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论坛原创区 我曾经是“知青”(转发)
楼主: 嘉嘉
go

我曾经是“知青”(转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959 小时 
威望
20784  
金钱
17323  
最后登录
2016-11-9 
阅读权限
帖子
16781 
精华
积分
20784 
UID
114103 
46#
发表于 2014-1-29 14:46 |只看该作者
如梦令 发表于 2014-1-29 14:22
虽然系赚钱途径没有了,但自己也有所得益。

对山区的贫苦山民,无咗几角钱/日的收入乜益都补唔返.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168 小时 
威望
1507  
金钱
1015  
最后登录
2018-12-26 
阅读权限
帖子
877 
精华
积分
1507 
UID
158380 
47#
发表于 2014-1-29 22:33 |只看该作者
69年由一中分配去农村的,多数是英德、郁南、翁源的穷乡僻壤。真是同人吾同命啊!本为同班同学,后来的人生命运被一中的一纸分配令支配,有的如林兆亨和关雪明一直留在一中当老师到退休,有的却去了翁源。
69年离开一中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168 小时 
威望
1507  
金钱
1015  
最后登录
2018-12-26 
阅读权限
帖子
877 
精华
积分
1507 
UID
158380 
48#
发表于 2014-1-29 22: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乌厘单刀 于 2014-2-1 00:54 编辑

我的同学,才16岁出头初中毕业的城市小男孩,在穷乡僻壤要自食其力独立生存,所经历的苦难艰辛可想而知,辛苦一年的工分只够充饥不能饱肚,家徒四壁,前途无望,连回家的路费都借不到。家贫无接济,一年后实在捱不下去又思父母,要一段段走路扒车才回到广州,途中还曾为省过渡费游水过江。他们偷渡香港几十年后的今天讲当年,还是感叹唏嘘,忆起偷渡死去的同学还不禁悲伤,支青血泪,谁之过?
69年离开一中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49#
发表于 2014-1-29 23:02 |只看该作者

生产队安排给我和阿牛的是一套相连的房子,也有两间:外屋是灶间,里屋是睡房。泥砖砌就的墙,屋顶上疏疏落落的遮盖了一层瓦片。这里的房屋都很低矮,我身高还不足一米六,可站在原地不需踮脚,一举手就能摸到屋顶的瓦缘。

我们住进村的时候恰逢连天雪雨,时下时停。一个晚上,雨下大了,雨水就顺着瓦片的缝隙漏进屋里,水势大的位置简直像茶壶在注水。我和阿牛惊醒了,只好爬起来把床铺左移右移,屋里到处漏水,很少有不漏的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两铺床都能避开漏雨的位置。看看无计可施,干脆拆去一铺床,只留下一铺,移到漏处最少的地方,两人挤到同一铺床上。我们生怕连这块“乐土”都保不住,于是把我们出发时打背包外层的塑料布展开盖在被子面上以防再被漏雨打湿。我冷丁问阿牛:“这像不像尼龙薄膜育秧呀?”阿牛只是嘿嘿地苦笑着,笑得像哭,竟没有说出话来。我们横下心钻进被窝,倒头睡了。天亮后,同村的人们知道了,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我的“三同户”金叔和阿发父子俩是村里公认的能人,他们说了句:“哦,漏水吗?”就爬上我们的屋顶动手拆移瓦片。原来我们这里屋顶的瓦片只是“多米诺骨牌”式的迭排在屋掾木条上,并没有用砂浆固定,一块一块可以很方便地随意移动。金叔父子十分熟练地把瓦片尽可能集中移靠到我们卧室的中央,以便有足够的瓦片完全遮盖着我们床铺的位置。这样,我们的床铺还有房之间的位置就不再漏雨了,至于靠外面的地方,那就只好听其自然啦。之后,金叔父子经常来查看我们房间里床铺和床铺周围,确认再没有漏水的地方了,就满意地说:“好了。再漏水还叫我们过来再移一移罢。——是这样的啦。唉,以后有了钱,再在屋顶加些瓦片就好啦。”原来村里农户家家都一样,他们告别茅草屋顶才三几年,有瓦房顶已然是一大进步,不用住茅寮已经很不错了。由于缺钱,房顶瓦片的数量只是勉强够用,一般是没有盈余的,遇到损坏也只能等有条件时再补充。一时补不上,就只能“十个瓶子九个盖”,左右上下移动瓦片优先遮盖着最需要遮盖的地方。我们算是明白了就里,也掌握了这个穷办法。以后下雨天房间里漏水,我们自己也会“依葫芦画瓢”爬上屋顶去“迭积木”了。

