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庄的关先生向记者出示了一本“广州市市立第一中学校初中第十七届毕业同学录”,这本残旧的同学录是出自民国三十八年(即1949年),还有一中的学生关礼波同学当年的毕业证书,从中的一些细节,反映出当年的时政格局。 用草绳串联的同学录的表面是一个土黄色的封面,印有“广州市市立第一中学校初中第十七届毕业同学录”和学校的校徽。翻开封面,第一页是广州市立第一中学的校歌,是由当时的校长冯镐作词,黄友棣作曲。第二页是“初中第十七届同学录序”,当中写道,“时局维艰,国家多难,经济之动荡未已,战乱之烽火蔓延,闾阎机隍,语难罄尽,以青年学子之纯真,处此混沌之境,苟不能以学业知识自固,以贞白自持,则势难求其立足地矣!”其后是校长和第十七届初中部各位同学的相片,四人一页,整齐划一,黑白照片中的学生,无一不是精神抖擞、英姿飒爽,颇有点青年革命者的风采。同学录最后是所有人的住址和联系方式。从印刷上来看,非常精美和细致。 关礼波同学的毕业证上面则有孙中山的头像和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当中写有“学生关是广东省南海县人,现年十六岁在本校初级中学修业期满成绩及格,准予毕业,依中学法第十二条之规定给予毕业证书。”此证发于中国民国三十八年七月。依法发放毕业证书,也可看出当年办学的严谨。 据记者从“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网站上查得,同学录上所指的“广州市市立第一中学校”,即现在的“广州市第一中学”。1928年,广州的公立学校就只有省立广雅中学,其它都是私立学校,于是广州政府决定成立一间市直管的中学,命为市立一中,于同年的8月1日正式成立。当年的第一任校长是留美教育博士司徒优,校舍租用一德路石室前的天字楼十二间铺屋。经过几年的变迁,校舍相继扩建,搬到越秀山麓(即现在市二中校址),也从只收男生变为男女混编。 1938年,广州被日寇占领,高中部的学生流亡到澳门上学,但由于经费缺乏,“游击”借读,使得学生大量流失,逼于无奈,广州政府宣布一中停办。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广州市政府迁回广州,1946年春,政府决定复办一中。随后,国民党四邑党务专员冯镐任校长,即同学录里所记的,一直到1949年10月广州解放为止。 了解以上历史后,重新看回冯镐校长所写的校歌歌词和同学录序,我们就明白个中的意思了。他把一中复校的喜悦和政局不稳忧国忧民的心情都写到校歌中去,“维我广州市一中胜利复校庆前功”“吾青年共勉,誓为新中国之先锋”。(文/本报记者何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