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营救过周恩来的红色女谍
查看: 2341|回复: 14
go

营救过周恩来的红色女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
发表于 2011-3-12 18: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12 18:06 编辑

黄慕兰:营救过周恩来的红色女谍



  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又名黄淑仪、黄定慧,1907年生于湖南浏阳一个书香门第。天生丽质,长得非常漂亮,而且秀外慧中,能力强,有魄力。

  1919年,她进入长沙周南女校,杨开慧、丁玲等都曾在这里就读。
  辍学后,黄慕兰被包办婚姻,丈夫是抽鸦片的二世祖。她给父亲写信,要求以母病为由回家,从此,再未回过婆家。
  上世纪20年代,社会激荡。“逃婚”成功的黄慕兰,投入到革命阵营,她脱稿演讲、演话剧、主持会议,毫不怯场。1926年,她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入团时,她把名字改为“慕兰”,即仰慕花木兰之意。
  那年,她19岁。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她对革命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和体会。

    链接:


在此点击观看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2#
发表于 2011-3-12 22:19 |只看该作者
历代美女都是时代的牺牲品——可悲可叹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3#
发表于 2011-3-13 14: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18 08:52 编辑

[转载]
是谁向组织报告向忠发叛变及营救关向应出狱的
口述/黄慕兰
  整理/涵子

           

                                      黄老佩戴建国60年纪念章

  

 
 她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关于她的故事鲜为人知。
  1998年,在纪念百年周恩来的电视剧中,恩来同志对邓大姐讲:“黄慕兰来电话说,向忠发被捕叛变了,我们必须立即转移。”周恩来提到的“黄慕兰”确有其人,并且至今仍健在。
  这位百岁老人除了听力不太好,身体状况都非常好,特别是细致并不见衰老的皮肤及笑起来的样子,依稀可见年轻时的美丽。这位解放前在白色恐怖中从事秘密地下革命工作的老人,一生坎坷崎岖,为了革命,1942年被囚重庆,后被营救出狱。解放后50年代,因错案受审身陷囹圄近20年。她一生的情感经历也是一波三折。
  对于黄慕兰而言,1931年是难忘的一年,也是对于党的历史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是她及时发现并报告向忠发叛变从而保护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安全撤离;因为她的机智勇敢,顺利完成了营救关向应同志的工作。
  以下是黄慕兰老人的自述:
  
  秘密接受营救关向应的任务
  
  1931年1月,由于顾顺章的叛变,党在上海的地下工作遭到破坏,许多同志被捕,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非常艰巨繁重。专门负责营救工作的党的外围组织互济总会在徐家汇附近开了一个店,作为与在龙华监狱里被关押的同志们的秘密联络地点。经时任中央特科科长陈赓同志提名、周恩来同志批准,由我担任互济总会营救部长。为什么要确定我呢?这就涉及到我的家庭以及我在武汉时的
社会关系。我在武汉工作时,认识许多社会各界上层人士,特别是妇女界的著名人士如何香凝、宋庆龄等。而我的父亲在长沙岳麓书院任主任时,许多军政界的上层人士和新旧军阀的子女们,都曾是父亲的学生,如谭嗣同、黄兴等。
  刚一担任营救部长,我就接到上级交给的重要任务:营救团中央书记关向应同志。1931顾顺章叛变,仓促之时未能及时通知到关向应,关不幸被捕,但他的身份一直未暴露。
  我被安排到地下党的一个单线联络点住下来。这是
十月革命后流亡到中国来的白俄贵族开设的白俄公寓,这里的房租及伙食并不便宜,公寓内有电话,方便联络,室内有成套的家具设备,很气派。因为我要负责对外联络,必须有一个符合身份、可以接待外人的地方,才不至于引起怀疑。我们选租的这个房间,窗口正对着弄堂口,能看见从马路上走进来的人,便于观察。我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上层妇女,烫了头发,脚穿一双半高跟鞋,穿一件很漂亮的旗袍。至此,我的营救工作开始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4#
发表于 2011-3-13 14:46 |只看该作者

