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孙中山和她的红颜知己(转帖)
查看: 1491|回复: 3
go

孙中山和她的红颜知己(转帖)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1#
发表于 2011-5-1 21: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5-1 21:40 编辑

      谁是孙中山的红颜知己?是卢慕贞,还是宋庆龄?这两个女人都不该叫红颜知己。那么是宋霭龄吗?好像她和孙中山没什么事。

      孙中山的红颜知己叫陈粹芬,这是一个人们不太熟悉的名字。但当年南洋的很多华侨都叫她孙夫人。

      孙夫人不是宋庆龄吗?怎么又出来个孙夫人?其实孙夫人原来是卢慕贞,后来是陈粹芬,再后来才是宋庆龄。宋庆龄跳窗逃走誓嫁孙中山,是陈粹芬离开之后的事了。

      看来也别光说毛泽东,革命党人孙中山,女人的故事也不少!

     “1891年,正在香港读书的孙中山,经陈少白介绍,认识了年方18岁的陈粹芬。初次相见,孙中山即畅谈推翻满清的宏愿,陈粹芬万分钦佩,立志追随孙中山革命。不久,两人便在香港屯门附近的红楼租屋而居,策划反清大计。而那时,孙中山已有了名分上的妻子,并为其生下了长子。”

      这段描述有点类似毛泽东了,孙中山和卢慕贞已经有孩子,但这并不影响孙中山和陈粹芬为革命同居,看来上世纪初,革命党人很开放。难怪晚年丁玲和1980年代的青年人说:“我们那时侯,看上谁俩人就搬到一起……”其实,丁玲还三人搬在一起过。

      陈粹芬跟上孙中山后,鞍前马后没少忙活,上前线下南洋,被众多革命党人称之“女中豪杰”。一度时期,孙中山恩师送他的金质怀表,他都给了陈粹芬。

      中山当上临时大总统后,陈粹芬却悄悄的离开了孙中山。

      离革命成功近在咫尺了,陈粹芬怎么走了?细节没人知道。

      陈粹芬与孙中山分手的具体时间,有说是1912年春夏之间,有说是在5月下旬,其实这并不重要。这么考证具体时间是要证明什么吗?是因为5月下旬英文秘书宋霭龄出现在孙中山身边吗?

      总之,陈粹芬走了。

      陈粹芬走了,孙中山不找吗?不像毛泽东似的让贺子珍回来吗?这方面没有介绍。

      陈粹芬走了,来了另一个女人,不是宋霭龄,是她的妹妹宋庆龄。像!真是太像了!怪不得毛泽东当年在延安说:我学孙中山。

      孙中山爱上宋庆玲后,不少革命党人都认为陈粹芬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这种结局有欠公允。陈粹芬自己不委屈吗?

      当时,应该有委屈的。重耳火烧绵山,介子推抱树而死,是一个找的心切,一个君子一言。我走了,你孙中山却革命的太忙了!

      1942年,69岁的陈粹芬对来访者说了如下一段话:“我跟孙中山反清建立了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中山自伦敦蒙难后,全世界的华侨视他为人民救星;当了总统之后,贵为元首,崇拜者众;自古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外界人言,是不解我……中山娶了宋夫人之后,有了贤内助,诸事尚顺利,应为他们祝福。”

      这可就不一样了!贺子珍对江青说过这样的话吗?如果说69岁的陈粹芬已近古稀之年,凡事早已大彻大悟。毛死后,贺子珍不也这个年龄段吗?是孙中山的革命非毛泽东的革命,江青亦非宋庆龄吗?

     “陈粹芬与孙中山分开后,孙家人对陈粹芬一直相当尊重。陈粹芬与孙中山的元配夫人卢慕贞相处融洽。晚年时,卢慕贞住澳门,陈粹芬住石岐,二人常相聚,互相慰问,情同姐妹。”

      这更是让人感动!如果杨开慧不死,晚年会和贺子珍相处融洽情同姐妹吗?似乎不大可能。因为陶同志的事还没利落,你又井岗山上贺同志了,杨开慧会理解吗?

