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十八岁最美抗日女兵六十七年后魂归故里
查看: 2885|回复: 8
go

十八岁最美抗日女兵六十七年后魂归故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1#
发表于 2011-3-28 10:5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28 11:19 编辑

十八岁最美抗日女兵

六十七年后魂归故里
2009-05-07
来源:江苏新闻网


十八岁的刘守玟


 中新江苏网徐州五月七日电:(朱志庚 邵国栋 李东艳)铜山县柳新镇陈塘村退休教师陈开灵的家里珍藏了一张解放前的老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未脱稚气的年轻女子,她就是英勇抗日为国捐躯的年仅18岁的英雄刘守玟,这张泛黄的老照片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见证了人世的沧桑,也勾勒出71年前徐州沦陷时的无尽往事。

  柳新镇陈塘村无垠的麦地一片葱郁,在这遍布绿色的土地上,毅然矗立着一座墓碑,碑的背后是字句工整,铿锵有力的墓志铭,字里行间,处处表现出对逝者的深深敬佩,对其民族大义的赞叹和讴歌,字字彰显出逝者为国捐躯的英勇无畏的壮志豪情。这座墓的主人是徐州沦陷前,抗日女英雄——年仅十八岁的刘守玟。目前,墓主人的遗骨已经被护送回其祖籍湖南安葬。

  是怎样的花季女子如此令人崇敬?陈开灵老人从家里拿出那张巴掌大小的泛黄的老照片,讲述了这张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女兵临终托遗物
  解放前,柳新镇陈塘村往东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是一个很大的乱葬岗。在这块密密麻麻的坟茔中,有一片横竖排列成行的坟头,里面沉睡的是当年血战台儿庄而牺牲的英烈们。坟岗内嵩草深深,草丛中蛇虫乱爬。坟岗外还长着许多大杂树——大柳树遮天蔽日,老槐树五股六叉,秃桃子树旁逸斜出,阴雨天烟缠雾绕的,没人敢去那里。文化大革命开始后,1967年三月,红卫兵们拿起铁锨,砍伐了树木,平了那些坟头。从此,这片乱葬岗改名为乱岗地。

  三月平坟,四月种豆。当年十四岁的陈开灵在学校停课后,被奶奶带到乱岗地参加学大寨。一天中午放工,等其他社员都回去后,奶奶匆匆找到一座平过的坟底,偷偷地筑起坟来,小坟筑好,奶奶祈祷了几句后,便急匆匆地拉着他回家。在归途中,奶奶给陈开灵讲述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1938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村里的保长突然到家里通知,说台儿庄打起来了,各家各户要全力配合准备接救伤兵。第二天中午,他们家里就住进了五六个伤兵,其中一个女兵穿着崭新的军装,躺在窗下的小木床上,女兵没戴军帽,乌黑的短发下一张毫无血色的圆脸上还充满了孩子般的稚气。这个容貌俏丽的女兵正在休息,模样特别安静,特别美。

  奶奶从一个负责抬担架的民夫处了解到,头天晚上,日本鬼子和国军在台东十八公里处遭遇,拚杀在一起。国军的一个排长手拿鬼头大刀,一口气就砍倒了十一个鬼子,刀刃都卷了起来,最后被一梭子弹打透胸膛,临终前还大喊着“杀”;有个大个子战士被鬼子刺伤,肠子流出体外,仍伸出一手掐住鬼子的脖子;还有一个战士,被鬼子的刺刀刺穿胸膛,仍然坚持一手拽着鬼子的枪口,一手拉响了腰间的手榴弹......而这位年轻的女兵,表现的更加勇敢。她是战地救护员,时刻穿梭在硝烟中抢救伤员,当看到一个连长倒在血泊中,她奋不顾身赶去急救时,突然冲出一个鬼子军官挥舞军刀把连长砍死了,女兵愤怒了,顺手从地上搬起一块大石头,奋不顾身的跑上前,把鬼子军官砸倒在地,脑浆崩裂。不料当她起身时,一颗子弹打中了她的左胸。

  说话间,正在休息的女兵微微睁开了眼睛。她攒了好一会劲,吃力地从兜里掏出一封信、一张照片和两块大洋,示意奶奶帮她寄回去。女兵哭着说,她想妈妈!奶奶接过后忍不住嚎啕大哭。黄昏时分,女兵死了。两个民夫用担架把她送到了村东的乱葬岗。奶奶也跟着担架来到了墓地,亲眼看着女兵入土下葬。下葬前,奶奶再次掀开盖着女兵的白布,女兵那安详而美丽的面孔深深地烙进了奶奶的心里。

  埋好女兵回到家中,奶奶向一位军医打听到,女兵才十八岁,是湖南长沙女中的一位在读学生,为抗日救亡,千里迢迢离家别校,参加台儿庄战地救护。

一生夙愿终难圆
  奶奶说,台儿庄战事不久,国军南下,信来不及到城里去寄,鬼子便上来了。各家各户四处逃生,奶奶就把信藏在了箱底,谁知天下大雨,箱子进水了,信皮和信纸都沤烂了,只有那张照片有大洋垫着,还保存较好。信的地址记不清了,信的内容大概意思是:女儿离家参军没告知父母,很对不起父母,但为抗日救国就不能忠孝两全了。现在有可能身死他乡,望父母不要悲伤。抗战胜利后,就魂归故乡。现将身边的两块大洋和一张照片寄回,留作纪念。

  陈开灵说,由于种种原因,奶奶没有完成女兵的遗愿,最后抱憾而终。临终前,奶奶带着愧疚的心情告诉陈开灵,要记住这个勇敢的女兵,最好能找到女兵的亲属,让女兵能够魂归故里。

                            陈开灵手捧奶奶遗像

  随后在徐州地方媒体和一些热心人士的关怀和帮助下,女英雄刘守玟的故事被广泛传播和关注,大家都希望,能为英雄的女兵寻找家乡,寻找到亲人,一起自发的为女英雄寻找家人的行动随即展开。徐州热心农民王家金,专门复印了大量徐州媒体的报道,翻拍150张女兵的照片,分寄长沙各地。湖南省公安厅也参与到查找行动当中。但是仅凭女兵是长沙女中学生这一信息,想要找到女兵的家人,希望很渺茫。热心的各方记者们先后辗转徐州、台儿庄、南京等地档案馆,争取获得更多的线索,但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女兵的身份仍然无法确认。

