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诗词鉴赏 :唐诗三百首 (九) [打印本页]

作者: pou90    时间: 2012-8-6 00:45     标题: 诗词鉴赏 :唐诗三百首 (九)

                                           《渭城曲》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韵译】: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
             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作者: PPA    时间: 2012-8-6 09:25

本帖最后由 PPA 于 2012-8-6 09:26 编辑

回复 pou90 的帖子

这首诗能千古传诵,脍炙人口,我理解为其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我最喜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酒中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和美好的祝愿!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8-6 15:46

PPA 发表于 2012-8-6 09:25
回复 pou90 的帖子

这首诗能千古传诵,脍炙人口,我理解为其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 ...

我倒觉得这不是什么美好的祝愿,而是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离愁别绪,以及怅然若失的不舍。若说感情真挚我倒推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浓情化不开跃然纸上!
作者: PPA    时间: 2012-8-6 20:11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理解为:依依惜别中渗透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挚情谊和美好的祝愿!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8-6 21:52

PPA 发表于 2012-8-6 20:11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的感觉是这样:来,再干一杯吧,长路漫漫,后会无期了。
作者: 洁蕥玲珑    时间: 2012-8-7 00:23     标题: RE: 答:诗词鉴赏 :唐诗三百首 (九)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我喜欢唐诗,王维是我喜欢的诗人之一。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人们的情感世界单纯、质朴、热烈。由于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社会竞争激烈,以及人们的物质生活优越,思想行为浮躁的时代。人们的心灵很难找到一片安闲、宁静之土。
     当我们从喧嚣与浮华中猛然静思,重温古诗,那确实是一种心灵净化的享受。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2-8-7 00:50

洁蕥玲珑 发表于 2012-8-7 00:23
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 ...

现代缺少唐宋那样的伟大诗人和千古流芳的作品,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浮躁了,而是咱们的语言习惯改变了。现代的世界好像没有很多人吟诗了,就算吟了也很难广泛流传。我们更侧重于音乐歌曲的文艺形式了。中外皆如此。
有人附庸风雅地复古,俺听见邓丽君王菲用流行音乐的旋律演绎古诗。大家不觉得这些艺术家很浅薄吗?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8-10 21:38

PPA 发表于 2012-8-6 09:25
回复 pou90 的帖子

这首诗能千古传诵,脍炙人口,我理解为其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 ...

十分赞赏你对此诗的理解.此诗较为轻松,没什么愁绪和特别难舍之意,诗意有点象现在的出国游或公干.玉门关和阳关皆为边关,出关如出国,能西出阳关无"敌"人,可见得是和平年月.出阳关虽无故人,但会有新友.......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8-11 09:25

回复 PPA 的帖子

PPA  Thank you ,and I'm glad to read what you have written to me.


你小哥整天都跟你一唱一和的啦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8-11 09:29

经历 发表于 2012-8-7 00:50
现代缺少唐宋那样的伟大诗人和千古流芳的作品,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浮躁了,而是咱们的语言习惯改变了 ...

       流行歌曲演绎的古诗确实不敢恭维,不管演绎者是什么大牌。但我曾经听过一个编钟音乐会,里面有这首“渭城朝雨浥轻尘”,是一把女声,配上古典乐器,意境十足,余音绕梁。完全没有流行歌曲的那种不知所谓。
   
作者: fei    时间: 2012-8-11 09:40

经历 发表于 2012-8-7 00:50
现代缺少唐宋那样的伟大诗人和千古流芳的作品,不一定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浮躁了,而是咱们的语言习惯改变了 ...

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吟诵的,所以也不知浅薄到哪里去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8-11 09:45

fei 发表于 2012-8-11 09:40
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吟诵的,所以也不知浅薄到哪里去


完全感觉不到古诗的意境,没有那种古典、优雅的味道。
作者: fei    时间: 2012-8-11 09:48

那时候生产力不发达,倒是诗词发达 各位达人有什么说法?

作者: pou90    时间: 2012-8-11 10:59

回复 fei 的帖子

         不是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力是看人们的需求而生产的,那时的人们喜欢诗词歌赋,所以就大量生产诗词歌赋了。
作者: PPA    时间: 2012-8-12 16:07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回复如梦令:你小哥整天都跟你一唱一和的啦

我也可以跟你一唱一和的,谁叫我们俩都是2姑娘呢。哈哈。。。。。。




作者: PPA    时间: 2012-8-12 16:10

回复 fei 的帖子

我认为是当时文人用来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吧。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gzyzxy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