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8-27 15:04 编辑
老杨 发表于 2012-8-27 13:06
那些第几普第几普的,有什么讲究吗?
相传,清朝初年,平南王尙可喜率领清兵攻占广州城,沿途遭到民众的截击,特别是清兵开到广州市郊龙眼洞时,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几经艰险,才攻陷了广州城。尙可喜发誓要血洗广州,准备下令杀人三日,从西门起连杀十八铺路,以解心头之恨。当时有一个良心未泯的幕僚王湘泉得知内情,大惊失色,心想:「一铺路就是十里路,十八铺就是一百八十里,血洗十八铺,广州不知有多少人死在屠刀下!」他万分焦急之际,突然想到:古代的「铺」与「铺」相通,我何不以「铺」代「铺」,这样可以减少伤害无辜。 王湘泉马上叫来两个心腹士兵,向他们如此这般交代一番。要他们赶制十几块木牌,写着「第一铺」、「第二铺」,一直写到「十八铺」。然後连夜拿去立标志。从六脉渠的第一津起,算是「第一铺」;横过一条街,又钉上「第二铺」;过二三十米,又钉「第三铺」;转个弯,又钉上「第四铺」;当钉到「第九铺」,发觉这条街很长,怕引起怀疑,聪明的士兵当机立断,以六脉渠为界,分为「上九铺」和「下九铺」。经过一夜奔波,总算将「十八铺」的木牌钉完。 第二天,执行「杀人十八铺」的清兵不熟悉环境,不知底细,果然杀到钉有「十八铺」的木牌处便罢手。 其他百姓听闻清兵屠城,仓皇跑到六脉渠里躲避。怎知那天刚好下了一场暴雨,六脉渠水陡涨,不知淹死多少在渠中避难的百姓。这就是广州历史上的「杀人十八铺,塡屍六脉渠」的惨案。 後来,为了避免露馅,人们悄悄刮掉了木牌中「铺」字的金字旁,这样一来,「铺」字便成了「甫」。就这样,西关出现了一连串带「甫」字的地名。 至于地名中的“甫”出处在哪,后人的解释有几种。
有人认为是指“村庄”,因为现存地名中“甫”字与布、埔、圃、浦、步等字,都是古代越语中“村”的译音,无论是广州的黄埔、东圃,还是从化的江浦都是指村庄。
也有人认为是指“店铺”,因为在明代史料中,广州的“甫”均写作“铺”。明代时,西关一带“商业店铺特别集中而整列排成‘铺’”。后来,人们将“铺”简化写成“甫”。
曾有人认为“铺”是明代的“商人自卫组织”,那时广州和佛山的商人为了防盗贼,成立了民间自卫组织——铺。“十八甫”就是源于广州西关的商人成立的十八个商业自卫组织。更有一种看法认为“甫”是指“埠头”。因为西关带“甫”字号地名,从第二甫开始,而没有第一甫,祇有第一津。津是指渡口,渡口必有埠头,明代的珠江河岸在西关。
不管出处在哪,从第二甫到十八甫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步行街。
广州西关有第二甫、第三甫……一直到十八甫,惟独没有第一甫,但有第一津,为什麼?人们说起第一津,便会说:「第一津——冇甫(谱)。」广州有句俗语:「人好你话好,唔识花共草,行到第一津,完全冇晒甫(谱)。」 十八甫位置 十八甫商业区为西关平原最早的商业聚落。即沿西濠和大观河兴起的明代商业街圩。计由西濠金子湾西侧第一津开始,到老城为第八甫,折西至下西关涌为十一甫,再南折而西为十三甫,十四甫,至西濠,再南折而西为十八甫。下列位具体位置:
1.第一津 西濠转至金字湾处起,到万善里、百市坊;
2.第二甫 百市坊到桃园坊;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3.第三甫 桃园坊到石岗街(今中山七路);
4.第四甫 石岗街到麻纱巷;
5.第五甫 麻纱巷到青紫坊(今龙津路);
6.第六甫 青紫坊到福安里(今福隆里);
7.第七甫 福安里到荣业里;
8.第八甫 荣业里至安良里(以上各甫南北走);
9.第九甫 由濠向西至文昌巷口(今文昌路口);
10.第十甫 文昌巷至十六甫新街(今名十六甫大街);
11.十一甫 十六甫新街至涌边(以上各甫东西走);
12.十二甫 由涌边南折再东转至联桂坊;
13.十三甫 由联桂坊北折东转再北折至德兴桥;
14.十四甫 德兴桥(今十八甫北路口)至濠边(东西走);
15.十五甫 濠边至装帽街(南北走);
16.十六甫 装帽街至鬼驿市(杨巷路口);
17.十七甫 鬼驿市至富善东街;
18十八甫 富善东街至大观河边。
上述十八甫地理位置尚有两点补充:(1)上述第九甫以德星里分出上九甫和下九甫。(2)在上下九甫南面又有十九甫短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