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s Archiver

62桃李 发表于 2015-7-7 13:34

新华戏院大爆炸、志强舍身存大节

[i=s]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5-7-8 10:55 编辑 [/i]

[align=center][font=宋体]
[/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
[/font][/align][align=center][/align]

依慈 发表于 2015-7-7 14:37

中山五路的新华大戏院俄式建筑和灯饰在我18岁前的记忆是全广州最豪华的戏院,要衣着光鲜不穿拖鞋才准入场.记得妈妈评为先进被邀请在此看电影"风暴'和50年代和参事厅亲戚看欧美大片"古堡幽灵".咁又近60年了.{:1_14:}{:1_14:}{:1_14:}

黄公石 发表于 2015-7-7 20:27

[b]回复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40883&ptid=17263][color=Olive]依慈[/color] 的帖子[/url][/b]

请问现在还有新华戏院吗?我家被抄家后,我曾住过中山四路数年,隔离的红旗剧场,已拆了,致味斋也变了样,城皇廟就?

依慈 发表于 2015-7-7 20:39

[quote][size=2][color=#999999]黄公石 发表于 2015-7-7 20:27[/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40887&ptid=17263][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回复 依慈 的帖子

请问现在还有新华戏院吗?我家被抄家后,我曾住过中山四路数年,隔离的红旗剧场,已拆了,致味 ...[/quote]

改革开放后新华戏院拆来重建过,仍是新华戏院啩?俄式风味无哂,我从90年代至今无去过光顾.致美斋缩咗水,许多老字号变"神主牌",例如成珠楼,现只有1个卖鸡仔饼的门面,成座茶楼落入地产商手转咗用途换了人间.{:1_12:}{:1_9:}

依慈 发表于 2015-7-8 02:48

记得细个时听老人讲抗战时倭寇狂轰烂炸,不知边树的防空洞人太挤踩死焗死好多人,记不清是否讲广州那些防空洞,读小学时爬去张下入面,男生摇响那生锈铁链大叫:有鬼......我地急逃扭伤脚,就在越秀公园对面马路南国饭店?酒家?离地都有几米高咖,往北行一DD,不知是否如今建咗南粤博物馆那左右,得人惊.{:1_10:}{:1_10:}{:1_29:}

62桃李 发表于 2015-7-8 10:13

[i=s]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5-7-8 10:29 编辑 [/i]

[quote][size=2][color=#999999]黄公石 发表于 2015-7-7 20:27[/color]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40887&ptid=17263][img]static/image/common/back.gif[/img][/url][/size]
回复 依慈 的帖子

请问现在还有新华戏院吗?我家被抄家后,我曾住过中山四路数年,隔离的红旗剧场,已拆了,致味 ...[/quote]
[size=4][color=black][font=Tahoma]1908[/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年,在市中心清风桥畔(即今天的中山五路)上诞生了广州第一家电影院[/font][/color][color=black][font=Tahoma]“[/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通灵台影院[/font][/color][color=black][font=Tahoma]”[/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font][/color][color=black][font=Tahoma]20[/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多年后原址上建起了全城最豪华的新华戏院,广州第一面立体声宽银幕也出现在这里。又过了[/font][/color][/size][color=black][font=Tahoma][size=10.5pt]60[/size][/font][/color][color=black][font=宋体][size=4]多年,新华戏院因修建地铁结业拆除,后来原址上盖起了五月花电影城。[/size][/font][/color]

62桃李 发表于 2015-7-8 11:01

[i=s]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5-7-8 11:01 编辑 [/i]

[b]回复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40881&ptid=17263][color=Olive]62桃李[/color] 的帖子[/url][/b]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b][color=red][font=宋体][size=9.0pt]刘成基写下[/size][/font][/color][color=red][font=&quot][size=9.0pt]14[/size][/font][/color][color=red][font=宋体][size=9.0pt]页文字揭露日军罪行。本报记者陆明杰摄[/size][/font][/color][/b][/align]
[align=center]
[/align]

62桃李 发表于 2015-7-8 11:13

[i=s]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5-7-8 18:31 编辑 [/i]