67年后遗骨迁回乡
  二00四年七月六日,在“七七事变”67周年的前一天,湖南方面派人赶到江苏省铜山县柳新镇陈塘村,在女兵的坟墓前洒上了家乡的泥土和清泉,永悼英雄之灵。同时,他们准备将女兵的遗骨迁回湖南。为了表达对湖南抗日女英雄的敬重之情,徐州当地政府和百姓的代表在女英雄坟前举行了隆重的送别仪式。徐州市、铜山县两级民政部门相关领导及柳新镇的领导、陈塘村的父老乡亲,都来到女英雄坟前为她送别。一直帮助湖南女英雄寻找家人的热心徐州人王家金坚持送女英雄回家。他说,他一定要送女英雄走好最后一程,他要看着女英雄在故乡的土地上安息,才会安心。

  当年九月十八日,湖南长沙革命烈士陵园为湖南女兵举行立碑仪式,陈开灵和王家金专门带着徐州的水土,赶到了长沙和来自社会各界的千余名群众一起参加了女英雄的遗骸安葬仪式。

身份确认安葬在故里
  二00五年九月,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社会专题部《半边天》栏目介入了此项调查报道,最终从当年长沙女中的校友处,终于确定了女兵的身世。

  身世确认通过了很多环节。据《半边天》栏目组编导侯雅俊女士介绍,
家住长沙市区、现年87岁的王杏华老人,首先确认“女兵”是她的同学刘守玟。她说她和刘守玟是同班同学,比刘守玟大两岁。她印象中,刘守玟是常德地区汉寿县人,来自一个大户人家。王杏华老人还说,她们一个班的同学90岁的黄莼老人,目前也住在长沙市区,也可以确认。侯雅俊说,根据王杏华提供的信息,从长沙女子中学(现在的稻田中学)的档案上发现了刘守玟的名字,上面明确注明籍贯为“湖南汉寿”。

  已经87岁的王杏华老人记忆力非常好,她说刘守玟还有个妹妹叫刘守玫,她们都是长沙女子中学的学生,当时她们高中还没毕业,由于烽火突起,学校组织她们学习战地救护知识,准备迎接抗战。1938年初,谢冰莹在长沙组织了许多学生开赴抗日前线,刘守玟就是其中之一。在王杏华的记忆中,刘守玟不大爱讲话,是大家闺秀,成绩中等偏上。90岁的黄莼老人虽然不能说话,但头脑清晰,可以用笔和纸与人交流。她指着档案上“刘守玟”三个字,写到是她“同学”。然后又指着“女兵”照片,写到“她是刘守玟”。

  侯雅俊说,他们确定“女兵”籍贯后,立即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最后终于查清刘守玟的故乡所在地———常德地区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该村现有刘氏族人八百余口,目前与刘守玟同辈的族人已全部作古。村民们说,
刘守玟有一个哥哥,叫刘守珏,后来去了台湾,现已去世,没有留下后人。她妹妹刘守玫,文革期间有人在长沙见过,后来下落不明。现在军刘村年龄最长者79岁,他们虽然已记不清刘守玟的面貌,但是却知道刘家有一个女孩子当年出去却没有回来。他们还说,刘家当时是这一带很有钱财的大地主,要不然也不会把两个女儿都送到长沙去读书。

  在军刘村刘氏族人的强烈要求下,湖南长沙革命烈士陵园最终同意将女兵遗骸移交故里。二00五年十月二十五日,刘氏家族在军刘村举行隆重的迎灵仪式,几乎所有族人都来到现场。至此,经过67年的寻找和努力,十八岁抗日女兵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树碑缅怀永记历史
  在陈开灵的家中,女兵的照片被精心保管着,泛黄的照片上,女兵俏丽而平静。而当初女兵住过的房子,经历了岁月的洗礼,早已不是当初的模样。今年清明节,在当年女英雄安息的地方——柳新镇陈塘村,陈开灵和王家金这两位热心人士共同商议,决定在安葬烈士的遗址上,竖起一座纪念碑,让子孙后代记住这段难忘的历史。

  为了把这座丰碑做得更好,王家金精心选择碑材,确定碑的规格:高209cm,宽71cm,厚18cm。其中长度209寓意2009年立碑;宽度71寓意故事发生在71年前;厚度18寓意女兵当年十八岁。王家金还找到徐州知名作家徐传玉为女英雄撰写“墓志铭”,墓志铭用“骈文”的形式完成,全篇以四字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湖南女兵,刘守玟君;豆蔻年华,出身豪门;芳龄十八,香消玉殒;烈士遗物,流传至今;几度风雨,几多艰辛;犹记当年,夙愿成真;勿忘先烈、常怀感恩……”

  陈开灵把照片轻轻地包裹好收藏起来后,无比郑重地说,几十年来,从奶奶带着他给女英雄上坟,到他带着自己的孩子给女英雄上坟,守候湖南女英雄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说,他会继续坚持祭奠女英雄,会给子孙讲女英雄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豪迈事迹,让女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王家金在墓碑前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2#
发表于 2011-3-28 21:25 |只看该作者
花样年华,只剩一抔黄土了。

Rank: 4

在线时间
89 小时 
威望
398  
金钱
310  
最后登录
2015-2-12 
阅读权限
帖子
98 
精华
积分
398 
UID
14 
3#
发表于 2011-3-28 21:49 |只看该作者
极其感人,谢谢楼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77 小时 
威望
10510  
金钱
10346  
最后登录
2017-7-11 
阅读权限
帖子
7107 
精华
积分
10510 
UID
32 
4#
发表于 2011-3-28 22:24 |只看该作者
台兒庄战役是抗日战争中重创侵华日军的关健战役。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5#
发表于 2011-3-29 11:07 |只看该作者
               穿越时空的壮举 汇聚爱心的洪流 ——记为国捐躯的湖南抗日女英雄刘守玟

