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10-17 19:45 编辑
著名老作家欧阳山的长篇小说《三家巷》和同名电影故事片,早已脍炙人口。《三家巷》以二十年代的广州为背景,写了住在三家巷的周、陈、何三个家庭的变化、矛盾、斗争。生动地反映了大革命时期风云变幻的政治斗争。广大读者在议论周炳、区桃、陈文雄、陈文婷、何守礼等小说人物之余,常常提问:三家巷在那里?广州是否真的有三家巷这条街道? 二十年代时,广州不仅有叫三家巷的小巷,而且有四条之多。这四条三家巷,一在海珠南路的三府前街,一在百灵路今知用中学旁,一在小北路的黉桥街、一在德政北路的万安里。为了改变这种异街重名的混乱情况,1931年以上述街名作了一次调整。除三府前的三家巷保留原名外,其余三条三家巷一侓更名。其中,百灵路的改为三春巷,黉桥街的改曰三省巷,万安里内的则更名三光巷。虽经几十年的沧桑,一些老居民仍记忆犹新。八十年代初,笔者寻觅三家巷遗迹时,万安里三光巷二号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居民说,巷口的门楼和二号这间古老大屋,就是昔日三家巷的遗构。前几年,东风中路扩宽和路旁房屋改建,三光巷已被拆毁,旧貌已改新容了。 黉桥街内的三家巷,在日寇侵占广州时已被拆毁。五十年代初,在原来地址上新建的房屋,并入到北邻的张家里,这里的三家巷已不复存在了。 百灵路的三春巷,本是知用中学西邻的一条小巷。1983年已被征用、拆毁,其遗址如今已为省中旅社综合大楼。“寿命”最长的三家巷是海珠南路三府前了,有趣的是它一直只是二、四、六三个门牌,其中有一户居民还姓陈哩!不过,这条三十年代以来广州唯一的三家巷与《三家巷》小说所描述的三家巷对不上“号”。因为欧阳山笔下的三家巷在“广州城的西北角”,而三府前的三家巷都在广州城的西南方。(这条三家巷因过小,在1982年8月并入了三府前街。至此,广州最后一条三家巷消失了) 欧阳山笔下的三家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在广州城西北角”,在“西门口一带”。二、“出三家巷,往南不远就是窦富巷。” (笔者按:窦富巷已拆建为海珠北路南段)三、原属驻粤八旗辖境。四、附近有周炳常去游玩的“将军前”大广场(笔者按:今为将军东、西路)和光孝寺。用这四个特征去“检验”二十年代的四条三家巷,不难“发现”只有百灵路的三家巷(即今三春巷)最符合这些特征。 能否说百灵路的三春巷就是《三家巷》中的三家巷?否!因为,欧阳山笔下的三家巷除了上述四个特征外,还有一个特征——在官塘街(笔者按:今海珠北段)的西侧。而三春巷却在海珠北路东侧。海珠北路西侧只有四宅里、八家巷而没有三家巷。 看来,作家为了创造一个典型环境,巧妙地移花接木了!小说毕竟是小说。
来源:广州地名古今谈 作者:廖汝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