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s Archiver

归宿 发表于 2011-3-25 14:52

“觉悟票”背后的反左故事——“红旗渠”

[i=s] 本帖最后由 归宿 于 2011-3-25 14:58 编辑 [/i]

[list]

[*][b]【探析】林县书记杨贵与“觉悟票”背后的反左故事[/b]
[/list]
[table=98%]
[tr][td=1,4,258][align=center][img]http://img1.gtimg.com/news/pics/hv1/5/240/739/48114680.jpg[/img]
1958年11月1日毛泽东接见杨贵[/align][/td][/tr]

[tr][td=1116][font=黑体][size=5]  [/size]毛泽东时代水利标本:不仅仅只有“红旗渠”[size=5] [/size][/font][/td][/tr]
[tr][td][p=null, 2, left]河南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境内山高岩陡,土地瘠薄且严重缺水,是河南省有名的山区穷县之一。建国以后,这里的人们凭着坚强的意志与艰苦的环境作斗争,连续凿出爱民渠、英雄渠与红旗渠等引水渠道。尤其“红旗渠”被周恩来称为“人工天河”,成为上世纪60年代全国著名的样板工程。也让林县因此扬名天下。[/p][p=null, 2, left]林县之所以能成为毛泽东时代的水利标本,原因在于这里有非常朴实勤劳的人民,还在于有一位非常出色的领导人杨贵。杨贵从二十六岁起在这个县当了十八年县委书记,既熟悉当地情况,又具有很强的领导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特殊的时候,他敢说真话。[/p][/td][/tr]
[/table]
[table=98%]
[tr][td=1136][font=黑体][size=5] [/size]58年杨贵汇报亩产114斤被批,坚称产量就那么多[/font][/td][/tr]
[tr][td][p=null, 2, left]大跃进开始以后,河南迅速开始批判省委书记潘复生犯“右倾机会主义”,随后各地就刮起了“浮夸风”、“共产风”。林县隶属的新乡地委召集县委书记汇报粮食产量。各县的书记都不敢首先开口,最后杨贵被推举首先发言。结果杨贵按照之前自己的调查老老实实地汇报“亩产114斤”。不等他说完,调查专员就气得质问他是否瞒产。而在后来其他人纷纷报上亩产350斤、400斤的时候,杨贵不为所动,依然坚称林县亩产只有1百多斤。正是他的实事求是,让林县避免了国家过高的征购任务。而离林县不远的信阳,则因为虚报产量,导致国家征购粮食过多,第二年酿成了震惊全国的“信阳事件”。[/p][/td][/tr]
[/table]
[table=98%]
[tr][td=1136][font=黑体][size=5] [/size]杨贵向毛泽东汇报:大炼钢铁顾不上收庄稼[/font][/td][/tr]
[tr][td][p=null, 2, left]1958年底,毛泽东视察河南,让大家汇报有关人民公社、大跃进,全民办钢铁的情况。当杨贵汇报时,毛泽东问到炼钢的具体情况,杨贵再次如实汇报炼钢大多数炼出来的是硫铁、铁渣,能用的灰生铁非常少。杨贵甚至主动提起了庄稼收成的情况,称壮劳力出来办钢铁,庄稼顾不上收,棉花顾不上摘,大好年成白白荒废了。杨贵的汇报直接促成了中央两次郑州会议上开始纠“左”,纠“浮夸风”、“共产风”。[/p][/td][/tr]
[/table]
[table=98%]
[tr][td=1136][font=黑体][size=5] [/size]坚持“反左”,林县强调“按劳分配,承认差别”,于是才出现了“觉悟票”[/font][/td][/tr]
[tr][td][p=null, 2, left]第二次郑州会议以后,杨贵在林县的多次会议上都强调了要纠“左”。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求林县在生产过程中要“按劳分配,承认差别”,并未盲目跟风别地大办人民公社食堂,搞“大锅饭”。“觉悟票”正是实践这一做法的产物。另外,杨贵还认真组织群众揭出以前存在的问题,把“共产风”“浮夸风”之初多收取的款项和物资按比例返还给各大队和群众,解决了“一平二调”的问题。林县还改进了领导机制,县委实行集体领导,轮流在书记处担任常务书记,防止了许多地方出现的领导权力过大造成的政策失误。[/p][/td][/tr]
[/table]
[table=98%]
[tr][td=1136][font=黑体][size=5]  [/size]杨贵:修红旗渠没有饿死一个人,61年林县支援饥荒地区1000万斤粮食[/font][/td][/tr]
[tr][td][p=null, 2, left]1960年,在杨贵的领导下,林县开始了修筑红旗渠。而同时期的其他地方,正遭遇着严酷的三年困难。1960年底,全国实行“百日修整”,基本建设项目全线下马。红旗渠却因为储备粮充足而坚持继续建设。在河南普遍出现大规模饥荒的时候,杨贵骄傲地宣称“林县没有因为修渠饿死过一个人”。61年林县甚至还从储备粮中拿出1000万斤支援了遭灾的地区。这一切都是得益于林县没有虚报产量。当年,对“左”风忧心不已的谭震林副总理来视察,听说林县不顾禁令在大搞建设,同时还调粮给外县,以为林县肯定会出大问题,立刻准备纠“左”。但听到杨贵的解释并亲自调查后,谭震林高兴地赞扬了林县取得的成就。[/p][p=null, 2, left]在特殊的年代,一个书记只要能坚持反“左”,就能对民众作出莫大的贡献。“觉悟票”就是林县这段反左故事最真实的记忆。然而可惜的是,也只有林县出现了“觉悟票”,庐山会议后,风向从纠“左”突变为“反右”,能够继续坚持反左的地方领导太少了。[/p][/td][/tr]
[/table]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X1.5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