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诗词鉴赏 :唐诗三百首(二) [打印本页]

作者: pou90    时间: 2012-7-16 23:58     标题: 诗词鉴赏 :唐诗三百首(二)

                                                             《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

     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7 00:26

哈,这首最适合小朋友学啦,简单易懂,人人都会。
作者: PPA    时间: 2012-7-17 08:06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说得好!这首诗就是因为其通俗易懂乃致家弦户诵。

请教:根据诗中哪句能推测出此诗写的是“秋夜”?
作者: PPA    时间: 2012-7-17 09:11

回复 pou90 的帖子

再请教:是【静夜思】还是【夜静思】?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2-7-18 01:47

窗前明月光头佬,
疑是地上“霜”牙佬。
举头望明月饼佬,
低头思故乡下佬。
作者: fei    时间: 2012-7-18 08:36

经历 发表于 2012-7-18 01:47
窗前明月光头佬,
疑是地上“霜”牙佬。
举头望明月饼佬,

笑S涯 是米原创?
作者: PPA    时间: 2012-7-18 09:54

回复 chenxiaoshan 的帖子

站长,这里是学习园地。你的帖有捣乱之嫌疑。
作者: PPA    时间: 2012-7-18 09:58

回复 经历 的帖子

我能理解为您的经历------光头佬------“霜”牙佬-------月饼佬------乡下佬?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1:56

经历 发表于 2012-7-18 01:47
窗前明月光头佬,
疑是地上“霜”牙佬。
举头望明月饼佬,

等我都嚟趁下墟先:

窗前明月光头佬——烦,
疑是地上“霜”牙佬——忙。
举头望明月饼佬——奸,
低头思故乡下佬——难。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1:57

PPA 发表于 2012-7-18 09:58
回复 经历 的帖子

我能理解为您的经历------光头佬------“霜”牙佬-------月饼佬------乡下佬?

哈哈,大少都识幽默?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1:58

回复 PPA 的帖子

PPA  我怎麽不觉得好笑呢?  


大少,唔使下下咁认真咖,有时候轻松下都得呱?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4:31

大少不喜欢“戏说”,俺来个“正说”吧:

床前明月光,徜徉
疑是地上霜,弥漫
举头望明月,黯然
低头思故乡,神伤。
作者: fei    时间: 2012-7-18 14:50

我怎麽不觉得好笑呢?

他用人家的文雅诗句通过延长加入自己粗俗的私货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2-7-18 15:05

回复 fei 的帖子

菲姐,他不觉得好笑是因为他自视清高,道貌岸然。这类高人在古代很多,但在今天这个俗不可耐的社会中,已属于受保护的高危动物了。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2-7-18 15:07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17 00:26
哈,这首最适合小朋友学啦,简单易懂,人人都会。

别以为李白这首诗简单易懂,其实有些字的意思很难懂。例如第一句第一个字“床”是什么东西,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到现在还没有确切肯定的结论。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5:14

经历 发表于 2012-7-18 15:05
回复 fei 的帖子

菲姐,他不觉得好笑是因为他自视清高,道貌岸然。这类高人在古代很多,但在今天这个俗不可 ...


       经历学长,是飞姐不是菲姐。
       大少在我们这里确实是属于受保护动物,但那不是因为她道貌岸然,而是因为她是个傻妞,还是傻得可爱那种。
      不过你说得对,在今天这个俗不可耐的社会中,简单的心灵已日益成为濒危动物了,这还不足以让我们好好珍惜吗?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2-7-18 15:19

LiDeJi 发表于 2012-7-18 15:07
别以为李白这首诗简单易懂,其实有些字的意思很难懂。例如第一句第一个字“床”是什么东西,很多学者进行 ...

据有的学者的考究,“床”在古代也指“井”。说李白吟诵这首诗时是站在井边的。不过,俺觉得,躺在床上更容易产生思乡情绪囖。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5:22

LiDeJi 发表于 2012-7-18 15:07
别以为李白这首诗简单易懂,其实有些字的意思很难懂。例如第一句第一个字“床”是什么东西,很多学者进行 ...

