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6-1 15:21 编辑
霜重色愈浓,真情注关工 —介绍伍德昌校友
华工关工委副主任、名师报告团团长伍德昌
母校59届高中毕业的伍德昌校友退休前是华南理工大学掌管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的宣传部长、研究生社会科学课程的教授,同时还长期兼任华工党校教师。自1998年退休以来,担任了大量的关工委、退协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新领域里开辟了另一片天空。
年愈古稀的伍学长现在是华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常务秘书长、名师报告团团长、退协机关第一分会主任兼党群退休组组长、退协机关第一党支部副书记;同时, 直到2005 年, 他还在给研究生上必修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他是关工委下设的宣传教育组负责人、理论教育研究组负责人、大学生社团指导组成员、中小学校外辅导员组成员、校退协机关一分会主任兼党群小组组长,还被聘为广东省教育厅关工委宣教组成员、天河区关工委讲师团顾问,经常要参加各种活动, 从小学生的周一升旗仪式, 到中学生的团日活动, 大学生社团的讲座,一系列的工作,繁多的事务, 使伍教授忙得不亦乐乎。从校内到校外, 只要时间能安排得过来, 他一个也不拉下。
身兼数职的伍教授,除了承担学校在职研究生的一些教学工作, 指导学校大学生社团“新瞭望学社” 的活动和参加编辑《一中校友》外, 多年来撰写并在报刊上发表过许多有关华工关工委活动情况的宣传报道, 使校关工委的工作信息得以及时向社会传递。作为关工委常务副秘书长的他,还协助出版校关工委自行编印的<<关工信息>>;担任学校关工委、离退休教工党委、退(离) 休教工协会、老教授协会等联合出版的<<秋韵>>刊物编辑, 经常为<<秋韵>>中的“关心下一代” 专栏撰稿、组稿。与他共事多年的同志都说: “老部长比退休前还要忙。”
大学生社团“新瞭望学社” 在他的指导下, 开展了生动的马列主义学术讲座。他和小学生一起去参观科普教学基地,清明节带领中小学生到烈士墓园扫墓, 和孩子们一起欢度“六一”、携手春游, 指导小学生开展德育演讲比赛, 参与附中学生开展“模拟法庭” 活动, 等等, 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
为了使活动顺利开展, 收到成效, 伍德昌校友对每次活动都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时间。经常亲力亲为去策划、布置,有时还亲自去现场踩点。广州科学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黄花岗烈士陵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为了探索更好的青少年教育方法, 伍教授又一头扎进图书馆寻找相关资料。找到好的、急需的资料,他就自己掏钱复印, 一印就是十几份, 拿回去分发给辅导员组的同志们。这在中小学辅导组里已形成了一种风尚。
为了向先进学习, 获取更多经验, 不断提高学校关工委工作水平与成效,伍德昌校友积极牵头和天河区关工委、广东省老战士老少共建工作团等校外关工委组织建立联系,开展请进来走出去等活动, 把华工关工委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在广东高校系统颇有影响。
伍德昌说: “虽然我已经退休, 但身体尚好, 我要继续发挥余热, 把有生之年投入到无限的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工作中,让革命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
伍教授勤勤恳恳、孜孜不倦地对各项工作的付出,使他多次被评为广东省教育系统和华南理工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多次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
刚退休的时候, 有人以高工资请他到外面兼职, 伍德昌谢绝了。他认为,人各有志, 生活的道路与追求各有不同。退休以来, 他已在关心下一代和退协等工作上体会到了工作与生活的乐趣与价值, 他对自己的选择不怨不悔。面对子女的就业困难,他静静地自行解决,没有到处张罗。其实,担任在职研究生教学的伍教授有很多学生都身居要职, 只要老师开口, 儿女的工作问题肯定迎刃而解。但他没有开这个口。他说,我教了一辈子马列, 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言行不一致的人不配去宣传马列主义。
为了探索进一步搞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规律, 他开展了邓小平关心下一代理论体系、青少年思想品德、关工委工作经验等课题的研究。他认为,有理论去指导工作会更有成效。 党的十七大刚闭幕, 他就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马上着手修改由他主编的研究生必修课政治理论教材———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概论>>第五版……
余辉仍烂漫, 殷殷总关情。伍德昌校友以平常人的身份干着平凡的事, 但他以满腔热情, 勤奋耕耘, 锲而不舍,平凡之中见精彩, 小事之中现精神。他说: “职务不能终身制, 但共产党员的责任应该终身制, 在有生之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这是他不悔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