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洁蕥玲珑 于 2012-12-5 09:43 编辑
2012年11月30日下午2:30时,我和校友会副秘书长钟汉邦冒着点点滴滴的寒风细雨在一中大门外等候邓允根学长。邓允根学长阔别了一中整整53年后,第一次重踏一中大门。 2:40时邓允根学长和他的外甥梁佩兰来到我们的跟前。虽然未曾谋面,但是“一中校友”的名字情系着彼此不相识的脸孔,情系着彼此相知的校友情结。大家一眼就认出对方,就像久别重逢的故友一样激动,一样默契。邓学长是个中等个子,和蔼慈祥,文质彬彬,一看就深知是位有修养之人。虽是已到了古来稀之年,但是精神矍铄,步伐稳健敏捷,左看右看都想象不出邓学长已经到了74岁高龄。不由对他肃然起敬。 走到校友会办公室的大楼,他马上兴奋的像小孩回到母亲的怀抱一样高兴,连声说:“这是我们以前上课的地方,对对对,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几十年啦。” 我半开玩笑地说:邓学长你这次回母校真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真实写照。他感慨万分的说: 是啊,人生变化万千,我也从意气少年变成了鬓毛衰的老人了。惟有这座一中的大楼,80多年风雨依然“春风不改旧时波。”我们谈着谈着,时针飞快地移动着,钟秘书长提醒说,时间不早了,赶快参观吧。于是我们便环游黄沙校区一周,黄沙校区的每一个角落都勾起邓学长当年在校的回忆。在实验学校操场中(原五十中),他说这地方原是国民党警察局的办公大楼,在很久以前还有一座小庙。。。等等。他还说现在的广州一中,就是他读书时的公立一中。是1928年,民国时期广州国民政府举办的第一所公立中学,是少有名气的中学。在当时能够考上这所学校是都是一些有钱人的子弟为多。记得当年放榜那天,自己看到榜上有名,马上跑回家告诉父亲。当父亲听后,高兴得请了一些街坊邻里来家里庆贺。可见当时一中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邓学长认真细致地参观考察了老师给学生上课情景。然后才兴致勃勃驱车前往大坦沙新校区参观。 新校区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大坦沙洲,四面环水,是广州市中心城区珠江上第一大岛。校园内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教学楼群,整洁幽雅的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及其他功能场室内一流的多媒体设备深深地吸引了邓学长。他赞不绝口地称赞新校区壮观、美丽、气派,完全优胜于加拿大的中学。新校区内的朱红墙壁中隔着白色瓷片建筑群体的给人一种神圣庄严感觉。俨然一个知识的巨人似的,我们站在校园的天井中央显得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就在我全神环视四周的时候,邓学长突然问我一句:你想不想再回学校读书?我猛一回神说:“想啊”。邓学长马上滔滔不绝说:“我也很想在读书,学习是无止境的,知识就是力量。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自己才不容易老,才能永远充满朝气。。。”。然后哈哈而笑。 我从邓学长身上悟出我们一中人的秉性。我们广州一中近80年来凭借着“勤、诚、勇、毅”的校训精神,培养出无数高尚品质与优秀素养栋梁英才,培养出国家六位院士、培养出乒乓球世界冠军、培养出被美国人民称之为:“美国的英雄,华人的骄傲”。并在纽约哈曼顿社区有一条以‘曾喆’命名的街道,在美国的史册上闪亮着他的名字。培育出了千千万万的各行各业的杰出校友,这就是广州一中人那矢志不渝的进取秉性。 傍晚,带着寒意的细雨还在淅沥沥的下着,一群群学生放学周末离校回家。邓学长看到这情景,意味深长的说:“这是我们一中未来的杰出人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是的,在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犹如邓学长所说的一样,我仿佛看见一批批走出广州一中大门的学生将是具有中国文化知识基础以及国际化视野的,且有社会责任感的未来杰出人才。 直到晚上19:00时,我们才参加一中部分网友们的聚会。藉此,邓学长拿出具有加拿大国旗的小礼品送给每一位在座的校友兼网友。他风趣地说:”我送上一面加拿大国旗给你们,就是希望中加两国友谊长存,两国人民可以无忧无虑自由来往。我就可以常常回来看你们啦。。。“说的大家乐可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