  进步青年陈志皋担任关向应的辩护律师
  
  组织上物色了一位名叫陈志皋的进步青年律师为关向应辩护。陈是何许人?因之后他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我在此简单地介绍一下。陈志皋的父亲陈其寿曾在上海法租界做过18年的会审公堂刑庭庭长,是一位开明法官,释放过许多坚持民主革命的同盟会会员。陈老先生在当时的上海滩很受
大家尊重。陈志皋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的时候,就有左倾思想,还是当时进步团体“世界与中国社”的成员。正因陈志皋的家庭背景和身份,非常适合开展营救工作,所以组织上就物色了他。我见到陈志皋后就告诉他,我的丈夫宛希严(著名共产党人,曾任地下江西省委常委兼宣传部长、赣西南地区特委书记,1928年,率农民武装攻打万安县城时不幸牺牲,此时的黄慕兰已与共产党人贺昌结合。笔者注)牺牲后留下一个遗孤交由家人抚养,我独身一人前往上海找工作,我要营救的人是我去世丈夫的好朋友。陈志皋很同情我,当即同意接受这个案子。

审理关向应一案的法官叫赵韵逸,是一位参加过北伐战争的年轻人,他家和陈家大概也有世交关系,所以陈老先生一个电话就把他约来了。在陈家,我们坐在一起吃饭,席间,陈老先生对赵法官说:“这位黄小姐是我的干女儿,她的表兄(即关向应)是做生意的,不知为了什么事在上海被当作共产党嫌疑犯给抓了起来,可能你们抓错人了吧?有什么证据吗?”赵法官说:“没什么证据,他自己也说是做生意的。”陈老先生就说:“没有证据怎么能随便抓人呢?这个案子是志皋接办的,看在我的面子上就放了他吧。”赵法官忙说一定照办。
  饭后,我就赶紧将这个情况向组织上汇报,大家都觉得营救工作大有希望,很高兴。同时,我也向组织上汇报了陈老太爷突然宣布我是他干女儿的事。组织上则认为这更有利于掩护我的工作,所以之后不久,我就备了一份厚礼到陈家正式行拜干爹、干妈。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5#
发表于 2011-3-13 14:48 |只看该作者
第一时间获知向忠发叛变并及时报告
  
  1931年秋天的一天下午,陈志皋约我到东华咖啡馆喝咖啡,正巧碰上他的
同学曹炳生。曹在法租界的巡捕房当翻译。两个老同学见面,分外开心,坐下就天南海北地聊开了。陈志皋问:“最近你们巡捕房有什么新闻吗?”曹小声地说:“有啊,南京政府派人抓了一个共产党的头头,湖北人,60岁左右,镶一口金牙,酒糟鼻子,只有九个手指头,是悬赏了10万块钱才抓获的。”我一旁听着,装着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继续喝咖啡。接着曹又说:“这家伙真不中用,一坐上电椅就招供了。”我心里紧张地琢磨起来,这人是谁呢?突然间我想到了向忠发(在六大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主席。笔者注)。
  这可是一件大事,必须立即向组织上汇报!于是,我假装头疼要回家休息,陈志皋信以为真让司机送我回家了。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给潘汉年(我党历史上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笔者注)同志打电话,说有重要事情当面告诉他。潘很快来了,我就把曹炳生说的这些情况告诉了他,并把自己的分析也说了出来。潘汉年听了之后也认为是向忠发。潘汉年匆匆走了。
  顾顺章叛变后,中央特科的工作暂时由康生负责。潘汉年离开我的住所后在街上转了几圈,确定没有盯梢的“尾巴”后,就立即去找到康生。康生听后又立即向实际负责党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来作了汇报,恩来同志让他马上通知中央的李富春、蔡畅等,约定转移到一家法国人开的饭店暂时避一避。到了晚上11点钟左右,中央领导们都穿着西装,扮成大老板的样子,大摇大摆地住进了饭店,没有引起丝毫怀疑。那天晚上,特科的两位同志扮成小贩,挑着馄饨分别到向忠发所知道的周恩来和李富春所住的地方观察,果然,夜里一点多,一个戴着手铐脚镣的人领着巡捕房的人去了。这领着去的人不用问,就是向忠发了。第二天,恩来同志召见我,并表扬了我。几天后,向忠发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国民党将向忠发抓获后,就打电报给正在庐山的蒋介石,蒋介石回电“就地正法”,审讯向忠发的人接着又打去电报说向已自首。还没等蒋介石的第二个电报发过来,那收到第一个电报的人为了邀功请赏,就把向忠发枪决了。
  在很长时间里,中央对向忠发叛变一事没有公开。1993年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谈及此事时,才点明了我的名字和作用。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6#
发表于 2011-3-13 14: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13 14:52 编辑