                                                                                2011-4-19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2#
发表于 2011-5-2 11:3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5-2 11:52 编辑

孙中山在南洋革命伴侣   

       陈粹芬的下半生                                                                              

张曦娜 (2002-12-17)

孙中山与他的革命伴侣陈粹芬。(上海申江服务报照片)


      孙中山的曾侄孙孙必达,在台北接受新加坡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长冯仲汉的录音访谈时,谈及孙中山在南洋的革命伴侣陈粹芬。
  孙必达既是陈粹芬的“曾侄孙”,也是她的外孙,长期与陈粹芬相处。   

       陈粹芬虽然没有与孙中山正式结为夫妇,但被孙中山元配卢慕贞及长兄孙眉承认为如夫人。   

       孙必达说,陈粹芬虽然后来没有和孙中山一起生活,但先后由孙眉、孙中山的儿子孙科等孙家后人奉养。


陈粹芬与新加坡渊源   

      在去年11月开幕的“晚晴园——孙中山南洋纪念馆”内,有一组孙中山与黄兴、胡汉民、汪精卫、林义顺、张永福等革命伙伴在一起举行秘密会议的高分子塑像。在这一组历史人物塑像中,叫人感到好奇的,是站在孙中山身旁捧着茶杯随侍茶水的女子。

  这名神态端庄,长相清秀的女子名叫陈粹芬,她在革命时追随孙中山多年,一路协助孙中山推动革命事业。

  在过去,有关陈粹芬的历史记录少之又少,近年来,一些有心人认为,陈粹芬为中国革命出过力,不应该被遗忘;史学界也渐渐突破障碍,开始研究陈粹芬为革命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她与孙中山的真正关系等,有意还给陈粹芬一个较公平的历史地位。

三度住进晚晴园

  陈粹芬祖籍福建,1873年生于香港,原名香菱,又名瑞芬,排行第四,故人称“陈四姑”。由于早年在南洋活动的时间相当长,因而一般被误为南洋人。

  据说,陈粹芬是在1891年,19岁时在香港屯门红楼,经革命同志陈少白引介认识孙中山。他们自1892年起相随十余年,陈粹芬多年来追随孙中山,足迹遍及日本、新马一带,既照顾孙中山的饮食起居,也为孙中山的其他革命同志做饭、洗衣,印刷宣传品,甚至担任联络员,协助传达情报与军火运送等工作。

  据说,由于陈粹芬生性贤慧娴静、勤劳勇敢,又不求名位,深受孙中山当年的革命同志所赞赏。

  陈粹芬和新加坡颇有一段历史渊源。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之前,曾八度前来新加坡筹募经费,1906年,新加坡树胶业巨子张永福捐出别墅晚晴园,作为孙中山在南洋活动的其中一个据点,孙中山后来三度落脚晚晴园;晚晴园后来并成为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所在地与国民党新加坡支部办事处。在孙中山往来新加坡期间,陈粹芬也三次随着孙中山在晚晴园居住,前后约有七八个月。

  陈粹芬与孙中山分手后,在孙中山长兄孙眉的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孙眉去世后,据说,陈粹芬一度到马来亚投资树胶园,但经营失败,后来得到孙中山之子孙科的协助回广州。

  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长冯仲汉说,他对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非常熟悉,但一直不知有陈粹芬其人,几年前着手筹备孙中山南洋纪念馆时,特地随着孙中山在南洋的足迹寻访马来亚怡保、太平、槟城等地,并到孙中山的故乡中山县及居住过的香港挖掘史料,经由怡保名人胡万铎的引见,获得一名有心人捐献出陈粹芬的个人半身特写。

