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5-9-5 11:44 编辑
政工总队(政工人员补训班) 总队长龚楚,下设两个大队,有七个中队,一个独立区队。由第一中队至第六中队全是男同志,第八中队全是女同志,没有第七中队。每中队设中队长一人,下有三个区队,每区队有区队长和区队政治指导员各一人。在总队部下还设有训育室;总干事先是张育康,后是邓尧佐;还有秦元邦、廖辅叔、林楚君、张育康、刘俊等一批政治教官。他们都是民主爱国人士;还有一些共产党员。各中队还有群众性机构“工作委员会”,是由学员民主选举产生的。被选出的委员基本上都是中共党员。委员分工为总务(对外联络,对内召集会议)、学习(出墙报,介绍学习文章)、生活(举行民主生活会,开展文娱活动等)。 在政工总队内有中共党秘密组织——“工委会”领导全总队的党员。“工委会”由省委青年部吴华同志直接领导。 政工总队的训练课程有:军事、政治两类。军事课和军事管理均由大、中、区队长担任;政治课由训育室的一批政治教官担任。军事课内容有:步兵操典,野外勤务。政治课内容有:国际政治、军队政治工作、民众运动、三民主义、总理遗教、“总裁”言行、日本侵华史、日语口号等。这些课程除个别如“总裁”言行外大多数还是好的,观点基本是正确的。罗瑞卿的《军队政治工作》也被采用为教材,可见大多数课程是为当时抗战形势所需要的。 全总队的学员绝大部份是学生,有一些是教员、店员、司机和其他工人。他们中有一部份人是多年抗日救亡工作的骨干,更多的是刚参加抗日工作的。他们大多数是十多二十岁、热情积极、全心全意为着抗日战争而来的。他们生活艰苦朴素,谈不上物质享受;每天除三顿饭外,每周只发一元零用费,当中有不少人还能把这一元钱节约下来购买进步书籍。无论男女同志都穿士兵服装,每人只有两套粗布军衣,穿草鞋、穿短裤、打绑腿,女同志剪短头发,(戴上军帽后,看不到头发),没有人因生活艰苦而动摇。大家心情舒畅。随处是歌声和欢笑声。同志之间是团结友爱的,学员们都能自觉遵守政工总队的纪律和制度。
开课前党的“工委会”曾向全体党员提出:“努力学习、掌握军事知识、改造旧军队”的口号,要求党员团结和带动非党群众响应“工委会”的各个号召,模范地完成政工总队对学员的各项要求。各支部的党员通过“工作委员会”和群众一起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办墙报比较活跃;墙报有分析和评论抗日形势的文章,有宣传我党方针政策的文章,有批评政工总队的缺点和问题的文章,有转载有份量的进步文章,也有开展各种竞赛、表扬好人好事的文章;并经常举行各中队墙报评比以改善墙报工作。
学习风气是浓厚的,普遍人手一卷,三三两两在讨论和辩论问题,墙报也经常刊登讨论文章。在训育室的政治教官默许下,学员们能阅读一些进步书刊,如“论持久战”、“军队政治工作”、“大众哲学”、“政治经济学”、“列宁主义概论”、“反对自由主义”等。这种学习风气是迅速提高学员们的政治质素的重要原因。
大唱抗日歌曲是较为突出的活动内容:集体唱、小组唱、个人唱;或集体教唱,不论在什么场合,不讲究方式,随时都唱起来,行军出操唱,上课前后、会前会后、甚至走路、洗澡、洗衣服也唱,还经常举行全总队的歌咏比赛。他们不只把唱歌当作战斗武器,而且也当作生活必需。唱的全是抗战歌曲,如“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延水谣”、“延安颂”、“救国军歌”等。全总队还举行过歌咏比赛。歌唱活动不单成为往后派出工作进行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教育士兵的有力武器,也为培养文艺专业人员创造了条件。此外还经常举行全总队的文娱晚会。晚会节目由各中队负责提供,是小型多样,多姿多采,庄谐并举。有时也演出话剧,曾演出过《夜未央》、《凤凰城》等剧目。
各中队的区队指导员都是由第四战区政治大队的队员担任;他们在中队中负责某些课程的小组讨论、指导工作委员会开展工作、进行个别的思想工作。他们中有些人是到过延安的,如李见心等同志当时以指导员的名义把延安办学的经验和方法用个人意见方式向总队提建议,这些建议很快就被采纳。因此政工总队的学员的各项活动都比较自由,还能经常举行民主生活会,严肃而坦率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帮助大家共同进步。在各中队的营房墙壁上刷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大标语。政治气氛很浓郁,因而有人称之为“小延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