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80年代人人都有一条喇叭裤
查看: 3313|回复: 5
go

80年代人人都有一条喇叭裤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544 小时 
威望
4261  
金钱
3288  
最后登录
2019-5-20 
阅读权限
帖子
2148 
精华
积分
4261 
UID
17748 
1#
发表于 2014-10-22 14: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广州西湖路灯光夜市:80年代人人都有一条喇叭裤
上世纪80年代,全国人民齐爱“广州货”,当然是因为它们“潮”,香港市面上刚有新款的服饰流行,过不了两天,相同的款式就能摆上西湖路灯光夜市的档口,蝙蝠衫、踏脚裤、情侣装、蛤蟆镜、喇叭裤、花衬衫……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个时代的流行符号,都曾一波又一波地在西湖路灯光夜市呼啸而过,并从这里向内地辐射。

西湖路在全国首开灯光夜市  

“灯亮了,好一个五颜六色的世界,从高处朝下望,像是一天的星星都撒了下来,把西湖路照成一个梦幻世界。”这是1985年1月的《南风窗》上报道西湖路灯光夜市的一篇文章,字里行间带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文艺味儿。不过,那时候的西湖路灯光夜市还真是一个梦幻世界,在大多数体制内的官员和大学教授还只拿百元月薪的时代,在这里揾食的“广州仔”一个月已能收入上千元了,在香港流行的服饰,没两天就能在这里出现,从全国各地前来淘金的北客出手豪阔,将这里的蛤蟆镜、喇叭裤、牛仔裤带回家乡的同时,也带回了多元和自由的气息。一个小小的夜市,就像一个变革时代的缩影,有点拥挤,有点慌张,却又完完全全被梦想照亮。

西湖路灯光夜市 香港最“潮”的款式


说起1984年5月开市,一直持续到2001年才关闭的西湖路灯光夜市,但凡在广州待了些年头的人,应该都去帮衬过,不过,像我们这样的年青一代,要想熟悉它的旧模样,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头扎进一堆堆已经发黄的报刊杂志中去。说实话,西湖路灯光夜市的老照片还真是把我震撼了一下,不怎么宽阔的马路两旁,档口鳞次栉比,一根根竹竿向马路中间延伸,竿子上挂满了在当季流行的服饰,其中不乏在香港最“潮”的款式,每个档口前还都挂着一个硕大的灯泡,摆摊的青年档主脖子上挂根皮尺,脸上带着比灯光还温暖的笑容,一个个向路过的阿叔阿婶阿哥阿姐热情地推销自家的靓衫,豪阔的“北客”掏出皮夹子,里边露出一张张“大团结”,这个拥有数百档口的小世界,就像一锅不停沸腾的热水,把生活的热力辐射向四面八方。看着这个热腾腾的世界,再查一查改革开放前广州每百名市民只拥有0.4个商业网点的数据,翻一翻“十里长街无商店,冷冷清清少人走”的老照片,你也会像我一样由衷地长吁一口气,觉得这个城市终于苏醒过来了。

那么,西湖路灯光夜市又是怎么办起来的呢?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年轻人要吃饭。“文革”结束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就业成了大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这个数字是800万,具体到咱们广州,1980年等待安排就业的青年有12万人,1981年略有下降,也还有超过10万人。这么一大群青年个个都在急切地找饭碗,可有运气端到“铁饭碗”的人总是极少数。就在1980年,中央宣布:“鼓励和扶持个体经济适当发展。”于是,饭碗无着的本地青年纷纷在街头巷尾摆起一个个档口,第一代“街边仔”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短短几年,“街边仔”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广州的马路开始吃不消了。如果你想知道那时的街道到底有多拥挤,我建议你看一看当年流行的一部片子——《雅马哈鱼档》,这部片子本来就是反映“街边仔”生活的,“老广州”们看了一定会感到亲切得很。不过,单看电影里的老街,那真是人头簇簇,开个摩托车比走路还慢。马路越来越挤也不是事,1984年,广州市政府开始压缩一级马路两边的个体摊档,灯光夜市应运而生。1984年5月,西湖路灯光夜市开市,它也是全国第一个灯光夜市,之后1年间,广州又办起了17个灯光夜市。灿烂的灯火就这样夜夜照耀着“街边仔”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虽然没能捧上“铁饭碗”,但幸运地赶上了流通领域内的第一个大变革,使他们有了追梦的勇气,并因此缔造了一个个财富传奇。

“街边仔”月挣千元 “撕开张张都有血”

说实话,我觉得当年的灯光夜市真是一个天才的发明,白天一点不影响交通,到了傍晚六点半一过,“街边仔”们骑着摩托车呼啸而至,火速卸下货物,拿出竹竿,短短十几分钟,数百个档口就像变魔术一样出现了。西装、机恤和婚纱应有尽有,摊上还有年轻人钟爱的各式装饰品,揽客的街边仔口吐莲花,“阿哥阿姐”叫得甜,再加上这里播“霍元甲”,那里播“徐小凤”,这里就不仅是个卖场,而更像一个游乐园了。难怪西湖路灯光夜市当时还能位列“广州市八大风情街”之中。这样的“游乐园”在今天当然不稀罕,但放在改革开放之初,那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在西湖路灯光夜市做生意也是有成本的。根据《南风窗》当年的报道,在这里摆摊,一个月要交30元的管理费,6元的电费,为了让读者对这笔钱是多是少有个概念,我找到了1985年平均工资水平的数据。原来,那时候国企员工的平均月薪只有55元,加上各种补贴,也只有八九十元,每个月拿百来元薪水的官员和大学教授大有人在。这每月36元的费用,就是他们小半个月的工资,还真不是一笔小数目。

不过,在西湖路揾食的街边仔眼里,这也不是什么承担不起的大数目,要不,在西湖路灯光夜市的摊档也不会在一年之内翻几番,1984年开市时,这里还只有几十个档口,到1985年就飙升至近400档,到上世纪80年代末,更扩展到上千档。

一般人小半个月的工资,到了“街边仔”眼里就不再是什么大数目,那他们一个月到底能挣多少钱呢?