  此照之所以可贵,是因为过去仅见的几张陈粹芬照片,都是团体照或是远镜头的全身照,无法看清楚陈粹芬的样貌。   孙中山南洋纪念馆馆长冯仲汉,今年初到台北出席“孙中山与现代中国学术会议”时,巧遇孙中山家族后人孙中山的曾侄孙,即孙中山大哥孙眉的曾孙子孙必达,并和他做了访谈录音,由孙必达谈陈粹芬与其家族的关系,以及陈粹芬晚年的生活点滴。
被承认为孙家人
  孙必达的父亲孙乾是孙中山的长兄孙眉的次孙。孙乾后来娶了陈粹芬在怡保收养的女儿苏仲英,孙必达和陈粹芬的关系因此也非常特殊,既是陈粹芬的“曾侄孙”,也是她的外孙。

?  苏仲英和孙乾结婚后,陈粹芬也随着养女一家一起生活,孙必达一直到18岁赴美国留学之前,都与陈粹芬同在一个屋檐下,因而对陈粹芬当年的生活与待人相当了解。

  当孙必达被问及和陈粹芬的关系时,孙必达以既肯定又亲切的语气说,陈粹芬是他们“家族的长辈”,论辈分是他的“曾叔祖母”,若以广东人的称法,他们兄弟应称陈粹芬为“太婆”,但由于孙必达的大哥牙牙学语时不太会说“太婆”,将“太婆”叫成“阿太”,此后他们家中兄弟五人都称陈粹芬为“阿太”。

  从孙必达的谈话中可以看出,陈粹芬虽然没有与孙中山正式结为夫妇,但被孙中山元配卢慕贞及长兄孙眉承认为如夫人,在孙家占有一定地位,可以说,陈粹芬在孙中山家族的地位仅次于卢慕贞。

  孙必达说,陈粹芬虽然后来没有和孙中山一起生活,但先后由孙眉、孙科及孙乾等孙家后人奉养。

  谈到陈粹芬与卢夫人的关系,孙必达说,陈粹芬早年也曾经和卢慕贞生活过一段时期,由当时担任行政院院长的孙科负责供养,且陈粹芬与卢慕贞相处非常融洽;一直到养女出嫁,陈粹芬才搬去与养女一家同住,一直到过世为止。

  孙必达说:“我们家族人对陈粹芬都很好,连一向严肃的眉公对陈粹芬都很客气,此外,叔公孙科对她也很尊敬,他们两位都先后供养过陈粹芬。”

                                                              

                                    孙中山的三位夫人:元配卢慕贞(上)、陈粹芬(中)和宋庆龄。(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照片)

领养好友女儿

  孙必达也透露说,其外公是怡保一处树胶园的管理人,养育了好几个孩子。由于陈粹芬自己并没生养,她又很喜欢小孩,因而才有了收养小孩的念头。

  孙必达说:“我外公和陈粹芬是好朋友,外公知道阿太喜欢小孩,答应送一个女儿给她抚养,后来我阿太一看到我妈妈苏仲英就很喜欢,很快就领养了她,领养后改名为孙仲英,后来她嫁给我爸爸之后,才又改回苏仲英。”

  孙必达说,陈粹芬与其母苏仲英的感情非常深厚,陈粹芬尽心尽力栽培养女,苏仲英中学毕业后还到夏威夷留学。

  苏仲英因罹患癌症早在1958年过世,比1960年前后过世的陈粹芬早离世两三年。但苏仲英过世时,孙家因为怕陈粹芬承受不了,始终不敢告知陈粹芬。换言之,陈粹芬一直都不知道养女苏仲英早她一步离开人世。

容易接受摩登事物新女性

  在孙必达眼里,陈粹芬是个文雅,感情不外露的女性,他说:“阿太是我们家里唯一的老人家,我们兄弟和阿太的关系都很亲密,她为人很慈祥,从来不发脾气,待人非常好,又喜欢小孩,因此我们小时候很喜欢到她房间里玩,经常在阿太床上跳上跳下。”

  孙必达也说:“陈粹芬是个很容易接受摩登事物的人,在当时可说是勇敢的新女性,她懂得骑马,也会开枪,在那个时代来说是相当少见的。”

