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2-6-23 11:36 编辑
在六十年代,学校很注重政治思想教育,阶级路线教育是政治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农村是进行阶级路线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在农忙劳动的同时,也不断地接受着实地的形象的启迪。 学校在农村实行政治教育思想的方式有几种: “访贫问苦”,在每个生产队里寻找几户贫下中农的家庭,在劳动之余组织同学们去访问,帮助他们做家务,倾听他们的家长里短,感受他们对党和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忆苦思甜”,举办忆苦大会,邀请在旧社会里受压迫欺凌的贫下中农发言。在会议上诉苦的有村庄里的妇女主任、治保主任、老农,他们激动地控诉着在旧社会里受尽的苦难,眼泪连连。 “听领导作报告”,邀请地方的领导干部为学生介绍农村的情况,描述未来的远景规划,激励大家努力学习,为以后建设祖国打好文化基础。记得在1964年夏天,我们在农村学校的操场上,专心一致地倾听当时石滩公社潭书记的演讲。最印象深刻的是他传达的增城县委的《增城远景规划》,概括成为八句话: 水库都成神仙洞,村村尽是花果园。 处处山头如林海,亩亩实现千斤田。 户户千元拿到手,人人亩果要提前。 农林牧副齐跃进,实现时间七零年。 在那诗情画意的描绘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同学们都大受鼓舞。参加了这些教育活动以后,老师要求大家写感想,在晚上的班级总结学习会上发言。在学习会上每个人都踊跃畅谈自己的体会,表达将来建设祖国,树立“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伟大抱负。 在学校的引导下,我们从年少开始,就把热爱祖国,将来建设伟大的祖国作为自己远大的理想。
2012.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