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查看: 5627|回复: 0
go

婚纱之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959 小时 
威望
20784  
金钱
17323  
最后登录
2016-11-9 
阅读权限
帖子
16781 
精华
积分
20784 
UID
114103 
1#
发表于 2013-5-17 15:11 |显示全部帖子 |倒序浏览 |打印
本帖最后由 依慈 于 2013-5-17 15:12 编辑

莫依慈

     朋友,您读过高尔基的诗《爱神和死神》吗?高文豪说,爱神和死神是孪生姐妹,死神永远尾随着爱神,所以人世间多少乐极生悲爱火中焚亡的事例。

     里面有很优美的描写,那让所有肤色都热爱的最美的爱神,双目,红唇,披着那迷住全人类的纱裙,妙曼的身体在纱裙中约隐约现,点缀着全人类的梦想。没人知晓在爱神身旁永远站着一个黑披风的骷髅,拿着索命的大镰刀。

     今年的金秋敬老月,也和往年一样多姿多彩。许多的祝寿会感恩会。纪念银婚金婚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内涵。与慈善配合的,与感恩配合的。每当看见老先生、老女士们、打扮得七彩缤纷,披红簪花,穿着经典的金线刺绣的中式裙袿,长衫马袿,戴上礼帽,白头偕老的温馨就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种集体的展示,集体的娱乐,那娱悦之情真是一家一户不能达到此高潮。我们幸福的终极,就是追求了一生的白头偕老,儿孙满堂,齐齐整整充满希望的一大家子了。

     上世纪50年代的人,都几乎有婚纱迷恋症。记得我才三、四岁,到我三叔家作客。约20平方的居室中,一面中墙挂着三叔三嬸的大婚纱照,那恬静典雅的婚纱,蒙在新娘的头上,向左右垂下来,衬起一张渴求和娇羞的青春的脸。当时我目不转睛看呆了,特别是双人照旁一张三嬸放大的照片,那时还不知道这是婚纱,只是看过连环画,知道这是公主的裙子,于是奶声奶气又惊讶地说:“原来三嬸是公主啊……,把一屋子的长辈都惹乐了,纷纷点我的鼻子又翘起大拇指,又拍手说:”“这个小妹丁真会哄人,真识货啊!”可惜那时三嬸已经患上肺病,三叔正忧心忡忡,果然两年后,三嬸就离世了。三嬸离世后,让我着迷的婚妙照也摘了下来,从此,我每次到三叔家都怅然若失,望着空落的墙,努力从脑中把三嬸的婚纱照“贴”回原处。

     七十年代结婚,讲究的是革命化和标新立异,农村的青年男女,手拿语录红宝书,戴着草帽穿着新解放鞋,敲锣打鼓从女家到男家,向***像鞠躬,跳忠字舞,把纸烟和糖块一散,结婚仪式也就差不多了。有更革命化的,婚宴是忆苦餐,控诉完旧社会的苦,诉说新社会的甜,然后吃野菜汤。吃过野菜汤后,把糖块给来宾每人分两粒,代表苦尽甘来。我没那么进步,但记得婚礼相当简陋,煮两桌比平时好点的饭菜,也就糊弄过去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婚礼快速变得奢华和传统与新潮并进,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婚纱象永不调谢的昙花带着暗香,一下子开遍神州的城乡,就一下子流行开了。当时村里一位远房亲戚,率先与她在广州的亲妹合伙开了第一家婚纱店,很快就挣到了M桶金。婚纱的款式也从保守端庄型迅速向新潮大露特露进化着,青春靓丽的新娘子穿上这西化的纱裙,露出有弹性的丰满的肌肤,让人艳羡和惊艳,新娘子也不再含羞答答,她们把欢乐,对明天的甜蜜追求全写到青春的脸上,把新郎的傻、憨不知所措或鬼马杂都衬托出来了。中国特色的婚纱,在洁白或粉红的堆纱砌玉中,戴起许多的金饰,发展到今时今日有些新娘被金器墜得站立维艰,双手抬不起来,估计有几斤的金器甚至超10斤,着实夸张。这样又因炫富炫宠,把婚纱的美给搅成四不象的浊水了。每当我看到这景色,我都哭笑不得,这么夸张,除了让贼惦着还有什么好处呢?婚纱之美应当象插花艺术般衬得恰当才是美,堆砌过份反而显得粗鄙不堪了。但一样米永远养百样人,有人就爱堆砌,外人有什么办法呢?婚纱是属于高雅的高洁的,也仅属于青春和生机勃勃。

     还有一种穿法是让我心惊肉跳,头皮发麻的,那是一些多皱的面皮,枯槁的双臂,似麒麟的双臂般,这些远离了青春的人,人生的列车驶过了“雪山”“草地”,攻过了“大渡河”,“铁索桥”。为了今天的胜利、富足、安乐、儿孙满堂、她们穿起了婚纱……每当我看到这些老姐妹老阿姨,我都五味杂陈。不是说人追求美好,应该藏拙,遮丑不能献丑,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吗?您看站在身旁的老先生,他们燕尾长西装,遮住松垮垮的胖脖,肥塌塌的肚子,他们拄着手杖,真是个老“绅士”啊!可怜见的,挎着他的手臂的,是露出不堪的脸,胸、臂、脖的牙口糟糕的老太婆、把岁月的“欠账表”全都晒了出来,触目惊心!我想破头也不明白,这些活动的策划者、参予者,难道都接受镜中反射出来这残酷的现实吗?都有足够的勇气,厚道来展示这残酷的一切呢?就象爱神的纱裙穿到了死神的身上,每当我看见这一幕,我都浑身鸡皮疙瘩马上去找“救心丹”。如果这些老姐妹老阿姨,能清醒认识到,欣赏到老祖宗设计的好的裙袿才是她们的最佳选择,那雍容华贵,那“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风度,才是最适合展示她们的成熟睿智和谈笑间、胡虏灰飞烟灭的最佳服饰,是完美的展示。婚纱是昙花,开过就开过了,在五六十岁甚至七八十岁才穿那凋谢的昙花,多么可笑,多么可悲,多么让人心酸不可卒看。我的心酸绝没有恶意,最多只表现我的敏感,过敏和与众不同,婚纱是属于青春的,是属于爱神的,它不能强加于衰老的头上,不能让拿镰刀的骷髅脱下黑披风,穿上“妹妹”的纱裙。

     三嬸的婚纱照已经镂刻进我的脑中,尽管我无数次抱怨母亲当年为什么不照一款,而要照那么一款穿旗袍的和穿列宁装的,襟上还别着钢笔。但等我成年后,我全部释然了。特别是母亲离婚后回复单身,她把那旗袍和列宁装婚照也付之一炬!

     但愿我们用心良苦的晚辈早一天明白,婚纱不能用作纪念金婚,钻石婚,别让老奶奶,喜气洋洋的老阿姨再露丑献丑了,拜讬 !!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5-19 18:16 , Processed in 0.07659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