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3-1-29 20:47 编辑
增城南部的最高峰——坐落于永和、宁西两镇交界处的南樵山顶峰。位于增城市新塘镇北部,海拔433.2米。
巍然山势号娥眉,
胜概天生景物奇。
花木芳菲三月节,
烟霞缠绕九秋时。
这是六百多年前,明代洪武年间增城县学训导温裕登上南樵山后留下来的诗作。又名峨眉山,南乡山。据古书记载,巍巍屹立于珠三角平原之北的南樵山,山中有白花古寺、丹室、石庵、莲花书院等胜迹,曾是粤中有名的胜地,与南海西樵山、东樵罗浮山鼎足而峙,颇有名气。
增城有句民谚:“先有百花,后有增城。”百花指的就是南樵山中建于1900多年以前东汉永平年间一座白花古寺。传说,百花古寺的开山始祖是与广州光孝寺同属一门派的远尘和尚。可是物换星移,改朝易代,南香山却经历过反反复复的兴衰,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据史书记载,宋代中期是南樵山最鼎盛的时期,那时山里有丹室、寺庙、庵堂、书院等建筑。一年四季,天天晨钟暮鼓,日日香火萦绕,是个游人如织的胜地。
南樵山前面是珠江水口,西面是广州府城,脚下是梅州至广州的九龙古道。交通方便,人口殷繁。山下的岭吓村,曾是宋代一个被人称之为“小广州”的万人聚居,商客如云的大集镇。而也正是由于交通方便的原因,这里又成了兵家争夺的要地。宋代末年,元兵南下,南樵山变成战场,岭吓村荡成焦土,变成废墟。从此,南樵山也香火渐微,寺庙荒圮,人烟也越来越稀少了。 “此地原名小广州,蒙兵过后鬼神愁,红羊赤马悲沧海,时听孤魂泣废丘。”村中“三贤堂”墙壁留下的诗句就是对历史的深刻写照。
明代嘉靖年间,时任南京吏部尚书的湛若水休假回乡,与增城知县文章、教谕汤仁等登上南樵山,共同筹划在南樵山中莲花洞上建座莲洞书院。莲洞书院建成后,湛若水亲自在书院讲学,培养弟子;并为莲洞题上苍劲有力的“湛子洞”三个大字,由学生镌刻于石崖上。于是南樵山又名声鹊起,人气也越来越旺。
然而,到了清代,很多反清的绿林汉子,又看中南樵山的地形优势,占据山上的书院庙寺为巢宇,与清兵作殊死的战斗。战火屡起,八方学子望而却步;四面香客闻之生畏。人气旺盛的南樵山,又重新香火熄灭,寺庙荒圮,人气冷清。逐渐,南樵山的名字也从名山胜地的行列中淡出,久而久之,人们连南樵山也不提了。一座修炼了近二千年的南樵山就被南香山替代了。只有山上那寺庙的残砖,书院的碎瓦,莲花座的遗址,湛子洞的手迹以及宋代探花李文溪和明代尚书霍韬的墓葬,积满着岁月的尘烟,静静地记录着历史的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