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粤地的谜语儿歌
查看: 502|回复: 1
go

粤地的谜语儿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威望
11163  
金钱
8927  
最后登录
2017-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343 
精华
积分
11163 
UID
4339 
1#
发表于 2013-2-2 19: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res08_attpic_brief.jpg

res11_attpic_brief.jpg
珠江的孩子

□李涵
  广州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千百年来,这种文化一直在发展,只是到了近代,特别是最近几十年,因为种种原因,特别是文化大一统的弊病,使地方文化逐步消退、衰落,如今,各地都在努力恢复自己独有的文化,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从上世纪20年代起,广州就有一批人研究本地的儿歌和谜语,他们不辞劳苦走街串巷去挖掘,去记录,也获得一些好的成绩。如今,广州的只剩下“月光光,照地堂”“红布包白布,白布包猪膏,猪膏包红枣”(荔枝)等几首,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有些人说旧儿歌过时,这是一种浅见,为什么“月光光”就不过时?其实,儿歌有它特殊的规律和情趣,特殊的韵味,什么时候读都一样清新,特别对于涉世未深的儿童,认识事物还很粗浅,把谜语和儿歌结合起来,对他们了解世界有极大的好处,既锻炼了口齿,又加强了人际的交往,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充满趣味。广州的老儿歌,今天也应该成为小朋友们的教材,因为,这是广州人的文化传统,有广州人的童趣,新生命对客观世界的窥测,感觉进而到认识,不需要什么政治思想的渲染,更不需要讲什么“立场”。孩子就是孩子。
  1
  不少谜语讲神秘的天象
  今天我们介绍一些谜语儿歌,就是九十年前的作品,读起来一样亲切——
  那时广州人认为天象神秘,有不少谜语讲天象,歌颂美化天象的,反映劳动人民对求知的渴望,“纸咁薄,薄过纸,十万将军抬唔起”(月亮),谜中阐述的是从地球看月亮,当然就是“纸”一样薄。“一支竹仔,烟烟(烟烟,软貌,也可形容硬貌,如烟韧)软软,千刀万刀斩唔断”(雨),还有“天生癞,地生毛,金脚带,银香炉”(分别是星星、草、银河、月亮),那时的广州人也没有那么多的框框,如描述“星星”就一定要像文人一样用诗的语言,干脆来个“天生癞”,最为直观。
  “一间屋仔两边过,五男二女齐齐坐。何事打起来,因为家财分未妥。”
  这首谜语其实打的是“算盘”。谜中用的“打”字相当巧妙,上下文串起来应该指打架,其实是拨动算盘子儿。也许那时算盘家家都在用,广州是个商业社会,光是讲“算盘”的儿歌谜语也不知几多,如“木做板障,竹做排梁。珍珠排满,慢慢参详”;“上山斩旧离碌木,斗(粤语,做)张离碌床。生的(粤语,念英文D音)离碌仔,离离碌碌,碌满一床”。虽然有些词语与今天不一样,但解释之后也可以读,这就是我们祖先读过的儿歌。
  2
  让人知道当时的社会风俗
  那时已经有些现代用品,如“四四方方一座城,城里有死人。一到开祭日,好多人客叫唔开”,讲的蚊帐,说里面的“死人”是调侃的说法。类似的谜语是——“四四方方一座城,城中计得百间厅。间间都有皇帝到,意见唔到就开声。”说的是钱庄用以筛银的钱板,如今就难以看到,但从这里可以让人读到历史,知道当时的社会风俗。不知是否那时的人对“四方”特别感兴趣的缘由,与“四方”有关的还有,“四四方方一坜田,日月乾坤在两边。万两黄金都在内,厘戥称来无半钱”,说的是“当票”,厘戥是旧时的小秤,当票当然没有半钱,但它所包含财产以千万来计算,也算是非常形象。“又圆又扁又四方,四边四便伴君王。得佢来时真正好,佢不来时心就忙”,谜底是“钱”,孩子也知道钱的用途和得失之间的心理效应。那时,广州开始有现代用品,谜语当然要教人认识,如“远看一座亭,近看不是亭。亭里十二字,个个见分明”,这个“钟”应当是旧时的大型座钟,大的有一两米高,小的也有一尺半。“远看一座小洋楼,近看一个大面头。人在水里走,水在上高流”,这个“雨伞”远看有如尖尖的屋顶,当时广州的洋楼多为尖顶,最典型的两句——人在水里走,水在上高流,诗情画意,特别用到“上高”这句广州人的俗话,听起来更为亲切。