插队第二年我回广州探家的时候,曾经和妹妹一起到郊区的“干校”看望父亲。妹妹指着沿途的农家房子,让我比较我插队的住房。在妹妹看来,这已经是很差的房子了,但她怎么会明白,她所见的毕竟还是广州市郊区的砖瓦房,而且房顶明显是用水泥砂浆固定了的,比起粤北山区的泥砖积木瓦房,这虽算不上高楼大厦,却也几乎可以称之为豪宅了。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168 小时 
威望
1507  
金钱
1015  
最后登录
2018-12-26 
阅读权限
帖子
877 
精华
积分
1507 
UID
158380 
50#
发表于 2014-1-29 23:0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乌厘单刀 于 2014-2-1 00:58 编辑

先是被剥夺了读书权利,然后独自离家去从未生活过的穷乡僻壤,生活无着,前途茫茫,支青血泪,伤及一生。
69年离开一中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51#
发表于 2014-1-29 23:09 |只看该作者
我去做知青的农村也是客家地方,住的泥砖房,瓦面也是排列叠盖,很薄的瓦,没有沙浆.好天吹风树叶竹叶从瓦缝飘进来,下雨天雨点也飘进来,甚至老猫上房顶抓抓,瓦缝就漏入阳光.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52#
发表于 2014-1-29 23:14 |只看该作者
乌厘单刀 发表于 2014-1-29 23:06
家贫无接济,一年后实在捱不下去又思父母,要一段段走路扒车才回到广州,途中还曾为省过渡费游水过江。他们 ...

岑学兄是我母亲的同事杨老师的儿子.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29 小时 
威望
5451  
金钱
5697  
最后登录
2015-9-11 
阅读权限
帖子
3563 
精华
积分
5451 
UID
4299 
53#
发表于 2014-1-30 10:41 |只看该作者
      知青现象,是一种社会的倒退。近几百年来世界的进步,其中一个特征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把越来越多的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成为城市的产业工人。中国把整整一代的城市知识分子全部赶到农村去,让他们重新拿起他们父辈已经告别了的锄头,与本身已经非常贫穷的农民争吃,这是一段多么悲惨的历史啊。
      是黑的说不白,是白的说不黑。当年的知青现在成立了各类的组织,不管他们有什么不同的诉求,而他们的经历都是大同小异的,就是正当青春年华的时候,被赶去过了一段猪狗不如的生活(当年我们在分校,几十个男同学因为偷吃了喂猪的花生麸,被连长叶开寰重罚,说我们不应该去与猪争吃),其后,大部分人因为错过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54#
发表于 2014-1-30 11:53 |只看该作者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4-1-30 10:41
知青现象,是一种社会的倒退。近几百年来世界的进步,其中一个特征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把越来越多的农 ...

因此,没有人会答应历史倒退。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55#
发表于 2014-1-30 14:34 |只看该作者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4-1-30 10:41
知青现象,是一种社会的倒退。近几百年来世界的进步,其中一个特征就是生产力的发展,把越来越多的农 ...

站长的分析非常正确.被剥夺了青春的知青心里的痛苦是无法诉说的,也是无法补偿的.当然现在也没有谁会补偿.这是很痛苦的经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56#
发表于 2014-1-30 14:3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4-1-30 14:47 编辑

插队第一个春节过后,我和阿牛向生产队提出自己开伙,我的“三同”生活也就结束了。




贫困


我和阿牛开始了独立生活。靠的是积聚了一定数量的柴草,靠的是半年内按月定量供应的口粮,当然,还有钱。

当时规定,从到达目的地开始,半年内每个知青每人每月发放九块钱的生活补贴。至于半年之后呢,我相信参加生产劳动是一定有报酬的,只不过我们的报酬不叫工资而叫做工分吧。农民一家大小都能过来,我自己养活自己还有问题吗?因此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没有任何顾虑,阿牛也没有,一般知青都没有。