  孙必达对陈粹芬的感情显然相当深厚,在他身上一直保存着一个红包封,内有5元港币,那是他在1959年18岁到美国留学时,临出门时陈粹芬祝送他的“利是”。孙必达说,这个红包他一直带在身边近40多年,从未拿出来,作为对陈粹芬的纪念。   孙氏晚辈对于孙中山的三位夫人都视为祖母。孙必达说,孙家人昵称陈粹芬为“南洋婆”,卢慕贞因后来住在澳门,故被昵称为“澳门婆”,至于宋庆龄则被称为“上海婆”。

  也有孙家晚辈称卢慕贞为“婆婆”,称陈粹芬为“二婆”,孙中山儿子孙科也随家里的小孩称陈粹芬为“二婆”。至于宋庆龄,并没被称为“三婆”,孙家子弟与她见面时,称她着“grandma”。
提起孙中山笑容特别甜
  陈粹芬同孙中山分手后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也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当孙必达被问及,多年来陈粹芬可曾在他们面前提起过孙中山,或是流露出对孙中山的情愫?

  孙必达说:“我们五兄弟当时年纪太小,不太会问及阿太这些问题,但有时候我们也会逗逗她,问她一些小孩子的话,比如问她说太叔公孙中山是不是长得很帅?她总不回答我们,却露出既神秘又迷人的微笑,仿佛回忆起什么,这时我们会觉得她特别甜。这种表情在卢夫人身上,或是在宋庆龄身上是看不到的。”

  孙必达说,可以感受到陈粹芬对孙中山的感情很深厚,她在临终时突然交给他大哥孙必胜一枚戒指,说是当年孙中山送给她的礼物,目前这枚戒指仍在孙必胜手上。

爱吃榴梿与咖喱鸡

  曾经在南洋生活多年的陈粹芬,晚年时可会想起在南洋的生活?在饮食习惯上是否受到影响?

  孙必达说,陈粹芬偶尔会向他们提起在怡保的生活,最明显的是,她的饮食喜好也颇受那段生活影响,比如她偶尔会交代工人煮咖喱鸡,有来自南洋的旧识携带榴梿给她,她会显得特别兴奋。孙必达说:“我们因为和阿太同住,跟着她学会吃榴梿和咖喱鸡。”

  陈粹芬于1960年病逝香港家中,享年87岁,初葬于九龙荃湾,后来由孙中山后人迁葬于中山翠亨村孙氏家族墓地之内。

                                                                        
                                                 陈粹芬后来迁葬至中山翠亭村孙氏家族墓地内。(孙中山南洋纪念馆照片)

《联合早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77 小时 
威望
10510  
金钱
10346  
最后登录
2017-7-11 
阅读权限
帖子
7107 
精华
积分
10510 
UID
32 
3#
发表于 2011-5-4 20:37 |只看该作者

陈粹芬


目录

革命鸳鸯”


被人遗忘的革命女性”


伴随中山革命


勇敢的“女中丈夫”


功成身退不提“当年勇”


回首五十年沧桑事


妻妾和睦相处


南洋婆辞世”


  

人物概述

  陈粹芬(1873~1960年),又名香菱,厦门集美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生于香港。父为中医。她排行第四,人称“四姑娘”或“陈四姑”。

  光绪十八年(1892年),她经陈少白介绍认识孙中山。出于对孙中山的崇拜,自愿追随孙中山奔走革命,照顾孙中山的起居饮食,身兼护士与卫士,无怨无悔地与孙中山共同生活了10多年,过着流离转徙、担惊受怕的日子。

  辛亥武昌起义前孙中山蛰居日本期间,她以妻子的名分掩护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横滨,她与孙中山的住家也就是民主革命活动的据点,凡前来与孙中山商谈革命工作的人,包括胡汉民、廖仲恺、蒋介石等,都由她接待、安排。惠州起义(1900年)前秘密运输军火武器,联络接洽、传递情报,也几乎都由她经办。光绪三十三年孙中山先后策划4次武装起义,她都随侍左右。