[b]回复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40881&ptid=17263][color=Olive]62桃李[/color] 的帖子[/url][/b]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align=left]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在那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斗争中,南粤名士江孔殷的家庭,同全国人民一道,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搏斗,作出了重大牺牲。笔者是这个家族的一员,回顾那段血与火的历史,怀念英勇战斗以身报国的亲人,是对抗日胜利的一个很好纪念。[/align]
[align=center][b]大力支持“淞沪抗战”[/b][/align][align=left]   1932年爆发淞沪抗战,蔡廷锴领导的十九路军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支持上海军民,江孔殷特许十九路军的“财神爷”——管军需的欧寿年旅长,长驻其私邸——广州河南同德里“太史第”,用其名声,向海内外筹款救国。果然,海外华侨汇到太史第的捐款,多得应接不暇,江孔殷不得不动员其子侄,协助欧寿年,跑遍全市银行、钱庄。[/align][align=left]   江孔殷的五子誉题,是十九路军抗日英雄谭启秀的少校副官,英勇善战,屡建奇功。[/align][align=left]   淞沪战争后,上海各界举行公祭阵亡将士,江孔殷送去一副挽联:[/align][align=left]   为救国而捐躯,为遇难而惨毙,为病疾而死亡,数千百万,魂也何依。白日阴明,愁魂黯黯,我辈哀怜冤忆。崇拜英雄,痛今朝追悼九泉,哭沉天地;[/align][align=left]   藉佛法之广大,藉道德之真传,藉善信之签助,七昼八夜,灵兮不昧。咒持等等,磬叩声声,人生得尽招升。皆大欢喜,愿此后轮回再世,整顿乾坤。[/align][align=left]   江孔殷信佛,他随后在太史第内设坛超度亡灵,请六榕寺高僧做法事。[/align][align=left]   由于蔡廷锴等人不愿参加剿共内战,发动了福建事变,谭启秀和江誉题都积极参加了。在蒋介石重兵镇压下,福建事变失败,谭启秀和江誉题都被开除军籍,仓猝逃回广州,住进太史第。江孔殷热情接待了谭启秀,还认谭的夫人陈礼和为义女。[/align]
[align=center][b]宣传抗日  奔走呼号[/b][/align][align=left]   日本侵略者步步进迫,蒋介石热衷内战,对日主和,江孔殷十分不满,写下《壬申感事》一诗:[/align][align=center]东北豺狼道,西南子弟兵;
楼船横领海,烽火遍新京。
地已卢龙卖,人犹鹬蚌争,
谁倡非战约,空作不平鸣![/align][align=left]   1937年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江氏家族为之振奋,踊跃投入抗日救亡宣传。江孔殷的侄子江冷,时任国民党广州市党部宣传科长,又参加广州市民众抗敌后援会工作,在打入市党部的共产党员梁灿文①鼓动下,创作了广州方言的《抗战儿歌》,其中:[/align][align=center][b]拍大肶(广州方言,意“髀”)[/b][/align][align=center]拍大肶、唱支歌,讲起日寇罪恶多,
杀我同胞兼放火,无端强占我山河,
此仇不报无穷祸,大众合力把但诛锄![/align][align=center][b]鸡公仔[/b][/align][align=center]鸡公仔,尾婆娑,侵略军,死唔错,
来一个,杀一个,来十个,杀十个,
杀清光,免遗祸,好机会,莫错过![/align][align=center][b]打掌仔[/b][/align][align=center]打掌仔、卖鲜鱼,鲜鱼来自大海里,
大海捞鱼唔容易,敌舰逞凶难得去,
渔船炸沉渔民死,真惨事,要将倭寇来清除![/align][align=left]儿歌由香港二天堂药行赞助印成单行本,唱遍广州,唱到佛山、香港。[/align][align=left]   江孔殷的十三子江枫,艺名南海十三郎,他在1936年就去了香港,与漫画家林檎一起,参加救亡活动,拼命写剧本;又与李晨风、王铿、骆克等人合组“时代剧团”,专演抗敌戏剧。有一次,他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创作《莫负少年头》,借古喻今,在香港演出,最后一场落幕,竟然大唱《义勇军进行曲》,台上台下群情激昂。[/align]
