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4-3-19 21:19 编辑
你所不知道的民国理发业
民国月份牌上的美女,发型考究
文/西 慧 图/罗林虎工作室
清代理发叫“剃头”,新式理发出现在民国初年,很快就衍变为成熟的行业,服务细致入微,还产生了“权力”很大的行业工会,有精细的行规行约,如不准加夜班、工人每餐的菜金必须是剪发价的1/4、劳资分账比例为4159等,谁要违反,严惩不贷
一 用响刀剃头
修理头发,远古已有。汉代人们已普遍盘发和束髻,梳头方法和髻的式样也有多种。
1644年,清军入关后颁布了剃头令,强令汉族男子改变蓄发旧习,依满族剃去周围头发,束辫垂于脑后。
1647年清兵攻入广州,更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并雇佣发匠设卡巡街执行,广州民间称这为“剃头佬”。后来剃发形成行业,发匠们开始在固定地方设点档经营。
当时剃的都是半截头,剃头方法也很特别,客人低着头扶在一张半人高的凳上,将长辫搭在前边,让师傅剃去半截头发。所用的剃刀,只是一把土制大头刀,后来才有外国输入的剃刀,当时称洋刀,又叫响刀(因锋利,剃时发出沙沙声响)。
1911年11月,广东宣布脱离清廷统治,下令剪发,废除男子留辫。各界人士闻风而动,老人多把头顶刮得光秃秃,青年则理平头装。
于是,剃头点档慢慢衍变为店铺,理发的主要对象为男子,设备十分简陋,每个座位前有一面镜子以及刀、剪、围布。天热时,店内上空悬挂一布制横幅,由童工手力牵扯扇风。
二 店东多是云浮人和四邑人
1919年“五四”运动后,女子剪短发已成为一种新风尚,男子也讲究起发型,普遍理西装头,有的还钳波纹发型。
街头上,那种从欧洲传入、代表理发店的旋转不已的红、蓝、白三色斜纹圆柱随处可见,理发成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大新、先施等大的百货公司,东亚、爱群等大的酒店也设有理发部以方便客人理发。
很快,理发店也分出高级店、中级店、下级店和街头小摊档等不同档次,以适应不同顾客的需求。
高级店一般地处繁盛地段,店面宽敞、装修豪华,店中全部使用磨盆椅(可以在椅上卧着洗头),用名牌洗涤用品,工具经严格消毒,技术力量好,加上礼貌待客,接待的都是有身份的人。当时的名牌店就有一新、豪华、中央、模范、南半岛、一乐也、北秀等一批。
一新,开业于1925年,在一德路,后又陆续开了两家分店。该店顾客最初以男界为多,后以女界为主,以服务态度好和清洁卫生见长,光临的多是教育界、卫生界人士和机关职员。
豪华,开业于1947年,在第十甫,设备好,技术精,服务对象多是西关太太小姐以及戏曲界人士,一直以女界为主,港澳人士亦不少慕名前来。
中央,位于下九路,投资人为澳门中央酒店赖卓,全部家私用具均在洋行购进,解放后改为荔湾理发店。
中级店环境次于高级店,装修设备一般,店中只设集中洗头盆,化妆品质量也是中等的,但对工具、毛巾等卫生消毒工作,还是跟高级店一样严格。
下级店多设在居民聚居点,开在内街横巷,装修设备简陋,只用木椅竹椅等,工人技术较差。
至于街边及内街的小摊档,当然又比下级店差一层了。还有一些手携藤箧,在街道小巷为小儿剃头、为妇女梳头刮面等理发工,层次更算不上了。
最初,理发师都是男的,到了30年代后,女界恤发电发日多,各大理发店争相雇佣女工当理发师。1931年,第一公园(中央公园)开设了广州第一家女子理发店———木兰女子理发店。
到了1936年,广州市特等理发店19家,甲等理发店59家,乙等理发店170家,丙等理发店510家,女子理发店36家。