关向应被营救出来之后仍时时惦记我
  
  这期间,我同时也在忙于营救关向应的工作。陈老先生给赵法官打去电话催问,赵说他已决定对李犯(关向应入狱后用的假名)无罪释放了,只是与同案的另一人在口供上有点出入,正在核对当中。陈老先生又问明了办此案的书记官姓李,有抽鸦片烟的嗜好,就叫陈志皋以他的名义给李书记官送去鸦片。最后,李书记官看在陈老先生的情面上,将两人的口供改为一致。得知消息后,我高兴地把这情况告诉丈夫贺昌。那几天,贺昌即将前往苏区,我则留下来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当晚我们依依惜别。(贺昌曾任中共
南方局、北方局书记。红军开始长征后,贺昌与项英、陈毅等被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斗争,一次在江西会昌遭敌伏击,被包围了七天七夜后,弹尽粮绝,壮烈牺牲。笔者注)

  过了一段时间,龙华监狱通知陈志皋的律师事务所,说可以去保释关向应出狱了。我就和陈志皋乘坐小汽车前往接关向应。我因在龙华监狱坐过牢,狱中有许多人都认识我,所以不便下车,就陈志皋一人去办理有关手续。关向应在狱中已知道组织营救他的情况,他连连对陈志皋说着谢谢。车子将关向应接上后一路开到早已订好房间的东方饭店。然后关向应就和潘汉年同志见了面,之后,潘便将关向应接到了地下党的秘密招待所里。后来,关向应在延安生病期间了解到我仍在白区坚持工作时很惦念我,他说:“他日革命成功,慕兰回来,请求组织上一定要善待她啊!”
  陈志皋在我的影响下,充分利用他的律师身份和社会关系,热情地出面托人、请客,四处奔走,从来没有接受过我党的任何报酬,为营救中共地下党员和爱国民主人士出了大力。比如,在我和陈志皋的幕后策划下,还成功营救了陈赓同志和廖承志同志等。几年时间里,我和陈志皋在险风恶浪中同甘共苦、肝胆相照、并肩战斗,自然也产生了相当的感情。最后我终于答应了陈志皋的求婚,1935年和他结婚。婚后,陈志皋才对我说他早就知道我没有脱离共产党(黄慕兰过去对陈志皋假称自己已脱党。笔者注)。
  陈志皋于1950年离开我及
孩子从上海前往香港,后到台湾,1988年病逝台北。
  (感谢黄慕兰老人的女儿陈大中为该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黄慕兰简历:1907年生,湖南浏阳人,中共党员。1926年秋始,历任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妇女部长,中共江西省、中共中央暨南方局、北方局秘书兼机要员。1931年春,任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营救部部长。抗日战争期间,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55年,因错案长期接受审查。1980年平反后,任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市第六、七届政协委员。1994年离休,现居杭州。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7#
发表于 2011-3-15 16:19 |只看该作者