[align=center][b]大义凛然  支持抗日[/b][/align][align=left]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敌手,江孔殷带着太史第一群眷属逃到香港,30多人挤住在罗便臣道的妙高台一间房子,生活十分困难。[/align][align=left]   当了汉奸的铁弹和尚、谢为何之流,以及江孔殷的女婿、汪精卫的侄子汪希文②,派人到香港动员江孔殷回广州当维持会长,遭到严词拒绝。江孔殷还在报纸上登出启事,宣布与汪希文脱离翁婿关系。当时,广东省政府曾报请重庆政府批准,奖励江孔殷1万元港币,表彰他的爱国行动。[/align][align=left]   江家子弟纷纷加入抗战行列。江冷跑到澳门,在对海湾仔一间教室里,办了一个无线电台,宣传抗日。后来日寇突袭湾仔,一路烧杀,把电台扫平,江冷仅以身免。[/align][align=left]   江孔殷的嫡孙江无竞,1937年7月去到延安,在江孔殷的旧友林伯渠推荐下,入陕北公学第三期。1938年毕业后被派到国统区,以学生身份参加国民党第五十五师政工队当队员,参加过政治保卫战,一直战到最后才撤出。[/align][align=left]   江无竞之弟无恙,随其兄参加白区工作,主要从事组织、发动进步人士参加抗日。江无竞的大哥无忌、五哥无畏、六哥无咎,也都参加国民党军队,上战场杀敌,屡立战功。[/align][align=left]   江孔殷的侄孙女江培荃③,逃难到香港后,接触进步团体,回内地参加东江游击队,成为一名抗日女战士。[/align][align=left]   江孔殷的侄子,江冷堂弟江秋帆④,在七战区政治部工作。1944年5月奉命在三水芦苞一带截击北上侵犯韶关之敌,他以百余之众,迎击2000余日军和伪军,一场激烈战斗,把日寇一艘橡皮艇击沉。[/align][align=left]   南海十三郎应广东省长李汉魂之请,1939年来到战时省会韶关,被聘为省参议,并加入关德兴的“救亡粤剧团”,担任编剧,创作了许多以抗敌救国为内容的粤剧,鼓舞士气民心。[/align]
[align=center][b]地下斗争  威震敌胆[/b][/align][align=left]   1940年,江冷被委任为国民党广州市党部书记长兼敌后爆破大队长。此时,江秋帆也调到最前线,担任广州前敌指挥部指挥。江冷的妹夫陈让湖从广东省政府调任三水县长。江秋帆的兄弟姐妹也都各就各位:大哥江孟强混入敌伪内部,当上伪佛山自卫大队长;弟弟江志强负责一个地下抗日小组,其妻陈少华为交通员;妹妹江惠瑶利用她丈夫在广州市太平南路(今人民南路)开设的任振华诊所,作为联络据点。这样,江氏家族便里应外合在广州市开展有声有色的地下抗日斗争。[/align][align=left]   江冷于1941年初旗开得胜,组织敢死队,炸掉广州市南石头一个日寇据点,接着又在市郊狙击一支日寇武装特务,缴获电台一部。他因此受到国民党中央表扬。陈让湖的三水县政府和江秋帆的前敌指挥部,都设在三水县浦坑,他们配合广州市的地下抗日组织,在广州附近打击日寇和汉奸,同时为抗日志士进入广州,提供伪造的证件和弹药物资。[/align][align=left]   1941年九一八事变10周年前夕,江志强决定于9月17日在全市组织一次大爆炸,目标:新华戏院(日酋会议重地),大德戏院(南支派遣军司令部所在地),大新公司,大园酒家(均为日军寻欢作乐据点),赤玉食堂(日军官食堂)等。9月17日早上,江志强派人把一辆放置了定时炸弹的柴车推到新华戏院门前,说是要运到对面惠如茶楼的,借口该茶楼门前塞满大板车(其实事前安排好),只能暂时放在新华戏院门前,骗过戏院的警卫。原计划定时炸弹在下午1时爆炸,正是日酋一个重要会议结束之时。不料,炸弹在中午12时便 爆炸了,日寇马上宣布戒严。此时江志强正拿着一个装着炸弹的藤箱,乘黄包车去十三行炸大园酒家。在四牌楼(今解放中路)被日伪军警包围,无路可逃;他毅然拉响炸弹,当场粉身碎骨,肠子挂在电线上。敌人在现场拼命搜查,只找到一枚岭桥中学的校章(江志强在该校任教,作为职业掩护),立即派人到该校追查,发现是江志强的。于是敌人开展水陆大搜查,在广州、佛山两地共抓了近400人,许多人被关在广州西区宪兵队,受尽酷刑,再没有出来。江孟强被砍头,挂在广佛公路的树上。此次事件,除新华戏院外,大德戏院、大新公司、赤玉食堂均爆炸成功,炸死炸伤日敌、汉奸数十人,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市民无不拍手称快。[/align][align=left]当时,日本在华南的特务机关叫做“谷机关”,其头子谷池,特别成立一个“南三花”(南海、三水、花县)情报组来对付江秋帆、江冷等人,悬赏要抓江秋帆。[/align]
