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羊城路街名溯源
查看: 2329|回复: 33
go

羊城路街名溯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1#
发表于 2011-7-28 20: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羊城路街名溯源(上)

                                                                              来源: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一、与古城墙、城廓有关的
大北(越秀区): 明、清两朝城墙大北门在此故名。
小北(越秀区): 明、清两朝城墙小北门在此故名。
文明路 (越秀区): 清代时,广州老城墙建有文明门而名,1922年因扩建马路拆去城门。
大德路(越秀区):清代时城南有归德门,1921年拆去扩建马路取名大德路。
双门底(越秀区): 在承宣街,此地处番山、禺山之间,南汉王刘  凿通叠石建双阙于其上。宋时改双阙为双门,居民居其下,皆曰“双门底”。
朝天路(越秀区): 宋代广州的西城门为朝天门而名。
南关(越秀区): 清代广州南门之一———永清门之南故名。
大东门(越秀区):曾为城府东门而得名。   
靖海路(越秀区): 因有城门靖海门而得名。
西澳(荔湾区): 因宋时地处海湾又是城西,故名西澳。
西关(荔湾区): 明、清时处城之西部而名西关。
二、与官署、社团有关的
都府街(越秀区): 现省府南面、市府东面的正南路都府街,是羊城自古以来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历代的最高权力机关就在这一带。
德政路(越秀区): 路南原为清代番禺县衙门,以表示官府衙门要行德政,有德于老百姓之意。1930年扩建马路时衙门被拆。
法政路(越秀区): 因昔日法政学堂在此而名。
将军路(越秀区): 清代广州将军衙门在此。
仓边路(越秀区): 以前铁税、盐税为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走私铁、盐是要杀头的。所以食盐由官府统管,仓边路一带以前就是盐仓所在。
署前街(越秀区): 因旧时广州警察署在此而名。
一德路(越秀区): 因明清时有一德社学而名。
后楼房街(越秀区): 因此街在清平南王尚可喜府宅后面。
三、与所在地建筑物或名胜古迹有关的
万福路(越秀区):明、清时为广州城南,附近有万福桥而名。1919年扩路时城墙拆去,万福桥也没有了。
四牌楼(越秀区): 因明代时建有惠爱坊、孝友坊、忠贤坊、贞烈坊四座牌坊而名。1954年改名为解放中路,但不少广州人仍习惯称四牌楼。
六榕路(越秀区): 因有六榕寺而名。
光孝路(越秀区): 因有光孝寺而名。
净慧路(越秀区): 因东有净慧寺(即六榕寺原名)而名。
越华路(越秀区): 因有越华书院而名。
盘福路(越秀区):此地原有一庙叫戒坛庙,戒坛庙所在地称为福地。盘者,回旋盘绕之意,当时有一街道盘绕福地四周,故称盘福路。到了明清时,今盘福路成了城墙。70年前拆去城墙建马路仍名为盘福路。
庙前直街(越秀区):因路北有东山庙而名。
越秀南、北(越秀区): 皆因越秀书院而名。
长寿路(荔湾区):因有长寿寺而名。
福场路(海珠区): 因海幢寺原为福场园,故寺前路为福场路。
怀远驿街(荔湾区): 此地古代为对外贸易机构“怀远驿”所在地。
四、与当时从事行业有关的
淘金坑:(越秀区) 相传是古代淘金的地方。
增埗:(荔湾区) 原来这里是个河滩,渔民常在此晒罾(一种方形渔网),所以叫罾埗,后来改称增埗。
花地(荔湾区):初名“花埭”,埭即土堰之意,此地人以种植花卉为生,清代取名花地。
铁炉巷(越秀区): 明朝时曾于此地设铁冶所。
书坊街(越秀区): 清代街内多为书院、书店及文房四宝专卖店而名。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2#
发表于 2011-7-28 20:5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7-28 20:52 编辑

羊城路街名溯源(中)