黄慕兰的“潜伏”人生

来源:杭州日报                  2010-07-10


                    ■人物杭州
                         记者 岳海智

  本报7月8日A18版《告别新闻》刊登中国共产党杰出的秘密情报员沈安娜的故事后,下城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王其伟来电说,在杭州也生活着一位我党第一代杰出地下工作者,她叫黄慕兰,曾被称为“沪上奇女子”,今年103岁,目前健康地生活在杭州下城区。
  认识黄慕兰要从2005年说起。
  当年,王其伟还在下城区红十字会工作,正为印度洋海啸灾区筹集善款。1月8日,街道工作人员找到他,说有位98岁的老太太要捐款。总不能让老人家自己送上门来吧。王其伟打算上门收款。
  “老太太是怎样一个人?”他问。
  “是位老革命,原来在上海,几年前,女儿给老人在杭州买了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老人就住过来了,平时生活起居由两个保姆照料。”街道工作人员答。
  王其伟来到老人寓所。一进门,看到老人正在练毛笔字,举止儒雅。寒暄几句后,老人让保姆递上500元钱,“钱不多,表表心意。”
  “您怎么称呼?”王其伟问。
  “黄慕兰。”
  “您是不是当年在上海蛮有名的地下工作者黄慕兰?”因为酷爱研究文史,王其伟看到过关于黄慕兰的传奇故事。
  原来她就是当年叱咤风云的“沪上奇女子”黄慕兰!

  第二天,王其伟再次登门拜访。聊了大概20分钟,虽已近百岁高龄,但老人口齿清晰,思维敏捷。
  临走,老人送给王其伟一本《黄慕兰自传》。
  “练字、作诗填词、写回忆录,这就是老人的晚年生活。”王其伟说,“但老人极为低调,老人女儿特意嘱咐社区,不要打扰老人生活,让她安静地继续‘潜伏’。”
  
  
  黄慕兰原名黄彰定,又名黄淑仪、黄定慧,1907年生于湖南浏阳一个书香门第。
  1919年,她进入长沙周南女校,杨开慧、丁玲等都曾在这里就读。
  辍学后,黄慕兰被包办婚姻,丈夫是抽鸦片的二世祖。她给父亲写信,要求以母病为由回家,从此,再未回过婆家。
  上世纪20年代,社会激荡。“逃婚”成功的黄慕兰,投入到革命阵营,她脱稿演讲、演话剧、主持会议,毫不怯场。1926年,她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入团时,她把名字改为“慕兰”,即仰慕花木兰之意。
  那年,她19岁。
  一年后,20岁的黄慕兰成为国民政府在武汉举行的“三八”节庆祝活动的主席,很轰动,宋庆龄、何香凝和柳亚子都来了。在会后的游行中,因一群娼妓穿内衣裤加入游行队伍而引起轩然大波。黄慕兰迅速而妥善地处理了这场危机。
  当天活动后,黄慕兰与革命家宛希俨举办了婚礼。
  
  
  1927年国共分裂后,宛、黄夫妇与当时江西省委书记陈潭秋,留在南昌城从事地下工作。
  黄慕兰的工作是省委秘书和机要交通。她向陈潭秋学会了半夜在圣经上用米汤密写文件,去旅馆对接头暗号,在码头晃荡等交通船等。1928年,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四个月后牺牲。
  黄慕兰把孩子送回宛的老家,她自己来到上海,继续潜伏。
  1929年,她与贺昌结婚。
  她的第一个任务,是营救被捕的工联领导人关向应。为此,她需要去结识上海租界的进步律师陈志皋。通过陈志皋,黄慕兰成功打入上海社交圈。
  一天,她在和陈志皋看电影的路上,意外得知:码头工人出身的党的主要领导人向忠发已经被捕,并且叛变!
  黄慕兰马上借口身体不适推掉电影,打电话约见上海地下工作负责人潘汉年。潘则马上通知周恩来、李富春、蔡畅等领导人迅速转移。
  当时,向忠发和周恩来夫妇同住,住处的钥匙,有一把在向忠发手中。果然,当天深夜,向忠发领着巡捕前往抓捕,扑了个空。
  
  
  1935年,29岁的贺昌在游击战争中牺牲。
  同年,黄慕兰与陈志皋举行了婚礼,这是一次上流社会的婚礼,蔡元培、沈钧儒和柳亚子等名流出席。
  之后,黄慕兰跻身“上海名媛”,与上海滩的众多头面人物虞洽卿、杜月笙等都有交往。
  她利用资源游刃有余地帮助共产党在上海开展地下工作。抗日刊物《文献》,就藏在她的公司办公;机密文件和珍贵手稿,都能安全地保存在公司保险箱里。
  抗战胜利后,黄慕兰家又成为上海文艺界的“民主沙龙”。
  新中国成立后,黄慕兰人生历尽波折。改革开放后,冤案昭雪。
  之后,老人过上了安静、幸福的生活。2000年左右,移居杭州。