       中国的古诗词能够流传下来的肯定都不简单。我所说的简单仅是相对而言,并无轻视的意思。我觉得读诗重在对意境的体会,而每个人的认知又决定了个人对诗作有不同的感悟。我们只是学习,那些太过高深莫测的深层次的东西就留着给那些文人学者去探究好了,横竖他们都会时不时公布一些“最新发现”给我们的。学长同意我的看法吗?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5:25

PPA 发表于 2012-7-18 09:54
回复 chenxiaoshan 的帖子

站长,这里是学习园地。你的帖有捣乱之嫌疑。

大少,已经系暑假时间嘞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5:31

经历 发表于 2012-7-18 15:19
据有的学者的考究,“床”在古代也指“井”。说李白吟诵这首诗时是站在井边的。不过,俺觉得,躺在床上更 ...


       对现代人来讲,都是躺床上时看到窗外透进来的月光比较容易浮想联翩的,但李白是个诗人嘛,总得有事没事在户外体验一下那种秋意萧瑟的感觉的。床也好,井也罢,反正不影响此诗的意境就好了。不过你这一说,我们就增长了见闻了。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5:35

回复 fei 的帖子

fei  无所谓的,要音可以了,经历已经加入了他个人的理解,不错


倒也是,很多美女叫菲菲的。我原来也以为你叫菲,没想到你心比天高,志不在此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2-7-18 15:41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18 15:22
中国的古诗词能够流传下来的肯定都不简单。我所说的简单仅是相对而言,并无轻视的意思。我觉得读诗 ...

还是梦露姐高,“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最珍贵。
作者: fei    时间: 2012-7-18 15:44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18 15:35
回复 fei 的帖子

fei  无所谓的,要音可以了,经历已经加入了他个人的理解,不错

那是个地名而已,霞飞坊 出生时住的地方。但是现在改名为红胜坊了,德政路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5:49

经历 发表于 2012-7-18 15:41
还是梦露姐高,“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最珍贵。

对对,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最珍贵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5:51

fei 发表于 2012-7-18 15:44
那是个地名而已,霞飞坊 出生时住的地方。但是现在改名为红胜坊了,德政路

哈哈,原来你跟杨大哥有点渊源。,不过德政路有霞飞坊吗?我以前天天打那里经过的,怎么没发现?在哪个位置?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5:59

回复 fei 的帖子

fei  西边,巷口是个圆拱门,市场附近吧,改叫红胜坊了


喂,飞姐姐,德政路系南北向咖,何来西边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6:31

回复 fei 的帖子

fei  南北向才有东西边人行道架,就在西边罗  


飞姐姐,你该先说德政北、德政中还是德政南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16:38

fei 发表于 2012-7-18 15:44
那是个地名而已,霞飞坊 出生时住的地方。但是现在改名为红胜坊了,德政路

终于搞清楚方位了,好不容易啊
作者: PPA    时间: 2012-7-18 19:43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哈哈......看来在这里你是最了解我的人了。谢谢了,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20:58

fei 发表于 2012-7-18 15:44
那是个地名而已,霞飞坊 出生时住的地方。但是现在改名为红胜坊了,德政路

呵呵,我还以为是你爸妈在飞霞山邂逅呢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20:59

经历 发表于 2012-7-18 15:41
还是梦露姐高,“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最珍贵。

我不喜欢那个“发梦都想露”的艳星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21:03

回复 PPA 的帖子

PPA  我就是觉得有点不雅。


       哈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别总是一根筋。都是吃五谷杂粮、得吃喝拉撒的凡夫俗子嘛,这里是论坛不是会所啦,兼顾各种需要咯,虽然阳春白雪的东西总是比较招人喜欢,但也不可以太“不食人间烟火”的哦。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8 21:07

PPA 发表于 2012-7-18 19:43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哈哈......看来在这里你是最了解我的人了。谢谢了,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咱们俩谁跟谁呀!二姐这么长时间不来溜达溜达,二妹老想你了。
       喜欢你.gif     想死你了.gif


图片附件: 喜欢你.gif (2012-7-18 21:08, 26.1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U3Nzl8YzVkNjBmNDl8MTcxOTQwMDk2NHww



图片附件: 想死你了.gif (2012-7-18 21:08, 32.4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U3ODB8ODQwNWIwMzR8MTcxOTQwMDk2NHww


作者: fei    时间: 2012-7-19 00:30

回复 fei 的帖子

好笑的是那恶作剧的劲儿
作者: 丹青    时间: 2012-7-19 12:41

中国的文字实在是太厉害了
作者: PPA    时间: 2012-7-19 12:54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什麽“二姐” “二妹”的,谁跟谁呀?我都被你搞蒙了。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9 13:02

PPA 发表于 2012-7-19 12:54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什麽“二姐” “二妹”的,谁跟谁呀?我都被你搞蒙了。