    五、与所处位置有关的
  白云路(越秀区):原白云山白云水道出口处。
  西湖路(越秀区):原来此地有一湖泊名为西湖。湖上有洲,南汉时刘集方士在此炼丹,名药洲。洲上有奇石,均为刘命犯人从北方运来。现仍存九曜石于南方戏院内。
  三角市(越秀区):因清朝有一集市为三角形而名。
  农林下路(越秀区):1909年,广东省农林试验场设在附近,又处于猫儿岗山坡之下故名。
  石牌(天河区):因此地原为坟墓众多之山岗,一块块坟碑到处竖立,旧称石碑,后改称石牌。
  明心路(荔湾区):因附近有盲人院,取“目瞎心明”之意而名明心路。
  三元里(白云区):因有三元庙而名。
  芦荻巷(荔湾区):因此地曾是芦苇丛生的水滨而名。
  彩虹桥(荔湾区):南汉时建有石桥形状如彩虹吸水。
  黄沙(荔湾区):原是珠江边大沙滩,尽是黄沙而名。
  六、与历史名人有关的
  执信路(越秀区):为纪念朱执信先生而名,附近还有执信中学。朱执信(1885年-1920年),广州番禺人。辛亥革命时在广东发动民军起义。广东军政府成立时任总参议。1913年参加讨袁。1917年护法运动中任孙中山元帅府军事联络等职。1920年赴广东策动桂系军队反正,在虎门被杀害。孙中山曾痛惜失去一位“革命中的圣人”。朱执信是汪精卫的外甥。
  北京路(越秀区):清代由北至南依次为承宣直街、双门底、雄镇直街、永清街,1920年扩路改称永汉路,上世纪20年代为纪念胡汉民易名汉民路,1945年复名永汉路,1966年更今名。
  清泉街(越秀区):在今广东科学院越王井对面。越王井为赵佗所凿,据说赵佗能长寿到103岁仍肌体润泽,无疾而终,皆与饮用此井水有关。一千几百年来越王井附近的居民都饮用此井水,直至上世纪50年代初。清泉街因此井水而得名。
  崔府街(越秀区):在朝天路西侧。因有南宋丞相崔与之的府宅而名。崔与之(1158年-1239年),于绍熙四年(1193年)中进士。做官47年,秉公办事,不谋私利,辞官后闲居羊城两袖清风,一无所有,筑“菊坡”以自娱。后来皇帝宋理宗闻悉,御笔“菊坡”两字赐其后人。清同治年间,广东官绅商民创建“菊坡精舍”于越秀山上(今市二中校园内)以作纪念崔的“菊坡”精神。崔享年82岁。
  芳草街(越秀区):街内有清朝鲍逸卿太史别墅,后为芳草精舍诗社故名。  
  梅花村(越秀区):“南天王”陈济棠在此建官邸,马路两旁多种梅花而名。
  河南(海珠区):珠江河以南称为河南,这在地理位置上是理所当然的。但“河南”的最初得名并不是此因。岭南才子、清初诗人屈大均有诗曰:“能将北雪为南雪,为有苍苍自洛来。松柏至今虽已尽,花由尝见雪花开。”这首诗就是咏羊城河南得名的掌故。
  现在中山大学的珠江码头下游有个下渡村,东汉时这个村子出了一位朝廷大臣,名叫杨孚,汉章帝时(公元76年)举贤良,对策上第,拜为议郎,汉帝时为临海太守。一生为官清廉。辞官后从河南洛阳带回几株松柏植于宅前,到了冬季,北方下雪的时候这几株松柏竟然也挂有霜雪。羊城四季如春,何来瑞雪呢?杨孚对人说:“物之习性也”。为此,故里人就把杨孚居住的下渡村称之为“河南”,以后就把珠江南岸都称之为“河南”。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3#
发表于 2011-7-28 20:5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7-28 21:00 编辑

羊城路街名溯源(下)


