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英杰林黄卷(林秉南之父)
2011-01-14 来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作者: 任定安
青灯黄卷,竹林风影。纵观百年的近代史,有多少为国为民的志士仁人在历史的长卷里写下了重彩的一笔,在社会变幻的风云中留下了光辉的影子。20世纪初叶,在推翻二千多年封建统治的辛亥革命大潮中,有无数中华儿女追随孙中山先生慷慨赴义,成其忠实革命信徒,用热血谱写了闪光的史诗。其中,知名民主人士林黄卷就是一个突出代表。 林黄卷字经农,祖籍福建省莆田县洋尾乡(今白塘镇洋尾村),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尽管生在贫穷农家,但天资聪敏,勤勉好学,从小就立志成才,后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福建政法专门学校。林黄卷的青少年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中,满清王朝腐败无能,西方列强肆意侵略,百业凋敝民不聊生,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掀起一次又一次反清斗争……林黄卷在学校念书时就深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决心追随他投身革命,报效祖国,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清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林黄卷从福州返回家乡,积极参加莆田光复之战。1915年,林黄卷飘洋过海,到华人集中的马来亚垦殖橡胶园,开采锡矿,并担任挂罗庇劳埠华侨学校校长。该校董事邓泽如恰是孙中山先生在南洋筹饷革命总机关主持人。林黄卷于1920年经邓泽如介绍加入中华革命党,并兼任南洋筹饷革命总机关秘书,帮办筹饷大事,在当地华侨中大力宣传革命,支持孙中山先生反清斗争。1921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林黄卷闻讯立即启程回国,加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运动。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内政部矿务局科长,他授命创办《国民党周刊》,担任主编。积极宣传国民党改组,以及孙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当时国民党党内斗争激烈,粤军将领陈炯明是反对新三民主义的主要代表。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登上黄埔永丰舰(即后来的中山舰)离开广州到上海。因当时消息闭塞,林黄卷不知道发生了叛乱,危险即将临头,早上枪声停息后,照常前往编辑部上班。他刚走到编辑部路口就被几位工人师傅拦住,通知他编辑部已被叛军占领,正在进行大搜捕让他赶紧逃走。那时的广州已是腥风血雨,一片白色恐怖。编辑部的几位副主编不幸被捕,当天早上就被叛军杀害,林黄卷是主编如被抓获必死无疑,幸亏有这几位工人师傅的救助才躲过了这一劫难。林黄卷辗转来到香港继续支持孙中山反对陈炯明叛乱的斗争,任香港讨陈机关筹饷员,再次为革命力筹经费。叛乱平复后,林黄卷返回广州,担任大本营财政部参事。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林黄卷被推选为代表,并在会上当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1926年1月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二大”, 林黄卷又被推选为代表。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林黄卷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背叛中山先生革命思想深为不满,一直持反对态度。此后的1929年2月至1937年初,他先后任国民政府两广盐运使署秘书长、国民政府财政部《盐政史·两广分史》编纂主任,广东海丰、博罗县县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广东省乐昌县税务分局局长。1947年后离职在广州居住。 新中国建立后,林黄卷在广州参加民革及侨联,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曾被选为居民组长及人民陪审员。他力助在在美国的儿子林秉南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1956年,林黄卷从广州迁居北京,文革期间受到迫害。 1968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6岁。 注:林秉南少年时名秉兰、字士光,l920年4月21日出生于马来亚(今马来西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