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s Archiver

依慈 发表于 2015-5-4 20:24

消失的行当

  我因在<羊城沧桑>栏写些文字才得以让同学把我捞回一中.我如今天天把坛上当大观园来游,很久无往沧桑栏写字了,今天我有兴趣在坛上写一写,把回忆和学友分享.
  如今大过巴掌的手机拿出来摸来划去,与-封几天几周才到的纸质信,速度是蚊肶与牛肶.更何况见字如见人,如今个样眉飞色舞即刻见到,甚至"肉白"相见都得.{:1_9:}咁点比呢?所以纸质信消失或格外矜贵是肯定的.早些时候收到欧洲来信,多么可贵.如今写信的人太少以致我一去邮局姐姐们就把藏在柜桶角的邮票拿出来.知道认得寄信女妖又来j.{:1_9:}我们小时候怎么想象到有1天写信会不重要甚至消失?我2年級下学期就会帮人写信,几得戚呀!如果嫌我幼稚,可以去帮衬写信佬.
   写信佬都是些50以上的阿伯占主流,只见过1个阿姆开档,听讲是右派被开除出教师队伍,沦落街头代写信为生.写信佬中有些是破落旗人,我都认得几个.并且要写半文言半白话,那些文盲都"虾"来"虾"去,解释到写信佬口干舌燥.楼下琼姨老公是个花县的三行佬,每月寄15元给琼姨家用,琼姨毎月都找我写回信,有1次我中耳炎发烧写不了,她才帮衬写信佬.她对我夸奖不厌,在楼梯口见到外婆或妈妈,总讲:依慈1年中帮我悭返几蚊鸡,好叻女.{:1_9:}{:1_14:}
  如今写信佬消失了有40多年了,纸质信也似熊猫咁稀罕,好在我还未消失.{:1_12:}{:1_14:}

嘉嘉 发表于 2015-5-4 21:56

以后学会发网络邮件吧,把电脑版文章发到邮箱马上就可以收到啦。

john 发表于 2015-5-4 22:45

[quote][size=2][color=#999999]嘉嘉 发表于 2015-5-4 21:56[/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9197&ptid=17008][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以后学会发网络邮件吧,把电脑版文章发到邮箱马上就可以收到啦。[/quote]

学到老做到老,平常心面对,当玩玩下,无人叫你交公课.考试.......
再唔与时共进学新野......同屋企D后生都无乜话题,果阵真係要去榕树头8     玩3公{:1_12:}

john 发表于 2015-5-4 22:52

上街补胶鞋,修洋庶鬼锁.收买佬,收鸡毛鹅毛,补面盘,补锅佬........

依慈 发表于 2015-5-5 00:10

[quote][size=2][color=#999999]john 发表于 2015-5-4 22:45[/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9201&ptid=17008][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学到老做到老,平常心面对,当玩玩下,无人叫你交公课.考试.......
再唔与时共进学新野......同屋企D后生都 ...[/quote]

我唔慌会有时间玩3公,屋企个神龙架野人攺良版2公都激到我唔生唔熟啦,再加上得闲睇下麦兜听那些盏鬼对白炒100次冷饭都唔厌.{:1_12:}{:1_12:}{:1_14:}{:1_17:}我家D后生同佢讲下小说,恐怖片,倾天光都得.{:1_9:}

依慈 发表于 2015-5-5 00:22

[quote][size=2][color=#999999]john 发表于 2015-5-4 22:52[/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9202&ptid=17008][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上街补胶鞋,修洋庶鬼锁.收买佬,收鸡毛鹅毛,补面盘,补锅佬........[/quote]

补鞋整遮仲大把,只不过高级咗,旧时补3毫2把,如今3蚊1把.我有写信业务就地起价咖,情信50掟煲90催家用或申诉告状一律100.无熟客引荐不做添.{:4_149:}

钟汉邦 发表于 2015-5-5 10:25

传统的行业少下一个少下又一个,我觉得就是飞发铺越来越多,小时后在树底下飞发的现在还经常见到。

依慈 发表于 2015-5-5 15:07

在陈村某次文化节上,补瓦煲补碗扯面毛等复员市井的七十二行.睇到D80后眼眨眨.而50前的老人家眼都不眨评头品足.老行家走得7788,如今做下秀找D三脚猫来玩玩下.{:1_12:}{:1_9:}