  民国建立后,她功成而退,于民国3年(1914年)单身赴马来亚庇能定居,抱养一位苏姓华侨的女孩,欢度余年。九一八事变后,应孙科之请回香港定居,后又迁住广州。民国25年蒋介石南下广州时,修书慰问,并馈赠10万元供其养老。抗战爆发,她参加广州的抗日救亡宣传。民国38年,偕女儿一家重返香港。孙氏族人对她视如家人,并载入孙姓族谱。

生平事迹

  


  

宋庆龄结婚之前,孙中山曾和一位鲜为人知的女性有过一段十四年之久的恋情,她被“孙家族谱”称为孙文之妾”。欲知实情,请看下文。

  世界上再了不起的伟人,也属血肉之躯,孰能毫无情欲?盖人性不变,亘古已然。明乎此,则不致轻率地崇拜某人,自然也不会奢求苛责于人了。

  以婚姻来说,一夫一妻制,殆受西方文化的若干影响。乃系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行“民法”以后的事;在此之前,千百年来,无论就官署法律、社会习俗,与事实认定等,均未排除“蓄妾”之事;至于闽粤风俗,向来皆有“妾侍”及“平妻”之说,其他地区,类此之举亦多,实无足疑讶,毋庸刻意讳避。

  中国旧社会的习俗,男婚女嫁,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八字之合。由一对从未见过面,毫无认识与了解,逞论感情基础的陌生男女,一夕之间,洞房花烛,结成终身相守的伴侣,婚后逐渐相处,而培养感情;日久天长,耳鬓厮磨。其结果是:恩爱夫妻团所多有,怨偶离者亦不乏其人。

编辑本段革命鸳鸯”

  孙文先生,跟当时的一般青年男女没有两样,是在父兄之命,八字之合下完婚的。他当新郎时,年仅19岁。新娘是只小他一岁的卢慕贞女士(1867-1952年)。她是一位生长在乡间的旧式妇女,自幼丧父,性情沉静而保守;以言侍姑教子、操持家务,贤劳备至,绰绰有余;若教其协助先生革命,则力有未逮,且亦无此志趣。而中山先生几乎视革命如生命,尽管他度量宽宏,与人为善,但此原则,决不放弃。二人婚后,生育一男二女,感情不错。然而,中山先生长期在外求学与奔走革命,与卢夫人离别时多,团聚时少;尤其在思想行为方面,不免是各行其是,甚或貌合神离。就在那重要的关键时刻,一位颇具“英雄气概”的革命女性,走人志同道合的中山先生的感情世界,她就是后来被人遗忘,曾实际参与革命行动的奇女子陈粹芬女士。

  陈粹芬(1873-1960年),原名香菱,又名瑞芬,人以排行称呼“陈四姑”。福建省人,出生于香港(一说系粤籍南洋华侨),并曾久居其地。身材适中,面目秀丽,能耐劳苦,颇具贤德。惟与当时的一般妇女似的,没曾读过什么书,甚或有人说她不识字,但她当年对革命的贡献,却足以十分肯定。

  相传她于1892年8月12日在香港认识中山先生的,这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坠人爱河后,不久即相偕奔走革命。1893年春,28岁的孙逸仙医生在澳门行医,因医术高明,善待病患,求诊者甚多,致遭葡籍医生排挤,被迫迁至广州,改名为“东西药局”。时携22岁的陈氏来,与好友尹文楷医生(中山之师区凤墀女婿)同寓河南,三迁其居,仍不相舍。中山先生亡命海外,奔走革命,陈氏仍寄居尹家十年之久。足见往昔知己情谊至重,有如斯者。

  中山先生于英伦蒙难后,脱险东归时,业师康德黎博士于其弟子临别辞行前,特赠一只大如小蟹的金质怀表,金盖面刻有其英文名字一m.Sun;并系有金链一条。此一革命史上的“传世之宝”,竟落在陈粹芬女士手中。当系中山先生所贻赠。从这件难得的信物中,可略窥这对“革命鸳鸯”是何等的恩爱,彼此感情显然已达相当程度。

