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查看: 12836|回复: 81
go

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1#
发表于 2011-9-25 09:5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9-25 09:56 编辑

这篇文章是我在纪念知青下乡四十周年的时候写的,曾经在广州日报大洋网和粤海知青网发表,并获得大洋网2008年优秀原创奖。今天在母校校庆即将来临之际,在此重新发帖,就权当是我送给校庆的小小礼物吧。并籍此机会,向我的母校致敬,向曾经培育过我们的老师致敬!永远忘不了的园丁:陈平校长、傅校长、潘主任、老师曾繁光、陈诗铭、梁灌林、陈克吾、向勤......,向你们敬礼!


知青岁月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四十周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四十年的光阴真是弹指一挥间啊。岁月流逝,但是在我的心里年轻时代上山下乡的经历依然是那么的清晰,历历在目。我产生一个念头,把我们的经历用文字记录下来,以保存作为纪念。

(一)

1968年11月6日,是我知青生涯的开始。

清晨,我和妹妹扬扬在妈妈和小妹妹的陪同下来到了广州市第一中学的操场,那是下乡集合出发的地方。妈妈要赶时间去上班了,在轻微的寒风中,我们依依不舍地与母亲告别,默默目送她牵着小妹妹的手离去。

我紧紧地拉着扬扬的手,我这个十六岁的妹妹将和我这个十八岁的姐姐一起到农村去了。本来她是属于广州市第二十九中学分配下乡的,为了我们姐妹两个能够互相照顾,免得父母担心,母亲申请把她调动到了我们学校参加分配,现在她和我一起迈上了下乡的旅途。

操场上的同学们一堆堆地聚在一起。为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今天出发的是分配到增城县农村去的同学,学校的师妹们把朵朵红纸扎的花挂在每个人的胸前。我们青春的朝气衬托着大红花,心里洋溢着对未来的期待。

几辆解放牌大货车装载着我们几百个同学,驶出了学校的大门。我默默地向母校告别:再见了,我度过了难忘的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够重新踏入你的大门?

不知道是谁带头唱起了革命歌曲:“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此起彼伏的歌声驱散了离情别绪,饱含着我们青春的无畏和美好的理想,伴随着我们去到了位于广州大沙头的火车东站。

我们挥手与欢送我们的同学告别。那些即将去海南岛的同学、投亲靠友下乡的同学、等待第二批分配的同学、留城读书的同学,都自愿地到来送别我们。热情的握手、闪亮的泪眼、激励的话语,宛如暖流淌过心头。

我们登上的是一辆知青专列,它装载着几千名广州市各个学校往增城、东莞上山下乡务农的学生缓缓地驶出了站台。

歌声在车厢里荡漾,大家一路激情一路歌,没有忧伤没有惧怕。看着车窗外越来越快地掠过的房屋、绿树、田野,我明白离开我生长的广州和养育我的父母越来越远了。等待我的将是怎样的生活呢?一丝惆怅涌上心头。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2#
发表于 2011-9-25 09:5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9-25 09:59 编辑

二)



中午时分,火车停靠在广深线的新塘火车站。“到新塘的同学们下车了!”,带队的学校革委会负责人在发号令。我们一群分配到增城县新塘公社务农的学生下车了。简陋的火车站孤零零的候车室两旁栽满了高大的绿树,站台上拥挤着我们几百个学生,有点乱哄哄的。



我们的行李是提前托运的,大家下车以后都去认领自己的行李。行李乱七八糟地堆放在站台的一边。幸亏妈妈为我们的行李做了记号,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东西。因为家里要节省开支,而且我们姐妹可以合铺睡,所以我和妹妹除了自己的衣服以外,是共用的一套行李。我们拖着鼓鼓涨的棉被袋,提着水桶,跟在迎接我们的新塘公社干部身后,来到了车站附近的公社农场饭堂用餐。



农场是几排低矮的瓦房和一个广阔而布满沙砾的晒场。我们在瓦房的屋檐下品尝了来到农村的第一顿饭。秋末冬初的阳光暖暖的照在我们身上,没有寒意。同学们的眼光在寻觅着,“啊!你也来这里了呀!”这是我们相互问候的感叹。



下午,我们的分配方案出来了。我们广州一中的学生分别被分配到新塘公社的公安大队、禾丰大队和九如大队。学校革委会负责人郭某把我们一一点名移交给各个大队接管的同志。然后大家就分批向目的地出发了。



