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寿的“寿”,是“寿板”是意思,亦即是“棺材”的别称了。在土葬的年代,客家人有给年纪大的老人家“上寿”的习俗。 能够享受上寿待遇的老人家,年龄必须超过60岁,而且不能够是自己为自己上寿,而必须由子孙办理上寿的事宜。而在那个经济比较困难的年代,置办一副寿木的费用是不菲的,礼数也很烦琐,所以老人家把能够上寿看作是福分,是健康长寿和子孙孝顺的象征。 在兄弟商议决定为父母办理上寿事宜以后,按理是由几个儿子合凑资金的。一般是给父母一齐置办,也有资金不足或者因为某个老人家病重而专门为某一个人而置办的。 首先是去购买上好的杉木,越粗大越老的“有格”的杉树越好。这是很难寻觅的材料,当然这样需要付出的钱银就更多了。买到了木材以后,就找个有经验的木工师傅,挑选一个吉利的好日子动工。制作的地点一定是在主人家的门前地堂或者厅堂里,不能越过旁人的房屋的。动手那天主人封过红包给师傅和他的帮手后,师傅就带动学徒开始手工裁木界木,他们把木头用墨斗弹了黑线,绑在高高竖起的板凳上,师徒两个人就一高一低地拉起了锯子。 村民知道这家人在进行着上寿的仪式,都怀有很尊敬很肃穆的感觉,讲着吉利的说话,称赞他们的家人后代孝义。也有避忌的,特别是小孩子和孕妇,是千万不能接近的了。 操劳了十多天,寿木就基本成型了,钉好了板子涂上几层漆油就完工了。有钱人家的子孙就举行铺张的隆重仪式。择个吉日邀请全体子孙后代聚会,在寿木上铺上红布,燃烧鞭炮,揖拜后选择妥当的地方放置。习惯上是架放在闲间或草间的木梁上,也有的放在父母房间的阁楼上的。 若有不知者偶然进入此间,抬头瞥见那深枣红色的巨大的寿木,吓得失魂落魄也不出奇了。 有长寿者上寿之后几十年依然健在,村子里的人就赞扬说是因为他的子孙孝顺而令他益寿延年了。
2012.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