  本文参考资料:《武林钩沉》(杭州市下城区政协文史委编著)、《南方都市报》2010年2月10日《深度周刊》。

  特别说明一下,快报7月8日A18版刊登的关于地下工作者沈安娜年轻时的照片转载自人民网。这张照片错了,应该是黄慕兰的照片。在此向黄慕兰老人及家属表示歉意!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29 小时 
威望
5451  
金钱
5697  
最后登录
2015-9-11 
阅读权限
帖子
3563 
精华
积分
5451 
UID
4299 
8#
发表于 2011-3-15 16:36 |只看该作者
南京解放后不久,中央某领导人向毛泽东请示对地下党的处置方针的时候,毛泽东批示了十六个字:降级安排,控制使用,就地消化,逐步淘汰。还有,打完抗美援朝就整掉彭德怀,国民经济恢复后就干掉刘少奇,毛泽东的为人可见一斑。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威望
11163  
金钱
8927  
最后登录
2017-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343 
精华
积分
11163 
UID
4339 
9#
发表于 2011-3-15 22:41 |只看该作者
伴君如伴虎?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0#
发表于 2011-3-16 15:46 |只看该作者
链接(点击下面标题):





“潜伏”人生:奇女子黄慕兰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1#
发表于 2011-3-16 16:0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16 16:08 编辑

浏阳日报20110124期 >> 第A9版:城事


                                                        淮川诗社召开新年理事会
       淮川诗社召开新年理事会105岁“美女特工”黄慕兰发来贺词

本报讯(记者鄢璐)22日上午,我市淮川诗社召开新年第一次全体理事会,总结2010年诗社活动以及2011年活动设想。诗社一位特殊会员,105岁的中国共产党超级美女特工黄慕兰特地从杭州发来贺岁新词《浪淘沙》。

  据悉,淮川诗社去年继续推进诗教“三年百校工程”发展,推动市教育局、小河中学、太平桥完小等一局七校评为省级“诗教先进单位”;社员参加全国各地诗词赛事,2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3人;召开了第一次女诗人大会。
  

       同时,诗社收到会员黄慕兰新作的贺词:


“瑞雪兆丰年,

  福寿绵延。

  太平洋上护渔船。               

  各国纷争今尚在,

  揖让尊贤。


                  

  往事互释嫌,

  休忆扬鞭,

  繁荣合作有新篇。                 

  三历危机今稳渡,

  继续超前。”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12#
发表于 2011-3-16 16:06 |只看该作者
太可悲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3#
发表于 2011-3-17 08:4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17 11:20 编辑

