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当记取为刘铁男“辟谣”教训 [打印本页]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3-5-14 08:17     标题: 当记取为刘铁男“辟谣”教训

本帖最后由 69届新生 于 2013-5-14 08:18 编辑

首席评论  
      □但纯 晏扬

  记者从中央纪委获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据中央电视台报道)
  这样一则不足50字的消息让人感慨万千。去年12月6日,《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在微博上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刘铁男涉嫌学历造假、巨额骗贷等问题。一个媒体人实名举报中央部委高官,这种事情在当下中国还是极为罕见的,因而立即引起国人的强烈关注。但是,叫好之时,人们也不免疑惑:这样的举报有用吗?会不会不了了之?很多人甚至为罗昌平的安全担心,怕他会遭到打击报复。
  事实证明人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自实名举报以来,罗昌平一如既往活跃在微博上。更令人欣喜的是,正当人们渐渐淡忘举报之事时,突然传来刘铁男被中纪委调查的消息。可以说,这件事既彰显了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同时,媒体人实名举报“扳倒”一名问题高官,也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个生动案例。
  但是,人们也记得,在实名举报当天,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回应称“纯属造谣污蔑”、“我们正在报案、报警”等强硬表态。虽说如今这已成笑料,但值得反思的是,无原则的背书式辟谣为何屡屡发生,又为何在辟谣之后屡被证实?
  罗昌平举报刘铁男,刘铁男没说话,国家能源局却出来辟谣,这是没有分清“公域”与“私域”之间的界限。也许,在有些人看来,举报刘铁男,就会对国家能源局的形象造成影响,因此辟谣理所当然。然而,把国家一个部门的声誉寄托于个别领导身上,本身就是落后的观念。国家能源局的新闻发言人,并非刘铁男的私人新闻官,是否适合为刘铁男私人行为背书?
  其实,面对罗昌平的举报,国家能源局本应启动内部调查,但我们看到,举报当天国家能源局就立即“辟谣”,让人怀疑是否有过调查!没有深入调查,却敢于说举报者在造谣污蔑,这种习惯性遮掩问题的做法,是在逃避监督。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由于我们在制度上并没有对辟谣作出规范,因此,各种随意背书式辟谣、遮掩问题式辟谣越来越多。辟谣者从不需要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因此,辟谣有时候成了某些部门的遮羞布,尽管可能会越遮越丑,但有些部门却乐此不疲,殊不知,草率辟谣背后,遗失的是部门公信力。
  这些年,很多部门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本是和民意互通,加强信任感和强化监督的一个好制度。然而,这个制度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偏颇,一些部门的新闻发言人平时不发言,只在辟谣时才出现,成了名副其实的“辟谣办”——凡是对本部门不利的消息或传闻,一律声色俱厉地“辟谣”。实际上,正是不负责任地滥用话语权,给职能部门制造了一种虚假的形象,也割裂了民意的传达,从而使得各种遮丑表演能大行其道。这样涂脂抹粉的辟谣是实事求是吗?
  国家能源局对于当初草率辟谣,应该知耻而后勇,而从制度层面来看,给辟谣定下一个规范,避免信口雌黄混迹于辟谣之中,也是当务之急。否则,部门公信力会渐行渐远。

但纯、 晏扬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业务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5-14 11:46

保车与弃车,领导自有打算.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3-5-14 12:08

人家说是谣言就是谣言,你信就是了。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3-5-14 12:09

大多数情况下“辟谣”非常有效,很快“造谣”者被拘。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14 16:01

@连鹏: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有人兴奋说这是网民的胜利。过于天真了,重申说过多次的观点:网络反腐是墙外扔砖,砸到谁算谁,但不同的背景有不同结局,要看 “运气”。内斗、二奶、网络举报,这些靠侥幸才能成功的反腐不正体现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吗?没有财产申报制度、司法独立和言论自由,一切都是零。

@深圳老崔:在中国,一个官员的上台和选举无关,同样,一个官员的倒下也跟举报无关。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gzyzxy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