西湖路灯光夜市的名声在全国传出去后,有很多内地大报的记者到这儿来取经,也有不少人拿这个问题去问在这摆摊的“街边仔”,后者大多把两手一摊,来一句:“揾餐饭总够啦。”这也是典型的“广州仔”的做派。幸好,我们还可以从数据中看出端倪,根据荔湾区在1985年做的一项调研,当时月入千元以上的个体青年已相当普遍,资产数万元乃至数十万元者也有不少。在手捧“铁饭碗”者多数只能挣百元月薪的年代,这真是相当耀眼的财富了,难怪广州姑娘都说“嫁人要嫁生意仔”呢。

不过,你也绝不能说他们配不上这笔财富。因为,“街边仔”是那时工作最勤奋的一群人,每天的工作时间最起码在十个小时以上,在西湖路摆摊揾食者更是天天都要忙到后半夜,就像当时一个“街边仔”说的,厚厚一沓“大团结”,“撕开张张都有血”,所以,在当时的报刊杂志上,我几乎没看到一点“仇富”言论,由诚实劳动而得的财富,得到的多半是人们的尊敬和羡慕。

“广州”二字就是畅销的通行证

上世纪80年代初,在西湖路灯光夜市摆摊的多是地道的“广州仔”、“广州女”,前来帮衬的客人除了本地人外,更多的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外地人,而且在广州人嘴里只有一个称呼“北客”。这些“北客”出手也比本地人豪阔得多,500块钱的“老人头”,800块钱的意大利皮夹克,眼睛眨都不眨就买下了,至于一两百块钱的连衣裙、牛仔裤,几十块钱一副的蛤蟆镜,更是一堆一堆拿下。他们不是钱多了烧得慌,而是在大举掘金,在灯光夜市上淘来的宝贝,回到北方翻了几倍的价,照样卖得出去。就像很多北客嘴里说的那样:“我们那儿的人,只认广州货。”那个时候,“广州”二字就是畅销的通行证。这些南下掘金的“北客”,到底有多少成了富翁呢?我们实在很难找到太翔实的数据,不过从西湖路灯光夜市短短几年就赢得“南国明珠”的美誉来看,恐怕发家者也不在少数。

全国人民齐爱“广州货”,当然是因为它们“潮”,香港市面上刚有新款的服饰流行,过不了两天,相同的款式就能摆上西湖路灯光夜市的档口,不过,你可别太指望买到正牌货,那时在《商标法》还没颁布呢,“山寨”完全合法,“街边仔”们比的是谁的模仿水平高;蝙蝠衫、踏脚裤、情侣装、蛤蟆镜、喇叭裤、花衬衫……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个时代的流行符号,都曾一波又一波地在西湖路灯光夜市呼啸而过,并从这里向内地辐射。至于它们对内地年轻人的影响,艾敬一首《艳粉街的故事》唱得挺到位的,“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也因此惹上了祸,被街道大妈押送去游街,他的裤子已被撕破,脸上的表情难以捉摸。”脸上的表情之所以难以捉摸,是因为新的时代刚刚开始,喇叭裤也不会马上就被上一代接受,可是一旦爱上了喇叭裤代表的个性和自由,恐怕他们就再也不愿回到“蓝白灰”一统天下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湖路“街边仔”们卖出去的一件件潮衫,不仅装扮了内地同龄人的外表,更解放了他们的心灵。

广州日报记者王月华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05 小时 
威望
20004  
金钱
8883  
最后登录
2018-1-21 
阅读权限
帖子
8375 
精华
积分
20004 
UID
12607 
2#
发表于 2014-10-22 15:52 |只看该作者
我没穿过喇叭裤。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544 小时 
威望
4261  
金钱
3288  
最后登录
2019-5-20 
阅读权限
帖子
2148 
精华
积分
4261 
UID
17748 
3#
发表于 2014-10-22 16:20 |只看该作者
老杨 发表于 2014-10-22 15:52
我没穿过喇叭裤。

记得当时是有大喇叭和微型喇叭的。一般学校都不准学生穿回学校的。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959 小时 
威望
20784  
金钱
17323  
最后登录
2016-11-9 
阅读权限
帖子
16781 
精华
积分
20784 
UID
114103 
4#
发表于 2014-10-22 18:07 |只看该作者
老杨 发表于 2014-10-22 15:52
我没穿过喇叭裤。

你肯定评不上城市卫生标兵,当年人人喇叭裤,个个脚底生风兼扫地,那时环卫工不知几轻松,后来还发明咗扫地车,自从风行喇叭裤,扫把价钱_直优惠促销,到喇叭退市扫把才返生咋.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959 小时 
威望
20784  
金钱
17323  
最后登录
2016-11-9 
阅读权限
帖子
16781 
精华
积分
20784 
UID
114103 
5#
发表于 2014-10-22 18:09 |只看该作者
章鱼小丸子 发表于 2014-10-22 16:20
记得当时是有大喇叭和微型喇叭的。一般学校都不准学生穿回学校的。

我有个老表至夸张,毎只裤脚周长120cm,比裤头宽近1半,笑到我地标眼水.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6#
发表于 2014-10-22 19:12 |只看该作者
曾经在香港的婶婶送比我一条微型喇叭裤,这是我唯一穿过的喇叭裤.
西湖夜市去逛过,但是没有买什么东西,因为觉得灯光很暗,怕被糊弄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11-16 18:00 , Processed in 0.066474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