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和平西路中医街
查看: 1905|回复: 4
go

和平西路中医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威望
11163  
金钱
8927  
最后登录
2017-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343 
精华
积分
11163 
UID
4339 
1#
发表于 2012-9-29 21: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res23_attpic_brief.jpg
      清代广州老街卖药招牌

res25_attpic_brief.jpg
      本相片摄于1957年9月15日,和平西中医街内的诊所,照片中人物为名老中医吴灼燊。照片可见云石酸枝椅,古玩花瓶一大一小二个,酸枝诊台,酸枝长形条几,酸枝镜屏,墙上挂营业执照和患者送的酸枝镜画。

res27_attpic_brief.jpg
      今日的和平西街已不复旧时气息

老城纪事
  ■刘玮宁 张闻逸 高三德
  广州西关的和平西路,五六百米长,十来米宽,如今的商铺多卖冻品,散发出些许鱼虾的腥味。然而,望望摊档的上方,不难发现建筑上铁艺的窗栏杆,精美的墙饰,“这里曾经是广州繁华的中医街。”省级名老中医、广州市中医院的老院长吴维城说。中医世家出生的吴维城,在和平西路生活了68年,直到现在都不想离开那座出生的老屋,尽管旧城改造项目即将覆盖这一区域。
  曾经名医云集的和平西

  一条短短的和平西路,百十来个门牌号数,却集聚了40多家中医诊所。“记得起名字的,单号门牌号数的有24位中医,双号门牌号有11位,记不起名字的还有很多。”吴维城说,除了中医诊所外,环绕和平西路,还有许多西医诊所。可以说,一条和平西路,涵盖了几乎所有医学专科。内科、儿科、妇科、产科、跌打正骨、牙医,还有专治疑难杂症的医生。“只要病人到了和平西,就不愁找不到有经验的专科中医。上世纪60年代,广东省曾评选知名中医,居住在和平西路的中医们,就占了八个名额。”
  清末民初,广州成为岭南名中医的聚居地,而荔湾区则是广州中医人数最多,也是最早开业的地方。如岭南名医杜荪伯、擅医小儿疳积的“金公仔”梁燊林、四代行医的谢培初、中医世家王照南等等都享有极高声誉。清代、民国时期,十三行西侧的冼基,则是西关较早的“中医街”。 据民国21年《广州指南》记载,当时在冼基开设医馆的中医有谢培初、刘赤选、罗子怡、刘则周、余藻芬等20多位。到了抗战时期,以及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医都迁到现在的和平西路出诊,这里就成了新的中医街。比较有名的是吴灼燊、刘赤选、关汝耀、杨志仁等。
  “不过,当年和平西路开业的老中医,现在已经全部去世了。六十年代,因着政府的号召,他们之后全部进入了医院里的中医科工作,于是诊所歇业。例如,我家斜对面的卢佐文去了铁路医院;儿科专家何蔼谦去了儿童医院;叶伯良进了联合诊所。有些中医师去了香港,如黄彪、何若川等。”吴维城说,此外,那些没有到公立医院的医生们则组成了大公联合诊所,之后该诊所成为了社区卫生院,即清平卫生院。目前,清平卫生院也转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自此中医街逐渐萧条,不复存在。
  诊堂翰墨浓香,偶有落地钢琴
  高高悬挂的招牌,白底黑字或红底白字,书写着诊所的大名。记忆中的和平西路中医街,招牌林立好似现在香港中环的步行街。牌匾是铁质的,除了写有这家诊所的医生名字,还会写医生擅长诊治的疾病。各位医生的诊所都很有西关特色,穿过几扇门进到诊所,有满洲窗式的精美屏风,诊堂里,看脉的诊台一定是用名贵的木台做成。诊台上有熏炉,飘散出檀香、沉香的味道,或者摆有袖珍古花瓶、脉枕。诊所墙上最显眼的位置会挂上卫生主管部门的营业执照,另外还挂有病人送的锦旗、牌匾、条幅。有一些中西医结合的医生,还会在诊堂里摆放一架西式落地钢琴,看上去非常优雅。
  诊所有的是父子档,还有夫妻档。医生们印有名片,会写上诊所的名字、医生的名字、住址、主治的病种。和平西路的医生们还有一条不成文的习惯,晚饭前大家都会站在诊所门口相互问好、聊天、交流病人的情况。他们绝对不中伤其他医生,争抢病人,吹嘘自己,贬低别人。吴维城说,中医本身对人的修养有很高要求,即“无欲无求”。每个中医的个人修养都要以孙思邈撰写的《大医精诚》为准。除了晚饭前的交流,中医街的医生们还喜欢一起饮茶吃饭。“和平西路的医生们喜欢福馨茶楼,它曾经的位置就在和平西路路口。还喜欢莲香楼,这座目前仍存。”吴维城说,那时老广们喜欢的茶楼各不相同。政界文化界人士喜欢陶陶居,士农工商喜欢广州酒家,而中医街的医生们则喜欢福馨楼和莲香楼。
  行走在如今的和平西路上,标有“和平西路104号”字样的小楼仍然完好保留了趟栊门,只不过,门口堆放的垃圾已经破坏了它昔日的美感。“过去,每家医馆几乎都有西关大屋经典的趟栊门。”吴维城耐心地解释道:趟栊门分三道,第一道是隔门,即屏风门。它像两面窗扇,挡住了外面路人的视线。第二道门叫趟栊门。整个看上去就是一个大的木框,中间横架着十几根圆木。第三道门是真正的大门。大门里面,有满洲窗的美丽屏风,阻隔外人看到院内的风景。吴维城说:“正是这道门,最为体现出浓郁的西关风情。然而,现在,却几乎看不到了。”
  赠医赠药,医者仁心常在