编辑本段被人遗忘的革命女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革命党人在中山先生的卓越领导下,追随奔走革命,日本横滨、南洋庇能等地一带,成为党人活动的重点据点。从那时起,陈粹芬女士毅然决然地追随中山先生,加入革命的行列,前后有14年余。她对革命的贡献是多方面的,然因她没有正式的名分,以及传统观念(为贤者讳)等政治禁忌,她竟成为“被人遗忘的革命女性”。就事论事,这是很不公平的。即使中山先生的侄孙孙满(德彰公之嫡长孙),谈及此事,皆深有同感。他曾展示香山孙氏家谱,所列中山先生配偶中,系以与之结合时间及年龄长幼为序,将陈粹芬女士(妾),列为卢慕贞夫人之后,宋庆龄女士之前。或许有些卫道之士不以为然,笔者则认为史贵求“真”;无中生有,固为大忌;湮没史实,询无必要。笔者之所以罔顾禁忌,介述陈粹芬女士其人其事,主要的着眼点,并非揭发私人的隐讳,乃是在于肯定她对清季革命运动大有贡献而不忍于百年后的现今,仍未见中国近代革命史一鳞半爪,任其空白。这是当前一些孙中山研究的缺陷,实在是不应该!

编辑本段伴随中山革命

  中山先生为奔走革命,浪迹海外各地,经常是只身独处。庚子年前后那段艰苦的岁月中,他蛰居于日本,清王朝曾派员诱降,并迭遣密探,企图加害党人。其后有陈粹芬与其共同生活,女性的温柔与细致,加上贤劳兼至,热诚干练。这使革命首领在亡命异邦。颠沛流离的艰困生涯中,获得大量的精神支持与慰藉。同时,她以一介女流,得持夫妻的名分,用以掩护中山先生,如此则不致引起外界的疑惑,对革命的秘密活动亦颇有助益。

  她陪伴中山先生,无论在日本横滨或南洋等地时,他们居住和活动的据点,接待革命同志,照顾大家的生活,几乎无微不至。从烧饭做菜到洗衣服和袜子等一切粗活儿,任劳任怨,样样都做。胡汉民、汪精卫、居正、戴季陶、冯自由、廖仲恺蒋介石等,都曾受到她的照顾与接待,俱称之为“四姑”。使那群但为献身革命而离乡背井的亡命客,大有“宾至如归”的亲切感;自然无形中也增加了同志们对党魁的向心力。宫崎寅藏说:“照顾孙先生日常生活的那位中国妇女同志,真是个女杰,她那用长筷子,张着很大的眼睛,像男人在吃饭的样子,革命家的女性只有这样才能担当大事。”(宫崎寅藏曾勉励其弟妇要向陈粹芬女士学习。)

编辑本段勇敢的“女中丈夫”

  规模宏大的庚子惠州之役,事前军械皆由海员公会的海员秘密运输。其经由日本、美国、高丽等邮船运来的最多;以横滨为居中策应,视情势,定行止。当时陈粹芬女士独任来往船只起落密件之责。每当横滨邮船一到,她立即前往接船,上下往返,以香港方面的确实讯息,转告密运枪械的海员,同志们无不感赞她的英勇。果敢和勤劳。日本方面,因妇女上下,毫不注意,陈女士乃乘机达成其特殊任务。惠州事败,党人梁慕光来横滨,也称赞陈氏英勇不已。而她却说:“我当时传递书简,并不害怕,大家拼命做去,总有办法。”刘成禹曾题诗咏之:“望门投宿宅能之,亡命何曾见细儿;只有香菱贤国妪,能飘白发说微时。”

  丁未年(1907年),中山先生在广东等边界,先后策划四次起事,陈粹芬随侍左右。他到南洋各地奔走革命,她也跟随服侍。同时亲自印刷宣传品--反清檄文。中山先生的日本友人池亨吉说她“非常忙碌”、性格“刚毅”,颇有“女中丈夫”的气概。同年12月2日,中山先生亲率黄兴、胡汉民等重要党人,自河内出发,前往

