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论坛原创区 一中校址变迁实录
查看: 6298|回复: 2
go

一中校址变迁实录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1#
发表于 2011-1-3 23:50 |显示全部帖子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1-6 09:46 编辑

      屈  


       一中2.jpg


   

    市一中办于1928年,培养学生总数超过十万。数十年来共经历了七迁八扩的大搬家。搬来搬去都与朝代的更迭、民族的安危和文化的盛衰紧密相连。迁址、并校、调班之中,又与二中、三中、四中、十三中相互融汇结合,在教育史上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篇搬家史,将有助于校友们对母校的全面认知。


                               母校发源地在一德路



    为什么母校创校于20世纪20年代,而不能更早一点或更后一些?这同广州市的建制有关。广州作为一座古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20年代之前,广州虽然已是广东省的省会,但是城东属番禺,城西属南海,直到1921年才成立广州市政厅,广州此时才正式成为一个市的编制,由孙科任第一任市长。


    新成立的市政厅,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兴办教育。当时广州城内已有多间外国教会办的学校,包括真光、培英、培正、岭南、圣心(今天大新路的市三中),省立则有广雅书院,而广州市作为政府属下的公立中学则一间也没有。于是在1928年着手创办第一间市立中学。


    同年8月,筹办人员在本市一德路石室(又名圣心大教堂)前面租用“天字楼”12间铺屋作校舍,招收新生五个班,其中高中文科、理科各一班,初中三个班。只收男生,不收女生。由留美教育博士司徒优出任校长,训育主任胡俊甫,总务主任李绍清。


    老师的薪酬按课时计算,初中每课时7元,高中每课时9元。以每周十八个课时计,高中老师月收入648元。

当时定出的校训是“勤诚勇毅”,意谓“勤则有功,诚则落实,勇则果敢,毅则可成”。


    这个校址只属临时性质,地处喧闹的商业闹市,可活动空间有限,学生出操或上体育课,便要跑到大马路上,的确不是个读书的理想环境,于是边办学边选新址。


                               越秀山麓朗朗读书声



    最后选中了越秀山麓“粤海楼”旧址,依山搭葵棚十八座用作课室。第二年(即1929年)便从一德路搬到越秀山,成为一间完全由葵棚组成的简易中学。高初中各招十个班,其中初中一个班是女生。


    与此同时,市政府斥资15.2万元,在葵棚校舍左侧兴建校舍大楼,1934年春季,师生们告别了5年的葵棚教学生活,搬进了新的教学大楼。全校共有二十二个班。


        1929年市政府又着手筹办市立第二中学,1930年,市二中租用西关逢源正街礼拜堂和几间民房为临时校舍,斥资十三万元在蓬莱路建新校,19325月建成,也就是现在的市一中的地方。


    当时陈济堂主粤,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因孔圣人说过“男女授受不亲”,1935年硬性实现男女分校,办法是将蓬莱路市二中的男生全部搬到越秀山麓的市一中,市一中的女生全班转校到市二中。市一中成为男子中学,市二中成为女子中学。


        1936年,市政府又将原校址设在竹丝岗的市三中男生并入市一中,市一中的教学班达到28个,学生人数上升到1500人。


    同年7月,陈济堂失势,被南京国民党政府免去所有军政职务。从1937年起,男女分校的政策不再执行。


                                  难忘的1938



        19377.7事变,日军全面侵华,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市一中有学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读书小组,读书小组的骨干发动同学们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男女高中学生还参加了当局举办的军训。要安下心来读书已经不可能了。


        1938年春季,日军飞机经常在广州上空出没,空袭警报频繁,越秀山是全市的制高点,有军队驻守,是日军轰炸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师生的安全,市一中从越秀山暂迁到西华路太保直街五一小学办学。这所小学便是现在的市四中校址。这是市一中第三次大搬家。