刘凯生

    今天下午17时许,偶然看到深圳电视台《大爱无疆》栏目播出的《寻找抗日女兵的故事》,这个曾经牵动无数人心,引发大家跨越省界共同寻找湖南的抗日女兵的真实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在此,将她的全部事迹汇总整理,以做为对这位抗日英雄的一点纪念,下面让我先从她的故事讲起:
  
    一、68年前的场景再现
    时光追溯到公元1937年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日本军队侵略中国,中日两军在徐州台儿庄展开战役!因为各种原因,前线吃紧,而后方各省热血儿女也纷纷投笔从戎奔赴前线!而素来以英豪辈出而著称的湖南子弟更是不落人后,一时间,当时战事最紧张的江苏徐州出现了大量以各种方式参战的湖湘儿女。
    这些湖南子弟中有一名18岁的女孩子,在战争爆发前,她是长沙女中的一名学生!在开战后,她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某部的救护队。在徐州战场上,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伤亡惨重,这名女兵在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救护我军受伤将士。一次鬼子和国军在台东18里路的地方遭遇,战斗中,我军一名连长中弹倒地,这个女兵是战地救护员,她见连长倒在血泊中,连忙上前去抢救,而一名日本军官却突然冲上前来,挥舞军刀将砍死了连长!女兵愤怒地拣起一块石头猛砸倭寇军官,直至其脑浆迸裂,不料她刚站起来,一颗子弹就击中了她,身负重伤。
    撤下战场后,女兵被送到一位老乡家里治疗,等送他来的民工走后,这个女兵微微睁开眼睛,她用了很长时间,才吃力地从衣服里掏出了一封信,还有两块大洋和一张她在学校时的照片。示意奶奶帮她寄回家。奶奶接过后禁不住嚎啕大哭。那个女兵当天晚上就死了,她留下一封家书、一张照片和两块银元,托老乡转交远在湖南的家人,家书内容大致为:“女儿无法尽孝,但因国难当头无法逃避责任,只希望能埋骨家乡……女儿离家参军没有告诉父母,现在有可能身死他乡,望父母不要悲伤。现将身边的两块银元和在校时的一张照片寄回,留做纪念。”随后因伤重而牺牲。