海哥说过,我们这地方不会饿着,但钱呢?当时海哥只给了我们一个省略号。然而没过多久,现实生活就为海哥留给我们的省略号填充了具体的内容。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57#
发表于 2014-1-30 14:41 |只看该作者

有一天,村民福哥向我提出要借五毛钱,说是要带他的“妇娘”到“街”上的公社卫生院看病。借五毛钱去镇上看病?没错,这并不是神话。那时我们这一带已经实施合作医疗制度,村民到公社卫生院看病,只要带上大队医疗站签发的记账单,再交上五分钱挂号费就可以免费就诊取药了。至于来回路途以及候诊造成误餐,也不是太大的问题。我们红石到公社圩场没有公共交通车,过往车很不准时,如果客满了你遇上班车也上不了,而且要到我们挑担歇脚的黄岭亭去等,而从村里走到黄岭亭,总路程已经过了三分之一。下乡插队两年多甚至往后相当长的一段日子,我没有听说过哪一位红石人是坐公共汽车到公社镇上的。倒是墟镇上供销社营业的那家饭店对农民有特别的服务:农民不吃商品粮,一般没有粮票,但可以带上一点大米交售给饭店,比如交售一斤大米折一毛三分钱,而饭店卖两碗汤米粉应收六两粮票两毛四分钱,则农民再补交一毛一分钱,就可以吃上这两碗汤米粉同时领回四两粮票了(当然,如果农民交的大米刚好是六两,六两大米折算值八分钱,则要两碗米粉就要补交一毛六分钱)。这样,福哥凭借五毛钱赴街就医的计划是顺理成章的。

凭着我每个月九块钱的生活补贴,我二话没说就掏钱给他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29 小时 
威望
5451  
金钱
5697  
最后登录
2015-9-11 
阅读权限
帖子
3563 
精华
积分
5451 
UID
4299 
58#
发表于 2014-1-31 10:23 |只看该作者
嘉嘉 发表于 2014-1-30 14:41
有一天,村民福哥向我提出要借五毛钱,说是要带他的“妇娘”到“街”上的公社卫生院看病。借五毛钱去镇上看 ...

     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看完这个帖子,一定以为每月九元钱的补贴可以买到70斤米,起码饭可以吃饱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当时,插队的知青的城市户口已被取消,没有户口就没有粮食的配额,没有粮食配额,0.13元是买不到一斤米的,在70年代,一斤粮食的配额值0.20元,所以没有粮食配额,实际上是要0.33元(在广州市是0.343元)才能买到一斤所谓的高价米的。这样,9元钱只够在黑市买27斤米,而当时由于肉类和副食品短缺,一顿没有四两米绝对吃不饱。所以,在当时就有下乡等于去劳改的说法。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909 小时 
威望
8396  
金钱
4513  
最后登录
2018-10-22 
阅读权限
帖子
3880 
精华
积分
8396 
UID
4347 
59#
发表于 2014-1-31 11:38 |只看该作者
嘉嘉 发表于 2014-1-29 22:34
站长的分析非常正确.被剥夺了青春的知青心里的痛苦是无法诉说的,也是无法补偿的.当然现在也没有谁会补偿. ...

有一種無形的「補償」,那就是社會中有良心和良知的人,對知青的同情、疼惜和敬重。
天涯共此時。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959 小时 
威望
20784  
金钱
17323  
最后登录
2016-11-9 
阅读权限
帖子
16781 
精华
积分
20784 
UID
114103 
60#
发表于 2014-1-31 11:54 |只看该作者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4-1-31 10:23
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看完这个帖子,一定以为每月九元钱的补贴可以买到70斤米,起码饭可以吃饱了。 ...

站长,那年头女仔都吃得下4公両米煮的饭,我夫去军营参予军民篮球赛,军营给农民煮毎人4両猪肉煮土豆(离共产主义仅一步之遥),毎人煮7公両米的饭,全部食到"美人照镜".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11-1 17:32 , Processed in 0.118024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