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中央党校专家解读十一届三中全会红色春秋 [打印本页]

作者: 归宿    时间: 2011-5-9 23:52     标题: 中央党校专家解读十一届三中全会红色春秋

        2011年5月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史专家解读红色春秋”系列访谈在新华网进行,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曹普做客新华网演播室。

内容提要: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华访谈特别制作党史知识大讲堂系列节目。5月9日,中央党校党史研究部副主任曹普教授做客新华网,与新华网友交流讲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的有关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

“文革”结束后急需改变经济发展停滞的状态

邓小平同志说,文化大革命十年,特别是往前延伸,就是1957年以后我们犯了二十年“左”的错误。在这二十年当中也不是没有取得任何成绩,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从政治上来看,总的来说是一个混乱的状态,而从经济上来说是缓慢发展,甚至停滞的一个状态。

文革结束以后,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小平同志反复反思和强调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他说社会主义应该有她的优越性,在我们搞了社会主义以后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越性。但是建国后20多年来我们没有把这个优越性发挥好,人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工农业发展都没有达到我们曾经预想的那样一个好的发展。所以在文革结束以后急需改变这样一个状态。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际背景——

在我们走弯路时周边国家和地区得到很大发展

在我们国家在搞社会主义建设,在把国家引向繁荣富强的发展道路中,由于我们犯了一些错误,遭受了挫折,走了弯路。但是,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包括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却在这一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综合起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觉得是双重逼迫的结果:一是国内的困局,一个是外部竞争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要改革,要寻找一条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

如何将粉碎“四人帮”契机转变为发展的现实——

邓小平的鲜明态度是突破“两个凡是”的关键

1976年,毛泽东逝世,“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了,中国发展迎来了新的转机。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才召开的,伟大转折是两年后实现的,这中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提出了“两个凡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后中国发展迎来了一个重大的转机,或者说是一个重大的契机。但是把这样一个重大的转机和契机变为现实是不那么容易的,因为当时的思想状态和环境还不能够马上实现这个转变,特别是“两个凡是”的提出进一步阻碍了这个转变。

“两个凡是”一提出,邓小平就很鲜明地表示了反对的意见。1977年4月10日他给中央写的信里面就提出要准确地、完整地来理解毛泽东思想,实际某种意义上也是针对“两个凡是”的不准确、不完整。后来他又不断地说“两个凡是”是不行的,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清楚让我出来工作的问题。他说马克斯、恩格斯没有说过“两个凡是”的问题,列宁也没有说过,毛泽东自己也没有讲过,因此“两个凡是”应该是站不住的。

“真理标准大讨论”有哪些重大意义——

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启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先河

“真理标准大讨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冲破了“两个凡是”、“个人崇拜”的思想禁锢,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解放思想后,应该说改革开放要有一些新的东西,要有一些新的路子、新的方针、新的政策,这样的一些东西才能逐步提出来。在当时来说它的意义就是打破了“精神枷锁”,重新恢复了党的正确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也就是刚才我们所说的为什么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文革之后,到1978年我们才能再谈改革开放,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思想大解放。

第二个意义就是这场讨论应该说是开启了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的先河。因为在这之后不断地又有大大小小的思想解放,这个先河应该说就是这场大讨论。所以说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我想这个影响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还会起到长远的作用。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还有一个会议为其做了准备——

中央工作会议达成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四共识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有一个比较长的,为全会做准备的会议。这个会议就是为期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会议是从1978年11月10日开始召开的,一直开到12月13日,实际上是开到了15日,为期36天。

这个会议最初的议题主要是研究经济问题。在11月12日陈云同志在这个会上做了一个发言,讲了工作重点转移、加快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历史问题,他提出了几个需要讨论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这一下子就改变了这次会议既定的日程和会议的议题。陈云的发言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经过充分的讨论,这次会议在几个问题上达成了初步的共识。

为期五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哪些重大贡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最大贡献是实现四个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了5天,因为前面有36天的充分准备。应该说这次会议开得很顺利,前两天主要是学习和传达36天工作会议形成的一些文件,包括领导人的一些讲话。后三天主要是讨论分组讨论这些讲话,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得出会议的结论。这个会议最重大的贡献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也可以说就是实现了四个拨乱反正。

第一个拨乱反正是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充分恢复了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思想路线上实现了拨乱反正。第二个大的贡献就是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样一个长期坚持的口号。做出了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样一个重大决策。实际上是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第三是在事实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在这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第四是会议审查了一些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包括一些领导人的功过问题,由此开始了在重大历史是非上的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全会的重大历史意义又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起点

第一,全会做出的一些重大决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了人民的期待和愿望。

第二,充分地发扬民主是会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会议期间与会者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发表各种看法,包括对一些领导人的批评都没有受到阻挠或者刻意的打压,这些发言有的在会议简报上都登出来了。这种民主的氛围、党内民主得到重要保障也是这次会议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三是邓小平、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关键时候把握方向、进行决断,成为会议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33年后,重温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何种现实意义——

当今要发扬光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和作风

我们今天来回顾三中全会,包括它所实现的伟大历史转折还是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我觉得我们要认识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个会议,更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态度。集中起来,这些观念、态度、意识、精神就是要变革、要开拓,要民主、要进取。

当前中国改革发展面临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它的复杂性可能不亚于30多年前我们所面临的。当然,时空环境不一样了,具体问题不一样了,但是它的复杂性、艰巨性同样是需要我们共同面对来解决的。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gzyzxy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