风床展书卷 雨槛卧花丛

百岁老人黄慕兰向浙博捐献珍品


作者:浙江联谊报记者 张丹丹 宋健浩


         黄慕兰2008年被评为“世界和平老人”。


  满头的银丝,稍显清矍的脸庞上没有想像中的层层沟壑。让人料想不到的是,面前这位老人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岁月。这位出身湘中名门的女子,本可以像大多数的世家小姐一样,读一所教会大学,或写诗,或学艺,相夫教子,悠闲平稳地过完一生。可是,她却在未满20岁的时候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中国革命,并终身以此为业。她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横跨了一个世纪的动荡,所亲历的重大事件,足令后人喟叹。她,就是中共早期的妇女运动领袖之一——黄慕兰。
    日前,老人携其子女,将家传的一件兼具历史及革命意义的文物捐献给了浙江博物馆。逢此机缘,我们有幸在老人家里见到了这位当年的“沪上奇女子”。“风床展书卷,雨槛卧花丛”——这是清朝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俗称陈阁老)亲笔题写的一幅对联。作为陈阁老第七代后人陈志皋的夫人,黄老缓缓地向记者谈起了当年的那段历史。
    1938年1月,在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下,黄慕兰利用陈志皋夫人、通易信托公司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的合法身份和已开辟的上层统战关系,留在上海继续秘密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支持和掩护我国著名文学家、书评家钱杏邨(笔名阿英)创办风雨书屋,以书屋的名义出版刊登抗日救亡资料的文摘性期刊《文献》。为掩人耳目,他们把先祖陈阁老所写的“风床展书卷,雨槛卧花丛”这幅对联挂在阿英的房间,书斋也就取名为“风雨书屋”。除了《文献》,当时“风雨书屋”还刊印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黄镇在长征中的画作《西行漫画》,整理了《方志敏日记》等重要作品。
    可就是这样一幅和主人一起历经坎坷,见证了当年血雨腥风革命岁月的文物,在上世纪50年代因黄老涉入“潘杨案”时被公安部门没收了,直到上世纪80年代黄老得到平反时才又物归原主。黄老说,“陈阁老一生正直清廉,如今各级政府也都在反腐倡廉,这样一幅具有历史和革命双重价值的古董应该由博物馆来替我更好地保存”。在省博物馆副馆长赵雁君眼里,陈阁老的这幅作品除了具有历史和革命价值之外,还兼具艺术价值。“这幅作品是典型的馆阁体,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浙江名家的书法艺术。”据了解,“馆阁体”属于官方使用的书体,在古时科举试场上,必须使用这种书体,它强调楷书的规范、美观、整洁、大方。
    此次,黄老还把两方价值不菲的菊花石一并捐赠给了浙博,这是老人故乡湖南浏阳的特产,属稀有矿藏。“平时一方石头上也就一二朵菊花,而这方化石上共有九朵菊花,实属罕见,这也填补了浙博此类工艺品收藏的一个空白。”赵副馆长告诉记者。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4#
发表于 2011-3-17 09:20 |只看该作者



百岁老人黄定慧(黄慕兰)在自己的家中向浙江省博物馆捐赠了自己祖传的一副清代陈阁老的字,以及难得一见的一石有九朵的菊花石。这也是黄定慧老人在迎100岁到来时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据浙江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这副陈阁老的字具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再加上是当年黄定慧老人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时挂在自己客厅里的物件,在百岁的时候捐赠给国家就显得更为珍贵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5#
发表于 2011-3-17 15: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18 08:33 编辑

黄慕兰的母校情缘

长沙市周南女校是教育家朱剑凡先生于1905年毁家兴学创建的国内第一所反封建的女学堂。晚清时禁办女学,男女不可随便见面,当时授课的方式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垂帘授课”。学生坐在帘内,老师在帘外讲课。这所女学堂在朱剑凡先生的苦心经营与斗争下,发展壮大,可以说自周南诞生之日起,就埋下了革命的种子,目前周南仍是湘省著名的重点中学之一。

周南在中共党史上造就了蔡畅、向警予、杨开慧、帅孟奇、杨展等著名的女革命家。黄慕蘭的父亲与维新变法的谭嗣同烈士系同窗友好,相交甚笃,后为谭嗣同聘为幕友(即现在的秘书)因此他思想进取开明,十分敬佩朱剑凡先生创办女学,乃于1919年将年幼的爱女黄慕蘭送入周南初中就读。那知这一举措就成就了黄慕蘭职业革命家一生的命运。适逢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如野火燎原席卷神州大地;也吹入了周南校园。黄慕蘭在自传中写道:“没有在周南参加五四运动的洗礼,就不会自觉参加北伐大革命,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中去。” 黄慕蘭说:“我只在周南读了一个学期就因母病去了武汉,时间虽短,但对我一生的影响则是关键的关键。周南改变了我的一生。否则今日的我也许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或是一个职业女性。”


黄慕蘭不仅是女革命家,还是诗人,亦擅长丹青。她原就有良好的文学基础,一九三二年为避白色恐怖奉命避隐杭州时,有幸诗拜词界名家俞阶云老师(著名红学家俞平伯的父亲)学诗词,她的灵性很高,历年所作诗词颇丰。虽进入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