[align=center][b]光复广州  一马当先[/b][/align][align=left]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江冷于16日率游击队200余人,乘船在广州天字码头登陆,直入广州;与早一天进入广州的国民党中央军委广州特派员公署警备总队长杨绍元的队伍会合⑤。这是日本投降后全国最早进入敌占城市的一支抗日部队,当时很冒险的,因为日本还未在投降书上签字,随时还可能打起来。[/align][align=left]   就在15日这一天,广州各敌伪报纸统一发表了一篇社论《无边之恨》,不承认日本侵略罪行,对其可耻失败很不甘心。江冷读了,异常愤怒,立即追查,发现是日本南支派遣军“文宣部”炮制的,强迫各伪报登载。江冷遂以市党部名义,下令各伪报不准再刊登日本人文章。与此同时,他感到掌握舆论的重要,立即组织梁俨然⑥等人,创办《中国日报》,宣传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这是全国最早在光复城市创办的抗日派报纸,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align][align=left]   9月7日,国民党新一军先头部队空降白云机场,张发奎同时从南宁飞到广州,全市举行欢迎新一军进城的仪式。《中国日报》以大量篇幅报道了新一军的战绩和开进广州的消息,引起市民争购。这份报纸完成了历史任务,存在仅一个月,便宣告停刊。[/align][align=left]   八年抗战,以江孔殷为首的江氏家族,没有一个人投降,没有一个人当汉奸。江冷曾赋诗曰:[/align][align=center]八年抗战立奇功,血火交织仍从容;
江家子弟多忠烈,无愧颛顼老祖宗!⑦[/align]
[align=left]   本文根据江秋帆、江无竞、杨绍元口述整理,香港《华星报》有关资料提供参考。[/align]
[align=left]   注:[/align][align=left]  [font=楷体_GB2312] ①梁灿文,1938年调南海中学任教,广州沦陷时率师生向西樵山撤退,途中遭敌机轰炸殉职。[/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   ②汪希文,汪兆镛之子,江孔殷十一女江畹徵的丈夫,结婚400天,江畹徵即病逝。[/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   ③江培荃,解放后曾任南海人民医院院长。[/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   ④江秋帆,1949年10月任肇庆警察局督察时宣布起义,现任广州市参事室研究员。[/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   ⑤杨绍元,历任黄埔军校12期教官,国民党中央军委少将高参,三青团广州区团书记。1989年从台湾回大陆定居,被聘为广州市参事室海外联谊会顾问。他是江冷女婿杨景云(曾任广东省民革办公室主任)的伯父。[/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   ⑥梁俨然,著名诗人,现为广东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广东作家协会会员,岭南松涛诗刊和越秀文艺主编。[/font][/align][align=left][font=楷体_GB2312]   ⑦相传江姓起源于颛顼帝和黄帝,据《姓纂》一书说:“赢姓,颛顼去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font][/align]

62桃李 发表于 2015-7-9 10:21

[i=s]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5-7-9 14:13 编辑 [/i]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

黄公石 发表于 2015-7-9 10:56

[b]回复 [url=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id=140913&ptid=17263][color=Olive]62桃李[/color] 的帖子[/url][/b]

看到了新华戏院,有些回憶,真好,謝謝!

62桃李 发表于 2015-7-10 14:43

[i=s]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5-7-10 14:45 编辑 [/i]

[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
[/align]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X1.5 Archiver   © 2001-2010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