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恰同学少年”一中校友梁綿昌——转自广州日报 [打印本页]

作者: 聪聪    时间: 2010-11-22 10:24     标题: “恰同学少年”一中校友梁綿昌——转自广州日报

本帖最后由 聪聪 于 2010-11-22 23:25 编辑

      我们是在1959年考入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中部,被编入第三班。是年9月建国10周年大庆前夕,广州日报还发表了《无限欢欣话一中》,全校师生感到十分自豪。  一中名师云集,首选当推化学教师王叙伦(全国劳模)。班主任陈和老师,国学根底深厚,粉笔字铁划银钩。
  当时我的同班同学,有的是省厅级高干子女,有的家在农村,绝大多数则来自普通家庭,但大家亲密无间,不分上下。笔者虽然智愚钝,不过并没有被陈老师“遗弃”。她经常借书和《中华活页文选》给我阅读。有时还叫我用毛笔抄些东西,她则微笑在身旁加以指导,宛如慈母。
  几十年过去,各位同学的人生道路、际遇不尽相同。有的成为高级工程师、主任医生、处级干部、工厂老板、著名相声演员、省劳模,也有的移居海外,更多的是普通劳动者。
  别时容易见时难,有的同学相隔18年甚至47年再重逢,有部分至今还缘悭一面,无限思念。
                                                                                      广州  梁綿昌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0-11-22 11:16




1961年7月参加郊游活动部分同学合影。后排左一是日后成为相声演员何宝文同学,前排右一最前者是我。
这是考上大学部分同学的合影。有的日后成为高级工程师(后排右四施益中同学)、主任医生、中学高级教师,甚至在外国当中学校长(后排左一陈金灿同学)。
  郊游也摆展望未来的“甫士”。
  1959年秋在白云山馆前合影,领队的是年轻的英语教师、副班主任张国馥老师(前排左一)。
  1993年,回到暌违30多年的校园,见证母校历史的主楼仍屹立,一如昨昔,倍感亲切。
  1962年高中毕业,我们全班男同学在校门前合影留念。二排右四是我。
  几位同学向扮演“寨主”的梁锵和同学抱拳作揖。
  高中毕业后,同学之间有时也相约一叙。这是登白云山的路上。
  


作者: 聪聪    时间: 2010-11-22 11:52

本帖最后由 聪聪 于 2010-11-22 11:52 编辑

谢谢学长,学校台电脑不听事,胜在有大家帮手。:handshake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0-11-22 14:38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0-11-22 21:12 编辑




理应为母校尽力。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12-31 08:38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12-31 09:08 编辑

链接:

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 转眼就各奔东西

班主任陈和老师(右一)教学质量好,当年我们班升大率比较高。这张照片是1963年陈老师约三位已入高校就读的学生来家中接受记者采访时照的相片。陈老师仙逝多年,唯有这张老照片寄托我们的思念。

我的母校是广州一中。我们入读时(1959年下半年至1962年上半年),刚好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师生在教室旁边种些东西,用水池养“小球藻”,收获时分到一点劳动成果“补充营养”。上午第4节课,大家饿得肚子“咕咕”叫,无法专心听课,老师也十分体谅。最后一年实行“劳逸结合”,有时体育课也在教室上。老师与我们到农村参加农忙劳动,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朱文富老师晚上还给我们讲美国篮球,听得大家津津有味,也感到十分惊讶。三年时间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同学们还是努力学习,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这些保存了约49年仍然十分清晰的老照片,表达了我们对老师及校园生活的深切怀念。

广州 梁绵昌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12-31 15:03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12-31 15:07 编辑


            
                  链接:


恰同学少年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2-7-5 10:37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2-7-5 10:40 编辑

陈和老师曾经给我们初中学生辅导文言文,带领我们用粤语朗诵诗词,印象很深刻。
朱文富老师曾经担任我们的体育老师,他篮球技术很优秀的。
王叙伦老师是教高中化学的,他是劳动模范。
怀念我们的好老师。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gzyzxy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