没有汽车坐,运载我们的是各个大队组织的自行车队。一群农民推着自行车,叮叮当当地呼唤着我们。他们有的麻利地把我们的行李扎在自行车尾,有的招呼我们坐到车尾上。



道路是一条铺满黄沙的两车道,弯弯曲曲地伸延到远方。道路两旁的大叶桉树树叶在风中簌簌地响,遮挡着西斜的阳光。自行车在沙路上颠簸。我从来没有坐过这样的车,有点不安。搭载我的是一个年轻的农民,他一边使劲地蹬着,一边热情地和我说话,他告诉我大队离火车站十来公里,经过几个山坳很快就会到啦,那边的风景很不错的,有山有水空气比大城市好啊。他还告诉我,大队的村民有客家人和本地人的区分,不过大家都是和睦相处的。



到了有山坳的下面,我们就下车走上坳顶去,然后再重新上车。也不记得上下了几多次了。当自行车在下坡的时候风声在耳边呼呼地刮过,好刺激哟。路旁的稻田是金黄的一片,秋收的季节即将来临了。



大约一个多小时以后吧,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新塘公社九如大队。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3#
发表于 2011-9-25 10: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9-25 10:01 编辑

三)



新塘公社九如大队大队部位于新塘至增城的公路边。一排砖瓦房子分别挂着“新塘公社九如大队”、“供销社”、“卫生站”的牌子。道路的另一边是一个生产队的仓库和晒场。再往前走,一条窄窄的公路桥下,是一条流淌着清清溪水的河流,河流的两岸翠竹丛生。田野上稻谷飘香,稀疏间落着几个村庄,远方是连绵苍笼的山岭,输送电力的大铁塔坐落在山间,牵引着长长的电缆伸展而去。



生长在大城市的我们情不自禁地慨叹这里美丽恬静而原始的大自然风光。



我们在大队部耽搁了许多的时间。原因是因为人员的分配问题。我们全部人需要分配到七个生产队,但是我们这个群体是男生多女生少,生产队都希望多分配女孩子,后来只能平均地把我们十四个女生分配到每个生产队两个人,才了事。(当时我们对这件事情是百思不得其解,毕竟男生体力好劳动力也比女生强啊。后来才了解明白原来是生产队认为男生在这里是安家落户繁衍后代的,而女生以后是可以嫁走的,不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唉,多么现实的农民啊。)



我和妹妹被分配到猪腰山生产队,好奇怪的地名噢。和我们分配在一起的是隔壁班级的五个男生。说起来真的遗憾,我以前居然不认识他们,好陌生的。今后我们将在一起共同劳动了,我的心有点落寞的感觉。



初冬的夜晚黑得早。当我们向最后的目的地—猪腰山生产队走去的时候,天色已经黑尽,我们不能坐自行车了。我们一脚高一脚低地跟着领路的农民走在崎岖的机耕路上。远处有一盏昏黄的灯在夜风中晃荡,那就是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吗?那盏灯越来越近,我听见有人说:“到蔡村的从这里进去。”一部分同学就跟着他拐弯走了。天啊,我们还要继续走啊。周围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前面是茫茫的路,望尽眼的天穹下,隐隐约约地看见一座大山的轮廓黑黝黝地横亘在我们的面前。猪腰山,你究竟在何方呢?陌生的地方陌生的伙伴陌生的生活,使我想起了亲爱的父母和熟悉的朋友,我现在远离你们在漫漫的黑夜中跋涉,多么的孤独啊!眼泪无法抑制地涌出来,无声地滚落。扬扬妹妹拉着我的衣袖,默默地伴随着我在走。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泛动在心头。



在登上一个斜坡后,拐了一个大弯,终于看见了屋子和灯光。“到啦。”我深深的吁了一口气,情绪也松弛安定下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4#
发表于 2011-9-25 10:16 |只看该作者
(四)

我们进了一间大房间。有几个大婶在忙碌地给我们摆着饭桌,菜有腊肉腊肠和青菜。由于晚上天气冷,饭菜都凉了。我吃了一点,也不知道饱不饱的。大婶们在劝我们多吃一些,还不好意思地表示招呼不周。

饭后,我们被领到了一个生产队的大仓库里,那里已经挤满了许多的男女社员还有到处奔跑的小孩子。原来今天晚上生产队要开会欢迎我们呢。我们坐在角落的凳子上,倾听着队长的发言。他讲的夹杂着客家发音的广州话使我似懂不懂,只能猜度他的大概意思,就是欢迎我们啦。然后是叫我们自我介绍。我们几个同学都很腼腆的样子,嘟嘟噜噜的也不清楚说了什么,引得身边的一群年轻女孩嘻嘻地笑起来。我隐约听见对面的大嫂在说:“你看,那个女学生哭过了,眼睛红红的呢。”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开完会之后,队长把我们带到了居住的地方。在大仓库的旁边有一个大大的晒谷场,场边有几间小仓库,男同学住一间,我们姐妹俩被安排在另一间仓库的阁楼上。阁楼是由木板搭建的,进口处有一块木板,把木板栓住,别人就不能进来了,挺安全的。可是阁楼没有楼梯的,在进口的地方竖着一条粗粗的大杉木,上边间隔钉着几块木头疙瘩,我们要抱着大杉木踏着木头疙瘩爬上去。我们好不容易把行李物品拿到阁楼上。看看虽然地方不大,也很干净的,也算满意了。