  六、与历史名人有关的
  中山一路至中山八路(越秀区、荔湾区):均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中山一路建于1925年。中山二路原名百子路,1948年改今名。中山三路,清代为正东门大街,上世纪20年代名大东路,1948年改今名。中山四路,清代称惠爱大街,1918年扩路名惠爱东路,1948年改今名。中山五、六路,清代称惠爱街,1948年改今名。惠爱路因附近有惠爱坊而名。惠爱坊是羊城人为纪念历代(67位)主政广州有德政的清官、好官而建。中山七路,曾名见龙里,1960年扩建。中山八路由中山七路延伸而成。
  丛桂路(荔湾区):南宋时羊城刘镇三兄弟先后中了进士,刘镇的三个儿子又先后荣登科甲。因旧时登科者被称为“蟾宫折桂”,“丛桂”,文人辈出之地也,故此里被人称为丛桂里、丛桂路。
  云桂大街、云桂村、云桂路(海珠区):何维柏(1510年-1587年),25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因弹劾丞相严嵩被嘉靖皇帝下令入狱。何在狱中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出狱后回故里羊城河南聚徒讲学,培养出三十几个进士及举人。旧时称科举及第为“折桂”。后人在此地捐资兴建一座牌坊,上书“云桂发祥”四字,云桂村、云桂坊便由此得名。
  豪贤路(越秀区):为纪念明末清初一位英雄人物黎遂球而将原名为濠弦街易名为豪贤街。出生在濠弦街的黎遂球,25岁中举,后任南明“兵部职方司主事”,指挥一千多艘战船与清兵大战,后在坚守赣州时战死。
  秉政街(越秀区):位于中山四路的秉政街,因街内有秉政祠而名。秉政祠供奉着汉初名将张茂父子。张茂为岭南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将军,曾随刘邦南征北战统一关中立了大功,被任命为“越骑将军”。儿子张买为南宫侯,执政秉直廉洁,后人在其故里立“秉政祠”以祀其父子。
  湛家大街(越秀区):明朝著名教育家湛若水故里。湛若水考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官至明初的吏部、礼部、兵部尚书,为官清廉,70岁获准辞官回故居,在今湛家大街一带置地建湛家园,专门用来办学教育。
  聚贤街(越秀区):这里是羊城历史名园———南园的所在地(今文德东路内)。元、明两代诗人都在此结社,历史上称为“前五先生”、“后五先生”的著名诗人常于此雅集咏诗。
  七、与历史事件有关的
  六二三路(荔湾区):原名沙基路。为纪念1925年6月23日在沙基惨案中牺牲的先烈们而易名。
  光复路(荔湾区):为纪念辛亥革命以“光复河山”之意。
  和平路(荔湾区):上世纪30年代时日本侵华前为拱日路,中日战争爆发后改抗日路,抗战胜利后改今名。
  起义路(越秀区):为纪念广州起义而易名。原名维新路。
  解放路(越秀区):原名为中华路,1951年“八一”建军节更名为解放路。叶剑英市长主持了命名仪式。
  法场地(越秀区):位于沿江路西段,一百多年前,清朝在此设刑场。
  先烈路(越秀区):先烈路全长4公里,沿途建有不少先烈纪念馆、陵园、陵墓,是名副其实的先烈路。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77 小时 
威望
10510  
金钱
10346  
最后登录
2017-7-11 
阅读权限
帖子
7107 
精华
积分
10510 
UID
32 
4#
发表于 2011-7-28 20:59 |只看该作者
广州市每条旧街(路)都有段古,老广州人深有感触。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909 小时 
威望
8396  
金钱
4513  
最后登录
2018-10-22 
阅读权限
帖子
3880 
精华
积分
8396 
UID
4347 
5#
发表于 2011-7-28 21:3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鄧允根 于 2011-8-12 21:36 编辑

  和平路數度易名,之前稱抗日路,再前叫拱日路。抗戰時拱日路有個日本
的憲兵總部,叫“西憲兵”的,很多中國人被拉進去毒打,手段極殘忍,聽大
人講,灌辣椒水......那時我才幾歲大,這對我是抗日、愛國的好教材。叫抗
日路不是很好嗎,為什麼又改和平路?

