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一路英魂湛碧血七里秋雨湿黄花
查看: 1361|回复: 3
go

一路英魂湛碧血七里秋雨湿黄花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
发表于 2011-4-11 21: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4-14 09:49 编辑

一路英魂湛碧血七里秋雨湿黄花

来源:南方日报

张民达墓、邓荫南墓、兴中会坟场、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
广州先烈路,是全国惟一一条以先烈命名的道路,长不过3.6公里,两旁却坐落着20多处烈士墓园。以至于有人说,一条短短的先烈路,浓缩了轰轰烈烈的中国近代革命史。
一路走来,墓园静谧,心潮澎湃,每一座墓园都沉睡着一段悲壮的故事。
清明将至,又正值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前往烈士墓园祭拜的市民络绎不绝。昨日,记者重走先烈路,试图以这条路为线索,勾勒100年前发生在南粤大地的革命逸史。

以“先烈”之名
先烈路大部分在越秀区,小部分在天河区。建成初期为黄泥路,原名东沙马路,寓意由大东门外至沙河。因中段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2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改为今天的名字,是全国惟一以“先烈”命名的道路。
该路全长3.6公里。先烈南路,南端接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陵园内还有叶剑英墓园以及红花岗四烈士墓。路的西侧有兴中会坟场及邓荫南墓。
先烈中路,西侧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史坚如、杨仙逸、潘达微、邓仲元、冯如及越南范鸿泰烈士等人的墓也在内。西侧牛王庙山上有庚戍新军起义烈士墓,东侧靠近广州动物园有张民达墓和华侨五烈士墓。
先烈东路南侧沙河顶有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北侧驷马岗有朱执信墓。
短短一条路,为何这么多墓园?据介绍,先烈路在大东门以东地区,在旧日广州城东门以外,多为荒凉之地,先烈路地靠半山,是古人安葬先人的好选择。
一条路聚集了这么多近代先烈墓园,这在全国极为罕见。

华侨募款修建乃成今日规模
由于黄花岗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众多墓园中,当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名气最大。羊城八景之一“黄花浩气”及羊城十大美景之一的“辛亥之光”均指这里的黄花岗墓园。
宣统三年农历三月廿九日(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挑选160多名骨干,在黄兴率领下起义,一举攻入清两广总督府,两广总督张鸣岐逃脱。
当晚,清军组织大规模的反扑,起义军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黄兴、赵声等部分起义军辗转撤回香港,而未能逃出广州城的革命党人,不少惨遭敌人杀害。
死难烈士的遗骸陈尸在咨议局前的空地上。后来,革命党人潘达微以《平民报》记者身份冒险四处奔走,终于劝得广仁善堂将东郊红花岗上的一片义地献出。潘达微设法收集了72具烈士遗骸,埋于红花岗。他喜欢菊花,认为黄菊高洁清雅,有傲霜的节操,故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
1912年,广东省军政府拨款10万元在黄花岗建烈士陵园,并于同年5月首次举行了七十二烈士墓祭典。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祭典,为墓园手书“浩然正气”,同时撰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孙中山还亲手在黄花岗烈士墓园种植了4棵松树,现在仍有一棵尚存。后经华侨多次募款修建,1935年基本建成现有的墓园规模。

台湾游客的广州首站
作为一个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博物馆”,先烈路已成为广州革命旅游的必到之地,众多旅行社开发旅游线路时,将先烈路纳入其中。
据很多台湾游客称,台湾的中小学历史课本,都写到广州“三·二九”起义,还将七十二烈士墓的插图和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与妻书》收进课本,因此,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在台湾的知名度非常高,游客们到达广州旅游首站多选在黄花岗。近几年,黄花岗烈士陵园仅台湾游客就逾10万人。
先烈路也常常出现在学者笔下。著名学者朱学勤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广州给我的印象很奇怪,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前朝建筑?真是一个前朝的背影,在一片红海洋中很不协调。我们住沙河,到市区必经过一条“先烈路”,而“先烈路”纪念的并不是江姐、刘胡兰,而是国民党,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十九路军将士公墓等。

亟待走出“身居闹市无人识”窘境
如何保护和利用先烈路上的墓园,成为近年来广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文史专家热议的话题。
专家和市民都认为仅仅是保护还还不够。不少烈士墓在广州人中间知名度并不高,专家认为应该想办法让史迹走出“身居闹市无人识”困境。
文史专家黄淼章认为,先烈路烈士墓大多保存状况不错,但兴中会坟场、十九路军陵园等的大门多因城市发展而脱离大路,被民居和商业建筑包围,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先烈路上陵园、墓园、坟场开向先烈路的大门按原有风格修复;然后要完善标识,形成容易抵达和参观的氛围,强化先烈路陵园荟萃的“博物馆”特点,形成类似于南京雨花台游览区、上海龙华烈士纪念园区的民主革命纪念地、爱国教育基地、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 实习生 余婷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2#
发表于 2011-4-11 21: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4-11 21:15 编辑