  每天清晨,蜂拥而来的病人会打破这条街道的寂静。一天能有两三百人。病人们有的是步行而来,有的是坐黄包车、人力三轮车,还有的是坐运货的大板车、熙熙攘攘,十分热闹。通过看病的疗效,由病人选择医生,中医街的医生们良性竞争,互不干扰,呈现出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当时人们患了常见病都喜欢找中医治,也有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病人候诊一般也不用很长时间,他们会在环境优雅的诊堂等候,医生诊治也很细心,会认真写下脉论。知名的医生一上午看30个病人,吴维城回忆道。
  这些医生以悬壶济世为己任,怀有慈悲之心,对一些贫困的病人,他们会减收诊金,甚至送诊送药。那时和平西路口有一家药材铺,名字叫宝寿堂,经常赠医赠药给贫苦的百姓。五十年代初,台湾的飞机轰炸广州,黄沙地区不少伤员被抬到和平西路,中医街附近的所有医生齐聚街头,为伤员治疗,分文不取。除坐诊外,还应邀出诊。而应邀出诊的,有些是病人家属上门来请,有些是通过传呼电话联系的。在通讯不发达的五十年代,只有一家诊所有私人电话,没有私人电话的医生,只能通过传呼即复的方法出诊。那时的方法是:传呼站的工作人员用纸记下被传呼医生的姓名、门牌,再持纸到被传呼的医生处将纸交给医生,这名医生再拿着写有病人家里电话的纸条,到附近的公共电话亭里打回给病人家里。当时的传呼站在和平西路和珠矶路的交界处的英记杂货铺,电话为15597。
  如今,吴维城老先生年近古稀,却面色红润,满头乌发,谈起当下尖锐的医患矛盾,老先生说:“我个人觉得,整个医改,不是很成功。”他指出,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投入的逐渐减少,医院需要发展,需要生存,形成了以药养医的恶性制度。加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少了许多信任,到了非改进不可的时候了。过去是否有看病贵的现象?吴维城说:“1950年我读书记事起,中医街医生们的诊金一般是5-6角,出诊费是1.5-2元。”他补充道:老病号们交的诊金更贵,因为难治,相当于医生的工作量大。而小病患者诊金就很是便宜。这和现在的制度是不相同的。
刘玮宁、张闻逸、高三德
(版权归"金羊网-羊城晚报"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或致电020-87133589。)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39 小时 
威望
8278  
金钱
6002  
最后登录
2020-6-27 
阅读权限
帖子
4956 
精华
积分
8278 
UID
12 
2#
发表于 2012-10-6 10:1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橡草 于 2012-10-6 10:17 编辑
69届新生 发表于 2012-9-29 21:01
清代广州老街卖药招牌

      小時候身體差,和平西路的清平衛生院,陳塘南的市三中醫院,幫襯過唔少!記得一次正在清平衛生院看病,廣播响起北越領袖胡志明的死訊,那時應該是七十年代初吧。
生命在于运动!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08 小时 
威望
1558  
金钱
1134  
最后登录
2019-5-23 
阅读权限
帖子
499 
精华
积分
1558 
UID
43 
3#
发表于 2012-10-7 09:51 |只看该作者
       广东省名老中医儿科专家何凯谦就住在广州和平西路,解放前和解放后一段时间,他就在家里开私人诊所。可见,和平西路确有历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99 小时 
威望
553  
金钱
603  
最后登录
2012-10-29 
阅读权限
帖子
409 
精华
积分
553 
UID
6731 
4#
发表于 2012-10-7 21:14 |只看该作者
如今天平架一带的“老军医”也是成行成市。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39 小时 
威望
8278  
金钱
6002  
最后登录
2020-6-27 
阅读权限
帖子
4956 
精华
积分
8278 
UID
12 
5#
发表于 2012-10-7 22:08 |只看该作者
黑衣 发表于 2012-10-7 21:14
如今天平架一带的“老军医”也是成行成市。

是否跟以前香港的九龍城寨,黃綠醫生比比皆是一樣呀?
生命在于运动!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11-17 12:49 , Processed in 0.07063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