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中国人为什么药不死(转帖)
查看: 1311|回复: 2
go

中国人为什么药不死(转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1#
发表于 2011-4-13 08:1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标题所示的问题,已经在我的脑海中盘踞多年了,几成梦魇挥之不去。每当媒体曝光一起食品安全问题,这一问题就会如影随形地浮现在脑海中。这不,3月31日的《山东商报》又曝光了一则吓人的消息,据一位做水产生意的人披露,市面上几乎所有的虾仁都穿着冰衣,而且在制作过程中用火碱甲醛(俗称福尔马林)浸泡,还说,都是从浙江进的货。

       原来如此,我好几次炒做虾仁时,均发现一包虾仁融化后,只剩那么几条,原来是奸商做了手脚。少吃点倒无所谓,糟糕的是吃进肚子里的原来是毒虾仁。这可如何是好,我可是个嗜海鲜如命的人,难道今后不吃海鲜不成?据2月27日《青岛晚报》报道,海米也有甲醛泡的,超市里的虾干也有毒。这不,还敢吃海鲜吗?

       其实,甲醛浸泡虾仁这类问题,04年3月17日《齐鲁晚报》就曾报道过,消息来源均出自曾做过水产生意的商人,可能是良心发现,也可能是在商场上落败了,才鼓起勇气向媒体反映。我不奇怪何以这类食品问题都不是工商、卫生等监管部门检查时发现的,偏偏是业内人士自揭家丑,然后再由媒体曝光,我不解的是,从问题曝光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六七个年头,却依然没得到整改。监管部门就忍心让市民就这样一直吃着毒虾仁直至中毒至死?

       好在中国人是毒不死的,自从出娘胎以来,他们第一口吃进去的就是有毒奶粉,然后开始吃硫磺馒头,“红心鸭蛋”(添加了“苏丹红”),病猪死猪瘟猪加工而成的火腿肠,添加了“瘦肉精”的冷鲜肉,还有各种各样喷晒了农药的蔬菜和水果,凡是能入口的都是有毒食品(无非是毒性有轻重而已),这样也好,在毒食品中泡大的中国人,个个都具备了抵御病毒的潜质,已修成百毒不侵的金刚不坏之身。

       话虽然说得有点愤激,但在没什么好指望的情况下,我只能希望每一个中国人真的能够练成百毒不侵的神功。有什么办法呢?既然负责食品安全的工商、卫生、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都不怕有毒食品(大概他们都是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故不怕中毒),懒得搭理这档子事,咱就不要再做饕餮之徒,干脆出家做和尚算了或者在家做一个居士也成,一杯清茶,一盏米饭,一钵豆腐足也;但且慢,这些年,我们听到的毒茶叶,毒大米,毒豆腐的消息还少吗?呜呼,上天入地,咱们怎么才能在有毒食品的包围中突围出去呢?

      答案就在王立军的议案里。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公安局局长王立军联合来自12个省(区、市)的439名代表共同提出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法〉,以严刑峻法惩治食品、药品领域严重犯罪的议案》。据悉,这是1983年以来,有据可查的联名代表人数最多的单项议案。但愿该议案能被人大常委会采纳,由最高立法机关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法》,为中国人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保护墙。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2#
发表于 2011-4-13 08:1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4-14 07:24 编辑

                                                  馒头为何敢染色(转帖)

       近日,上海华联等超市被媒体曝光多年销售“染色馒头”。记者暗访发现,馒头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将旧馒头贴上最新生产日期、过期馒头回炉加工为“新馒头”、乱使用甜蜜素、山梨酸钾和防腐剂等现象。此外,生产过程中的卫生状况也不乐观。

  “染色馒头”,就是“问题馒头”、“黑心馒头”,每天至少三万个流入上海各大超市,且销路很好,这么多年,不知道有多少消费者深受其害!我不知道“这么多年”究竟是几年,但只要一想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在啃“染色馒头”,心中就满是莫名的惶恐。我们的监管人员怎么就发现不了超市的“染色馒头”?