一批理发名师,也在那时涌现。豪华店文少良、高晚晴,模范店张胜,中央店丘汉,因技术超群,被誉为“四大天王”,他们都为各自的店铺招引到不少客人。
在二三十年代,还有一位叫陈妹的师傅,擅长为女界钳发,掌握温度熟练,钳出的发型波纹显露,被称为“红牌老倌”。
有趣的是,在广州从事理发业的,抗战前多是云浮人,抗战后则多是四邑的开平、台山人,其次是新会、广宁人,还有上海、湖南、湖北人经营的“外江店”。
当时,云浮人开的理发店,不雇请四邑人,四邑人开的店,也不雇请云浮人。另外,还有地盘界线之分,如城里的惠爱路(中山路)、永汉路(北京路)、中华路(解放路)以及东山区一带,都以四邑人开店较多;而长堤一带以及西关、上下九路等地区则以云浮人开的店最多。
三 特级店理发收费约七斤米价
民国时期的男女发式已较丰富,男式有———
西装:把头发往后面梳,分界,有左分、右分,也有中间分,发脚有高、低、中三种。
红毛装:北方人称圆头装,是英国传来的式样,起脚高,额前发约一寸,往后渐短。
陆军装:是黄埔军校学生规定的发式,故称陆军装,它和红毛装不同之处,是两边特高,前边留几分长,四周推剪。
青年装:这是广州理发师首创和命名的,它和西装差不多,但不分界,吹一边,一边拨。
还有平头装、游泳装、长头发装等。
女式发型比起男子的要丰富。民国初年女子剪短发,大都是齐至颈部,波浪曲线最初是用木炭烧热发钳钳曲的,1934年后才出现电发(药粉热烫、冷烫曲发),分大圈、中圈、细圈,年纪大的妇女喜欢弯曲一些,以利耐卷。
女式发型还有学生装、蘑菇装、波纹装、鸡鸭装、椰菜花装等等,不一而足。
二三十年代,理发收费大致分为五级:特级3角、甲级2.5角、乙级2角、丙级1.5角、丁级1角。
广州沦陷后,物价高涨,收费按当时的米价收取,特级收费约7斤米价、甲级5.5斤、乙级4.5斤、丙级4斤、丁级3斤。抗战胜利后,理发工会印发了一个价目表,亦以米价为基础,特级收1元、甲级8角……
到了1951年,统一价格,仍以米价为标准,计一级8斤(合1.05元)、二级6斤、三级5斤、四级4斤、五级3斤,这个价格一直维持至“文革”时期。
从事剃头剪发的人,以前是被人看不起的。在清代,“剃头佬”被列入“下九流”,低人一等,不准参加科举考试。民国时期,理发工匠男工被称“飞发佬”,女工称作“发花”,地位低微,但要成为一位合格的理发师傅,并不容易,必须经过几年严格的学徒生涯。
理发业员工的拜师收徒:多是亲友介绍入店,先当杂工,签订师徒合同,经过三两年时间才当上技工,开始练习摇手、揸推剪、揸剃刀和协助师傅,做洗头、上发夹等工作,待基本掌握技术要领后,才算“出师”。
当学徒清苦,没有工资,时称“有食无工”,只是每年店内供一套衣服、一双鞋子(也有发木屐的),每月只得一两元“凉茶费”;出师后,才发一套工具(推子、剃刀、较剪、梳子),或介绍去其他店当练习生,仅得20%-30%分账的收入,一直到当上正式技工,才有41%的分成。
理发店学徒,也有“买师”的,即与店方协商,交一笔学师费,订明一年或半年,包教包学,期满后离店,自找门路。
1931年,杜秉珊(女)等人在丰宁路西瓜园附近(今人民中路),开设广州第一间女理发习艺所,招收贫苦女子学技,条件是包教、包食、包衣、包工具,学成后介绍工作。又订明出师后,徒工工资由师傅收取,作为学师费,所订期限,有的长达三四年之久。
四 理发是一种享受
当时的理发,也不外乎是剃头、剪发、刮脸、吹风等内容,但在细节上比现在用心多了,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去理发可以说是一种享受。
顾客进门,有专人接待(多用女的),递上香巾,有的还递上茶烟。先用梳子梳理一下头发,略微上粉,观察脸型,然后问顾客想剪什么发型。
