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论坛原创区 杨晓西—科研闯将 “创新校长”
查看: 4406|回复: 8
go

杨晓西—科研闯将 “创新校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
发表于 2010-11-10 09: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0-11-10 21:11 编辑

杨晓西科研闯将 “创新校长”




杨晓西,男,汉族,湖北浠水人,1953年生。1977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造纸机械专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士。1993-1995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玛莉皇后学院做访问学者。1993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2004-2005年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担任访问教授。现任中共东莞市委委员、东莞理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兼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广东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太阳能学会名誉理事长、广州留学回国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东莞理工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东莞理工学院学报主编。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


   杨晓西教授是我国化学工程学科领域的后起之秀主要研究领域是传递过程强化与系统节能,近年来在相变传热、界面传递现象与流体力学、强化传热与系统节能,尤其在凝华传热传质过程、高效换热元件的开发、吸附式气体净化干燥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创造性工作。曾多次参加重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曾接受国际著名传热专家英国伦敦大学John Rose教授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合作开展氟里昂替代工质管束冷凝强化研究工作,以其在冷凝界面强化理论方面的独到见解而受到瞩目。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2#
发表于 2010-11-10 10:0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0-11-10 10:04 编辑

    多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二十多项,获得了十多项国家、省部、地市级和学校的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强化凝华传热传质过程及新型热熔冷凝箱的工业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年产五千吨邻二甲苯法制苯酐六十克生产装置”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该成果已在全国12个省市15家苯酐厂推广应用,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2003年,“基于高性能吸附材料的热质交换技术及其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同年,“高吸附性能复合氯化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专利优秀奖。由于在科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杨晓西教授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百名之一;1999年获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2002年荣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3#
发表于 2010-12-13 11: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0-12-13 11:40 编辑

    2002年4月下旬,时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晓西听从组织的分配来到东莞理工学院担任院长,兼任党委副书记。大多数理工学院的教职工都应该不会忘记,在任命大会上,他微笑着说出的那一番谦逊而明志的话:“我很高兴来到东莞理工学院工作并与大家交朋友。我受组织的委派来接班,希望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院长,也希望与大家一起把学院的建设做得更好,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把学院建成一所具有创新特色的名牌地方本科院校,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心、原创性科学研究的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苗圃,为东莞的建设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这短短几句话让与会的教职工认识了他,也认识了他的治校理念和奋斗目标。自此,他开始了在东莞理工学院的全新的创业历程。



    在很多人看来,杨晓西是一位非常有魄力、吃得苦的领导。刚到学院工作时,他一日三餐与师生们吃在饭堂,他笑说这是深入了解师生生活的好机会;他住在招待所,起居自理,盛夏多蚊,灭蚊器常常起不了效果,他就裹着被子睡觉,他也笑说这比他做工人时好多了。有一次,梅州一所大学举行更名典礼,他奔波6、7个小时前往参加,刚到达时他就接到两个紧急通知——学院第二天要开重要会议,博士生论文第二天也要答辩——两个都不能缺席。当通知开会的同志得知杨院长身在梅州时,他屈指一算,不禁担心起来,要参加10点的会议时间上来不及得及?但是他在杨院长那里得到的答复却是非常肯定的,“好,我一定参加,会议照常进行。”果然,第二天,杨院长准时、精神焕发、气定神闲地出现在会议室。司机说,杨院长一大早就起来往东莞赶了,路上也顾不上吃早餐呢。会议结束后,他又匆匆与同事们道别,叫了一个饭盒就往广州赶,去参加下一个答辩会,早餐和中餐就在车上解决了。因为处理华南理工大学的工作交接和科研项目进度的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就只能在车上就餐了,因此很多人说,他干这活儿,挺苦。