       对于馒头的监管,我们不缺乏法律,也不缺乏监管部门,但监管人员又是如何去监管的呢?据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说,一个月抽查一次,他们来检查,我们就把东西拿到办公室给他们检查,不让他们去车间;他们一来我们就把车间的门关上,不让他们进去。不让监管人员去车间,这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企业不让监管人员去车间,监管人员就这么“听话”?你不让我进,我就不进吗?显然,监管人员听从企业的摆布,要么是工作太懒,检查只是图形式;要么是“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故意手下留情,放纵造假行为。毫无疑问,监管人员如此渎职,自然不会监管出什么“好果子”。

  今年3月,央视“焦点访谈”曾曝光:福建省福鼎市部分地区违规占用农民土地办工厂,为应付上级检查,有人在地上插无根树,检查过后再将树拔掉。上述监管人员的作为,跟这个“无根检查”有异曲同工之妙。“无根树”固然十分荒唐,但有多少“无根检查”,就会有多少“无根树”。如果检查能够做到“认真”,“无根树”焉能瞒天过海?同样,“无根监管”多了,“黑心馒头”也就多了。在上海此起馒头事件中,“无根监管”不仅出现在生产企业上,还发生在对超市的监管之上。近年来,超市暴露出种种问题:有的销售过期食品,有的卖假货,还有的在价格上搞欺诈……这都与监管不给力有必然的联系。

  食品安全事关重大,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因而,保障食品安全,让民众吃得放心,有关部门责无旁贷。只有监管部门真正负起责任,坚决杜绝“无根监管”,食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等链条才能稳固,食品的安全系数才能得到提高。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3#
发表于 2011-4-14 07: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4-14 07:24 编辑

                                              治“染色馒头”“问题面包”应找新思路(转帖)

       这几天,有两条关乎食品安全的新闻让公众很难淡定。一个是央视4月11日《消费主张》节目的报道: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利用防腐剂、甜蜜素、色素等添加剂制作馒头,工人还将过期馒头回收再重新和面加工成新品,这些“问题馒头”多被销往华联等大型超市。在记者暗访时,工人称打死饿死都不会吃自己做的馒头。
  另一个是4月12日《广州日报》的报道:广州新甜主义食品有限公司的陈国群厂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面包到期下架后全部报废,“我们都不敢拿给猪吃”。但记者暗访时发现,他们将过期面包重新回炉再造,然后送到“热销品”和“必选区”出售,员工称这种做法已经有3年的历史,是“工厂里公开的秘密”。
  两起先后遭曝光的案例,再次增强了公众对保卫“餐桌安全”的紧迫感。很显然,在一些不良商家那里,商业利益已经成为他们唯一追逐的对象,良知和道德底线早已跌到了地下室。然而,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徒有道德谴责无济于事,还必须从制度建设层面着手。
  按照常理,食品安全问题兹事体大,应该是有关部门监管的重中之重,然而,一次又一次的食品安全事故却在以无可争议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监管工作仍存在较大问题。不法商家正是利用了诸多漏洞,以或者“无畏”或者侥幸的心态赚取了大量的黑心钱。
  以此次遭曝光的“染色馒头”为例,媒体报道中提及的这样一个细节就值得玩味。据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知道在玉米馒头制作过程中添加色素属于违规操作,但他们总是有办法将监管工作消弭于无形。“他们来检查,我们就把东西拿到办公室给他们检查,不让他们去车间,他们一来我们就把车间的门关上,不让他们进去。”这种应对之法实在称不上“高明”,而且,与其说是监管漏洞,不如说明监管责任心不强,说其失职渎职也不为过。至于说内中是否因有猫腻而故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有待相关方面调查。
  打造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心需要加强,监管漏洞需要堵塞,另外,对失职渎职监管人员的问责和对违法违规不良商家的惩处更应从严从重。当前之所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监管不严屡见不鲜,舆论普遍认为与处罚太轻、问责不严大有关系,以至于监管人员和不良商家有恃无恐。因此,有必要一方面严惩失职渎职人员,另一方面严罚不良商家,并开辟消费者对不良商家的民事诉讼索赔绿色通道,让制假制劣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还有,食品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政府部门的监管力量还不够,还有必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
  就在这两天,瑞典民间机构卡罗林斯卡研究院化验雀巢、喜宝在内的知名婴儿食品时发现,里面可能含砷等有毒元素,像喜宝的有机桃和香蕉早餐麦片含1.7微克砷、0.13微克镉和0.33微克铅。这些主要来源于以稻米为基础的原材料食品,这些稻米含高浓度的砷。
  这些机构的化验报告是否权威暂且不说,食品安全是一个宁可谨慎一点也不能马虎的问题,他们相对专业的介入有利于倒逼权威部门及时关切、及时回应,或释疑解惑,或解决问题。这种第三方力量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求解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大多数公众只是普通消费者,他们不具备鉴定食品安全的专业能力,所以,培育和壮大这类民间组织,让一些有责任感的专家和学者参与其中,以更专业的眼光帮助民众紧盯食品各个领域,作为政府监管制度的有益补充。双翼齐飞,这才能让我们的餐桌多一层保护。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11-11 22:19 , Processed in 0.074426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