阁楼的前后都有一个小窗子,前面的窗子对着宽阔的晒谷场,可以望见外边嬉戏的儿童;后边的小窗子正对着那黑黝黝的大山,沉默而威严。

当我们把铺盖和用品安置好,也不知道是什么钟点了,只见外边一片漆黑,万籁皆静,咻咻的山风从窗户外吹进来。我们好累好困啦。我们小心地栓上木板,关好窗户,躺在新铺好的床被上,姐妹俩依偎着进入了梦乡。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威望
11163  
金钱
8927  
最后登录
2017-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343 
精华
积分
11163 
UID
4339 
5#
发表于 2011-9-25 14: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9届新生 于 2011-9-25 14:31 编辑

多谢嘉嘉学姐的好文章,耐心期待下文。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39 小时 
威望
8278  
金钱
6002  
最后登录
2020-6-27 
阅读权限
帖子
4956 
精华
积分
8278 
UID
12 
6#
发表于 2011-9-25 20:40 |只看该作者
嘉嘉 发表于 2011-9-25 09:54
这篇文章是我在纪念知青下乡四十周年的时候写的,曾经在广州日报大洋网和粤海知青网发表,并获得大洋网2008 ...

曾在香港电视節目,出現過曾繁光,是同一人嗎?
生命在于运动!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135 小时 
威望
1388  
金钱
1405  
最后登录
2014-11-29 
阅读权限
帖子
1081 
精华
积分
1388 
UID
23 
7#
发表于 2011-9-25 20:48 |只看该作者
真的好佩服楼主的记忆力,期待下文。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8#
发表于 2011-9-25 20:55 |只看该作者

(五)

晨曦初现,雄鸡的啼鸣声把我们唤醒。打开窗户一望,白茫茫的一片晨雾笼罩着青山绿水。人们的脚步声夹杂着牛犊的叫唤声,勤劳的农民已经开始新的一天了。

我们去到水井边洗涤。水井只是在田角挖的一个大水洼,旁边没有砌石头,泉水在底下冒出来,我们蹲下就可以汲取那清澈的水。

上午,队长安排保管员瑞伯带我们去熟悉地方。

生产队后边的大山名叫南香山,郁郁葱葱,方圆百里远近闻名。我们的村庄就在山脚下。生产队分成三条自然村落,都是清一色的泥砖屋,没有楼房。村民都是客家人,全村二百多人,除了一户姓梁的之外,都是罗姓,同族的宗亲。

生产队的土地是顺着山势分布的一级级的梯田,大约有一千多亩,高低错落大小不一地层叠着,灌溉渠道流淌着山泉水。旱地上种满一行行的甘蔗和木薯,水田里栽种的是稻谷。间或的菜地是社员的自留地。

山坡上长满了枝叶茂盛的荔枝、乌榄、白榄等果树。半山麓有一个大山塘,青幽幽的水望不到底;田地的中央还有一个大水洼。这些都是农业灌溉的水源。

田野上有一组一组的农民在劳动,有的在收割了早熟稻子的土地上种着冬种作物,有的在犁田,有的在割稻子。

这里离大队部有一公里多,寄信、购买生活用品都需要步行小路到大队的供销社去买。这真是名副其实的山村啊!

瑞伯自豪地告诉我们:我们生产队是公社“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粮食充裕、分红水平居全大队的前列。荔枝是这里的特产。

我们一群知青东张西望,对这个新环境感到新鲜好奇。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9#
发表于 2011-9-25 20:5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9-25 20:55 编辑