湖南女兵留下的唯一照片

    这个女兵只有18岁,是湖南长沙女中的一位中学生。为抗日救亡,她千里迢迢来到徐州战场。两个民夫用担架将她送到村东的乱葬岗,奶奶也跟着担架来到墓地,亲眼看着将女兵下葬。这位老乡保存了信件、照片和银圆,随后因为躲日本而离开了家,等再回来时,信件已经因为受潮而毁损,无法看清地址和姓名,只有那张照片和大洋还在。详细地址记不清了,女兵的遗愿遂成遗恨。
    二、践行遗愿的陈家祖孙
    时光飞逝,八年之后,日本投降,随后三年内战,新中国成立,面对数量难以计算的埋骨他乡的忠魂,无论是哪一个政府和机构都没能有时间进行统计和重葬,而因为女兵是国民党的烈士,出去一些尴尬的原因,那位保存其信件的老乡也只能每年悄悄地祭奠一下这个可怜的女孩子!
    这个亲眼目睹女兵牺牲并保存女兵遗物的老乡后人就是铜山县柳新镇口上中学的陈开灵老师,但由于种种原因,奶奶没有完成女兵的遗愿。他在女兵的小坟前,插了一棵柳树以做标记。从此以后,每年的年关、清明,他和奶奶都要到女兵的坟前悼念英魂。从1967年到1983年,在这16年的岁月里,陈先生和奶奶每年都要偷偷到女兵的坟上烧把纸。他插的柳条长成了参天大树,奶奶直到年老走不动的时候,她便叮嘱孙子去上坟。1995年,85岁的奶奶去世了。奶奶死前,把女兵临终前留下的一张照片交给他,还反复嘱咐孙子,千万不要忘了去上坟。他每年都按照奶奶要求,为女兵的坟头烧把纸。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开灵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他一遍遍问自己:“我用什么办法才能最终实现女兵和奶奶的共同遗愿呢?”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6#
发表于 2011-3-29 11:08 |只看该作者
  三、寻找女兵掀起热潮
    50多岁陈开灵老师一直没有忘记这个兵的遗愿,66年后,开始着手帮助她寻找家人,2004年5月初,陈开灵带着湖南抗日女兵的那张照片和陈家几代人悉心守护英雄的夙愿,来到当地报社。5月24日,《都市晨报》以《八旬老太为爽约愧疚终生》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该文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湖南卫视、《文汇报》、《潇湘晨报》等媒体先后来信来电采访,多家网站予以转载。徐州热心读者王家金为帮助无名女兵寻找家人,购买晨报并翻拍女兵照片分寄长沙各地。湖南《潇湘晨报》特派记者专程来徐,与《都市晨报》记者共同查找女兵线索。
   在湖南长沙,某一天,一位在湖南最强势的都市报《潇湘晨报》工作的天涯水手突然在天涯上看到了这一则报道,立即把这则消息报送到了相关部门,很快,众多湖南人开始自发为湖南女兵寻找家人,这一事件在湖南引起轰动。
    由于历经半年多世纪,又仅存一张照片,因此寻找女兵真实身份的历程相当艰难。
66年后,当年参战的国军某部在当时的战斗中已经伤亡殆尽,而因为长沙38年的文夕大火,诸多历史资料也损失一空,寻找女兵家人谈何容易?时间过去了几个月,除了几所当年在长沙的女子中学在确认校友外,没有任何线索!
    女兵是谁?女兵的家人在哪里?在很多湖南人心里,这些都是没有完成的使命,为了湖南的传统精神,和那一位捐躯沙场的女孩子!
    周南中学的老校友打听当年参加抗战救护队的女学生的情况,一面从当时参战的湖南军队入手查找随军卫生队的情况。据了解,当时湖南的女学生积极投身抗战,纷纷报名参加随军卫生队。1938年参加徐州会战的湖南部队是当时国民党第22军军部以及22军50师,湖南部队参战的战场离女英雄牺牲的地点徐州市铜山县非常近。
    通过多方联系,记者找到了1937年在周南中学读初三的刘湘宜女士。67年前,她曾在长沙火车站欢送奔赴战场的校友。1937年左右,丁玲带领一批女学生组成战地救护队,从长沙火车站出发奔赴前线。“大约有二三十人,载歌载舞地登上了火车。”当时才15岁的刘湘宜,手里举着三角形的小旗子夹杂在送别的人群中,看着比她大不了几岁的女孩子们,在热烈的气氛中离开长沙。刘湘宜没能想起当时参加战地救护队的女学生的名字。
    据史料记载,唯一参加徐州会战的湘军是当时的国民党第22军军部和第22军50师,军长是谭道源,随军卫生队队员大部分由在校女中学生组成。
    据谭道源的孙子谭正介绍,1937年抗战开始以后,22军18师和46师率先开赴上海参加淞沪战役,由女学生组成的卫生队随军到了上海。在淞沪战役中,18师和46师损失惨重,回到湖南后,部分军人被整编到50师,部分卫生队员也转到了50师。1938年5月,谭道源亲率22军军部和50师抵达鲁南前线,加入下邳至台儿庄防线,其活动范围与徐州铜山县非常接近。在徐州沦陷前不久,22军主要负责掩护大部队突围。
    “那次战斗打得非常惨烈!”谭正在回忆当时他奶奶的叙述时说,整个22军军部六七十名高级军官以及卫生队队员,只有军长谭道源和参谋长李家白幸存,其他人全部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谭正描述的时间和经过与李士璜女士的记忆大致相同,无名女英雄牺牲的时间和地点也与22军战斗的时间、地点大致相同。据谭正叙述,22军军部卫生队队员在徐州会战中全部壮烈牺牲,无名女英雄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位。同时,谭正也提到了22军和周南中学的渊源。22军的前身是国民党第二军,当时的第二军4师的军代表是肖劲光,肖劲光后来成了22军46师的师长。周南女子中学创办人朱剑凡先生的女儿是肖劲光的夫人,所以周南女中与22军的关系非常好。抗战开始后,周南女中很可能派出了一些女学生随肖劲光的46师参加了淞沪战役,此后又随22军参加了徐州会战。
    当时的22军军人或战死沙场,幸存者也早已分散各地,查找非常困难。目前是否还保留有当时22军卫生队的花名册,这也是一个未知数。本报连续报道女英雄的事迹后,接到许多热心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将继续为女英雄寻找故里。
    5月24日上午,铜山县柳新镇年过半百的王先生看了《都市晨报》报道后,心情格外沉重。一个年轻姑娘,为了抗日救国,为了全民族的解放,瞒着家人来到前线,客死他乡。而她的父母到死都不知爱女流落何方,这种牵念是每一个做父母的都可以想见的。现在,女兵的兄弟姐妹和其他亲人可能还健在,如果能找到女兵家人,不仅可以告慰为爽约而愧疚终生的房东大嫂,告慰日夜盼望爱女归来的父母,还可以告慰地下的英灵。他立即产生了寻找女兵家人的念头。在柳新街上购买了100份晨报分寄湖南各地,包括他知道的湖南相关报纸和电视台、湖南有关学校,以及湖南省、长沙市等各级政府的行政部门,还让他的两个女儿帮助查找女兵家人的线索。
    王先生的大女儿在徐州市司法局工作,爸爸分派她的任务是与湖南省电视台和湖南日报联系,看能否转载《都市晨报》刊发的这篇报道,以便顺利查找女兵家人。昨天上午,王女士专程来到晨报,索取记者的原稿。她说,报纸上刊登的消息比较简略,她准备将记者的原稿给湖南新闻媒体寄过去。她还说,湖南电视台和湖南日报已经答应转载这篇报道,让她尽快传发相关稿件。由于晨报上刊登的女兵照片很小,她爸爸正与照片的保存者陈开灵先生联系,准备将照片扩大后寄往湖南。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妹妹在徐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工作。  由于那个女兵瞒着家人来徐之前,是长沙某学校的中学生,所以爸爸分给她的任务是与湖南的公安机关以及相关学校联系。现在,妹妹已经联系了20多家单位。可是,湖南长沙方面答复说,长沙在1938年前后,没有叫“长沙女子中学”的学校,是不是当年的房东大嫂记错了。现在,爸爸也正就此事向照片的保存者陈先生进一步核实。
    连续两天,记者在湖南省图书馆以及湖南省档案馆查找1937年和1938年的老资料,关于那个年代的有关资料堆积如山,但其中提到女中学生到抗战前线参加救护工作的资料少之又少。记者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找到以下四个人的名字:肖(萧)喜英、杨亦男、傅淑云、杜尚美,也许无名女英雄就是其中的一个,也许她们和无名女英雄有联系。
    1937年和1938年的湖南和长沙的地方报刊保存得不完整,记者翻查了其中保存较好的《湖南国民日报》以及《长沙市民日报》。1937年的这两种报纸,堆在一起将近一米高。发黄的新闻纸,经历几十载的岁月变得非常脆,轻轻翻动都会掉下许多纸屑。竖行繁体字看得人眼花缭乱。也许当时参战报国的人太多,也许当时军队的情况是机密,经过一天的查找,在报纸上没有找到关于女学生到前线参加救护工作的任何信息。
    来到湖南省档案馆,借阅了周南女子中学、明宪女子中学、福湘女子中学、省立长沙女子中学的1937年学校会议记录等资料。通过查找周南女子中学1937年上期和下期的学生名册发现,9月开始休学的学生名单里,“肖喜英”的名字赫然入目。肖喜英,浏阳人,1937年9月因事休学。记者翻查其他时期学生休学的原因不外乎因病、家庭变故、搬家这几种原因。而与肖喜英一起休学的学生中,还有三个人也是因事休学,这三个人分别是长沙人杨亦男,湘潭人傅淑云,溆浦人杜尚美。据了解,当时的学校管理非常严格,不允许学生随便休学,如果无故不上学,就会被开除学籍。而她们四人因事休学,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肖喜英已被证实去了战场,而李士璜女士也曾提到1937年和肖喜英一同走的还有三个女生。
    杨亦男、傅淑云、杜尚美是否到了前线?长沙其他5所女子中学还有哪些学生到前线去了?女英雄是否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呢?记者将继续追踪调查。
    在山东省枣庄市古运河畔台儿庄区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没有找到22军50师的任何资料。终于在南京市中山东路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厚厚一叠《陆军22军50师官兵病故伤亡抚恤名单》的案卷中,终于找到了第22军50师当年参加徐州会战时的具体战斗方位,所有阵亡将士死亡地点都是在江苏邳县。这说明当年这支部队具体作战方位在邳县一带。邳县现属徐州管辖,靠近台儿庄及徐州铜山县。档案馆工作人员根据其地理位置分析,这支部队的受伤人员极有可能被送往铜山县柳新镇,因为柳新镇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属后方。寻找湖南女兵的范围也就大大缩小。翻阅史料,记者发现,这支部队在1938年进行的那次战役中,阵亡将士共有223人。在这些名单中,没有出现本报9日报道的肖(萧)喜英、杨亦男、傅淑云、杜尚美等人的名字。在以上223名阵亡将士中,有221人被注明系男性,其抚恤金由其妻领取。唯有“李藩珍”、“蒋芸”两人未被注明性别,在其抚恤金由谁领取一栏内是一块空白。史料记载,以上两人于1938年在同一个战场上阵亡。档案馆工作人员分析,从名字和抚恤金未领这两点来看,她们应当为女性。所以,其中的一位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要找的湖南女兵。
    此时,很多湖南人打电话去报社,要求给女兵的遗骨接回故乡:“我们湖南人都是女兵的亲人。”“不管怎么样,我们湖南的女孩子在外面呆了66年,也该回来了!”一时间,大量捐款飞向报社,随后,迎接湖南女兵的工作人员也出发前往徐州!
    7月6日,湖南的群众代表来徐迎接女兵遗骸,徐州群众代表和《都市晨报》记者全程护送。7月7日当天,湖南长沙万人空巷,有关部门在烈士陵园举行了隆重的迎灵仪式。8月15日,湖南长沙市民又自发捐款为女兵修建陵墓。湖南电视台女性频道以此题材拍了长篇电视剧,文化部门编成大型舞蹈,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以该故事为原型,创作拍摄了故事片《回家》。
    此时的徐州,刚经历了台风和暴雨。隔着老远的距离,我们看到:静卧在田埂上的湖南女兵的坟墓,以及墓旁那棵已经枯死的柳树,已被积水包围。
    赤脚穿过坑洼,记者与黎银彪、朱天芳等人来到了湖南女兵的坟墓前,虔诚而细心地洒上了从家乡带来的泥土和江水。“这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绝对不适合下葬,我们不能让英雄留在这里。”昨日,在热心读者黎银彪、朱天芳等人的坚持下,他们商定,将女英雄的遗骸运回故里,并将其安放在湖南革命陵园。在当地有关部门及湖南方面的大力协助下,迎送英雄回归故里的工作目前已准备就绪。
    7月5日傍晚时分,他们马不停蹄地前往当地殡仪馆,找人制作墓碑,并计划在“七七事变”67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将一块刻有“徐州歼日寇,国共百团卫祖国;寰宇悼英豪,潇湘一女不凄潇”碑文的墓碑竖立在英雄的墓前,以此永悼英雄之灵。
    湖南革命陵园下属福天殡仪服务公司负责人唐渝平先生获悉英雄将魂归故里的消息后,立即向该陵园主任马果夫作了汇报。陵园在第一时间内就此召开专题会议,会议决定:免费安放湖南女兵的遗骸。
    作出将湖南女兵遗骸带回家乡的决定已是中午,当地老百姓得知消息后再三挽留,在读者黎银彪和朱天芳的强烈要求之下,当地政府和人民才忍痛答应送别英雄女兵。今日上午,当地民政部门和人民将为女英雄举行告别仪式。他们备下鞭炮、香烛、果盘,专门请了为湖南女兵起坟的人,按照当地风俗习惯为湖南女兵作祭奠;他们写下“迎送湖南抗日女兵魂归故里”的条幅,祝福湖南女兵一路走好;他们还为湖南女兵制作了一张40寸的大幅照片,希望世人能够铭记湖南女兵的英雄事迹。徐州市民政局、铜山县民政局及柳新镇相关领导,也将参加告别仪式。仪式结束后,当地民政部门相关领导和《都市晨报》的记者将与热心读者、记者一道,护送女英雄回家。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7#
发表于 2011-3-29 11:1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29 11:15 编辑