辛亥第一枪在哪打响?
■争议

武汉还是广州,史学界起争论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培 陶达嫔 实习生/刘思宇)昨天是3月29日,为纪念一百年前的广州“三·二九”起义(农历“三·二九”),广州博物馆在越华路小东营5号的“三·二九”起义指挥部纪念馆举办了“碧血黄花 浩气长存”的展览。广州的文博研究者们希望通过一系列文物和史料对外亮出“辛亥革命第一枪在广州打响”的新观点。
但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辛亥革命第一枪”究竟是不是在广州打响,史学界还存疑,最大的反对意见来自武汉,当地不少近代史研究专家认为,“辛亥革命第一枪”应该是在武昌首义时打响。
“辛亥革命第一枪”究竟在哪里打响?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广东社科院原院长、近代史专家张磊,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教授林家有,以及武汉大学著名历史学家、博导冯天瑜教授。

打响辛亥第一枪的人是谁?
本次展览内容共分为“走近辛亥”“碧血黄花”和“浩气长存”三部分,其中广州著名油画家潘嘉俊创作的《辛亥第一枪》油画尤其引人关注。
在这幅题为《辛亥第一枪》的油画中,潘嘉俊定格了黄兴、朱执信、林觉民等人带领众人攻打总督府的场面,油画突出了广州“三·二九”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重要历史地位。“辛亥第一枪”的主角不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湖北新军士兵程正瀛,而变成了黄兴等人。
参加广州起义的人物很有特点,与武昌起义里程正瀛属于士兵的身份不同,他们大多是知识分子,比如喻培伦为了“三·二九”起义还专门钻研化学、制作了很多炸弹,而林觉民更是在起义前夜写下了著名的《与妻书》。
“当年这些青年志士为了实现革命理想,虽然年纪轻轻,却不怕牺牲,写下绝笔书,准备一死以报国家。正是这次起义的启蒙色彩,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中山大学教授林家有说。

“第一枪”的双城之争
但“辛亥革命第一枪”在哪里打响?学界一直有不统一的看法。最普遍是,第一枪是在武昌首义时打响。
武汉大学冯天瑜认为,辛亥革命历时数年,从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开始到1913年第二次讨袁革命历时近20年,之所以命名为辛亥,正是因为武昌起义在这一年最终成功,建立了军政府,推翻清政府“武昌首义成功之前,广州‘三·二九’等起义相继失败,我将它们比喻为‘外科手术式’的暴动,所以真正意义上的‘辛亥第一枪’应该指武昌首义里士兵程正瀛所发出的那一枪。”
这样的观点遭到了来自广州学者的反对。中山大学教授林家有认为,一些学者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范围认识不清,将其简单等同于“武昌起义”这样一个单一历史事件。“应该站在大历史的高度,将辛亥革命当作一系列运动的整体,同属广义辛亥革命范畴的“三·二九起义”显然要比武昌起义更早,作为‘第一枪’,当之无愧。”
近代史研究专家张磊则提出了第三种观点:就1911年到1912年间的狭义辛亥革命而言,广州“三·二九起义”只能是革命的序幕,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是导火索,而武昌起义真正打响了革命第一枪。
但张磊同时也提出,更倾向从广义的辛亥革命完整进程本身来看待这个问题,他提出的广义辛亥革命即: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22年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1895年兴中会领导的广州“重阳节起义”才算是真正的民主“第一枪”。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3#
发表于 2011-4-11 21:1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4-11 21:50 编辑


执信中学里的朱执信墓

朱执信穿长衫留辫子的革命党
■墓主事迹
很多人知道执信中学,却不知道先烈路上的朱执信墓。该墓墓室占地500多平方米,高约3米,长约10米。
朱执信1885年生于广东番禺的一个书香家庭,1904年留学日本,认识了孙中山、廖仲恺等人。
当时留学生多认为留长辫是一种侮辱,只有朱执信坚持要留。别人笑他顽固,他一笑置之。有些好朋友强行要他剪掉长发,他就拔出小刀声色俱厉地说:“谁再要我剪辫子,我就和谁拼命!”
两年后,朱执信回到广州,一面教书一面暗中进行革命。利用长辫子的掩饰,他潜入满清政府统治下的新军营,向军官和士兵宣传革命思想,吸收他们加入同盟会。
1911年,黄兴发动广州黄华岗起义。当时有人指着他穿的长衫说:“看你穿这长衫,怎么能冲锋陷阵?”他说,“不难!不难!”立刻取刀把长衫的下半截裁掉,腰掖两枚炸弹,随黄兴等人去攻督署。
朱执信投入革命之始,便立下为国而死的志向。每逢冒大险之前,他都会给家人留下“绝命书”,以示义无反顾地决心。
1920年秋,虎门炮台守军与另一支倾向革命的民团武装发生冲突。9月21日,朱执信只身前往劝谕,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6岁。
1921年1月16日朱执信葬于广州先烈路,孙中山亲自步行执绋,称赞朱执信为革命的圣人。

