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s Archiver

章鱼小丸子 发表于 2017-1-12 06:42

“拓荒”校长余光天【摘自2016年校刊】

[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6][b]“拓荒”校长余光天[/b][/size][/font][/align][align=center]48[font=宋体]届校友[/font]
[font=宋体]冯剑文(澳洲)[/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    抗战胜利后市一中的首任校长余光天,是广东台山人、留学美国的一位学者,有办学经验。为人谦虚务实,勤奋创新,当时复校遇到的种种困难,他都想办法一一加以解决。[/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易址复校 [/font][font=宋体]艰苦办学 [/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    战前市一中的校址在观音山(今越秀山),抗战胜利复校时,因观音山的校址被政府征用办公尚未迁出,他奔波选址,请示省教育厅批准,改为黄沙现址复校。当时黄沙校址驻有炮兵,经交涉磋商,他们奉命在[/font]1946[font=宋体]年[/font]3[font=宋体]月才撤走。所以,当年市一中复校推迟至三月份开课,并改为春季招生。抗战胜利归来,许多学生踊跃求学,市一中复校是从初一至高三、每个年级都有就读学生。全校共有十多个班。这时遇到的难题是:校舍简陋,课室不足。这座大楼的三楼一角,战时被日军飞机轰炸震塌了一幅墙,在三月份开课时来不及修复,仍用几根木椿支撑着,实际上三楼只有两三个课室可以使用。如何解决课室不足的问题?余校长日夜操劳,最后想办法借用东边“连庆新横街”原炮兵营房迁出的两个课室,又借用南边“战时难民收容所”大楼的两个房间作课室。但是,由于课室分散,如何解决上下课打钟报时呢?市一中独特的方法是:由一名退伍的校工做司号员,每天在学校大楼的二楼阳台上按时吹喇叭号,以宏亮的号音作为上下课报时的讯号。回想起当年我们入学时,学校大楼内没有公厕,校方设法在西北角低洼地用竹木搭建一个大厕所,分男女厕两边。每次下课时去厕所都排着“长龙”,中间还要绕过一个不大的水塘。可见当年市一中校舍简陋、艰苦办学的条件。[/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德智体群并重 [/font][font=宋体]教育全面发展[/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    抗战胜利市一中率先复校,汇集了来自海内外各地的莘莘学子,带来了青春活跃、民主自由的气氛。余校长在办学中意识到:为振兴中华的建国需要,必须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有用人材。因此,他坚持“德智体群、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努力拓展学校资源,开设了现代化教育的各科课程。除主科外,还有音乐、美术、体育、劳作、童子军、军训等科目。坚持每天升旗、晨会、早操、周会等制度。余校长以身作则、平易近人,经常与学生一起参加各项活动,他勉励学生努力学习。他鼓励“学习、动手”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学校设有小礼堂、图书馆、实验室、音乐室、体育活动室等场地,供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分别组织球类比赛、歌咏比赛、壁报比赛、演讲比赛,辩论“男女同校与分校”问题、话剧比赛等活动,以活跃文化生活,增强学习、工作的独立能力。此外,由余校长组织、各班班主任带队到市内参观有关展览、春秋季郊游,使同学们能充分接触了解社会和大自然,更好地增长知识。[/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加强师资建设 [/font][font=宋体]提高教学质量[/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    古语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余校长在办学中认识到:只有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他重视聘请优秀师资任教,坚持教初中的老师要有大学文凭;教高中的不仅要有大学文凭,还需有一定经验的老师。此外还聘请一些大学教授来校按钟点上主要课程,如中大电机系主任黄络教授来一中教物理;中大医学刘敏教授来教生理卫生。当时一中有不少知名度较高的老师,如卢天裕(化学)、庞灿鸾(数学),这夫妇俩后来升调“华师”教授。又如曾启泰(地理),后任市一中副校长。谢万贯(生物),后调广雅中学任教务主任。还有莫颖仪(语文)、梁明鑑(音乐)、张亦豪(美术)、刘继明(体育)等。这些老师都是严谨教学、教书育人,使一中形成勤奋学习、尊师重道的良好校风。[/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    余校长作风勤奋简朴、务本求实。他常参加教师的备课教研活动;还亲自担任一个班的历史课程,以便了解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对指导办学工作更切合实际。虽然余光天任市一中校长只有[/font]1946[font=宋体]年的一年时间(继任校长冯镐),但抗战胜利百废待举,复校任务繁重,余校长知难而上、勇挑重担,工作认真负责,实事求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走在省市中学的名校之列,为一中继往开来,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市一中校友会秘书:[/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并《一中校友》编辑老师:[/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    您们好!我是[/font]1948[font=宋体]年底在市一中初中毕业,高中入广雅中学就读,后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已移居澳洲多年。[/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    前两年有校友送给我一本《一中校友》校刊,阅读后感到编辑很好,内容丰富,很有文采,讯息量多。知道市一中母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倍感高兴![/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    现寄上近日写的“回忆余光天校长”一文,给《一中校友》作来搞,不知合用否?请审阅酌处。如蒙刊载,不胜感谢![/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    我已约市一中校友、洛杉矶“晚芳诗社”社长刘姚朗于今年[/font]10[font=宋体]月回广州参加一中校庆。到时将与你们见面畅叙。顺问候学校领导与老师们好![/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耑此,敬祝编安![/font][/align]
[align=left]2016[font=宋体]年[/font]7[font=宋体]月[/font]28[font=宋体]日于澳洲布里斯本市[/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
[/font][/align]

黄公石 发表于 2017-1-15 11:05

[b]回复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45357&ptid=18371][color=Olive]章鱼小丸子[/color] 的帖子[/url][/b]

好帖

作家卢华 发表于 2017-1-20 17:32

谢谢冯剑文老学长之宝贵历史发掘:黄沙校区复学时候,总统楼三楼一角被日寇空军炸伤之痛还未修复,仍用几根木椿支撑着!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X1.5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