  镇南关,亲自指挥,与清兵鏖战,不久撤退。其后,大家集会于食堂,共斟离别酒。刚毅的陈女士也不堪别凰离风之悲,双目饱含“英雌泪”。黄三德撰“洪门革命史”记:“看见中山先生妾侍,一表人才,中山娶她十余年,昔年在镇南关起事,失败,出走安南河内,做伙头饭与众兄弟食,洗衣裳,捱尽艰苦。”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77 小时 
威望
10510  
金钱
10346  
最后登录
2017-7-11 
阅读权限
帖子
7107 
精华
积分
10510 
UID
32 
4#
发表于 2011-5-4 20:43 |只看该作者

编辑本段功成身退不提“当年勇”

  陈女士虽非出自书香门第,但她甚知人情世故,秉性朴实敦厚,待人和蔼亲切。这是与其共事过的人共同的感觉。宣统年间,曾患当时认为非常严重的肺病,乃回香港疗养,居住“坚道”,由尹文楷医师医理。民国元年后,返回澳门,居于孙眉公(德彰)之大屋“风顺堂”四号。民国肇建,中山先生居首功。曾经出生入死、竭力奉献的她,却功成而退,一无所获。她既从来不提“当年勇”,更不炫耀自己特殊的身世。她的生活很俭朴,留的是民初女学生的发式,即所谓“清汤挂面头”。根本没曾烫过发,她--就是这样的一个女子。

  1914年,她再往南洋庇能,与商人陆文辉合股开设树胶园。孙科第一次出国考察,路过南洋时,曾予资助,请她回澳门居住。据孙满先生云:“(粹芬女士)至1931年间,乘太古公司蓝烟通轮船回香港,当时并携带一名养女(名孙仲英)回港。前往接船者,只有同志黄隆生、黄惠龙、谭卓勋三人。暂住于九龙弥敦道七二一号三楼黄惠龙家。住了一个时期,然后迁往澳门,租屋居住。至1932年孙科乃接她两母女到广州东山二沙头渔庐公馆中,并委托她料理其子孙治平、治强兄弟,就读于岭南附中。后来他兄弟二人往上海及南京念大学,她即迁河南白鹤洞,租屋居住,以便仲英走读于真光女子中学。至仲英前往檀香山读大学时,她始迁回广州东山百子路。直至广州沦陷后,迁往香港九龙之埔道长沙湾道八十号四楼。1936年,蒋介石南下广州时,曾亲自托居正,代送上国币3万元,为其建筑房屋居住之用。建筑未完成,广州即告失陷。1937年,仲英由檀香山前往意大利,并复姓,改为苏仲英,在大使馆中,由刘文岛大使证婚,与孙乾结为夫妇。1940年,孙乾与仲英由意国带同两位儿子孙必胜、必兴回香港,与她同住九龙尖沙嘴弥敦道一二零号二楼。直至香港沦陷后,又转入内地。抗战胜利后,又迁回广州。”

编辑本段回首五十年沧桑事

  1947年,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监察委员的老革命党人刘成禹(湖北人,绰号“刘麻子”),前往广东中山县巡察,及抵石歧县府所在地,即往晋见陈粹芬夫人,

  嗣记述其事如次:“粹芬老太太……今年高龄七十五矣。闻予至中山石歧,喜曰:刘某予四十余年未见面,今尚在人间耶?予抵石歧,即往晋谒,述当年亡命情形。

  粹芬老太太慨然曰:我未做饭与汝等吃,已四十八年矣。今日重逢,下午请吃饭。于是大各盛筵,亲送孙陈粹芬红帖曰:不似在横滨街头买菜,而今请吃饭也有格式了。”