依慈 发表于 2015-5-6 18:33

旧行当消失,有D不新不旧的行当又在衍生.例如电脑打字彩印,估计成行成市是廿年左右.卖老鼠小强药兼上门布药清点战果,也算半新旧.那些明目张胆在公园阿伯聚脚处出卖些为老不尊影丑儿孙的行当也是旧丑业的霉变快餐业,总之100岁都有变数波系圆的地球亦系.{:1_10:}{:1_10:}{:1_29:}{:1_9:}

依慈 发表于 2015-5-7 16:19

[i=s] 本帖最后由 依慈 于 2015-5-7 16:20 编辑 [/i]

只有1个旧行当消失让百姓真心欢呼共享进步_____倒夜香.旧屋窄巷中年年月月每晚夜香"坦克"隆隆响走过马路和内街.那臭熏的夜风,夏天让你窒息兼呕吐,冬天臭味和着北风似1把直捅心肺的"臭刀",剜你心肺不见血.虽清粪工久而不闻剧臭,但别人没靠近已掩鼻转身.这行消失了,真好.{:4_154:}

依慈 发表于 2015-5-7 22:34

广州三年大变五年中变后,造成许多"盲炳"唔识路.我亦沦落到盲炳阶层.会不会新生1行带路指路的行当?有偿带路指路,"盲炳"们总算有条盲公竹,这里无阿蛇行必,在香港问阿蛇就得.人民警察为嘛懒过臭港警察?{:1_10:}{:1_10:}{:1_9:}

69届新生 发表于 2015-5-8 00:44

[quote][size=2][color=#999999]依慈 发表于 2015-5-7 22:34[/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9277&ptid=17008][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广州三年大变五年中变后,造成许多"盲炳"唔识路.我亦沦落到盲炳阶层.会不会新生1行带路指路的行当?有偿带路指 ...[/quote]

      近年来,由于贵阳城市道路建设突飞猛进,加之禁行道、单行道增多,常让许多外地司机“望路兴叹”。因此,一批“职业向导”便悄然出现在贵阳市各高速公路出入口,高举“带路”字牌为进城司机们充当“眼睛”。

依慈 发表于 2015-5-9 00:31

90年代后婚礼越来越西化洋派.10度不到的气温也照穿那"大蚊帐"婚纱.冻得够皮.以为传统老土的都会消失,例如大妗姐.谁知来到大良才知,不但无消失,仲升级版添.首先大妗姐都几乎不是老妇丑妇,都是些衣着摩登的中女.两文三语.普粤顺德话如倒豆咁流利.土豪表叔在五星级酒店摆酒128席娶新抱,那大妗姐让我大开眼界,她是1个真正的公关,从接新娘回府拜祖斟茶跪拜各路长辈到酒店带着新人应酬百多围枱客人.乜人乜场合讲乜吉祥话,帮新郎挡酒,帮新娘应酬新老爷的亲友,客户,相与的一众土豪,落落大方有口才有急才有酒量.十几粒钟口不停笑不断,佩服至极,一身闪烁端庄又夸张的旗袍,3寸细踭高跟鞋,难怪报酬收万元,自己挣到钱开靓车,新潮大妗姐.礼数礼仪1丝不乱不错,抵.听讲预约她要提早1年.{:1_9:}{:1_12:}{:1_14:}

69届新生 发表于 2015-5-9 10:39

[i=s] 本帖最后由 69届新生 于 2015-5-9 10:40 编辑 [/i]

[quote][size=2][color=#999999]依慈 发表于 2015-5-9 00:31[/color] [url=http://www.gzyzxyh.co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9312&ptid=17008][img]http://www.gzyzxyh.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90年代后婚礼越来越西化洋派.10度不到的气温也照穿那"大蚊帐"婚纱.冻得够皮.以为传统老土的都会消失,例如大 ...[/quote]

