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s Archiver

69届新生 发表于 2015-7-12 04:06

城人讲旧时:捕蛙者说

[i=s] 本帖最后由 69届新生 于 2015-7-12 04:06 编辑 [/i]

陈智昌   
      以前要判断女性是否怀有身孕,须带雄性青蛙一只交医院,做青蛙妊娠试验。时间到了上世纪60年代,因物质奇缺,别说是要挑雄性青蛙,市场雄的雌的都没有供应。可以作为代替的蟾蜍(即癞蛤蟆),也在市场绝迹。此时,把女人们急坏了,妇产科医师也束手无策。
  为解决这难题,我们医院找到位人称“蛇王福”、“蟾蜍福”的农民,许以优惠价钱,央求他定期供应我们“蟾蜍”若干只。最后,他答应了。
  由于他为我们解决了难题,大家都很尊重他,不会叫他“擒渠(粤语蟾蜍)福”,而专称福伯。每次送蟾蜍来时,定招呼他在饭堂用膳,与福伯有说不尽的话题,问他晚上田间有无遇到鬼鬼怪怪的事,到每月能赚几多钱。福伯很神气说:“不怕你哋读咁多书,赚钱你哋不是我手脚(对手)。我捉到蛇和田鸡(青蛙),便拿到自由市场买,蟾蜍就交给医院,每个月随便都赚三四百蚊(元)啦。”座中有人惊呼:“福伯,咁样好易你就变新兴资产阶级啵。”福伯满不在乎:“咁你同我定啵(别担心),我都祭咗班化骨龙个五脏庙(钱都买食物填了孩子个肚),我衫无件似样,点似资产阶级啵。”(意即没件好衣服哪像资产阶级)。有爱开玩笑的年轻人,告诉福伯他的收入已达高知(高级知识分子)水平,甚至比科主任还高,要改行跟他这个“主任”学技术去。
  有几个星期无出现的福伯,那天又见到了他。原来,这段时间他被生产队集中起来办学习班,批判他走资本主义道路(即走自发),要割他的资本主义尾巴(即割尾巴)。据他说,他最大的错误是晚上出去捉蛇、捉田鸡、捉蟾蜍换钱,这便是资本主义残余、是资本主义的尾巴,要坚决割掉。这次他来是想告诉我们,以后不能为我们捉蟾蜍了。
  这可把我们吓了一跳,没有了蟾蜍,这个检查项目便要停止,那些要查妊娠的女性怎么办?还好,后来我们出具了份证明给福伯,说明医院的需要,结果以后福伯每月要从收入中,上缴若干给集体,并继续为我们提供蟾蜍,生产队不再剪他的“尾巴”了。

嘉嘉 发表于 2015-7-12 13:02

农民捉田鸡是很有技术性的活计,在春天雨后无月亮出来的晚上,手拿手电筒放在眼睛的位置,走在田基上望,望到有两点亮,就是田鸡的眼睛,然后把光线对着这亮点,一直走过去,就可以擒住田鸡了。但是会踩到毒蛇、鼠等,好危险。在春耕晚上经过耙田而未有插秧的水田,会听见田鸡跳跃的“哒哒”声和鸣叫声。有本事的人一个晚上可以捉到几斤的。

依慈 发表于 2015-7-12 13:32

[quote][size=2][color=#999999]69届新生 发表于 2015-7-12 04:06[/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40961&ptid=17281][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陈智昌   
      以前要判断女性是否怀有身孕,须带雄性青蛙一只交医院,做青蛙妊娠试验。时间到了上世纪 ...[/quote]

我们的从化太平场集星村老友虾叔,是个草根中的铮铮汉子.成身正能量字典无难字,他只有1间不足20平方米的泥坯屋,门要躬侧才能进入,屋内只有1个土灶和几张歪凳仔.他做生产队长,日耕田晚捉蛇虫蛙蛤等,老婆孩子读书生病一切开支都自力更生.他促成和我们村以油換稻的交流,和我们成了老友,每年去他处食荔枝和橙.他到什么地方都谂到双赢的生计,交给药村铺的药材,蛇干......他是1位基层的精英,怀念佩服他的为人.他乐于助人,穷不欺富不谄,他不但帮乡亲解决燃眉急,并帮乡亲们联络到山货換钱换粮票換物资的路数,自己不会中饱抽水,可惜这样的人太稀缺了.
  80年代5个子女长大成人,建了60平方米的小楼,入伙时我们还去道贺.惜到大良后就与他失联,如今他应80多了,真希望他幸福长寿.{:1_14:}{:1_12:}