  “午后前往,粹芬老太太已在门首欢迎日:‘我辈五十年来,各人都在,回忆当年亡命受苦,直一大梦耳,不可不留一纪念。’于是宾主人座共摄一影。老太太

  畅谈经过身世,甚多珍贵史料,足供搜采也。”陈老太太为言革命时期惠州之役。香港李纪堂、梁慕光等商议在惠州起事,军械皆由海员公会海员秘密输运,经日本

  邮船与美国、高丽等邮船运来者最多,以横滨为居中策应,视情势如何,在横滨定行止。陈老太太任来往船只起落密件之责,故横滨邮船一到,老太太即往接船,以港方确实消息,转告密运枪械之海员。日本因妇女上下,毫未注意。及事败,梁慕光来横滨,盛称陈老太大英勇不已。老太太曰:“我当时传送书简,并不害怕,大家拼命做去,总有办法。”“予此行,在孙家获睹先生所留金链一条,链头小印一颗。金表大如小蟹,有金盖可开,金盖面刻‘Y.S.Sun’。盖先生伦敦蒙难归国,

  康德黎博士临行所赠物也。先生在横滨时,屡出示以人,今再见之,真革命史上传世之宝也。”

编辑本段妻妾和睦相处

  中山先生元配卢慕贞女士,与陈粹芬夫人谊同姊妹,相处和谐;晚年常相聚首,尤为难得。香邑翠亨村孙氏长房孙眉公承认陈粹芬为家族一员,名分为“孙文之妾”。黄三德所撰《洪门革命史〉记载:“民国成立后,我回国往澳门访孙眉(德彰)先生(孙先生之长兄),并接款宴。卢夫人与‘孙之妾’同席,并曾说话。卢夫人闻其妾之言而叹息。”李又宁撰《一位被遗忘的革命女性--陈粹芬》一文冲云:“民国建立以后,粹芬退不居功。抗战期间,曾居澳门。后由孙乾供养。孙乾是中

  山先生的胞侄孙(长兄孙眉之孙),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再到意大利习陆空军,抗战时任驻闽某军副总司令,抗战后任中山县长。粹芬晚年住在中山石歧,卢夫人慕贞住在澳门。”

  1949年秋,陈粹芬女士又至香港蛰居。同年仲夏,孙科(哲生)夫妇特往澳门,恭祝其母八秩晋三诞辰(按卢夫人生于清同治六年六月二十九日)。席设文第士街私邸,当卢夫人挽陈夫人(陈粹芬时年七十有七,族人皆以陈夫人称之)携手出下楼梯时,状至亲呢,宛若姊妹,受到亲友们热烈的鼓掌欢迎(惟卢、陈二氏从未与宋庆龄有任何接触)。

编辑本段南洋婆辞世”

  陈粹芬女士随侍中山先山虽久,然终身无所出。收一养女,名苏仲英(生于1914年农历四月初四,卒于1957年元月5日,时年44岁),广州真光中学,夏威夷大学毕业。抗战前居香港,嗣与在韶关任通讯兵团少将团长的孙乾(孙眉次孙)重逢,在意大利米兰市结婚。夫比妻大七岁。然论辈分,却有姑、侄之别,即孙乾应称苏仲英为姑母。故当时卢夫人很反对这门亲事。无奈彼此相处既久,了解深刻,感情甚笃;且无血缘关系,只好默认既成的事实。苏仲英做陈女士养女后,改姓为孙仲英,惟于结婚时恢复原姓。

  陈粹芬女士于1960年秋,因年迈体弱多病,与世长辞,享年88岁,葬于香港九龙荃湾华人永远坟场。“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音。”总结上述种种,陈粹芬女士具有如此的胸襟与风范,真可以说集中国妇女贤德于一身了。亦无愧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位奇女子。宜乎孙氏家族无论上上下下都对她尊敬有加,孙辈咸呢称其为“南洋婆”(称元配卢夫人为“澳门婆”,称宋庆龄为“上海婆”),他人则尊称她为孙“老太太”。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11-18 08:41 , Processed in 0.089033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