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查看: 3841|回复: 7
go

禅意粗解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99 小时 
威望
553  
金钱
603  
最后登录
2012-10-29 
阅读权限
帖子
409 
精华
积分
553 
UID
6731 
1#
发表于 2011-8-22 16: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黑衣 于 2011-8-22 16:43 编辑

     近日与友人同游飞来寺。观罢大雄宝殿,转向一侧,有间六祖大殿,不禁上前虔诚礼拜。
     眼见六祖惠能大师慧眼低垂,一面慈祥,虽不像大殿那诸佛器宇轩昂,大智大慧,但大师沉寂之中,也尽显禅思的妙空。惠能大师是禅宗的一代宗师,一直以来,其那偈句:菩提本无树,明镜若非台,本身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却是佛法中的经典。
     惠能大师虽然目不识丁,却是修为至深。有一次,几位老友在谈论大师的那个“风动,幡动还是心动”的命题中,众人拾起唯心、唯物诸器,各自施展一番论点,争个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但最终还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由此可见佛法体现智慧的玄妙。
     很早之前,老友们就对神秀大师和惠能大师两人偈句之争总有些想法。神秀大师的偈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说到理解,神秀大师的偈子骤看更能贴近现实。神秀大师的本意系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这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并强调修行的作用。依此偈修道,不仅对自身觉悟能大有俾益,持之以恒必不落恶道。
      神秀大师的初悟,建立在事物的物质性的基础上。承认外部世界的影响;意识修炼的漫长;要心如明镜就要重视自照和养性,才不被现象迷惑。不是么?人活在贪嗔之世里,哪有“尘埃”不染之理,毛主席都曾说:“扫帚不到,灰尘是不会自己跑掉。”俗世即是物,既是物,怎能不“惹”尘埃?所以,要时常拂拭,才不惹世尘。可见,神秀大师的偈子不但充满哲理,还挺具有现实性。
     不过,若按神秀大师所倡,那就得像那时“天天读”,日日对照,然后三省吾身;天天求悟,自检自责,斗私批修,麻烦得很。所以,打柴出身、贫苦生世、一无所有的惠能大师似乎参透世俗:平民百姓,一日劳作,累得要死,哪有这般闲情逸致坐禅参悟,只要与世无争,勤劳刻苦,不自寻烦恼,就是大善。
      所以惠能大师禅法以觉性为本。能达觉性,便是顿悟。佛家学说指这世上本来就是空的,心本来就是空的,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是禅宗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做人不攀缘善恶,不惧沉空守寂,识自本心,就是佛理,能顿悟,就是有佛性。所以佛与众生的差别,只在一个悟字;而迷与悟的不同,也只在一念之间。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个道理了,
     与神秀大师的日日自查自检相比,惠能大师的禅学虽高深莫测,但贵在不用静坐敛心也是禅,不论何种形式,只要顿悟,也可能体会到禅的境界,这种无理却含大理。如是,因空悟空,虚实交错;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看似虚无玄空的理论更加迎合草根百姓无须苦修也可成佛的心态。所以,南顿北渐,南宗的惠能大师的衣钵至今,香火鼎盛,北宗呢,似乎自神秀大师之后,就渐见式微了。
      有人说:“神秀大师之见,只是在门外而已,还不能引导众生到得门内。”细想也是,净念除凡,以达到一心不乱的境地,但其时毕竟还是凡夫俗子之身。无坚定信念者,难以继往。而惠能大师的顿悟、彻悟,心无杂念,已入法门,已成佛身。是一种霎间的空、灵的转换,似是玄妙,却是精神境界的升华,难说不是一种脱胎换骨的破茧之变。这种追求,更令世人、信徒们向往。
     但是,大师们所弘扬的理念与现实能否融通,却是友人们谈论最多的。不要说倡导世人渐顿修身悟性而世人无暇顾及,即是佛法中劝人为善,也意好难为。因为物质社会带给世人更多的妄念。权钱的诱惑,使众生相更注重现世的兑现,更注重现代社会带来的物质的享受。善法之类的信条,却是非但不顾而且是全然的不信了。
     千多年前,大师们就此探讨了人与道德之惑。可惜到了今人,该恪守的,却渐渐丢掉了。以致贪腐成风,世风日下。也难怪,看今日的诸佛神灵,都闭目垂头——真系无眼睇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2#
发表于 2011-8-22 17:12 |只看该作者
无眼睇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3#
发表于 2011-8-25 08: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8-25 08:30 编辑

    若是娱乐八卦的帖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不是什么难事,一旦遇上这种深奥的命题,总教人张口结舌,无从说起。


    初闻“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时很是被其深邃所震撼,及后却不得不承认这种至高无上的境界过于虚无缥缈,古今中外能达者估计不是超人便是圣贤,我等凡夫俗子大概只能望洋兴叹又或者只能视其为终极目标以自我鞭策。


    既然可望不可及何妨退而求其次,虽不能达至“本来无一物”的境界,若能做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也可算上乘的修为。若人人均可“吾日三省吾身”,个个皆拥“慎独”情操,那民族素质就可大大提高,社会风气也将极大改观。贪官污吏还有何处得以容身呢?如此看来日后入党宣誓大可免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口号,因为那也是遥不可及的,直接改为“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更有现实意义。


    高深的哲理参透不易,倘能领略其中点滴已然获益匪浅。但不知如此理解妥否?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464 小时 
威望
1989  
金钱
1959  
最后登录
2023-6-13 
阅读权限
帖子
1416 
精华
积分
1989 
UID
1937 
4#
发表于 2011-8-25 11:15 |只看该作者
阿尼陀佛。佛也有很多个性,西游记中所描述唐曾,一路西行,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成佛。孙悟空最有本事;金睛火眼;最终成佛。沙和尚没有多少本事,只会担抬;最终成佛。猪八戒贪食好色,又爱笃人背脊;最终也成佛。你柬做边个?

Rank: 3Rank: 3

在线时间
27 小时 
威望
152  
金钱
279  
最后登录
2012-2-13 
阅读权限
帖子
140 
精华
积分
152 
UID
6685 
5#
发表于 2011-8-25 13:05 |只看该作者
我记得“偈句”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Rank: 3Rank: 3

在线时间
27 小时 
威望
152  
金钱
279  
最后登录
2012-2-13 
阅读权限
帖子
140 
精华
积分
152 
UID
6685 
6#
发表于 2011-8-25 13:34 |只看该作者
惠能的偈颂是这样说

‘菩提本无树’: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菩提本来什么也没有,你说你觉悟了,但觉悟是个什么样子?是青色?黄色?红色?白色?你且说个样子出来,看看它是无形无相的。

‘明镜亦非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怎么还要有个台呢?

‘本来无一物’:本来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一个样子,也没有一个图,或一个形相,所以根本什么也没有。

‘何处惹尘埃’:既然什么都没有,尘埃又从那里生出呢?根本就无所住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7#
发表于 2011-8-26 12: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8-26 12:40 编辑
gz5076 发表于 2011-8-25 13:05
我记得“偈句”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我所知道的也是这样的,不过也可能有不同版本?

Rank: 3Rank: 3

在线时间
27 小时 
威望
152  
金钱
279  
最后登录
2012-2-13 
阅读权限
帖子
140 
精华
积分
152 
UID
6685 
8#
发表于 2011-8-29 11:17 |只看该作者
这就要怎样看“亦”与“若”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11-1 18:34 , Processed in 0.085599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