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3-4-11 09:23     标题: 有感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3-4-11 14:17 编辑

          读“叶老的初恋女友找到了



             两度共砚盟誓详,

             人生相见殊参商。

             甲子遥盼穿秋水,

             八秩梦圆赖海洋。





               清黄遵宪《别赖云芝同年》诗有:人生相见殊参商句。

                      星与商星不同时在天空出现。

                    ②母校吴校长。


作者: chenxiaoshan    时间: 2013-4-11 09:59

      就我个人来说,我十分不欣赏张先生的态度,过于自私,凭什么某些人的感受就一定重于其他人的感受呢?为了某些人的感受就要对李淑琚学长隐瞒真相,这绝对是不公平的。我们第一应该相信这对老学长是可以处理好他们的这段感情的,第二也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这不但是对父母,也是对普通人的尊重。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4-11 12:35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3-4-11 09:59
就我个人来说,我十分不欣赏张先生的态度,过于自私,凭什么某些人的感受就一定重于其他人的感受呢? ...


这也是我的观点,凭什么当事人的感受他有权漠视呢?为人子女不能太自私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4-11 12:56

赞成上面两位的观点.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3-4-11 13:26

支持学长圆人生梦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3-4-11 13:38

本帖最后由 鄧允根 于 2013-4-10 21:51 编辑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3-4-10 17:59
就我个人来说,我十分不欣赏张先生的态度,过于自私,凭什么某些人的感受就一定重于其他人的感受呢? ...


同感。初時沒有直接批評,只因出於客氣而已。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3-4-11 16:26

封建。
作者: 钟汉邦    时间: 2013-4-11 16:39

暂不要指责张先生,故事还没有结束;可能会有大团圆结局。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4-11 16:49

钟汉邦 发表于 2013-4-11 16:39
暂不要指责张先生,故事还没有结束;可能会有大团员结局。

其实我们也不必刻意追求什么大团圆结局,我只是觉得见与不见至少让李婆婆作个选择,当然最好是两位老人见上一面,说清楚当年的原委好让两人都能释怀,这才是最重要的。换作是我,就算结果无法改变,但死也要死个明白,绝不做糊涂鬼。
作者: 路过蜻蜓    时间: 2013-4-11 23:17

前些日子在报章里读到以下这个感人的爱情故事,没想到,在我们一中也发生了同样的故事。

转载。。。50年后再续前缘 世界上最漫长的等待
作者:                                                                                                                       蛤蟆                                                                                                                       
发表于: 2010-12-07 14:08

2.jpg
50年:法国女子苦等中国男子50年终喜结连理
  2010年10月,一对新人喜结连理,中国新郎袁迪宝82岁,法国新娘李丹妮83岁。
  他们相知相恋于风华正茂时候。1953年,李丹妮是袁迪宝的外文教师。但当时袁迪宝已经有了妻子,于是两人将这份感情深埋在心中,李丹妮黯然回到法国。文革时,两人失去联络。
  多年以后,袁迪宝的发妻离世了,而在法国的李丹妮也一直坚守独身。但失去联系多年,直到2010年,两人才恢复了联系。
 