二○○五年十月一日是周南建校一百周年大庆。到了校庆前夕,考虑到她毕竟是百岁老人了,湖南气候多变,她生性热情激动,这一切都于她不利,所以家人商量还是不宜前来参加这种大场合的活动为宜。老人只得将二万元捐款汇来,并赋诗二首为贺:



二○○五年向周南及校友会的新年祝福:

迎新禧,四海爱和平。小康实践民康乐,文化交流庆复兴,入世互繁荣。
迎新禧,北斗祝遐龄。世界佳宾欣络绎,年年物阜快登临,益智更强身。
迎新禧,天涯着比邻。自愧庸庸乏佳句,抛砖引玉感弥深,友谊永铭心。
                                            浏阳黄慕蘭(定慧)率儿女孙曾敬贺



临江仙    母校百年喜赋

犹忆周南当日景,思源亭畔飘香。红墙碧草柳成行。剑凡堂内外,学子正欢腾。
脉脉朝阳桃李意,英才遍布三江,百年磨血励书香。云帆风正足,豪唱起新航。



词中对当年校园情景仍历历在目,定居西子湖畔的老人,极目长空,遐想联翩,老人时年九十八岁,尚有如此佳作,字里行间充满对祖国前途的赞美期盼,对周南的深情,感人肺腑。



二○○七年寄给李士璜的新年贺诗

士璜老校友合第新年吉祥如意:

减字木兰花  二○○七年新年祝福

龙吟风舞,老少欢愉迎福祉,改革创新,到处高歌庆功成。
文联文艺,民族交流和谐,举国和平熄干戈保安宁。
并志二○○六年期颐初度,亲情厚谊永铭心坎。
                                                                                          
慕蘭定慧率儿女孙曾等敬  敬贺



二○○八年百零二岁的黄慕蘭老人亲笔寄的祝福词:

雪兆丰年人增寿    梅开五福庆兴隆
和平老人黄慕蘭定慧,向世界亲友虔诚祝福,两岸重携手,和谐共举杯。





周南校友会主席杨恩菊同志:

收到校友会新年贺卡,以病体甫愈迟复为歉,李士璜校友乞代致歉为感。接到浏阳淮川诗社以王震同志百年诞辰纪念征诗,勉力回应一首,请不吝斧正是幸


瑶台茅一层  迎二○○八新春 纪念王震将军百岁诞辰
浙水浏河钟瑞气,史册耀潇湘。湖广边区,当年正义,已露锋芒。
腊梅争先早,战地黄花分外香。纪生辰,正民康国泰,四季芬芳。
辉煌。宏图实验,三五九旅示范强。双百方针,清流万里,傲雪凌霜。
十七大总结,航天奇迹捷报扬。迎奥运,喜和谐合作,寰宇增光。
                                         和平老人年百零二岁黄慕蘭于杭州



2008年周南校友会函邀黄慕蘭老人参加“纪念战时蓝田办学七十周年,庆祝校友会重建二十六周年大会”,她的复函:

周南母校校友会主席恩菊同志:

收到承邀出席大会,愧骨折腿病复发,不能列席为歉,更引以为惭,是少锻炼之缺点。作时事吟浣沙溪词九首(注:此处刊选刊二首)请正。亦即同喜同贺。和赤子在外不断,是必笔耕不倦…不尽一一。敬祝敬贺之忱,全国人民喜庆十七大,二○○八年大喜年啊!祝大会顺利。
            敬礼!
                                                                                       老校友黄慕蘭2008年清明后


  

(一)浣溪沙(时事吟)

百年母校忙新喜,台湾改选捷报来,两岸人民共举杯。
自古和平邦之本,欢迎奥运顺利开,中外祝福庆和谐。

(二)
去冬雪战同考验,友谊支援互助来,团结如磐振胸怀。
国际同声斥破坏,宗教庄严亦遭灾,各族人民祈和谐。
                                                                                        湖南周南老校友和平老人电贺
                                                                                                         2008325日于杭州