john 发表于 2015-7-12 14:17

哈尔滨雨后近万只蟾蜍街头“漫步” 场面壮观


昨日上午雨后,在道里区群力第六大道和兴江路交口处湿地公园旁附近路面上,近万只蟾蜍突然从公园涌上公园外道路,有的被过往车辆不慎碾轧致死,现场特别令人揪心。大量蟾蜍“集体”上街引得过往市民议论纷纷,担心是否为自然灾害预兆。对此,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王槐老师表示,蟾蜍“搬家”非自然灾害现象,为气候突变所致。

  昨日10时许,记者来到群力城市湿地公园看到,人行道上、草丛里、机动车道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小青蛙”在不停地跳动,而在兴江路、丽江路、群力第五大道及第六大道围合区域,也能看到大量“小青蛙”活动的踪迹。

  据一些年长的市民讲,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小青蛙”突然出现在路面上,可能是要涨水预兆;还有一些市民猜测,可能最近天气炎热,湿地内的水温过高,导致缺氧,食物比较缺乏,“小青蛙”才集体上街。一名常年在此清扫的环卫工人介绍,“小青蛙”上街,可能是因为最近湿地内的水比较少,天气炎热,“现在用手摸着湿地的水都是比较烫手的,所以青蛙耐不住炎热,上到岸上找凉快地方。”还有一些市民怀疑,可能会发生自然灾害。

  随后,记者在丽江路一处公厕外看到,有几百只5厘米左右长的“小青蛙”在公厕的瓷砖地面上聚集在一起,好像是在纳凉一样。在群力城市湿地公园内,记者找到一名工作人员,据他介绍,这些“小青蛙”的大小应该是在“演变”后一星期左右,集体上岸是个自然现象,“因为它们是两栖动物,对于目前湿地缺水的现象,管理部门也正在对湿地进行注水,大概在一周左右水会被注满,缺水现象也会得到有效缓解。”

  对此,记者咨询了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王槐老师,他告诉记者,市民所说的“上街”青蛙应该是蟾蜍,这种现象非自然灾害现象,为气候突变,蟾蜍不适应生存环境所致。


点睇都唔係蟾蜍{:1_29:}

依慈 发表于 2015-7-12 15:40

[quote][size=2][color=#999999]john 发表于 2015-7-12 14:17[/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40972&ptid=17281][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哈尔滨雨后近万只蟾蜍街头“漫步” 场面壮观


[/quote]

蠄蟝头平短身胖满身大肉瘤步履蹒跚躲脏暗潮处,

青蛙头尖体苗条身手矫健喜清净水洼羞见人闪避.

这些莫非蛙与蠄蟝杂交品种?{:1_29:}{:1_9:}

依慈 发表于 2015-7-12 22:32

我大女儿3岁时水痘后麻疹,不饮不食生了疳积,针刺4缝穴煲了3个月田鸡饭,粥,汤后情况好转,掉光半边禿出回头发,有胃口,顺利成长.1斤田鸡5元钱,当年是天价,那时每个月家用钱约12元,要我妈再接济10元.田鸡腿焗饭,身煲粥,头手脚煲汤,皮蒙个炼奶礶给她当玩具.回望一下,真够惊险索气.{:1_14:}{:1_14:}{:1_10:}{:1_9:}

依慈 发表于 2015-7-13 01:13

听虾叔讲,台风前夕是捕蛙佳期,昆虫乱飞,"小强"乱扑,蛙求偶,很凑手.他见蛙捉蛙,见蛇钳蛇,见鳝夹鳝.挣的是冒险辛苦钱.{:1_14:}{:1_10:}

  70年代广州桂花岗党校-带还是稻田,台风前也有很多人钳蛇夹鳝,第二天养在脸盆在马路边摆卖,有工纠来就四散.可卖1元左右1斤.我们邻居有个小伙子很摶,下班后斗木焊架夹黄鳝,3年就储够600元买4转1响结婚.{:1_12:}{:1_12:}{:1_12:}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X1.5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