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2-5-16 11:28 编辑
西关人把现在中山八路北面铁路路基坝后边的那个地方叫“南岸”,为什么有这样的地名称谓就留待有关人士去考究了。 在六十年代初期,进入荔湾公园旁边弯弯曲曲的小巷,经过古旧的泮塘民居,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碧绿的水生植物田地,一直向北面延伸而去。望尽眼的地方,视线就被一道高有2-3米的铁路路基挡住了。在路基的右边是广州市第十二中学,它被包围在农田里。在铁路路基的中间,有一个拱形的桥洞,穿过这个桥洞就到达南岸的地界了。 南岸属于西郊大队管辖。在六十年代初的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政府在这里开设了一个农贸产品自由市场,允许农民出售自产自销的农产品。价格是随行就市的,可以比国营市场价高。在物质奇缺凭证供应的年代,人们为了改善生活,不少的人就光顾这个地方,买一点农产品回家。 在几棵古老大树的脚下,是一片铺满麻石的空地,连接着旁边窄窄的麻石巷,就是自由市场的所在地。农民把蔬菜装在竹畚箕里,那些蔬菜很新鲜,挑拣得很干净,一小捆一小捆的排成一行行任人选购。品种有小白菜、生菜、芥兰、丝瓜、萝卜等时令菜蔬,也有木瓜、西瓜、大蕉、水葡萄等瓜果,真让那饥谗已久的人爱不释手,流连忘返。只可惜人们囊中枯涩,大多数人都只能是携带一、两捆菜果回家。 在节假日,经常有骑着单车的男人早早光临,在车尾上扎上两捆菜又匆匆离去,恐怕是带回家让老婆给孩子们改善改善的吧。 农贸产品自由市场到中午就自动散去了。当正午的阳光透过大树枝桠的缝隙反射下来,这里就再也没有了喧哗,恢复了娴静的乡村环境。 早段时间我又经过了南岸,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这里已经建起了楼房,密集的商铺里货物齐全。那几棵古老的见证了历史变迁的大树依然枝繁叶茂,在它们旁边的一个小祠堂里,文化室里的人群正在弹唱着粤曲,一派娱乐升平的景象。
2012.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