佛山婚礼习俗--大妗姐来源:佛山日报

大妗姐  
      大妗姐,现在叫喜娘,是佛山民间婚嫁习俗中非常重要的人物。基本上结婚的大小事务都由大妗姐一手包办。一般大妗姐是由女家雇用的,在男家花轿到来迎亲时,由喜娘背起新娘送入花轿。到了男家,又把新娘背入新房。
  1950年结婚的吴婆婆回忆起结婚的那天,她娘家请来了两个大妗姐,一个一边开伞遮头,一边背她上花轿,另外一个就一边撒米,防止金鸡啄米。上轿后去到夫家,由丈夫踢开轿门后,吴婆婆便由大妗姐背入洞房。大妗姐帮忙换上另外的衣服就领着她去拜神。吴婆婆说就像现在看电视一样,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新娘在男家所例行的一切礼仪,都由喜娘耳提面授地教着新娘做。亲友给新娘的红包(利是)也由喜娘代收。汇总交回新娘。“50年代后,有些年轻人比较新潮,新郎以踩单车或是三轮车的形式迎娶新娘,非常有趣,也无需再用到大妗姐了。”吴婆婆笑着说。
  不过到上世纪70年代后,为了破除封建,大妗姐这些习俗便禁止了一段时间,凤姨说,她1970年结婚,去结婚处登记,还要唱“忠字歌”和在毛 主 席的肖像前面跳“忠字舞”,而其他诸如拜神的也不能出现。90年后,流行复古,于是大妗姐的习俗又再出现。
  吴婆婆说大妗姐在顺德很流行,因为那里有很多“自梳女”。大妗姐的工作多数由“自梳女”和“不落嫁”的妇女负责。她们有专门的行业组织,有负责给她们做荐引的头人。
  做大妗姐也不容易,首先是相貌体态要端庄健壮,口齿要伶俐,要有应付宾客刁难的急才,要熟悉各种礼节所用的名词术语和动作,还要懂得替新娘梳头化妆。所有这些,初入行的都要先拜师学习,得到师傅认可后才能出外独立工作。
  (文/本报记者 何敏华)
  嫁娶屋
  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佛山镇内的街道上,常见张贴“嫁娶屋租赁”的街头广告。嫁娶屋,是当时民间婚嫁习俗中一种特殊的出租房屋,形象点来说,应该比较像现在的酒店。
  那时的嫁娶屋是用来给结婚的人招待亲友所用,一般租赁时间为三天至一个星期。出租的人都是大屋人家的有钱人,拥有较多的宽敞厅房楼宇,所以房子非常大,里面什么都有:床、桌、椅、碗、碟,三四个房间、天井大厅、很大的厨房……一应俱全。嫁娶屋之所以得到许多婚嫁主家的光顾,其原因是:那时候,婚家的住屋狭小,而来贺的亲友又多,许多至亲、挚友需要婚家为他们安排住宿。讲排场租金当然贵了,一个“台脚”(三至四天)为白银20~30元,有些还要附送一桌酒菜(或折席为现金)。吴婆婆说,都是有钱人租的,她结婚那时因为穷,如果有钱她也会租嫁娶屋的。
  “一般人至少会租三天,第一天叫‘开厨’,第二天是‘结婚’,第三天是‘三朝’,结婚当天是一定要宴请宾客的,其余的两天你可以自由选择请与不请。不过一般人都请足三天,吃足三天。租完之后,带回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其他的主人会清理的,十足现在的酒店服务。”吴婆婆说,上世纪30至50年代的时候,租酒店客栈的花费大,于是“嫁娶屋租赁”非常红火。不过她遗憾地说,现在佛山应该没有嫁娶屋了,可能顺德的一些乡下还有保留,因为那里自梳女很多,大妗姐是她们的主要工作。

依慈 发表于 2015-5-9 12:02

[quote][size=2][color=#999999]69届新生 发表于 2015-5-9 10:39[/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39317&ptid=17008][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佛山婚礼习俗--大妗姐来源:佛山日报

大妗姐  
[/quote]

{:4_154:}{:4_169:}{:4_171:}{:4_170:}
页: [1] 2

Powered by Discuz! X1.5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