  有些谜语更体现一种人情,如老人的情怀,“上山斩了枝,斩归家下当孩儿。上落高低多得佢,总好过一个儿”,老人不离手的“拐杖”,多少感情融入其中。家庭用品食品也大量入谜,如“远远看见一碗饭,行埋不敢吃”(盐);“沙盆叠沙盆,雨尾(加口边,雨丝)洒衙门”(石磨)。
  广州人时兴广东音乐,这个词并非出自广东,而是出自上海,那时一批广州人在那边做生意,也出现一批粤乐人在那里作曲演奏,于是被上海人称为广东音乐。在广州谜语中,有不少讲到乐器,“七个兄弟七处住,一个住在独家村。一阵横风吹过去,兄弟七个开开门”(箫),“三条大路透古城,古城聚下五营兵。桃园结义三兄弟,马不离鞍镇古城”,这个“三弦”也是北方乐器,谜语把弹三弦的手势也描绘得如此生动。可见,生活中出现什么,谜语就反映什么。有些虽然俗一些,但总和广州老百姓的生活戚戚相关,如“红木盆,载腊肉,谁人估到请佢食粥?”(粪桶);“远望一顶轿,行埋唔似轿。睇见一个龟公踎处数当票”(屎坑)。
  当然,最为平凡的生活用品,肯定最多出现在谜语上。广东的底子还是农业社会,在广东的农业产品被搬上谜坛,更加深作品的地方色彩。请看下列几个:“茶杯盖茶杯,中间有个红花妹”(榄核);“合罗又合罗,中间有个豆皮婆”(桃);“红线吊绿球,吊上树梢头。风唔怕,雨唔怕,至怕贼来偷”(杨桃树);“绿布包白布,白布包梳仔”(柚);“红灯笼,铁宝盖,十人行过九人爱”(鸡心柿),还有说的是“槟榔”,那时广州到处吃槟榔,发现之初,并非嚼食而是药用,有祛痰止咳、消食醒酒、宽胸止吐、驱虫等作用。嚼食后,人往往感到精神兴奋,面颊酡红,身上微微发汗,就像喝过酒一般。过去民众常以吃槟榔来御寒,和消除紧张劳动后的疲劳。所以广州在清朝末民国初到处都有槟榔的摊贩,如今台湾也一样。但嚼槟榔日久会使人牙齿变黑,残渣吐在地上,红迹斑斑,如同血渍,也影响公共卫生。这首谜语说,我在深山深又深,蛇唔拖,虎唔吞,人草(娶)老婆连累我,连累骨肉上刀聃(剁之意)……也表现那时的风俗习惯。
  3
  孩子从谜语懂得地方特产
  广东特产载入谜语,也使孩子从小懂得地方特产。有的一条谜语就包含几种广东物产,如“大奶奶坐高,二奶穿红袍,三奶一身癞,四奶一身毛”分被说的是“芒果、南华李、荔枝、桃”,又如“大哥生毛,二哥生癞,三哥生得定伶带癞(象声词),四哥对着烂草鞋”,这分别是节瓜、黄瓜、豆角、茄子,这茄子如何对着烂草鞋,有些费解,其余三项都容易明白。
  在谜语中,有些甚至加入诗情画意,读起来是一种享受。如“少小时,绿鬓婆娑。自如郎手,青少黄多。经几多磋磨,历尽几许风波,莫提起,提起来,泪满江河”,多么动人的画卷,有画有情,讲的原来是“船篙”,从翠绿的竹子变成竹篙在江河撑船,把船篙提起的滴水也楚楚动人。另外一首是,“白如雪,白如银,终日不离在侧跟。衣服穿尽多还少,倏时反面血淋淋”,白和血的对比,讲述这种器物的两面性,“穿”也是相关,表面说穿衣服,其实讲缝衣服,确令人咀嚼。“单眼佬,白头瓢,穿红穿绿又穿黄。红粉佳人至爱我,至终有日为花忙”,两则讲的都是“针”,把女人和衣服和针的关系都串起来,恐怕作者是女人吧。其实写女性生活的还有不少,“山过山,岭过岭,两个姑娘,一个吊颈”,“吊颈”是悬梁之意,这里比喻耳环和坠子。“四四方方一座山,莫俾(让)孩儿落手攀。花在里头人在外,见花容易摘花难”,这当然是个巧妙的构思,“镜子”容易打碎,孩子不应该玩。人们见到的“花”当然在里边。女性化妆离不开一样东西,而且男性也要用,你猜猜,“驼背弯腰露齿牙,平生不入寺门家。大小官员都要我,个个低头任我耙”,说的是“梳子”,非常形象,特别第一和第四句,造成的悬念更为人叫绝。
  广东的文化包含多种多样,可惜多年来有关部门没有重视,甚至近年写广州人的小说一本也没有。从小学就要“请讲普通话”,为什么不教教“广州话”,以致今天后辈们对广州文化全盘流失。从谜语中,人们可以看到广东人的聪明也可以用在文字上,广东人也应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李涵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版权归"金羊网-羊城晚报"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或致电020-87133589。)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2#
发表于 2013-2-2 23:02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经常听见许多谜语儿歌,但是现在已经听不到了。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11-17 01:19 , Processed in 0.07674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