邓仲元将父亲的盐米店作为同盟会机关
先烈路旁还长眠着一位赫赫有名的陆军上将,他姓邓名仲元,原籍梅县。
1886年,邓仲元出生于小康之家,少年时就对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心驰神往。7岁随父行商于惠阳淡水。1910年冬,同盟会在香港设立统筹部准备在广州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邓仲元慷慨地将父亲所经营盐米店作为同盟会在广州的秘密机关。有人劝说邓仲元慎重考虑,邓仲元却说:“既有不虞,毁家不顾。”
1914年,邓仲元在淡水的家产被袁世凯抄没,全家避居香港,但这并没有影响邓仲元革命的意志。
1929年,邓仲元担任粤军总司令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奉行“强将无弱兵”的原则,经过半年时间,第一师成为粤军各部队的榜样。
邓仲元治军严谨,廉正不阿,嫉恶如仇。对军中不肖分子包庇烟赌的行径,毫不徇私,多次派出宪兵,缉拿偷运烟土者。
工作之余,邓仲元还不忘学习。据后人回忆,他“早晨起来,必手拿英文一册,步至公园,读于树下。”
1922年3月21日傍晚,邓仲元在回到大沙头广九车站的路上,突遭手枪袭击,腹中两弹逝世,年仅38岁。1934年春,为纪念邓仲元的革命精神,广东省仲元中学成立。

南方日报记者 雷辉 实习生 余婷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4#
发表于 2011-4-11 21:23 |只看该作者
黄兴长孙“回家的感觉真好”
“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举办纪念100周年论坛

■回忆
南方日报讯 (记者/姚艺曲 通讯员/穗革宣)“我回家了,回家的感觉真好!”昨日下午,纪念“三·二九”起义100周年论坛在越秀区小东营的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纪念馆举行。黄兴长孙黄伟民在发言时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称黄家两代人都对小东营有着深厚的感情。
千万种情都在小东营
黄伟民说:“黄家两代人都跟这里(三·二九起义指挥部旧址)有着深厚的感情。”1911年,广州起义指挥部正式成立后,黄兴任部长。“黄兴与祖母徐宗汉也是在这里结为革命夫妻。而我又是民革的党员,千种情万种情都在这里。”黄伟民动情地说,“我回家了,回家的感觉真好!”黄伟民称这种情感是世世代代都不会中断。
黄兴写给孙中山的“开国大谋”信
3月28日上午,在咨议局旧址举行的纪念三·二九革命100周年座谈会上,黄伟民向广州市政协捐赠了两本关于黄兴的著作和1910年黄兴写给孙中山的一封信。他说:“正是因为这一封信促成了会议,并定下了‘三·二九’起义。”
昨天,黄伟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详谈了此信的来源。“1910年3月份写给孙中山的一封信,信件的内容是策划如何夺取清政府政权。此信的内容和赵声一起商量的,但执笔是黄兴,寄给了孙中山。开始这封信是作为国民党的档案保存,但是没有受到重视,被弄丢了。后来是在上海国民党的党库室被重新清理出来后成为了私人物品。”

■传承
“羊城八景不能忘记
革命历史”
南方日报讯 (记者/陶达嫔)广州是近代革命历史策源地,在广州尤其中心城区有着大量包括辛亥革命历史旧址在内的近代历史建筑及景点。
昨天下午,著名历史学家、辛亥革命与孙中山研究学者张磊在谈到如何擦亮广州“辛亥”品牌时,提出广州除了要对历史建筑修旧如旧、凸显它们的地位之外,还要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及加强对辛亥革命的研究,要让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为民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培育年轻一代有懂得奉献、勇于奉献的价值观。同时,也要推动发扬孙中山先生廉政勤政的作风,推动政府公务机关廉洁勤政。
“羊城八景不能忘记革命历史”。张磊教授还呼吁,广州作为有名的旅游城市,在评选一些景点的时候,应该把革命历史文化融合进去,不要忘掉广州的历史人文积淀。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7-7 18:50 , Processed in 0.076310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