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没想到中俄边境竟无铁丝网
从绥芬河坐火车出发去俄罗斯的格罗捷科沃车站,大约十一二分钟时,导游就说“大家看,左边土坎上有个界碑。现在火车进入俄罗斯了。”我赶紧回头向车窗外望去,果然看见铁路边的土坎上有一个一米左右高的白色大理石界碑,但没清楚上面写着什么字,火车就进入俄罗斯境内了。令我感到惊奇的是,中俄边境竟然没有铁丝网!咦——这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随便穿越国界到对方国家?
当然不是。铁丝网是设在火车站内和边检处的。不到半小时,格罗捷科沃车站到了,导游说,在这里办理入关手续要等三四个小时。有的旅客就下到站台散散步。我也跟着下去看看。结果发现,列车两头都有一位军人站在铁轨中间,不许越界,远处有铁丝网。站台上还有警察巡逻。回国时,在俄罗斯口岸出关,走到绥芬河中国口岸入关,大约二三百米路程,两边都有铁丝网拦着。只有办理完入境手续才能在绥芬河市内自由走动。
真没想到,这里的中俄之间国境线的界碑竟然没有铁丝网!
五,没想到俄罗斯入境实行“本国人优先”
到俄罗斯旅游,中国人是外宾。在海参崴,可以说中国游客是当地旅游业的支柱。但在入境时,并没有享受“外宾优先”待遇。俄罗斯实行的是“本国人优先”。
这列车挂有6节车厢,乘客大约有700多人,其中俄罗斯人有一二百人。导游说,这里的规矩是,先让俄罗斯人通关。等他们走完了,才放行中国人。但是,这些俄罗斯人基本上是做生意的“倒爷”,拿着大包小包的货物,过关时要逐一开包检查,速度很慢。结果等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才轮到中国人。中国人中也有“倒爷”,当然也要开包检查,但不多;而几百名旅游团的游客,带的东西不多,只过X光机,不用开包,速度较快。由于他们只开3个窗口(一共4个窗口),还是要排大队。我们用了2个小时,才全部办完手续,进入俄罗斯。我认为,开齐4个窗口,其中两个供俄国人通关,两个供中国人通关,比较合理。为什么他们不多开几个窗口,加快通关速度呢?我猜,其原因,一是由于国际列车不多(每周两列,对开),每列车也就七百多人,如果开的边检窗口较多,就要增加人手,而俄罗斯是劳动力缺乏的国家,人手不足是正常的;另外,假如一两个小时就通关完毕,那剩下时间干什么呢?劳动报酬怎么计算呢?所以,慢就慢些吧。
在中国,为了做生意、拉顾客,争取外国人投资,许多地方实行“外宾优先”(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但在俄罗斯就不是。
真没想到,进入俄罗斯时没有享受到“外宾优先”!
六,没想到海参崴天气这么凉
在哈尔滨呆了几天,每天都是阳光灿烂,气温较高(30度左右)。即使在夜间逛街,也不必穿长袖衣。但是到了海参崴,一下汽车,就感到天气太凉,人们穿上长袖衣。在海参崴那几天都是多云,也没有下雨,气温也就是20度左右,老年人穿一件长袖衣都感到冷,要穿羊毛背心才行(我们又没有带)。不过,不怕冷的年轻人也有穿短衣短裤的。从纬度看,海参崴比哈尔滨还要低一些,没想到比哈尔滨冷那么多。
在海参崴最后一天下午,导游安排自由活动。我原本计划打个的到清真寺看看,可是由于天气冷、衣衫不够,为了避免感冒,只好蜷缩在宾馆收拾行李、发微信(宾馆有免费WIFI),不再外出。顺便说一句,海参崴一带穆斯林可能不多,至少我在海参崴那几天没看见一个穿穆斯林服装的。但在回国途中,在乌苏里斯克转汽车时,在汽车站旁的小市场,我看见一位中年穆斯林妇女带着两个小女孩,那位妈妈和大女儿(十五六岁)都穿着长袍、戴着盖头,小女儿只有七八岁的样子,穿着普通衣服。由于她们没有成年男子陪同,按照伊斯兰教教规,我不好同她们打招呼、照相。
真没想到,海参崴气温比哈尔滨低那么多!
七,没想到俄罗斯大白天开车都要打大灯
在海参崴,我们注意到一个奇怪现象:无论白天黑夜,无论在市内还是在高速路上,几乎所有行驶中的各种汽车都打着大灯。
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俄罗斯交通运输部的规定。目的是防止交通事故。开车不开灯,查着是要处罚的。
不过,从几天的实际观察看,这一规定并未严格执行。总体上看,还有大约百分之十的行驶中的汽车没有开大灯。
我觉得这种规定很不合理。一是浪费大量能源——明明是阳光灿烂的白天,还要开着大灯,真是没有必要。二是,不顾俄罗斯国土面积这么大、天气形势如此复杂,作出这种“一刀切”的规定,实际是一种懒政思维。丢掉了唯物辩证法,助长了形而上学。三是,没有人严格检查,严格执法,不开灯也可以大胆地行驶,久而久之就会使法律变成废纸,丧失政府威信。
我怀疑,政府有关部门作出这个规定,背后是不是有利益集团在驱使?
真没想到,聪明的俄罗斯人竟然不考虑实际情况、统一规定汽车上路就要打大灯!
八,没想到海参崴地图竟有中国地名
在海参崴一个旅游点,我居然买到一幅中文版的“海参崴旅游图”(50卢布)。这份地图资料丰富。一面是海参崴市的地图。一面是对俄罗斯概况(人口、面积、国旗、国歌、国徽、民族、宗教信仰、姓名、性格、饮食、礼仪习俗、重要节日等)的介绍;以及对海参崴历史和旅游景点的介绍,图文并茂。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海参崴地图上竟然有中国地名:“一道河子”、“二道河子”!这两个地名所标示的都是一片地区而不是街道。——这都是中国东北地区常见的地名哦!
这一点,恰恰证明了海参崴在历史上是中国领土。100多年以前这里生产海参,“崴”是洼地的意思,所以中国人称它为海参崴。
它位于绥芬河口海湾东岸,渤海的率宾府,距离绥芬河大约230公里。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元称永明城,清属吉林珲春将军管辖,本是中国固有领土。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1860年俄罗斯强迫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罗斯。1862年,俄罗斯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翻译成汉语就是“控制东方”。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虽然苏维埃政府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兑现。
2001年7月16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代表中国正式透过官方文件,确认海参崴及邻近远东地区不再为中国的领土。不过,中国民间依然有声音抗议当年俄国强占海参崴。(以上历史资料见百度)
真没想到,俄罗斯出版的海参崴地图竟然还保留着中国地名!
在海参崴,游客们大多穿上长袖衣(穿方格衣者为俄籍地陪,汉语说的不错)
从乌苏里斯克返回时,有一段路坐汽车,与做生意的中俄“倒爷”同行
“ 倒爷”们在俄罗斯采购的货物,准备在乌苏里斯克运去中国,据说主要是望远镜、套娃、巧克力、烟酒、食品等。
海参崴地图中文版有“一道河子”“二道河子”等中文地名。150多年前,海参崴还是中国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