天涯共此時。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威望
11163  
金钱
8927  
最后登录
2017-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343 
精华
积分
11163 
UID
4339 
6#
发表于 2011-7-28 22:29 |只看该作者
又是政治需要吧...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7#
发表于 2011-7-28 22: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7-28 22:46 编辑

十分齐全哦,留着备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8#
发表于 2011-7-29 09: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7-29 09:41 编辑
如梦令 发表于 2011-7-28 22:45
十分齐全哦,留着备查


还多着呢!待续。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9#
发表于 2011-7-29 10:1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7-29 10:15 编辑

番山亭见证广州起源

                                                             2011年3月2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位于文德路与北京路之间的小丘之上
俨然一处闹市桃源

广州有段古

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旧称“番禺”,关于为何得名番禺,学界多年来存在各种猜想和争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代番禺城的中心,有番山和禺山两座山丘,难得的是,历经千百沧桑,番山亭的遗址流传下来。这一个见证广州起源的地方,就在文德路中山文献馆后的小山丘上。

去年10月,番山亭周边经过整饰,面貌焕然一新。

文、图/ 记者廖靖文


文德路的中山文献馆,是原中山图书馆旧址,红墙绿瓦古朴庄重,是广州闹市中的一处书香圣地。更不为人知的是,文献馆的西北面有一座小山丘,上面有一座番山亭,这里就是广州的龙脉和起源的见证。

“番山云气”“孤兀禺山”

列入历代羊城八景

文德路和北京路之间有小山丘!很多人都不敢相信,因为长时间以来,这座约三层楼高的小山丘前后都被密密麻麻的建筑物所包围,一般人根本无法发现。去年,经过整饰,小山丘露出了真颜。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一边是仿红砂岩的山体,高大的榕树和木棉树环绕,宁静清幽,用闹市桃源形容也不为过,山丘上方就是番山亭。

番山亭虽然一看就是新建,可白色的亭子形制古朴典雅,高40厘米的台基上,六角攒尖顶,三面设台阶,其余三面砌筑栏杆。上书“番山亭”,一副对联曰:崇广府千年道统,接学宫一脉书香。

话说番山和禺山自古就是广州的制高点,两山所系,被认为是龙脉所在,南汉国时期,南汉主刘凿平番、禺二山作宫阙,只留下一个低矮的山丘。

即便如此,“番山云气”、“孤兀禺山”都入列历代的羊城八景。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当年刘凿平番、禺二山,只留下一个小山丘,所以宋代以后,番山和禺山就被混淆了。番山亭西南面几百米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禺山市,很大程度上所指的都是同一座山。

清代嘉庆年间成书的《羊城古钞》记:“禺山自谯楼双阙连西竺,至玄览台一带皆是。”《羊城古钞》卷首有木刻图《孤兀禺山》,图中,禺山高耸,四周是云雾遮掩的官衙与民房。此画虽然夸张,但也说明禺山仍在高处。

一千多年后,站在闹市的小山丘上,仍然可以想象当年的胜景。

千年间屡废屡建

番山亭传承羊城书香

在番山亭的一侧,有一块由中山图书馆立的碑记,讲述了这个古亭遗迹的起源。北宋绍圣三年(1096),广州知州在番山这块风水宝地上,建起州办学府。自此一直延续到清末,这里都是州府学宫的所在地。前面说的宋代羊城八景“番山云气”,就是指这里林木荫蔽,东南环水产生的景致。