   四、英雄安息湖南革命烈士陵园
    2004年湖南革命烈士陵园决定:“湖南女兵是抗日英雄,是我们湖南儿女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骄傲,革命烈士陵园是这位无名女英雄最好的‘家’!”2004年7月7日,湖南有关部门再赴徐州。把女英雄的遗骸接回故乡。  
    66年的遥望,一个美丽的英雄回到了故乡。穿越66年的时空,湖南无名女英雄回家了!
    清晨,在徐州人民、都市晨报记者、本报热心读者及本报记者等人的护送下,女英雄终于回到了故乡。上午,女英雄的迎灵仪式和祭奠活动在湖南革命陵园隆重举行。在湘,苏等各大媒体的关注下,烈士的故里和亲人都找到了,并且烈士遗骨还被迎回了湖南烈士陵园,还有解放军和武警礼兵抬的骨灰盒,家乡人民和当地政府都给这位女英雄以很高的规格和礼仪。
    四面八方的人自发赶来,上午10时整,女英雄的遗骸进入湖南革命陵园。
    四名武警、两名司仪,为湘女之魂开道。在人们的簇拥下,女英雄的遗骸被安放在湖南革命陵园雄魂阁的大厅之内。女英雄的遗像高悬在大厅正前方的相框里,她那花样年华的青春,她那脸上甜甜的笑意,几乎使人们遗忘了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自发赶来祭奠女英雄的人,也越聚越多。他们带着祝福,怀着崇敬,从四面八方赶来,那一个个白色花圈、一对对挽联,寄托了人们对女英雄深深的怀念。
    “魂兮归来,英灵千古”
    10时10分,人群肃立,默哀。礼炮轰鸣,乐声阵阵。“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黄河大合唱》那雄浑激昂的乐声,在灵堂里回荡,前来祭奠的人们,仿佛被拉到了66年前那个血肉横飞的战场——在那里,清秀的无名女英雄为了对祖国的忠诚和故土的热爱,永远闭上了美丽的眼睛。
    10时40分,《送战友》的乐曲在灵堂内奏响。人们自动排起长队,来到无名女英雄的遗像前鞠躬致敬,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累积多日的情绪在这一刻迸发,一位80岁的白发老人再也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人群受到感染,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哭泣,感动无声地流淌蔓延。