    确实,有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他愿意从一所著名的全国重点大学的副校长的位子上调到东莞来,回看他的履历,1992年任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所副教授、副所长,在1993年晋升为教授时,年仅40岁,1993—1995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玛莉皇后学院做访问学者,1995年任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1997年起担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兼任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太阳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广州留学回国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和《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等职,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以他的条件,在国内甚至国外任何一所高校谋一份好职都绰绰有余,为什么愿意到一所仅有10年历史,刚刚升格本科的地方院校来做新一代“开荒牛”呢?有些人跟他似真似假地开玩笑说:“你是从国家高级干部调到农村基层去做干部啊。”每当说到这个问题时,他的回答总那么坦诚得让人信服,也亲近得让人折服,“我来东莞是服从党组织的安排,也是为了干一番事业,我来了就是预备了吃苦的。”

  “大学校长要成为大学的CEO,在大学建设中,校长起关键作用。”杨晓西十分认同这两句话,也时刻以这样的姿态来要求自己,面对自己的工作。他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理论水平,深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说,认为学者不学理论是一种误解,因为理论基础相当重要,通过科学的世界观和优秀的理论成果的指引,无论对教学、管理,还是对科研开发,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谙熟时事,对形势把握得快、好、全,他常常通过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学习党的文件来“吃透”形势。他说,目前广东高校的形势就是要实现大发展,我们必须循此良机,把住机遇,力促自身的大发展。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4#
发表于 2010-12-13 11: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0-12-13 15:18 编辑


    初来伊始,杨晓西组织专家和全院师生开展“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大讨论”;2002年5月,他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作了题为《走创新之路》的报告,他要求学院的所有工作都围绕“创新”为核心来开展,如何有利于学院的下一步建设就采用,什么不适应本科教学就改革,因此他获得了“创新校长”的称号,也从此掀起了如何适应本科建设新形势、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大讨论。接下来学院举行了多场报告会,在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和中层干部暑期集中学习时,在他呼吁下,各人各抒己见,热火朝天,共促发展。

  杨晓西在综合了同志们的意见后,确认了学院升格后几年内严抓的四个重点:抓发展规划,抓扩大规模,抓教学质量,抓人才引进。决定学院走开放式、国际化办学道路,更好地为地方服务。

  为了抓好学院发展规划,杨晓西邀请到著名院士专家学者、著名大学校长、政府部门负责人、经济学专家、学院老领导等组成“发展咨询专家组”,定期开展活动,为学院制订未来发展规划出谋划策,借外脑,求发展,目前,规划进行得相当顺利,已经作了第二遍修改。

  作为升格本科只有一年的“年幼”的本科院校,首年有6个专业招生540人,录取平均分比省定线高21分,专科更是高出39分,实现了零的突破,更创出历史高峰。但在杨晓西看来,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在他率领和努力下,2003年,学院新增了9个本科专业,招生人数达到1200人,实现全国招生,并且获批招收体育特长生。很多教育界人士说,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国内是罕有的。

  “在当今高校大规模扩招之时,教学质量是生命线,是至关重要的,能否把好教学质量,不但是学院能否建设成为创新特色的名牌地方学院的关键,而是关系生死存亡。”杨晓西对教学部门的同志这样说。他还深刻地认识到要“校长治校,教授治学”,要让懂教学的人来从事教学和教学管理,因此,他邀请到了学科发展专家林养素教授的加盟。曾经担任重点大学教学副校长杨晓西认为,目前学院至关紧要的是要贴近地方需要地、紧随社会发展地抓好学科建设,做好学科交叉,教学质量要把好关。他常常到课堂上去听课,特别是系主任、名教授的课,听完他都详细地做好笔记,课后也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5#
发表于 2010-12-13 11:46 |只看该作者

  他说,本科院校要加强科研开发、成果转化,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吸引人才。他领导组建了东莞理工学院研究院,规范科研管理,提高科研能力,制订了在IC设计制造、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发展重点。

  杨晓西说,无论是做好教学、科研,还是做好管理,都需要大师,要用大师培养好学生,建设好学校,他十分认同教育部周济部长“高校领导一定要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倾注超常规的精力,采取超常规的措施,不惜超常规的代价,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全力建设好教师队伍”的讲话。杨晓西提出“引进百名教授办名校”口号,利用多种途径全力引进人才。著名的留美博士、IC设计制造专家李嘉穗博士,曾任广东省计算机公司的总工程师袁华强博士,博导、基因专家张万会教授等等一批层次水平高、业务素质强、经验丰富、年富力强的人才纷纷加盟,仅2002年上任后就收到求职申请几千份,引进人才80多人。