    同年9月,新学年开始时,市一中的初中生拨给二中,二中的高中生拨给一中。于是,市一中改名市高中,市二中改名为市初中。不过,市高中和市初中都好景不长,蓬莱路的市初中,被日军飞机炸中,损失惨重,被迫停办。


    经过14个月的狂轰滥炸,19381021日,从惠州登陆的日军沦陷了广州。在西华路太保直街的市一中也办不下去了,被迫流亡澳门。


    为什么大陆和香港先后沦陷以后,日军不入侵澳门?是因为在葡萄牙另一个殖民地南美洲的巴西,住有300万日本移民。葡萄牙政府声言,如果日军入侵澳门,便要把300万日本移民驱逐出巴西,因有此忌讳,日军便按兵不动,澳门躲过了沦陷的灾难。有许多学生家长带着子女逃难到澳门,市高中(即一中)部分教职工在澳门租地方坚持办学,让逃难的学生有机会在澳门寄读。这是母校被迫的第四次迁徙。


        1939年,在澳门的市一中艰难地维持了一年之后,因经费、入手、生源的局限被迫关门。从19401945年,日寇侵华令市一中停办了6年之久。


                               复兴在荔枝湾河畔



        1945815日,日军宣布投降。9月,广州市当局便宣布市一中复办。校址是当年市二中(市初中)的旧址,南临黄沙大道,西接蓬莱路,东邻蓬莱西大街、北至昌华街,荔枝湾从学校西北面缓缓流过。复办的市一中在1946年分春秋两季招生。现在市一中初中部老校舍的三层高主楼,在1946年春复校时已经有了。


        30年代老校友回忆:日军投降时,因交接手续未清,在越秀山麓未能及时开学,所以市一中复办在市二中旧址,(即现在的黄沙校区)这是一中和二中校址互换的原因之一。


    筹备复校的校长是余光天。1946年秋季冯镐任校长,教务主任陈如山,训育主任郑镜淞。知名教师有地理科曾启泰、生物科谢万贯、语文科李翰生、化学科卢天裕、体育科刘继明、美术科张亦豪诸老师。


    主楼前面的建筑(包括民房)当年被日军飞机炸成一片废圩,复校后,师生们捡砖瓦、平地面,开辟出一个运动场。


        19491014日广州解放,广州军管会派出三位解放军接管市一中,军代表组长是陈联新。后来,陈联新被任命为市一中校长,直到1957年调职为止。


        1950年初,从海南岛起飞的国民党飞机频繁侵入广州上空,敌机又于33日轰炸如意坊,造成重大伤亡,历史上称之为“3.3轰炸”。鉴于学校附近是铁路南站和黄沙码头,是敌机的重点轰炸目标,为安全计,市一中暂迁往文明路教忠中学(即现在的市13中)继续上课。这是母校第6次搬家。市一中在8月举行的初中高中入学试,考场仍然设在文明路的教忠中学。


    海南岛解放后,广州就没有受到空袭。9月,市一中又搬回到蓬莱路原址上课。


    从1945年起至2005年的60年间,市一中在蓬莱路经历了抗战胜利,广州解放、抗美援朝、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文革”浩劫和开放改革的时代风雨,迎来了教育大发展的春天。2001年,市一中被定为广州市24所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之一,由国家斥资在大坦沙建设新的高中部,校区占地8万平方米,按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标准建设,为全日制寄宿学校,可容纳60个高中教学班,3000个学生就读。2005年建成,并完成了高中部的扩校搬迁(老校舍继续办初中),这是在社会主义祖国和平崛起,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全国人民全面奔小康的大好形势下完成的一次扩址。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2#
发表于 2011-3-4 23:18 |显示全部帖子
据闻,当时一中主要为国民party培养党政要员,二中培养军事要员滴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3#
发表于 2011-3-8 12:03 |显示全部帖子
阳光总在风雨后。。。。。。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5-16 02:58 , Processed in 0.33421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