让告示。该店铺位于滂江东村,由牌坊进入村口,道路两旁是商铺,离牌坊百米左右,就是这间闸门已关闭的小店,招牌上除了店名,还有“全国第6888分店,免费加盟”的字样。
随后,记者从番禺警方获悉,经食药监部门检验,该店出售的饺子馅料里有亚硝酸盐成分,可能是在做饺子的过程中添加进去的。该店老板及一名配料师傅已被警方刑事拘留,具体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
正确认识亚硝酸盐,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正确认识亚硝酸盐,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什么是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俗称“硝盐”,主要指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是一种白色不透明的结晶,形状极似食盐。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许多蔬菜里亦含有较多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如小白菜、青菜、韭菜、菠菜、萝卜叶中;腌菜的腌制过程中也会产生亚硝酸盐;有些井水亦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属于食品添加剂,可作为鱼、肉类及其制品的防腐剂或发色剂,但如果使用过量可引发食物中毒,摄入0.3-0.5g可引起中毒,3g即可致死。
亚硝酸盐中毒的原因
因直接误食亚硝酸盐或进食含有亚硝酸盐的腌制品或是进食腐败变质的蔬菜引起的中毒,称为外源性亚硝酸盐中毒,误食亚硝酸盐纯品一般在10分钟发作。由于进食含有大量硝酸盐的蔬菜,在肠道内硝酸盐经细菌还原为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称为内源性亚硝酸盐中毒,又称肠原性青紫症,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乌嘴病”。发病多在1-3小时出现,最长可达20小时。发生群体性亚硝酸盐中毒多因把亚硝酸起当食盐所致,常见于工地食堂及餐饮业。
亚硝酸盐中毒表现
主要表现为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等全身性紫绀,以及与紫绀严重程度不相一致的缺氧。同时伴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烦躁不安、昏迷、呼吸衰竭、死亡。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专家提醒消费者,亚硝酸盐中毒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不用过度担心。在做饭或就餐时应注意以下几项:
一、不要光顾无证摊点,不要购买那些过分鲜艳、裸露摆卖、未冷藏、加热存放以及卫生条件较差摊点的熟食;
二、食用新鲜蔬菜或采用冰箱低温贮藏蔬菜,所购蔬菜不宜长时间室温存放,禁食腐烂变质蔬菜;慎重选购反季节蔬菜和经长途贩运而来的蔬菜,蔬菜炒熟后应尽快吃完不喝隔夜菜汤。
三、不要食用过于新鲜的腌菜。刚腌不久的蔬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一般白菜、青菜、芥菜腌后2-7天内亚硝酸盐含量达最高值,腌后1个月左右,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浓度会降至低值,所以菜要在腌制1个月后食用最为安全。
四、多食用抑制亚硝酸盐形成的食物,如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抑制胃中的硝酸盐还原菌,使胃内的亚硝酸盐明显降低。常喝牛奶,可使体内的硝酸盐减少67%-78%,食用植物油、粗粮食品和饮用加奶的绿茶也是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