(六)
过了两天,队长派人给我们买来了劳动工具。每人分到一把木柄粗粗的锄头、一把镰刀、两个竹子编织的畚箕、一副小箩筐、一条硬梆梆的扁担、一顶竹笠帽。
国家补偿我们每个下乡的知识青年二百三十块钱,钱是划拨到生产队的,用于购买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还包括安置住宿的地方。另外补给六个月的口粮每月每人三十斤大米。过了半年以后,我们就是彻底的自食其力了。
我们开始了劳动的日子。
生产队的作息时间是分三昼的:农闲早上六点钟到田头开工,九点半收工;中午十一点半开工,二点收工;下午三点半开工,六点收工。农忙是由半夜开工一直到晚上十点。我们对这样奇特的作息时间是很不解,多么的不习惯啊。可是队长说他们都习惯了这样的时间安排,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只能屈从了。
第一天的劳动是种植冬种马铃薯。我们在大婶的指导下把马铃薯的种子按在打好的小坑里,洒上土制的肥料,然后盖上薄土。虽然是农业耕种,农民们也是精耕细作很认真。灰黄色的沙泥土上,挖出一排排的小坑,种上了马铃薯的细土一畦畦整齐地排列着。
那年冬天的气候很寒冷,在十一月的日子里我们已经穿着厚厚的毛衣了,傍晚山风呼呼地刮过,听见山上的松涛在呜呜的呼啸。不到六点钟太阳已经落到了山的背后,我们每天都在夜幕中回到住地。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10#
发表于 2011-9-25 20:56 |只看该作者

(七)

初到农村生活的一段时间,我们遇到了许多的困难。

其一,走路。农村劳动是赤脚的,无论是春夏秋冬,都不能穿鞋子。特别是在农业学大寨的年代,除了除夕至年初四可以穿鞋子,初五开工就必须赤脚了。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虽然锻炼过不穿鞋子上学,但是当我们在真正的农村的泥沙地上走路,就十足象一个瘸子。粗大的沙砾、草头、树跟,扎得我们呲牙裂嘴,而且还需要扛着锄头挑着担子在走。有一次我粗心大意踩到了野生灌木两面针的枯叶,一排又尖又短的干刺锋利地扎进了我的脚板,那酸痛的滋味令眼泪也流出来了。我们经常都要挑刺。特别是在深冬的清晨六点钟,全体社员集中起来学习毛主席语录,然后分工作业。我们赤脚站在水泥地堂上,脚趾冻得红通通的,不停地在跺脚。那滋味真的很难受啊。

想不到原来在广州的大马路和阴凉的骑楼下走路也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

其二,煮饭。初期生产队安排我们煮饭的地方是榨油作坊,那庞大的砖灶上架着一口大锅,直径有一米多,足以放进一头猪;灶膛是梯子灶。本来这是榨油的炒麸锅,现在榨油季节过了,暂时给我们做饭用。我们七个人吃的米倒在大锅里,就象大海中间的几粒粟。特别是那梯子灶,本来是烧花生壳或者稻谷壳的,现在我们把禾杆塞进去,火苗一舔就都到烟囱里去了。我们花费许多的时间和燃料,肚子饿得咕咕叫,辛辛苦苦才能煮熟一顿饭。

这种状况直到生产队给我们买了饭煲和小铁锅,砌了小灶以后才改善了。

其三,个人卫生方面。我们这里的农民家里没有厕所,公共厕所在晒谷场侧边一棵茂密的荔枝树下,是泥砖搭建的瓦棚。下边挖着一个长方形的深水坑,棚顶架着几条杉木,铺着疏疏落落的瓦,四面墙壁都是半截墙。中间就用几块大木板有间隔地钉着,留下空隙刚好给人蹲着方便。那排泄物就直接的掉进水坑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夏天会沤出许多蠕动的蛆虫。厕所门是由几块一米高的板钉的,人来就挡上,人走就挪开。最要命的是这个厕所不分男女的,谁进谁用。我们要进去就必须在外边大叫:“有没有人啊?”

生产队没有给我们知青搭建冲凉房。我和妹妹只好去那四面漏风的公共厕所洗澡。我们轮流站岗,吃力地从井边提着水,小心翼翼地到那里洗涤,恐怕衣服或者自己掉下去,也恐怕那一桶水不能洗干净肥皂泡泡。后来瑞伯带我们姐妹去他的家里洗澡,我们才舒服地洗上了热水了。

男生们就没有那么好彩了。他们在一天的劳累后,满身的泥尘,只能在水井边洗澡。他们打上一桶桶的水,从头顶淋下去,还互相的泼水。冬天的夜晚,他们冷得“嗨!嗨!”地喊叫,或者大声地吼着没韵没调的歌。

可是村民们还责怪他们弄脏了井水了。

其四,挑担。生产队买给我们的硬邦邦的宽大的硬木扁担,挑上担子还笔直的挺着,把我们的肩骨和脊梁骨压得好疼的,也不知道究竟应该把它放在肩膀的哪个部位才合适。农民们挑着一百多斤的东西健步如飞,我们挑起四、五十斤的担子直打趔趄,走路也歪歪扭扭的。

其五,语言沟通。村子里的人都是讲客家话,除了个别的中年男人会说白话以外,其他人的话语我们听不懂。特别是妇女、儿童、老人家的话,真的需要找翻译。这样我们就经常误会别人的意思,闹了不少的笑话。有时在劳动中他们因为我们的憨态而哈哈大笑,我们却莫名其妙地呆若木鸡。我记得在春天我们在农民的自留地里看见一种植物青青的有棱角的藤苗,问他们是什么,他们说是“侵秧”,说了数次我们还是不明白。一直到了秋天挖掘出它的根茎,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心薯啊,哈哈!

