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查看: 2588|回复: 3
go

资深编辑梁文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
发表于 2011-11-17 19: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11-22 13:53 编辑

DSCF7005_副本.JPG

48届梁文燮在校友会办公室接受小记者采访

资深编辑梁文燮

     83周年校庆日,一位皓首校友走进校友会办公室,当他自报家门:“48届梁文燮”时,大家不禁肃然起敬,奉为上宾。读过《一中校友》的人,都会对排名校友刊编委会前列的梁学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梁学长年逾八秩,耳不背、眼不花,思路清晰步履稳健,谈起校友刊如数家珍。从1991年在《一中校友》创刊号发表了他的稿件《48届花甲校友多项联谊活动》开始, 他就与校友刊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中校友》创刊至今,已经出版了二十一期,它以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多角度深层次的报导获得省、市、区有关领导的极高评价,极受广大校友和各方人士的关注,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密切联系海内外校友的友谊纽带。该刊能够保持生命之树常青,除了历届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广大校友的深切关心和慷慨资助以外,恐怕最重要的就是编委们的殚精竭虑、沤心沥血、无私奉献。他们廿一年如一日地精心策划、多方征稿、夜以继日地集中审稿、修改排版、编辑付印,确保这份精美礼物能及时送到各方读者的手中。校友刊越办越出色是编委们辛勤劳动的结晶,当中含了梁学长倾注的满腔热忱。

     读梁学长的文章如同品尝一杯醇酒。他文笔精练、层次鲜明、详略得当的深厚文学功底,在他近六千字的报道《杰出的教师 母校的光荣——记刘仕森校友的先进事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和宋展之等人所写的《回眸半纪,同沐春晖》、《六十年后来相聚》、《入读市一中65周年纪念聚会侧记》等文章介绍了48届老学长们从校友会成立以来一直紧密联系校友会, 积极开展联谊活动的情况。 他们由衷地认为:“如果说今天大家是学有寸进、业有所成,都与老师教诲、学校培养分不开,都是同沐春晖的结果,因此应该热爱母校、尊敬老师,积极参加校友会活动,以表寸心。”

    而今,梁学长已届耄耋之年,然而他和48届的老学长们的母校情结、同学情结却逾来逾感亲切宝贵,他们虽然赋闲陋室,却关心社会,不忘做点好事,各以不同方式发挥余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衷心祝愿老学长老当益壮,健康长寿!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2#
发表于 2011-11-17 19:46 |只看该作者
桃李学长好嘢

在线时间
25 小时 
威望
1726  
金钱
898  
最后登录
2015-9-10 
阅读权限
帖子
746 
精华
积分
1726 
UID
5594 
3#
发表于 2011-11-19 22:16 |只看该作者
桃李和梁文燮两位学长,都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你们都活的精彩,各领风骚,真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4#
发表于 2011-11-19 22: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7-1 15:14 编辑

读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转载)

      刘禹锡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从这点上说,他们是同病相怜了,面对这样的晚景,白居易产生了一种消极、悲观的情绪,并且写了《咏老赠梦得》一首给刘禹锡(字梦得):
                          “与君俱老矣,自问老何如?
                           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
                           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
                           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
                           情於故人重,迹共少年疏。
                           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馀。”

    刘禹锡读了白居易的诗,写了《酬乐天咏老见示》回赠: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第一部分分头两句:“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意思是说:人谁不顾虑,不怕老,老了又有谁来怜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意思是说:身体消瘦衣带常常紧缩,头发稀疏帽子便自动偏斜,为了爱惜眼睛而废弃书籍不读了,经常请医生调理、治疗,是为了延年益寿。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诗而来的,表示了对白居易的“咏老”思想情怀的回应,说明在对“老”的看法尚颇有同感。读来极为亲切。
    后六句诗意思产生了巨大的转折,诗情一振而起,“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头两句“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是说人老了经历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彻,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样,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下两句“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思考深刻,浓缩着人生的精华;认识全面,充满着一种辨正思想;感情深挚,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的真情关爱和真诚劝勉。末两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桑榆,喻日暮。是说:不要说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还可以照得满天彤红、灿烂无比呢!这里诗人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种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摘自《中国老年报》2003年6月26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4-27 14:44 , Processed in 0.1281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