剪发,由右至左,程序为:弹除碎发,显出轮廓;一刷再弹,修饰轮廓;再刷三弹,蓖除头屑;四弹清洁,照好后镜,一个程序也不能少。
洗头,遮好洗头布,帮客人两耳塞上棉球。抓洗时由轻到重,留心反应。洗完后送上热毛巾,请客人擦脸。
吹风,先上止痒奎宁水,再上油蜡。手抓风筒,自左至右,发型定好,吹风完后,再照后镜,征求意见。
修脸,遮好围布,放下发椅。先刷皂沫,并以热毛巾捂着,待胡须回软,再皂沫。剃时先顺后逆,先首额后两面。剃完后再次擦脸,上胡子油,涂香膏,喷滑粉,做按摩。
当时广州的许多理发师,还掌握了一门独特的“摇刀”技术,为客人剃胡子和修面时,脸剃得光滑,不会出硃砂(不出血之意),还有接受按摩般的惬意。“摇刀”技术不易掌握,要苦练腕部关节的灵活和力度。当时,日本理发业界曾到广州考察,也赞誉说“摇刀”技术确有独到之处。
不少理发师还掌握采耳、按摩、翻眼皮取沙尘等特技,免费为客人服务。碰上“落枕”,人们都是到理发店让师傅“扭脖”。
理发店还提供上门服务。许多社会名流、官太小姐,都是指定师傅上门修发。富贵人家结婚,也雇请师傅来家给新郎理发。还有为婴儿满月剃头,承包店铺和近郊农村理发等上门服务。
五 加班开夜班要罚款
理发业是个星散的“个体户”行业,但民国广州的理发业,竟自发组织起了强有力的职业工会,令这一弱势行业“拧成一条绳”,保障了自己的利益。
1946年,恩宁路金声戏院上映《假凤虚凰》,理发工人认为该片有损自己行业形象,要求停止放映及烧毁电影拷贝。于是,理发工会组织理发工人到戏院抗议,戏院召警弹压,双方冲突,大打出手,砸破橱窗、台椅,也伤了人。最后,当局被迫下令停止该片演出,此事曾惊动一时。
当时的工会,行业里大大小小的事它都管到,“权力”极大,而且,大家都服管认管,整个行业运作得井井有条。
理发店等级的评定,当时政府是不管的,就由工会评定,包括不同等级的收费标准。评定后,大家都规规矩矩地接受,没惹争议。当然,等级的评定是按一定硬指标的,如甲等店要用磨盆椅、乙等店要用四脚弹弓椅,丙等店用四脚木凳等。而各档次店铺的价目表,也由工会印刷向各店出售。
劳资双方的收入分配,民国初期工人占营业收入的30%,资方占70%,资方负责店租、水电等开支。
到了1924年,“广州市理发职业工会东西公议条约”(东西是指资方和劳方)制定了,把分账比例改为4159,这个分成办法,一直沿用到解放后“文革”前。
福利方面,工会规定店方包工人每日两餐,每人每餐菜金为甲级店男界一人净剪发价钱的1/4。每月旧历初二、十六两日加菜,菜金为常餐的6倍;而节日加菜,菜金为常餐的12倍。
另规定农历12月16日年尾“尾牙”(年尾大餐)后,休息一天,之后直到除夕,每日店方供应三餐,每餐加腊味四两。除夕之日,上午8时至下午4时的营业收入,分账比例倒转过来,即工人占59%,资方占41%;下午4时以后直至深夜营业收入全部归工人所得。
工会还规定平日的营业时间,由上午8时至下午6时,不准加班开夜班,如发现违规,当场没收剪发工具及罚款处理,工会不时派纠察队对市面各店作突击巡查。
以上各项规定,店方如不执行,工会会采取“大镬”(动员工人罢工)手段,加以制裁。如资方解雇工人,要在月终前5天通知,工人辞退也是如此。
1928年,工会还规定凡患有肺病等疾病者不得在理发场所操作,还禁止“洗眼”等服务。
当然了,工会的服务也不是免费的。工人每月要交纳一些会费,超过6个月不纳会费,就会被取消享受工会的一切权利;资方超过6个月不纳会费,会受工会指责或发动工人罢市作警告。凡未入工会的工人,市内理发店资方不得雇用。
工人失业,可以由工会借支伙食费,每月6元,最多只能借3个月,工会备有少量床铺,失业工人可以投宿。
(省档案馆编研部 摘编)
(来源:金羊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