老军人含泪向女兵遗赅致敬

    迎灵仪式和祭奠活动结束后,抗日女兵的遗骸被放进了革命陵园雄魂阁的长安苑内,她的遗像,被稻田中学的学生们捧在手中。“您虽然离开我们60年,但是您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今天,我们代表长沙女中几经易名而来的现稻田中学2000余名师生来看望您。虽经历史沧桑,找不到您的亲人,我们就是您的亲人,但我们将每年来看望您。”
    2005年4月5日,这是女英雄“回家”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湖南革命烈士陵园的一座无名墓前,一簇簇鲜花簇拥着墓碑。阳光下,墓碑上的三行文字格外醒目:
    一九三八年徐州殉难
    抗日无名女兵之墓
    湖南父老乡亲立
    墓碑上方,镶嵌着女兵清秀美丽的身影。  
    为不忘国耻,为告慰忠魂,湖湘父老为后人竖起一块丰碑,让坚石将纪念延伸到永远。

    五、英灵魂归故里
    66年后,经过多方努力,女兵的骨骸终于运回了湖南安葬。女兵的身世之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大家一起帮助寻找女兵在湖南的家人。但一年多过去了,女兵的家人在哪?虽然找到无名女英雄家人的希望很渺茫,但人们一直没有放弃努力,仍期待奇迹出现。
    在2005年,事情忽然有了转机。当年8月,频道《女人故事》栏目组接到稻田中学校友会谭映天的电话。他说接到原稻田中学普十二班的学生王杏华的电话,王杏华觉得照片中的女兵比较像一位同班同学。已经86岁高龄的王奶奶回忆起,有一位叫刘守玟的同学与照片中的女兵比较像。“王奶奶见到我们后情绪激动,她在纸上写下了‘刘守玟是同学’,而且还写出‘刘守玟是桃源人’”。
    终于,在经过辗转找到一位8旬高龄的当年长沙女中的老校友,她看到照片之后,虽然已经不能说话,但是仍用手写下了“刘守(王文)”三个字!后经过多方查证,现在已经可以确定,湖南女兵就是这位老校友写的“刘守(王文)”!
    女兵是湖南常德汉寿人,35年进入长沙女中读书,37年参军到前线,时年18岁,随后在徐州战场上牺牲!其在家乡还有亲属,是其堂兄的儿子!至此,女兵66年的心愿终于完成,对于我们和诸多为此奔波的湖南人来说,这只是一份没有按时履行的义务,只希望还没有失去应有的意义。
    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社会专题部《半边天》栏目组通过查找,已于日前正式确定湖南“女兵”的姓名、年龄和住址。
    10月25日,“女兵”家乡———湖南省常德地区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举行隆重的迎灵仪式,将“女兵”接回故乡。
    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社会专题部《半边天》栏目组是27日下午从湖南赶到徐州的。他们在湖南寻找到“女兵”家乡并参加了迎灵仪式后,为寻访“女兵”当年战斗的足迹,专程来徐采访“女兵”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和牺牲地。《半边天》栏目组编导侯雅俊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为确定“女兵”身份,已从中央电视台出来20多天了。“女兵”的最后确认通过了很多环节。家住长沙市区、现年87岁的王杏华老人,首先确认“女兵”是她的同学刘守玟。她说她和刘守玟是同班同学,比刘守玟大两岁。她印象中,刘守玟是常德地区汉寿县人,来自一个大户人家。王杏华老人还说,今年已90岁的黄莼老人也是她们一个班的,目前就住在长沙市区。侯编导说,根据王杏华提供的信息,最后他们从长沙女子中学(现在的稻田中学)的档案上发现了刘守玟的名字,上面明确注明籍贯为“湖南汉寿”。
    《半边天》栏目组随后分别找到王杏华和黄莼两位老人。王杏华老人尽管已经87岁,但身体健康,记忆力非常好。她说刘守玟和刘守玫姐妹俩当时都是长沙女子中学的学生,妹妹刘守玫比她们低两届。王杏华说,当时她们还没高中毕业,由于抗日烽火突起,学校组织她们上了将近两个月的战地救护课,准备迎接抗战。1938年初,谢冰莹在长沙组织了许多学生开赴抗日前线,刘守玟就是其中之一。她记忆中,刘守玟不大爱讲话,是大家闺秀,成绩中等偏上。90岁的黄莼老人虽然不能说话,但头脑清晰,可以用笔和纸与人交流。她指着档案上“刘守玟”三个字,写到是她“同学”。然后又指着“女兵”照片,写到“她是刘守玟”。黄莼的子女告诉记者,去年7月湖南电视台报道“女兵”回家的消息时,老人就从照片上认出了刘守玟,她当时激动地直掉泪,用笔告诉家人,“女兵”是她的同学。家人当时担心老人激动容易出危险,所以没与电视台联系。
    确定“女兵”就是刘守玟并得知她来自汉寿县之后,立即与当地公安部门联系。最后终于查清刘守玟的故乡所在地——常德地区汉寿县新兴乡军刘村。该村现有刘氏族人800余口,目前与刘守玟同辈的族人已全部作古。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守玟有一个哥哥,叫刘守珏,后来去了台湾,现已去世,没有留下后人。她妹妹刘守玫,文革期间有人在长沙见过,后来下落不明。现在军刘村年龄最长者79岁,他们虽然已记不清刘守玟的面貌,但是却知道刘家有一个女孩子当年出去抗日没有回来。他们还说,刘家当时是这一带很有钱财的大地主,要不然也不会把两个女儿都送到长沙去读书。
    在军刘村刘氏族人的强烈要求下,湖南长沙革命烈士陵园终于同意将“女兵”遗骸移交故里。10月25日上午10时,刘氏家族在军刘村举行隆重的迎灵仪式,几乎所有族人都来到现场。唢呐奏响,鞭炮齐鸣,香烛点燃,焚烧纸钱,少先队员举手敬礼,全体族人磕头跪拜,迎接抗日英雄的遗骸和遗像回到老家。前天上午,《半边天》栏目组把从长沙带回来的录像资料,在刘守玟的牺牲地——铜山县柳新镇陈塘村现场播放。一直帮助“女兵”寻找家人的热心读者王家金先生、数十年如一日为“女兵”上坟烧纸的陈开灵先生观看了录像后,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说:抗日英雄,你终于真正回家了!
    作者感言:长忆英雄泪满襟
    昔时巾帼从军行,今以拙文慰英灵。谁为中华添英气?湖南新到女儿兵。
    看到这一报道,让我的心灵感受到了一种震撼,立时哽咽不能语,一向自认为无比坚强的我怎么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竟然泪盈眼际……
    我不敢肯定最后的身份是否无误,毕竟相隔太久远,阴差阳错的事难免存在。也许她就是刘守玟,也许她是另外的一个人,然而如今她是谁已不重要。因为英雄本无名,英雄不用墓志铭,她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张照片,还有一丘荒坟。
    我为此难过,不仅为她如花的年华、鲜活的生命,更为其壮烈和勇敢。我深深敬佩这位女兵,细微处见民族大义,在一个民族危亡的时刻,以一己柔弱之躯报国效命,壮烈感天,可歌可泣!
    本来很绚丽的生命如此谢幕!战死沙场的英烈竟然如此年轻!祝愿她的来世有一份美好的爱情,有一片和平的天空。
    无论时间怎么流逝,抗日将士的英灵会一直提醒我们:切不可忘记国仇与家恨。我们可以不灭亡日本,但不可以忘了民族仇恨。
    在此深深感谢《都日晨报》、《潇湘晨报》、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组、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深圳电视台大爱无疆栏目组这些新闻媒体!感谢网络传媒的热心网友!感谢徐州政府、湖南政府、湖南革命烈士公墓、稻田中学!感谢陈开灵一家!正是由于为我们打开那页久已尘封的历史,你们的爱心接力,才圆了一个烈女孤魂66年的梦!
    永远忘不了那位含泪的老军人庄重地向女兵遗像行军礼,满脸严肃,满眼泪水……这些镜头传递了一个信息:为了国家民族的尊严和繁荣,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我们愿意像先烈们一样,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此时此刻,女兵叫什么?她从哪里来?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只要民族精神还在,那么,无名女兵,还有千千万万的无名先烈,就已经永远镌刻在人民的心上。
    女兵安葬在湖南革命烈士陵园的时候,徐州来的老乡的孙子,照顾女兵多年的陈开灵老人悄悄地对湖南的记者说,女兵其实不是像报上写的那么从容,在弥留之际,她一直在哭着叫妈妈!瞬时间,几个见惯了事情的大老爷们不禁泪流满面!原来,在我们知道这一位笼罩着英雄光环的女兵也是一位会伤心、会难过、会流泪、会留念亲人和生命的女孩子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她的选择意味着多大的决心和怎样的意志!谁没有生命的渴望,谁不知生命的可贵。女兵做为富家小姐,完全可以远离战争,可是她的选择却是共赴国难。如同当时许多高举着“生在湖南、死在山东!”“生在湖南,死在徐州!”旗帜的青年一样走向了抗日前线!这,或许是一种当今中国人需要,但是已经缺少的一种精神!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不倒数千年,就是靠这种“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民族精神!!
  