这里就数你我最2了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9 13:03

回复 PPA 的帖子

PPA  萝卜青菜我都喜欢吃。


呵呵,包容一点好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19 13:31

回复 PPA 的帖子

PPA  哈哈......2有2得快乐。


就是就是,快乐就好,管他2不2的。 未命名.gif

图片附件: 未命名.gif (2012-7-19 13:32, 19.5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U3ODd8Mzg1YjYzMzl8MTcxOTQwMDk2NHww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0 00:37

本帖最后由 映色轻悠 于 2012-7-20 00:56 编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小质疑:第二句解似乎不确.
应否:就好似屋外地上的白霜一样.
此句中的"疑"作"好像"、"相似"解,可想李白不会弱智到把月光当白霜,再说他头句已清醒地指明是明月之光.

附《摆渡》资料疑字的第6解.:类似;好像
用志不分,于神。——《列子》张湛注:“分犹散,意专则与神相似者也。”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07:46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00:37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我觉得诗词本来就无需咬文嚼字去理解,有些字是为了押韵,有些字古今意思已不同,没必要死磕字面上的意思。读诗读意境就行。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2-7-20 08:08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系囖,鸡蛋里面挑骨头,冇骨头都要话有。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0 09:57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20 07:46
我觉得诗词本来就无需咬文嚼字去理解,有些字是为了押韵,有些字古今意思已不同,没必要死磕字 ...

关于红楼梦或阿爷诗词,天下多少文豪都致力于确解和细解,就连很简俗的"夜静思"也没放过.如果求其粗解,好易误人子弟.若求正解,当然是作者本人最权威.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0 10:08

3楼PPA帖:"说得好!这首诗就是因为其通俗易懂乃致家弦户诵。

请教:根据诗中哪句能推测出此诗写的是“秋夜”?"

冬天也会"地上霜"....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0 10:20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20 07:46
我觉得诗词本来就无需咬文嚼字去理解,有些字是为了押韵,有些字古今意思已不同,没必要死磕字 ...

引用------没有考究过诗的背景,小时候读这首诗的时候只觉得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如今再读,感觉用惜时去解读这首诗显然是流于表面的。我觉得整首诗的灵魂在于最后一句“莫待无花空折枝”,隐隐一声叹谓,道出无限惆怅!“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不知道作者要体验过人生的多少次历练才能萃取出这么一句富含哲理的佳句。直觉告诉我这首诗里蕴含着很多遗憾、很多无奈、很多“苏州过后冇艇搭”的感慨。.......

在"金缕衣"里,不止死磕,而且细磕、"添金加玉"地磕.....(只不过都作得几好几艺)....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10:25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10:20
引用------没有考究过诗的背景,小时候读这首诗的时候只觉得朗朗上口、浅显易懂。如今再读,感觉用惜时去 ...

在"金缕衣"里,不止死磕,而且细磕、"添金加玉"地磕.....(只不过都作得几好几艺)....


刘大哥,我唔系作咖,我再读真系有咁嘅感觉咖,不过你都可以话我呢啲系错觉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10:29

经历 发表于 2012-7-20 08:08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系囖,鸡蛋里面挑骨头,冇骨头都要话有。

我是觉得诗词编译者偏了,不过他也可能是为了版面美观,基本上我也认同刘大哥的意见,“疑”不应照字面直译为“迷离”。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10:32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09:57
关于红楼梦或阿爷诗词,天下多少文豪都致力于确解和细解,就连很简俗的"夜静思"也没放过.如果求其粗解,好易 ...

同意,只有本人的解释才是最终解画,问题是即使本人也可能会有不同版本的解画的,此一时彼一时嘛。所以,见仁见智、各取所需咯,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好了,文学艺术不应设定标准答案。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10:42

回复 映色轻悠 的帖子

映色轻悠  一首简易通俗的诗,引起众多繁解,很正常.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不会都一样....  


9494,中国的古诗词的精粹正在于此。刘大哥好像对词也蛮有研究的哦,有兴致的话提供一些佳作给我们欣赏欣赏?
作者: PPA    时间: 2012-7-20 11:12


我认为对一首诗的理解因人而异是很正常的,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感受当然也不同了。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0 11:14

本帖最后由 映色轻悠 于 2012-7-20 13:11 编辑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20 10:42
回复 映色轻悠 的帖子

映色轻悠  一首简易通俗的诗,引起众多繁解,很正常.每个人的感受和理解不会都一样... ...


