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16-11-15
- 在线时间
- 409 小时
- 威望
- 2071
- 金钱
- 2612
- 注册时间
- 2009-7-10
-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783
- 精华
- 0
- 积分
- 2071
- UID
- 39
- 在线时间
- 409 小时
- 威望
- 2071
- 金钱
- 2612
- 最后登录
- 2016-11-15
-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783
- 精华
- 0
- 积分
- 2071
- UID
- 39
|
本帖最后由 聪聪 于 2012-2-27 11:18 编辑
晓风同学,你好!
谢谢你的周末话题,虽然有点沉重。
贫困的问题确实是困扰了中国几百年的的痼疾。
时至今日,你附上的图片的场景,在中国的许多偏僻的农村,确实是常见的。但,解读却可能不是唯一的。
细看照片,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感觉。我小时也在粤北山区上过小学,农村孩子对大城市的憧憬让人印象深刻,当时的生活条件更为艰苦,但“坐火车到北京”的梦想却在许多人的心里揣着。在今天中国的一线城市,甚至在美国、欧洲,无论是在领导层还是科技、商业领域,成功人士中不乏当年农村中的贫苦孩子。高考制度和经济改革,形成了阶层流动的管道,“北京梦”确实看得见、摸得着。在你照片中,孩子们的眼里,一如我小时的同学们,分明闪耀着希望的光芒,但他们上升的管道,远不如当年通畅,阶层流动的机制,已被现实体制的既得利益集团,牢牢地冻结了,虽然这不是中国所独有,但肯定是不可默然视之,可能这比贫困,更容易令人绝望。积累下来的,只能是社会危机。
令我感到一点安慰的,是我在照片里看到老人、孩子衣服干净整洁,竟然没有补丁!在70年代初的广州,同学们的衣服基本都有补丁。看来,在外打工的父母,为了补偿留守儿童的离别之痛,在生活上是尽力照顾家里。经济发展的成果,不可阻挡地惠及了偏僻的山区。
我们中大与广东紫金县是扶贫对接关系(紫金在广州北部,约4小时车程,是广东的贫困地区,也是革命老区),几年来,采用点对点的直接方式,给了当地学校很多的实际帮助,我们中大控股的企业也做了一些具体的援助工作,就是希望,偏僻农村的孩子,能感受到一点温暖,能感觉到与社会、祖国的关联。
问题确实存在,希望这是发展中的阵痛。积极面对,才是出路。在最近纪念邓小平南巡的活动中,大家提的最多的,是要以邓伯伯的精神,不断继续推进改革。让我们永远保持希望吧!我们可以隔着大洋,坦然地谈论所谓“反动言论”,至少证明了社会的进步。
晓风同学关注国内动态之坚持与细致,令我等在国内的同学自叹不如。希望晓风经常回来,一起吹一下水,呵呵。
附上我们同事在紫金给小学送书时用卡片机拍下的留影,学校的部分设施是我们援助的,照片中的孩子是我们切实能接触到的,他们经济上不富裕,但聪明活泼好学。希望他们灿烂的笑容,能减轻大家的沉重感。
各位同学,晚安!
二班 陈建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