母校周南 赋诗贺寿

周南能有黄慕蘭这样的女革命家寿星的校友,是十分光荣的。她曾是党隐蔽斗争战线杰出的特工人员,打入内部营救革命同志,临危不惧,累立奇功。秦城冤禁十七年,经受考验“不管烟波与风雨,坦荡无言自在红”。

学校回报杰出老校友,在新教学楼建立了纪念项目,其中有黄慕蘭命名的书画教室一间,并刊有她的照片与小传。
老人喜欢看周南校友会编印的年刊“周南钟声”,她每年汇款三千元添补印刷费,从未间断。



她一百岁时,周南中学与校友会合赠寿诗条幅以为贺。


贺慕蘭大姐百龄华诞
调寄浣溪沙

骨自芬芳气自怡,妙手文章花不谢,
双修福慧世间稀,铁肩道义志难移,
百年风雨写传奇。举杯遥祝再期颐。
                                                 长沙周南校友会
                                                                                                      2006
5月 符笑汀填词

词作者是周南的历史教师符笑汀兼校友会副主席



她收到此寿屏后致函校友会:“恩菊同志:恭喜你继任校友会主席,打算再干十年,进一步作老校友的联系和了解,我表示欢迎。”
寄来校友会送我松鹤长春礼品,祝我步入期颐,正好欣逢八十五周年党庆。这次“浣溪沙”词未署作者大名,定是词坛高手,不胜敬佩之至。朋友在我四十岁时即以福慧双修祝贺,我亦以“双修馆主”为笔名。
  老人给此词作了很高评价,正巧合老人前缘,故尔兴致更高。




二○一○年,是黄慕蘭一百零四岁的生日,学校与校友会所筹办的贺礼,仍是一首由符笑汀老师执笔的词,以湘绣制成条幅快递杭州。



敬贺黄慕蘭大姐百零五岁华诞
两百载人生,才过百零五。识尽沧桑不识愁,依旧潇湘女。
大笔写春秋,豪气惊风雨。侠骨柔肠桑梓情,岁岁香如故。
                                                           
长沙市周南中学  周南中学长沙校友会同贺庚寅年六月



这首词曾为名家赞为绝唱,概括了老人的一生战斗沧桑岁月,为中共党史上留下的一抹霞光彩影。她处处笑对人生,始终坚定革命意志,“任凭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红”,令人尤增景仰之情。


经现任校友会主席成波文多次与她的女儿陈大中联系,应允选择一个合适的季节同意来杭州探访。2010年九月中旬周南学校党委书记耿桂荣带领办公室田主任与校友会副主席周南,专程飞赴杭州看望老人,在短短的二十分钟的接见中,近年耳背的老人特别高兴,仍是那么热情健谈,仍是一如既往地关心母校。高兴得像个孩子,哪里是个百多岁的老人啊!倒仍像一个有周南风格的当年学子。在有时限的会见中,老人不情愿地挥手送别母校的亲人;表情似有些惆怅。祈盼祝福我们的寿星,向两百载人生进军。





双修馆主期颐志感
  最后以黄慕蘭老人百岁生日时赠周南纪念卡她的诗词“期颐志感”为本文的结束,也是她一生的自我剖析、疾恶如仇、铁骨铜脊,与丑恶斗、与敌人斗、无私无畏,还她本来面目,一身清白。



少攻书史父传薪,讲解兴亡得失因。
慈母煦劳恩难报,手足姻亲万里情。
肝胆相照多益友,同经风雨一身清。
尊师敬业终身志,大同远景更峥嵘。
(注:中兴盛世寿星多。先烈先贤遗训不能忘,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



东风第一枝时劳亲友鲜花慰问
一缕幽香,万般情意,沁入柔肠千结。
回忆北伐扬鞭,年少风光卓绝。
壮志豪情报国心,如荼火热。
抛家出走忘朝夕,挥剑誓除荆棘。
世间事,自多曲折,肝胆照,同仇巾帼。
救死扶伤,神驰先烈。
强敌崩溃,人民欢悦。
又谁料风波再涉。
感明镜,鉴我无私,还我本来清白。

104岁生日照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6-28 19:41 , Processed in 0.102386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