  2010年9月18日,厦门高崎机场,袁迪宝捧着55朵玫瑰,他的三个儿子各捧着一束鲜花,在国际到达厅翘首张望。

  走向出口的丹妮心情紧张激动,她不断问陪同的欧阳:“我第一句话该说什么呢?”话未落音,两位耄耋老人便相拥在了一起……
  9月21日,他俩走进了厦门市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
  53年:男女分手53年后再次走入婚礼殿堂
  英国70岁老翁杰克·利和72岁老妇弗丽达·沃德本来是一对少年时代的情侣,早在53年前,他们就私下订了婚,然而由于弗丽达母亲的反对,这对未婚情侣分手。
  2010年2月,白发苍苍的杰克和弗丽达竟在分手53年后重逢,他们再次坠入爱河。2010年9月,白发情侣在相隔半个世纪后终于走上红地毯。
  上世纪50年代,当时17岁的杰克由于母亲移居国外,寄宿到弗丽达父母家中。杰克和19岁的弗丽达坠入爱河,他们私下订了婚约。但弗丽达的母亲坚决反对他们结婚。在母亲的反对下,弗丽达和杰克的感情出现裂痕,没多久,这对“少年情侣”就分了手。
  杰克和弗丽达随后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旅程,在过去半个世纪中,他们几乎音讯隔绝。
  杰克和弗丽达分道扬镳后,后来都找到了各自的伴侣,并且都结婚生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漫长的半个世纪中,他们的另一半也相继去世。
  弗丽达后来从国外搬回英国,竟然与杰克做了邻居。不过,由于半个世纪的岁月导致他们的容貌变化太大,杰克和弗丽达一开始竟然都没认出对方。在社区组织的一次聚餐晚宴上,弗丽达听到有人喊杰克的名字,她立即意识到,这就是少女时代曾有过婚约的恋人杰克。
  尽管杰克和弗丽达都已白发苍苍,但再次相逢却令他们重新找回了年轻时代的“恋爱感觉”,他俩在相隔半个世纪后再次坠入了爱河。
  今年8月,杰克终于再次开口请弗丽达嫁给自己,而弗丽达也高兴地答应了杰克对她的“第二次求婚”。
  68年:二战情侣失散后再续前缘
  1941年,20岁的英国少尉哈罗德·佩汀格与时年18岁的漂亮女孩多萝西·伊斯特伍德在一艘驶往南非的邮轮上一见钟情。时值战争年代,两人虽然留下了联系方式,但最终失去了联系。
  二战结束后,哈罗德回到英国,娶妻生子,并一直在电梯公司工作。不过,哈罗德的妻子已于21年前去世。与此同时,多萝西一直住在津巴布韦。由于和哈罗德失去了联络,她只好与另一名飞行员结了婚,并生育了3个孩子。
  本来以后故事就这样结束,没想到68年后,这对有情人再续前缘。
  2009年11月,哈罗德和儿子马丁一同参加二战纪念活动。当天哈罗德两次搭乘出租车时,司机都不肯收他这位胸前挂满荣誉奖章的老兵的钱。事后,心怀感激的哈罗德让儿子马丁给《泰晤士报》写了一封感谢信赞扬司机的义举,《泰晤士报》全文刊登了这封来信。《泰晤士报》刊登的这封读者来信,被远在津巴布韦的多萝西无意中看到。当时多萝西的丈夫已经去世,当她读到那封感谢信后,信中提到的“老兵哈罗德”的名字立即引起了她的注意。
  今年,多萝西返回英国时,成功地与哈罗德的儿子马丁联系上了。两周前,87岁高龄的多萝西迫不及待地和现年89岁的哈罗德再次相约见面。
  就重聚当天,多萝西和哈罗德从早上10点聊到晚上7点,才依依不舍地道别。多萝西说:“让我惊讶的是,时隔68年后,我仍感到和他在一起时非常惬意,我们没花多长时间就找到了当年的感觉。虽然我们都很老了,但我们将一起尽情享受余生的岁月。”
  70年:八旬老人等待红军丈夫70年,依然还在等…
  长征前后,宁化活跃着一支特殊的“红色娘子军”。2006年9月,时年86岁的朱三秀讲述她的“红色娘子军”故事,她是淮土乡人。自幼就被寄养在宁化怀土张家,并和家中的“哥哥”青梅竹马。1934年,嫁给了这位叫“张国生”的哥哥,婚后几天,哥哥参加红军离开了家乡。而这一分别,便是70多年。哥哥走后曾寄回几封信,之后音讯全无。为避难老人削发为尼。“当年他走的时候17岁,我12岁。70多年,我还一直忘不了他,可我一直在等他。”
  1934年,福建宁化的朱三秀还是个小姑娘,从小做童养媳的她,嫁给了青梅竹马的哥哥“张国生”。婚后几天,哥哥参加红军离开了家乡。“要走的时候他只回家一下子,告诉母亲要照顾好我,然后也没有对我说话,拿了几件衣服就出发了”。而这一分别,便是70多年。
  哥哥走后曾寄回几封信,之后音讯全无,想找他,却无处可找。在战争年代,朱三秀为了避难,只能削发做了尼姑,逃进了偏僻的山村。
  如今,一直生活在寺庙里的朱三秀说,“当年他走的时候17岁,我12岁。70多年了,我还一直忘不了他。不知道他是生是死,可我一直在等他,经常会梦到他,一梦到就哭,最后哭醒了。”而这位哥哥,是生是死都没有了下落……
  感动:“等”是对缘分和命运的考验
  等,是对缘分和命运的考验。分手办个世纪又再续前缘的情侣,是心中依然还有对彼此的真爱。一见钟情的男女,在半个世纪后终于依靠报纸联络成功,让人不禁感叹命运的神奇。
  而宁愿为一段感情单身50年的李丹妮,让人为她对感情的执着感动。等待生死未卜的丈夫的朱三秀,也许只能在梦中与来世与他相逢……
  五十年感觉很漫长,世界也早变了模样。可对有心人来说,等待五十年,并非不可能的事。



图片附件: 2.jpg (2013-4-11 23:16, 26.53 KB) / 下载次数 1
http://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M0ODF8ODlkMWI2MzB8MTcxOTQwNDkwOHww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4-11 23:51

这些真挚的爱情故事令我很感动,我绝对相信恒久的爱情.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4-12 00:12

嘉嘉 发表于 2013-4-11 23:51
这些真挚的爱情故事令我很感动,我绝对相信恒久的爱情.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3-4-12 10:26

       如果八十歲高齡的母親,患有心臟病或高血壓,這種會面所帶來的刺激,是喜是悲,大家可以想像,暫時無需指責張先生。張先生應該先與葉老沟通,如實講出母親現况,從長計議,為之上上策!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4-12 13:44

橡草 发表于 2013-4-12 10:26
如果八十歲高齡的母親,患有心臟病或高血壓,這種會面所帶來的刺激,是喜是悲,大家可以想像,暫時無需指 ...

       如果80高龄的母亲其实内心仍对当年叶爷爷的爽约耿耿于怀,这种会面是不是可以让她从此解开心结呢?擅自隐瞒是不是会导致老人家终身遗憾呢?没说让李爷爷从天而降,而是先征求李婆婆的意见,让李婆婆自己权衡(也包括权衡自己的身体状况)。所以说,见与不见应该让李婆婆自己定夺,而不是别的什么人以什么借口去替李婆婆决定。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3-4-12 13:57

互相先交换一些几十年来各个时期的照片,不能见面也得到安慰。
作者: chenxiaoshan    时间: 2013-4-12 15:15

     如果是身体方面的原因,适不适宜告知或见面,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这些决定应该由专业人士作出。我不针对张先生个人,但对我们这个民族的自私和虚伪深恶痛绝。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个人的意愿应该得到最大的尊重,其他人不应该以自己的意愿作为取向的依据,剥夺了当事人选择的权利。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3-4-12 15:31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3-4-12 15:15
如果是身体方面的原因,适不适宜告知或见面,可以征求医生的意见,这些决定应该由专业人士作出。我不针 ...

不是到了21世纪就每个社会都文明的,习以为常了...
作者: shunhui    时间: 2013-4-15 17:00

这样的爱情,如钻石——高贵、恒久!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gzyzxy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