到了南宋淳熙年间,在这个山丘上,筑起了一个亭子,当时定名为九思亭。原来的九思亭北有孔子燕居亭,南有广府学宫的尊经阁,九思亭的得名与学宫、孔子有身后渊源和关系。九思,乃出《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经常思考九件事:看东西时要思考看清楚;听话语时要思考听明白;待人时要思考脸色温和;接物时要思考态度恭敬;说话时要思考忠诚老实;做事时要思考严肃认真;有疑问时要思考向别人请教;发怒时要思考可能产生的后果;见到可取的事物要思考是否应当。”

南宋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也说:“九思终有益,百忍自无虞”。用“九思”来命名此亭,筑亭者当然是要人们铭记孔子的箴言,凡事都要九思,不要鲁莽。视思明,才能心中有数;听思聪,才能思考有据;色思温,才能让人易于接近;貌思恭,才能多得人缘;言思忠,才能取人信任;事思敬,才能易出佳绩;疑思问,才能释疑解惑;忿思难,才能“忍”字当头;见得思义,才能不犯错误。

此后的近一千年里,这个九思亭可谓命运多舛,在记载中,经历过屡废屡建,却始终流传下来。

在最近一次的修复前,番山亭遗迹被破旧的房屋包围,凋零破落老态龙钟。去年,有关方面对番山亭遗迹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了一次全面整治,拆除破旧房屋为绿地,重修了番山亭和台阶,与旁边红墙绿瓦的中山文献馆形成一体,古朴优雅,是市民游客了解广州历史的好去处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10#
发表于 2011-7-29 11:03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中......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05 小时 
威望
20004  
金钱
8883  
最后登录
2018-1-21 
阅读权限
帖子
8375 
精华
积分
20004 
UID
12607 
11#
发表于 2011-7-29 20:00 |只看该作者
有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长见识了。谢谢!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12#
发表于 2011-7-29 20: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7-29 20:34 编辑


      链接(点击下面标题)


                      羊城地名古今谈——湛甘泉与会仙街

地名里的图腾——“田鸟助耕”反映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13#
发表于 2011-7-30 15:4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7-30 15:43 编辑

    明代清官周新与“仰忠街”    生为直臣 死为直鬼

2011-02-21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廖靖文

  仰忠街曾是东南亚最大的饰品市场。

  在杭州城隍阁,至今仍供奉着周新像。

  老广州去洛阳少不了会游览包公祠,殊不知,广州就诞生了一位媲美包拯的忠直判官周新,位于北京南路附近的仰忠街就是为了纪念明代大臣周新而得名。而在周新曾为官的杭州,明辨黑白的清官周新已经是守护一方的“神”,现在杭州还有专门的神庙,供百姓奉祀周新。




                 在此点击观看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14#
发表于 2011-7-30 16: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7-30 16:01 编辑

新中轴线上的地名故事

金羊网 2004-12-12      陈泽泓

                                                                 图:新中轴线上“羊城八景”之一:天河飘绢
        随着广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区逐渐向东扩展,形成了新的城市中轴线。新中轴线总长13公里,与传统城市中轴线一样靠山面水,充分体现了广州建设山水城市的设计意图。新中轴线上的瘦狗岭、火车东站、中信广场、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赤岗塔公园等一连串地名,是广州城市沧桑变化的一个缩影。


                 在此点击观看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15#
发表于 2011-7-31 14:3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7-31 14:34 编辑

     “黄埔先生”一身兼三国领事                              

                                             2011-02-18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廖靖文、谭敏


 1873年新加坡立法议会中唯一的华裔代表(左二)。

历史照片中的南生花园。

黄埔古村保护工程夏阳大街节点效果图


        被新加坡人称为“黄埔”的胡璇泽大名鼎鼎 新加坡多个地方取名“黄埔”以示纪念。

        不久前,广州日报特派记者赴胡璇泽生活了五十年的新加坡采访,在多位新加坡知名学者的带领下,经过多方面实地走访,还原一个真实生动的“黄埔先生”。

                在此点击观看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11-17 01:40 , Processed in 0.081775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