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论坛原创区 《羊城晚报》发表了我的回忆录(2014年5月24日)
查看: 2434|回复: 9
go

《羊城晚报》发表了我的回忆录(2014年5月24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99 小时 
威望
3313  
金钱
1338  
最后登录
2019-3-6 
阅读权限
帖子
1147 
精华
积分
3313 
UID
103798 
1#
发表于 2014-5-24 19: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张志湘 于 2014-5-29 10:17 编辑

荒唐岁月

“大跃进”前后的广州一中(《羊城晚报》,B10版)

  1958年“大跃进”宣传画
  □张志湘
  我手头保存着一本广州一中《学生手册》(1958-1959学年度),它真实地记载了我在高三阶段的学习生活。它主要是记载每天上课(活动)的具体内容。正因为如此,它也相当于一本日记,
  每当我打开这本《学生手册》,拂去岁月的风尘,揭开历史的篇章,“大跃进”时期广州中学生所经历的学习、生活,历历如在目前——
  全民大办钢铁
  数学老师牺牲
  1958年下半年,中国掀起一场“超英赶美”运动。具体地说,就是要在钢铁产量方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但是当时中国钢产量比较低。1957年只有535万吨。于是,中央提出1958年钢产量比1957年翻一番的任务,要求达到1070万吨。可是,国家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多建一倍的钢铁厂,只好发起“全民大办钢铁”运动,企图通过群众运动迅速提高钢铁产量。从城市街道的小脚老太太到农村的普通农民,一下子都成了“炼钢工人”,更不用说学校的师生了!
  当时,我校每个班都在大操场建了“炼钢炉”。据我的《学生手册》记载,10月9日(星期四)第6-7节课,“讨论炼钢问题”;10月13日(星期一)第6-8节课,“全校动员为钢铁而战”;10月14-15日(星期二至星期三)都是停课“为钢铁而战”;10月18日(星期六),“昨夜炼钢,今晨休息”;10月20日(星期一),第6-7节课,“停课搞钢铁乎!”……
  大家不要以为这些“炼钢炉”是炼钢厂的“高炉”、“平炉”。它其实就是在地面上用耐火砖砌起的一个汽油桶大小的炉子,旁边安放着风箱。高度大约1米。所谓炼钢,就是炉内架起木柴把上面的焦炭点着,然后把废钢废铁放进去,再用风箱鼓风加大火苗、提高炉温,把废铁烧化成为铁水,就算“炼钢”成功了。(当然,所炼出的,只是一堆含碳量极高的废铁)
  就在这全民大办钢铁的狂热中,我校发生了一件非常不幸的事:高中数学老师伍寿仪在炼钢过程中,用一根钢管去捅炉内的焦炭和废钢废铁块,岂料这根钢管竟是土枪枪管,里面还有火药,而伍老师恰好把装火药的部分放进炼钢炉中,火药遇火爆炸,几十粒钢珠射入伍老师的胸膛,伍老师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我的《学生手册》在10月28日(星期二)中记载着:“全体老师为伍寿仪老师送殡,故上午停课。”但大办钢铁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我的《学生手册》记载着:10月28日(星期三),“停课准备搞钢铁、放‘卫星’”;10月31日(星期六),“钢铁卫星日”……
  伍寿仪老师没有教过我们班的课,但我认识他,他是广东人,那高高瘦瘦的身材,和蔼可亲的面容,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中。算起来,他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瞎折腾”,终于成为历史。
  学生停课军训
  教官喜结良缘
  1958年,台海局势比较紧张。国际上的斗争也很尖锐复杂。在全国掀起了大办民兵师的热潮。我校也不例外。据我的《学生手册》记载:9月15日(星期一)下午6-8节:“防空演习”;9月22日(星期一)第八节校会:“听台湾海峡形势报告”;9月29-30日:“民兵大操练”(停课两天);11月17日(星期一)下午6-8节:“本校民兵团成立大会”;11月19日(星期三)下午6-8节:“射击预习”;11月22日(星期一)第八节班会:“民兵班讨论”;12月4日(星期四)下午6-8节:“射击预习”。
  由此可见,根据“全民皆兵”的思想,有时甚至要停课搞民兵训练。
  当时,我校来了两位解放军同志作军训教练。
  这两位教练,后来好像就退伍留在我校。不久,他们几乎同时结婚(妻子都是我校广东籍工人)。第二年又都做了爸爸。前些年,我打听一下,二位还在一中,都已是80岁左右的老人家了
  名为“勤工俭学”
  实则义务劳动
  勤工俭学制度,由来已久。上个世纪初,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蔡和森等就曾到法国、德国勤工俭学。它的本意是,学生边读书边做工,赚取一些劳动报酬,补贴生活费用之不足。
  1958年下半年,中国各学校开展的勤工俭学,恐怕都是没有劳动报酬的。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加体力劳动,克服好逸恶劳的坏习气,改造“资产阶级思想”,提高思想觉悟。至少,我和我的同学在当时所参加的各项勤工俭学活动,都没有报酬。因此,这实际上是义务劳动。
  当时的勤工俭学,有几个特点:
  一是安排时间长,往往冲击文化课学习。从我的《学生手册》第1-2页的“课程表”中可以看到,1958年9月14日-11月22日,大体上每周安排2-3个下午;11月23日起,则是每周两个下午加上星期五一整天。(星期五叫“勤工俭学日”)至于临时性停课参加劳动,更是家常便饭。
  二是校办工厂劳动为主。当时,在校内东南角(今饭堂一带)有一排平房,就是校办工厂,在勤工俭学时间,我们经常在那里劳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制作耐火砖(大办钢铁需要)。在一个木模子里填入耐火泥,用木槌拍打结实,再把模子拆开,拿走“砖头”。晾晒干了,再送进砖窑煅烧。由于年轻,每天站着举槌拍打数千次,倒也不觉得累。记得有一次,我正举槌怕打时,有一位加拿大外宾来参观,还给我拍了照片。
  三是劳动内容繁杂。由于勤工俭学的主要目的是思想改造,所以并不强调学习某一项生产技能。我们当时劳动的内容也很丰富:“盖水泥厂厂房”(1958年9月19-20日两个下午);“抢修芳村铁路支线”(9月24-27日);“去荔湾人工湖劳动”(挑塘泥)(10月11日下午);“搬运石英砂”(11月10日下午);“运瓷器”(11月28日);“义务劳动”(11月5日上午,内容不记得了);“去越秀西湖劳动”(1959年1月24日全天,“越秀西湖”即今天的流花湖)等。
  这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抢修芳村铁路支线”了。这条铁路线,就是广州钢铁厂的铁路线。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使钢产量一年时间翻一番。为此,全市干部职工居民学生,都要去工地义务劳动。当时的芳村,还是一片农田。小山丘上则是坟地。我校学生在中秋节前奉命赶去工地挑土方。我清楚地记得,1958年的中秋节就是在芳村铁路工地上度过的!——查一下《万年历》,这一天是阳历9月27日。大家24小时轮流上阵。晚上,工地上一片灯火通明。不时可以看到腐朽的棺材板、尸骨和完好的棺材。无数具腐尸发出的臭味令人作呕。但大家毫不在乎,热情很高,没有畏缩。我当时是“兼职记者”,一边劳动,一边到各班采访,编写油印小报,分发给各班。

