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2-12-19 11:16 编辑
在旧时的农村,卫生条件恶劣,缺衣少药的,小孩子患病不治而夭折的事情时有发生。不少家庭的父母迷信是自己的家里父子之间有阻滞,就让孩子称呼父母为“哥、嫂”“叔、婶”。更有父母把自己的孩子过契给别人做“契仔、契女”,以保平安。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多有这样的经历。 有的是“契”的真实的人,比如“契爷”“契妈”。认契的仪式很隆重。在征得对方愿意与自己孩子立契以后,父母就准备丰盛礼品送与契家。在上契当天,邀请有地位的族人为证,叩拜“契爷”,接受他的祝福和红包。自此这孩子奉行“契仔”的职责,保持如父子般的关系,在年节喜庆日子去拜候,经常来往。在镇子里,有的名望高有福泽的老人家,有十个八个“契子女”也不出奇的。 有的是把自己的孩子过契给神明,一般是过契给观音菩萨的。到庙宇里找个神婆,举办拜契的仪式,把孩子契为观音菩萨的子女,希望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能够护佑孩子健康成长。平时就给庙堂多多添香油钱,在观音大帝诞辰之日就去叩拜的。过契给神明的孩子长大以后,在结婚前是需要先“脱契”的。请个神婆,在家门前的地堂上摆设八仙桌,桌子上摆放供品,有鸡、肉、鱼,有鲜果和甜糍。神婆装上几炷香烛以后,就对着天空喃摩几句,大意是多谢观音菩萨的保佑,祷告这孩子准备成家立室了,希望观音庇佑等等。燃烧鞭炮以后,就把甜糍分与围观的人们吃。仪式结束以后,这成年的孩子就可以迎娶新娘啦。
2012.1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