                                                          二○○七年十月十四日深夜于吉林长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8#
发表于 2011-3-30 15: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30 15:37 编辑

(转载)
女英雄“沸腾”小山村

记者驱车赶往汉寿。到达后,通过县委宣传部,我们了解到,经过社会各界多方努力查找,已经确定女兵名为刘守玟,老家就在汉寿新兴乡军刘村。

一年多来苦苦的寻找就要见到曙光了,我们克制不住心中的兴奋,立即驱车前往。女兵的家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她还有哪些家属?他们过得怎样?路边美丽的田园风光我们已无心欣赏,满怀期待的心随着车颠簸,好像随时会蹦出来。

一进村,村民们便围了过来。“我们这里出了一个女英雄呢!”一个村民说。村民们告诉我们,10月25日,经过汉寿警方和有关部门的努力查找,女英雄已经找到了家人,并且她的后裔刘先启和村民为女英雄举行了盛大的拜祭仪式。

“那就是刘先启的家!”这是几间简陋的砖房,一位老人正在屋前空地晒谷。当我们走进刘家,便一眼看见堂屋的桌上摆放着女兵的照片(从本报上翻拍的照片),几朵康乃馨点缀在四周。看见我们,老人缓缓站起身。“我就是刘先启。”老人说。眼前的刘先启身材不高,穿着蓝色外衣,我们还没说出来意,刘先启便远远指着女兵的照片说:“她是我的姑妈,我父亲是她的堂兄。” 刘先启说,姑妈离家太早,“我今年68岁,她离家时我都没出生呢”。刘先启在小时候,依稀听见老人偶尔提起过“刘守玟”这个人,但因为时间久远,他早已淡忘了。“直到前几天,来了不少人,到家里向我打听,我才知道我们家出了个英雄!”刘先启说。女兵身世被证实后,整个军刘村沸腾了!村民们到处奔走相告:村里出了个抗战英雄!而刘先启本人更是激动得合不了眼。