张志湘


(《“大跃进”前后的广州一中》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网易微博 百度贴吧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2#
发表于 2014-5-24 20:45 |只看该作者

360截图20140524204238046.jpg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99 小时 
威望
3313  
金钱
1338  
最后登录
2019-3-6 
阅读权限
帖子
1147 
精华
积分
3313 
UID
103798 
3#
发表于 2014-5-24 20:48 |只看该作者
     这里发表的内容,有些是《一中校友》杂志未选登的。当然,该报只选取我在《一中校友会网站》发表的回忆录的前三部分主要内容。    此外,第一部分倒数第二段有笔误:“10月28日(星期三)”,应为“10月29日(星期三)”;”10月31日(星期六)“应为”10月31日(星期五)“。
     谨向各位读者致歉!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77 小时 
威望
10510  
金钱
10346  
最后登录
2017-7-11 
阅读权限
帖子
7107 
精华
积分
10510 
UID
32 
4#
发表于 2014-5-24 21:24 |只看该作者
高中三年主要是伍寿仪老师教我们数学,他是一位学术水平很高的优秀数学教师,在伍老师的教导下,我们班大多数同学的数学成绩都很好。
伍寿仪老师在“炼”毫无用处的钢渣过程出事故而不幸去世很不值得。
伍寿仪老师,你的学生们怀念你!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5#
发表于 2014-5-24 21:41 |只看该作者
珍贵的文字记忆让我们重温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年代。证明学校也不是世外桃源,每次运动都冲击着平静的校园。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959 小时 
威望
20784  
金钱
17323  
最后登录
2016-11-9 
阅读权限
帖子
16781 
精华
积分
20784 
UID
114103 
6#
发表于 2014-5-24 22:15 |只看该作者
张志湘 发表于 2014-5-24 19:52
荒唐岁月“大跃进”前后的广州一中(《羊城晚报》,B10版)

  □张志湘

教授勤笔耕,后辈有见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909 小时 
威望
8396  
金钱
4513  
最后登录
2018-10-22 
阅读权限
帖子
3880 
精华
积分
8396 
UID
4347 
7#
发表于 2014-5-25 00:03 |只看该作者
LiDeJi 发表于 2014-5-24 05:24
高中三年主要是伍寿仪老师教我们数学,他是一位学术水平很高的优秀数学教师,在伍老师的教导下,我们班大多 ...

伍老師曾教過我們班的數學課,他教學認真,政治上追求進步。這樣犧牲不值得。
天涯共此時。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8#
发表于 2014-5-25 01:42 |只看该作者
恭喜张教授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29 小时 
威望
5451  
金钱
5697  
最后登录
2015-9-11 
阅读权限
帖子
3563 
精华
积分
5451 
UID
4299 
9#
发表于 2014-5-25 03:02 |只看该作者
     评论可以留给后人去做,把我们的经历如实地记录下来是我们的责任,欣赏张教授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勇气。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99 小时 
威望
3313  
金钱
1338  
最后登录
2019-3-6 
阅读权限
帖子
1147 
精华
积分
3313 
UID
103798 
10#
发表于 2014-5-25 13:16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感想有两点:一是在陈小山站长领导下,我网站发表的一些文章还是有一定水平的,可以登上《羊城晚报》之类的大雅之堂的(又如,我在本站发表的另一篇文章《退休十二年,工作十二年》也在人民网发表了);二是社会需要老人家写的回忆录。因为真实的历史记录可以给后人以思考,以启发。这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一种吧。——这些,我们校友都可以做。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5-18 11:09 , Processed in 0.09228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