相互分享,乐益不少.

俺似乎最喜欢的是王之焕的《凉州词》,意境很好,天苍野茫,空旷、孤独、惆怅、无奈.......深夜俺常反复默吟用作自我催眠,因为精神恍惚迷懵才易入睡,力求抑制迟钝,不喜也不悲正好(喜、悲都属兴奋),所以欢喜这首诗.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渡玉门关.

曾几次黄河边,也曾临黄河上空,却始终出不了读这首诗的感觉.....

黄河远上白.........

IMG_8690 xx.jpg






航拍一片万仞山的黄河,可惜霾重
俺乘机离兰州返广州,航拍的黄河景色很可能就是王之焕所见并在诗中所描述的...




图片附件: IMG_8690 xx.jpg (2012-7-20 12:00, 223.7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U4MjF8MTY3N2QyNmF8MTcxOTQwMDk2NHww



图片附件: IMG_8692 xx.jpg (2012-7-20 12:01, 251.0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U4MjJ8MDRlOTU2ZDB8MTcxOTQwMDk2NHww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11:23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11:14
相互分享,乐益不少.

俺似乎最喜欢的是王之焕的《凉州词》,意境很好,天苍野茫,空旷、孤独、惆怅、无奈. ...

曾几次黄河边,也曾临黄河上空,却始终出不了读这首诗的感觉.....


湿人不易做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11:24

PPA 发表于 2012-7-20 11:12
我认为对一首诗的理解因人而异是很正常的,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感受当然也不同了。


作者: PPA    时间: 2012-7-20 11:31

回复 映色轻悠 的帖子

我读后感觉眼前是一片宽阔荒凉的景象。全诗透露出苍凉,同情,无奈和哀怨。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11:32

经历 发表于 2012-7-20 08:08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系囖,鸡蛋里面挑骨头,冇骨头都要话有。

有时候切磋下都几有意思嘅。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0 13:50

本帖最后由 映色轻悠 于 2012-7-20 13:53 编辑

闲时解解诗几有意思

再欣赏王之焕《凉州词》,顺便在别人的诗解里找挑骨头

以下是百度诗解


《凉 州 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意: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
      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
       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凉州词(4张)

凉州词只是个曲调名,俺想王之焕此诗不是身处凉州写凉州,而玉门关在敦煌以西,那里根本就见不到黄河(凉州也见不到).若让我解,我想王之焕是眼见面对黄河D,其景可能与俺的黄河航拍相近,诗中的孤城是指边关的小城,并非玉门关,最后一句的玉门关只是泛指边塞之城.除非有另一玉门关在黄河附近.....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17:01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11:14
相互分享,乐益不少.

俺似乎最喜欢的是王之焕的《凉州词》,意境很好,天苍野茫,空旷、孤独、惆怅、无奈 ...

刘大哥,你帖这首诗时我就想要是能配张有意境的图就好了,哈哈,果然。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17:03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11:14
相互分享,乐益不少.

俺似乎最喜欢的是王之焕的《凉州词》,意境很好,天苍野茫,空旷、孤独、惆怅、无奈 ...

怎么会是不喜也不悲呢?好悲怆!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17:05

PPA 发表于 2012-7-20 11:31
回复 映色轻悠 的帖子

我读后感觉眼前是一片宽阔荒凉的景象。全诗透露出苍凉,同情,无奈和哀怨。

有种“命该如此了”的绝望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0 18:49

咬文嚼字:
春风不度(渡?)玉门关.
俺喜欢"渡",度与渡好象都有一个共义,指过,由此至彼.如"度日如年","共渡难关",
总感觉"度"是地面上的走过经过(二维平面),而"渡"则是空中(或水上)飞行飘移(三维立体).阿爷名句:"乱云飞渡仍从容".可见风云一家亲.故喜欢写成"春风不渡玉门关".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0 19:32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20 17:03
怎么会是不喜也不悲呢?好悲怆!

王昌龄、王之焕、高适在边城晚上到娱乐场所饮酒听歌,靓女一开口便唱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把王昌龄乐坏了,之后,最出众的靓女唱出了"黄河远上白云间......"可见边塞官兵的文化生活也算丰富.不是还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名句吗?李白诗:"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孤身一人,离乡在外,思乡思亲很正常,哪会好悲怆......