根据了解,新兴乡军刘村住有多个刘姓氏族的人,凭什么认定刘守玟就是刘先启的先人?刘先启转身拿出一本红本子,“这就是我们的族谱,我的父亲叫刘守宜,而且全汉寿只有我们家族的族谱里有‘守’字辈。”刘先启说,“我们这辈是‘先’字。”记者翻阅族谱后发现,里面并没有“刘守玟”这个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祖宗的规矩,女子姓名不上族谱。”说罢,刘先启走进堂屋,久久凝望着女兵照片。那女兵还有其他的亲人吗?刘先启摇摇头说,“现在肯定没有了,‘守’字辈的人都不在了。”


这时,我们拿出本报几张关于女兵的报道复印件递给刘先启,并向他讲述了本报记者远赴徐州,历尽艰辛,将女兵的骨骸带回长沙安葬,完成了66年前女兵的遗愿时,刘先启沉默了一会儿说:“没想到姑妈牺牲了那么多年,还有人记得她,还帮她完成了心愿。”

为了迎接英雄回家,刘先启特意将女兵的照片翻拍放大,装上相框。同时,他和村民们一起敲锣打鼓将英雄迎回了家。刘先启表示,他正在筹划为女英雄修建一个纪念祠,“让子孙后代都以她为荣”。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1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1 
UID
53 
9#
发表于 2011-3-30 15:4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30 15:53 编辑

清明时节家人来祭奠 抗日女兵名字刻上墓碑

2006-04-06
  作者:肖 娟 
 来源: 潇湘晨报

                                                                     

★女兵刘守玟的同学王杏华来到她的墓前祭奠。朱辉峰 摄

    ★女兵的侄儿刘先启在墓前祭奠。朱辉峰 摄



    据潇湘晨报4月6日报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昨日上午,湖南革命陵园艺术墓园内,阵阵小雨淋湿了扫墓人的心情。本报与抗日女兵的母校长沙稻田中学(原长沙女子中学)举办的纪念抗日女兵及刻名仪式隆重举行。

    清晨,女兵墓前鲜花锦簇,朵朵黄菊映衬着那张年轻清秀的脸。草坪上,站满了前来为女兵扫墓的市民、女兵母校稻田中学师生代表、女兵当年同窗好友、湖南财专的大学生……女兵家属也第一次来到墓前,向女兵遥寄哀思。

    女兵墓碑刻上了名字

    昨日上午10时30分,女兵墓前已聚集了100多名前来为其扫墓的社会各界人士。此时,大家都注意到了女兵墓的上方悬挂着的横幅——“湖南女兵,您的家人找到了!

“姐姐有名字了!”见记者到来,86岁老人章长兴赶紧迎了上来。章长兴非常关注女兵,他一直管女兵叫姐姐。昨日早上一到陵园,看见女兵墓碑上刻上了刘守玟字样,老人高兴得落泪了。姐姐有家了……”

    2005年10月,经过1年多苦苦寻找,反复核实,确定女兵名为刘守玟,汉寿新兴乡军刘村人。随后,应读者和家属请求,本报联合湖南革命陵园,为英雄的墓碑加刻上名字以及籍贯,让后人将她铭记。

    在仪式上,本报执行总编辑李克炎动情地说:“历史是不可忘记的,两年来,女兵精神时时激励着我们前行,成为爱我国家的精神感召,成为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今天,我们终于刻上了无名女兵的名字,为了一个英雄最后的牵念,为了一个英雄忠孝两全的愿望。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告祭安葬在这里的英雄。”
  

    唱起献给女兵的歌
    “世纪回眸,回望那血火交融的台儿庄;我不后悔,生命的最后一页涂满剑影刀光。些许遗憾,妈妈啊,女儿不能尽孝在您的身旁,忠孝难全,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如果祖国需要我们,我们也会义无返顾血洒疆场……”

昨日,稻田中学70名学生代表排列整齐,站在女兵墓前,朗诵起献给女兵的诗——《世纪之约》。深情的语句,打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

    湖南财专工商管理系30名学生代表,手持白花,在女兵墓前宣誓。无名女兵,一个闪耀着不朽价值的光辉形象,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大学生的宣誓声中,稻田中学的学生们排着队逐一走到女兵墓前,摆上亲手叠的千纸鹤和思念卡片,再深深鞠躬。我把敬意和怀念都折进了纸鹤,画在了卡片上。高二学生李令书说。

    女兵同学:“我一眼就认出了她”

    柔缓的哀曲轻抚着人们的心。香烛点燃了,祭品摆好了,一束束目光相聚在那张永远十八岁的脸上。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杵着长柄雨伞,蹒跚地走到女兵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恭敬地一鞠躬。老人微微皱起眉头,抿着嘴唇,眼角挂着一滴眼泪。

“68年了,没想到我们在这见面,我能看见你,你却看不见我啊。还记得不,68年前我们在一起唱歌,唱《五月的鲜花》,一起讲秋瑾的故事……”老人凝视着女兵照片,喃喃自语。她就是女兵生前同窗好友王杏华。我们当年都是女中普12班的同学,她的座位和我挨得很近,她个子不高,平时不怎么说话,最后一学期她就退了学,那时抗日战争刚刚爆发。说起女兵刘守玟,88岁的王杏华陷入对往事的追忆中。

    当年,她们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我们那时开了护士训练课,毕业那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班上有一些同学拿着家里的伙食费,在学校报到后,就远赴前线了。老人抹了抹眼睛,前年我看了报纸上的照片,一眼就认出了她!王杏华说,当时校方要求女生的头发只留到和耳朵平齐处,对她们的衣着也有特殊的要求。这和当时其他几所女子中学不同。初看照片,王杏华就感觉女兵的着装风格、头饰外形以及照片所处的背景都与学校所存档的老照片很相像。普12班是1935年春招生进去的,同学的名字,王杏华基本还记得,音容笑貌不模糊,她发现女兵生前的照片从眼部至头顶极像同窗刘守玟。我再仔细一看,没错,就是她。

    此后,一位名叫黄莼的老校友的子女找到稻田中学校友会,称自己母亲看了报纸后,也认出她即为同学刘守玟。当天,校友会负责人谭映天找到了黄莼,病榻上的黄莼虽然不能开口说话,但她看着女兵照片,在纸上准确写出了“刘守玟”三个字。(编辑 李兰香)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11-16 18:58 , Processed in 0.071580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