  他说,名牌本科院校重要的是国内外知名,因此,走开放式、国际化的道路是必然趋势。他采取联合办学的模式来实现研究生层次培养的突破,积极探讨“专-本-硕”或“本一硕”连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成才空间,也使学院培养人才的途径和层次都得到很大的延展和提高。他领导开展与南华理工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合作,与英国著名高校QueenMaryUniversity和Brune1University等签订了合作意向书,目前,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的软件工程硕士班已经开班,第一批赴国外留学的毕业生也正在接受英语等课程培训。

  此外,他认为地方院校要坚持服务地方的原则,要千方百计为地方谋福利,满足地方人民的需求。为此,他领导重组成立了东莞理工学院科技产业公司,着力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和一系列培训、教育、咨询等业务;根据省内高等院校的发展形势和东莞人民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成立了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03年开始招收本专科生;他亲自带队到各镇区走访政府、企业,与企业领导交朋友,为他们出谋划策、提供建议、解决问题,共促校企双赢。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6#
发表于 2012-8-9 10: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8-9 10:16 编辑

链接本论坛主题:



(转载) 念旧的校友,创新的校长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7#
发表于 2012-8-9 16:11 |只看该作者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8#
发表于 2012-8-14 19:16 |只看该作者
杨校长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9#
发表于 2013-3-1 09:2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3-3-1 09:33 编辑

2_1353567116_8634948.jpg


http://des.dgut.edu.cn/bencandy.php?fid=63&id=667 杨晓西


杨晓西:1977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造纸机械专业;1983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晋升为教授,2000年被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已指导三届硕士研究生,已指导博士研究生6名,硕士研究生9名。1993-1995年赴英国伦敦大学玛莉皇后学院做访问学者,2004-2005年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担任访问教授。曾任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杨晓西教授长期从事传递过程强化与多相流体动力学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强化传热与节能》研究生课程,将近年的最新科研成果增补入课程中, 使研究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最前沿发展动向。在华南理工大学本科优秀评价组织过程中,积极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系列报告会,并发表教育改革论文多篇。
    杨晓西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传递过程强化与系统节能,近年来在相变传热、界面传递现象与流体力学、强化传热与系统节能,尤其在凝华传热传质过程、高效换热元件的开发、吸附式气体净化干燥等方面作出了许多创造性工作。
    (1)首创新型错齿圆翅片管和新型热熔冷凝箱用于强化非稳态相变苯酐凝华结晶过程,提高凝华得率和降低系统能耗。

    (2)从化学反应工程角度研究界面传递现象和流动特性,从理论上归纳总结出在分子水平上能调控材料功能的设计思想,指导研制开发高效功能材料。

    (3)运用化学反应工程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天然气水合物生成/分解过程流体动力学行为、混合特性和传递规律,阐明水合物生成过程微观相结构与本征动力学特性。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涉及非稳态相变结晶与传递过程强化方面的论文近二十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7篇。

     杨晓西博士多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二十多项,获得了十多项国家、省部、地市级和学校的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强化凝华传热传质过程及新型热熔冷凝箱的工业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年产五千吨邻二甲苯法制苯酐六十克生产装置”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该成果已在全国12个省市15家苯酐厂推广应用,收到显著的经济效益,2003年,“基于高性能吸附材料的热质交换技术及其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同年,“高吸附性能复合氯化锂吸附剂的制备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广东省技术发明专利优秀奖。由于在科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杨晓西教授1991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百名之一;1999年获教育部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2002年荣获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晓西教授是我国化学工程学科领域的后起之秀。他曾多次参加重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曾接受国际著名传热专家英国伦敦大学John Rose教授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合作开展氟里昂替代工质管束冷凝强化研究工作,以其在冷凝界面强化理论方面的独到见解而受到瞩目。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11-1 18:40 , Processed in 0.08557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