作者: pll    时间: 2012-7-20 21:49

回复 经历 的帖子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0 22:04

PPA 发表于 2012-7-18 09:54
回复 chenxiaoshan 的帖子

站长,这里是学习园地。你的帖有捣乱之嫌疑。

站长这句".....就像地上结的霜一样....."是正确之解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23:35

回复 映色轻悠 的帖子

映色轻悠  想知道"躺"(身体横倒)在床上是如何抬头和低头D?  


又来死磕?以我的理解,根本无需理会举头还是低头,这些都是虚拟化的描述,只要知道诗人想表达的是如水的月色下思乡之情潮水般涌动就够了,其他的我不理。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23:36

回复 映色轻悠 的帖子

兰妹妹是笑经历学长的搞笑版本。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23:41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18:49
咬文嚼字:
春风不度(渡?)玉门关.
俺喜欢"渡",度与渡好象都有一个共义,指过,由此至彼.如"度日如年","共渡难 ...

也可能古时这两字就是相通的。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23:41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22:04
站长这句".....就像地上结的霜一样....."是正确之解

就不怕你小妹觉得你不雅?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0 23:44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19:32
王昌龄、王之焕、高适在边城晚上到娱乐场所饮酒听歌,靓女一开口便唱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 ...


       边塞官兵的文化生活这么丰富,难道刘大哥也想穿越?别忘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 chenxiaoshan    时间: 2012-7-21 00:43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22:04
站长这句".....就像地上结的霜一样....."是正确之解

      老祖宗留给我们大家的东西,尽可以各取所需,各自的文化程度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都可以有自己的解释嘛,睹物思情没错,睹物思人也可以。
作者: PPA    时间: 2012-7-21 07:36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22:04
站长这句".....就像地上结的霜一样....."是正确之解

罗卜白菜,你喜欢吃哪样就吃那样,各人口味不同而已,没有什麽正确不正确的。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1 09:17

PPA 发表于 2012-7-21 07:36
罗卜白菜,你喜欢吃哪样就吃那样,各人口味不同而已,没有什麽正确不正确的。

哈哈,大少也学得伶牙俐齿了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1 12:51

PPA 发表于 2012-7-21 07:36
罗卜白菜,你喜欢吃哪样就吃那样,各人口味不同而已,没有什麽正确不正确的。

"萝卜青菜"用于不同人对不同东东的喜好.并非用在正确与否.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2-7-21 14:45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1 12:51
"萝卜青菜"用于不同人对不同东东的喜好.并非用在正确与否.

好难讲啊,正确与否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啊,不是吗?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1 14:54

俺并非在论对事物看法的正确与否.只是说说"萝卜青菜"一词在中国的习惯用法,"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似乎"相近.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2-7-21 15:07

本帖最后由 经历 于 2012-7-21 15:26 编辑

回复 映色轻悠 的帖子

佩服你的古诗研究的功力。向你学习请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俺觉得所有描写大漠苍茫的诗句都没有这个的意境雄浑深远。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同意否?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1 18:46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11:14
相互分享,乐益不少.

俺似乎最喜欢的是王之焕的《凉州词》,意境很好,天苍野茫,空旷、孤独、惆怅、无奈 ...

曾几次黄河边,也曾临黄河上空,却始终出不了读这首诗的感觉.....


哈哈,听闻刘大哥有“香饽饽”之称,又何来孤独、惆怅、无奈呢?难道“为赋新诗强说愁”不成?

那边真的象你所拍的那么荒凉吗?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1 23:34

回复 经历 的帖子

经历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俺觉得所有描写大漠苍茫的诗句都没有这个的意境雄浑深远。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同意否?
回帖:经历高见,绝对同意.俺也非常喜欢这联名句,烟直衬漠大,日圆映河长,实在妙绝.漠大无垠,河长接天.狼烟耸立,夕阳晖斜......
俺到过戈壁,其景也震憾,但还是没有这两句意境深......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1 23:38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21 18:46
曾几次黄河边,也曾临黄河上空,却始终出不了读这首诗的感觉.....

俺实拍还有更荒凉的,不似万仞山,而是万刃山.....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1 23:45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1 23:38
俺实拍还有更荒凉的,不似万仞山,而是万刃山.....

别吓我.gif 那应该是荒无人烟的地区了吧?

图片附件: 别吓我.gif (2012-7-21 23:45, 23.79 KB) / 下载次数 1
http://gzyzxyh.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U4NTh8NzJjZTNlNWN8MTcxOTQwMDk2NHww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1 23:48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1 23:34
回复 经历 的帖子

经历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俺觉得所有描写大漠苍茫的诗句都没有这个的意 ...