过了一年多吧,我们才基本可以听明白他们的语言,包括方言和俗语,大家可以顺畅地沟通了。

虽然我们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可是我们没有气馁。我们认识到我们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来到农村锻炼的,应该真诚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歌声,激励着我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坚持在农村生活下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11#
发表于 2011-9-25 20:56 |只看该作者

(八)

客家人是热情好客的,他们淳朴而善良。不少的村民关心帮助我们,引导我们适应农村的生活。

生产队的木工铭伯看见我们握着粗大的锄头柄力不从心的样子,在晚上收工以后,他用圆刨细心地为我们把锄头柄刨细。我们第二天握着光滑合适的木柄,舒适许多了。他还把我们的箩筐底装上竹鞘,加固了它们装东西的作用。

镜林叔为我们做了许多的事情。他知道我们使用硬木扁担很辛苦,就砍了竹子给我们削了窄窄的竹扁担,挑着东西轻巧而有弹性,真的没有那么辛苦了;他砍了单竹削出竹蔑,把我们的畚箕装上了硬竹耳,这样挑东西就不用总是去拉那很脏的绳子;他为了让我们能够把生产队分给我们做燃料的禾秆挑回来,用熟麻皮给我们搅扭了麻绳,搜寻了荔枝树的丫杈,削成小巧的草钩安装在麻绳上做成草索,他老婆路娣婶还送来了实心竹做的两头尖尖的长扁担,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索地把一捆捆的禾秆从田里挑回来了。

瑞伯的儿子树根经常很主动地帮助我们干重活。收割的时候他帮我们挑稻谷,一百几十斤的湿谷子压在他的肩膀上是轻松自如;休息的日子他磨好锋利的柴刀把我们从山上捡回来的松树柴劈开,砍成细细的柴枝。

村里的大嫂大婶经常把热乎乎的番薯、香芋塞到我们的手中;住地的杉木上经常挂着不知道是谁送来的新鲜蔬菜。

女孩子树梅和元娣拿来塑料胶带,在我们的竹笠内编织上一圈圈的鱼网花纹,这样帽子戴着就不会直接压在脑袋上,而可以有通风的孔隙,没有那么闷热了。

生产队里有一群年轻的姑娘,她们才十五、六岁,年纪比我们小,可是已经没有读书,每天参加劳动了。她们有树梅、元娣、满有、卢娣、金玉等十几个,她们和我们姐妹很快就成为了好朋友。在农村生活的许多方面,她们成为我们的老师;在劳动的时候,她们成为我们最好的伙伴和帮手;她们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拿来与我们分享。

回忆起农民对我们的帮助,至今我心里还是感激万分,他们有的现在已经作古了,有的还与我保持着联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29 小时 
威望
5451  
金钱
5697  
最后登录
2015-9-11 
阅读权限
帖子
3563 
精华
积分
5451 
UID
4299 
12#
发表于 2011-9-25 21:08 |只看该作者
     楼主大概在那段时间有写日记的习惯。呵呵,我在猜想,那会是一本革命日记吗?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13#
发表于 2011-9-25 21:0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橡草 的帖子

他们是否同一个人,这个我是不清楚了啊!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29 小时 
威望
5451  
金钱
5697  
最后登录
2015-9-11 
阅读权限
帖子
3563 
精华
积分
5451 
UID
4299 
14#
发表于 2011-9-25 21:19 |只看该作者
回复 嘉嘉 的帖子

      呵呵,香港的曾繁光,出生于香港,曾在外国留学,是著名的精神病医生,最主要的是年纪比我还小将近十年,所以绝不可能是嘉嘉学姐的老师。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15#
发表于 2011-9-25 21:23 |只看该作者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1-9-25 21:08
楼主大概在那段时间有写日记的习惯。呵呵,我在猜想,那会是一本革命日记吗?

我没有写日记啊,那过去的一切都在我的头脑里,不能磨灭,我是随手拈来啊。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4-28 04:02 , Processed in 0.11618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