经你这么一描述,还真是苍凉至极。
作者: fei    时间: 2012-7-22 09:48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20 17:05
有种“命该如此了”的绝望

我感到正好针对了人的哀怨给出了释然的理由,客观条件不具备强求不来,顺势而为 是我们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真理。俺同小刘的感受。



作者: PPA    时间: 2012-7-23 23:18

如梦令:就不怕你小妹觉得你不雅?

你没看见咱小哥用了省略号吗?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3 23:23

PPA 发表于 2012-7-23 23:18
如梦令:就不怕你小妹觉得你不雅?

你没看见咱小哥用了省略号吗?

看来你没资格当我2姐了,你越学越坏了哦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3 23:25

回复 PPA 的帖子

PPA  跟你学的。


老祖宗也想不认了?想改姓赖?

作者: PPA    时间: 2012-7-24 08:42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23 23:23
看来你没资格当我2姐了,你越学越坏了哦

那你也当不了2妹了。可惜了,我挺喜欢2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4 09:57

回复 PPA 的帖子

PPA  你又2了,我们本来就是同一老祖宗,我们都是黄炎子孙啊!哈哈......


什么情况啊?哪儿读了个速成班?就这么些日子就变得巧舌如簧了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4 09:58

PPA 发表于 2012-7-24 08:42
那你也当不了2妹了。可惜了,我挺喜欢2啊。

我可以发掘新人才滴
作者: PPA    时间: 2012-7-24 18:30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7-24 09:58
我可以发掘新人才滴

哈哈......我相信你一定能发掘到新人才的。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7-24 22:19

PPA 发表于 2012-7-24 18:30
哈哈......我相信你一定能发掘到新人才的。

2姐,这年头还能上哪儿去找象我俩这么2的人呢?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4 22:44

fei 发表于 2012-7-22 09:48
我感到正好针对了人的哀怨给出了释然的理由,客观条件不具备强求不来,顺势而为 是我们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 ...

好见解!
所以俺读王之焕的凉州词,没有凄楚感,反复多遍颇含清淡浪漫,情绪放松、受抑、安逸,容易入睡.用于自我催眠最好.
西出长安,先经嘉裕关,再往西北,才会到敦煌附近的玉门关和阳关,这两关外就是古时胡人之地了,那里远离黄河,到处皆为大漠(沙石戈壁)、丹霞和雅丹地质风貌,虽然荒芜,但景色却非常迷人.俺一看就满脑唐诗名句,光想没用,最好还是举机......

作者: fei    时间: 2012-7-24 23:24

本帖最后由 fei 于 2012-7-25 13:40 编辑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4 22:44
好见解!
所以俺读王之焕的凉州词,没有凄楚感,反复多遍颇含清淡浪漫,情绪放松、受抑、安逸,容易入 ...


作品透出一种生存的智慧,类似于“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的境界,在大自然的沧桑前,个人有什么悲苦不可以释怀的呢?

作者: PPA    时间: 2012-7-25 10:13

本帖最后由 PPA 于 2012-7-25 10:15 编辑
映色轻悠 发表于 2012-7-20 10:0
冬天也会"地上霜"....


深秋和初冬时就会有霜。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5 10:53

PPA帖:"  我不喜欢大漠(沙石戈壁)、荒芜人烟的地方。".....
大漠、草原、雪山、冰川是摄影天堂.俺太喜欢了,唯愁囊中羞涩.如去额济纳等地,头尾10天(头天全日报到、尾天早餐后散团),收费近万,平均每天千元.另往返青海西宁的机票款还不算在内.可见,比一般出国游还贵.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5 11:01

PPA 发表于 2012-7-25 10:13
冬天也会"地上霜"....

霜、雪、雹、霰、凇等降结冰晶俺都见过,现最想见识的是冻雨,贵州常下冻雨,但贵州人也没留意冻雨是咋回事?.....
作者: pou90    时间: 2012-7-27 11:35

回复 映色轻悠 的帖子

贵州好似有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2-7-28 22:14

pou90 发表于 2012-7-27 11:35
回复 映色轻悠 的帖子

贵州好似有句: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

还有一句:"人无三分银"....
天无三日晴并非坏事,听闻现在也常闹旱情与云南一样.....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gzyzxyh.com/) Powered by Discuz! X1.5